香港文化眾聲道 2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三聯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04/07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文學的歷史本身已比一般歷史更富詮釋空間,口述歷史突出的主觀性也許更添爭議,然而眾『說』紛紜,互相比對參照下所呈現的複雜性,也許更貼近文學歷史的本質。追尋歷史的結果,每每都指向當下眼前,這一系列的訪談,期望在未來的歷史裡更見意義。」──盧瑋鑾、熊志琴

  「香港文化眾聲道」系列的誕生,緣於二〇〇二年展開的「口述歷史:香港文學及文化」研究計劃。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持,盧瑋鑾教授和熊志琴博士投入十多年時間,向數十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壇及文化界前輩進行口述歷史訪問,並結集成書,繼二〇一四年的第一冊後,今年推出第二冊。訪問內容全面、詳盡,受訪者的創作歷程、參與的文學活動、對同時期作家的評價、對所在組織的了解、對時局和政治的看法等都是記錄的範疇。記錄者廣泛蒐集並保存第一手資料,為讀者完整、真實地呈現數十年來香港的文化、政治與歷史的互動。這些原始材料經記錄者嚴謹整理和查證,並補充大量注釋和附錄,有助填補文獻記錄的空白,為學者和研究者提供珍貴資料。一般讀者也能從書中讀出趣味,通過記錄者與受訪者的一問一答,進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會,感受當時的文化氛圍。

  《香港文化眾聲道2》受訪者包括羊城、羅卡、吳平、陸離、張浚華、陳任、古兆申、黃子程、陳炳藻、金炳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瑋鑾(1939-)


  原籍廣東番禺,出生於香港。筆名小思、明川。1964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士銜後任中學教師多年。1973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78年任香港大學中文系助教。1979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5年起任教授。2002年7月退休,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轉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顧問。著有《香港文蹤──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家書》、《一生承教》、《一瓦之緣》等。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編有《文學與影像比讀》(與盧瑋鑾合編)、《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異鄉猛步──司明專欄選》;編校《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淪陷時期香港文學資料選》;另有口述歷史訪問紀錄《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古兆申訪談錄》(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結緣兩地──台港文壇瑣憶》(鄭樹森訪談錄)等。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前言
 
訪問記錄
——羊城
——羅卡
——吳平
——陸離
——張浚華
——陳任
——古兆申(附:古兆申、黃子程對談)
——陳炳藻
——金炳興
 
附錄
——本冊相關報刊資料
——後記
——人名索引
——鳴謝

圖書序言

吳平(一九四一~)

筆名畢靈、阿蒙等。

原籍廣東潮州,在家鄉出生,七歲來港定居,曾就讀紅磡工業專科學校、德明書院中文系。一九六○年代初參加《中國學生周報》活動及徵文比賽,獲當時社長胡菊人邀請參加編輯工作。吳平主理《中國學生周報》各文藝版面(〈詩之頁〉除外)期間,大量採用本地年輕作者稿件,開展《中國學生周報》「本土化」重要一頁。一九六○年代後期,香港社會急劇變化,刊物銷量日漸下降,留守該刊的編輯一度只有吳平與陸離,吳平最終於一九七○至一九七一年間離任。離開《中國學生周報》後,吳平曾任電視編劇、廣告撰稿、報章編輯及專欄作者,一九九○年代移居美國。

日期:二○○二年五月十日

地點:香港華美酒店

訪問者:盧瑋鑾、郭詩詠

列席者:何杏楓、張詠梅

吳:吳平盧:盧瑋鑾郭:郭詩詠何:何杏楓張:張詠梅

(節錄)

吳:大概在一九九三年移民到美國後,我便轉行做生意了。初時學電腦組裝,做技工,一年後跟合夥人合資開了一間小型電腦公司,我負責推銷、賣東西。其實現在我跟文藝、編輯工作完全脫節,以前的事都忘記了,連怎麼寫中文也未必記得呢。

盧:有些人一口咬定《周報》﹝《中國學生周報》﹞是美元文化,宣傳抗共,甚至說他們是收了錢才這樣做。但《周報》遷入新蒲崗之後,變化很大,跟從前秋貞理﹝司馬長風﹞等人主持的風格很不同。

吳:若果談到這些尖銳的關節,我所知不多。我最初去《周報》是參加他們的活動,也就是那些興趣小組。我想《周報》是最早辦這些興趣小組的機構。

盧:甚麼時候呢?

吳:大概一九六三、一九六四。

盧:那就是我讀大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即陸離進去《周報》工作的時候。

吳:她比我早加入《周報》工作。其實我記得不太清楚,我最初是在那兒參加興趣班學國語的,莫名其妙地也參加了《周報》的創作比賽,那時社長是胡菊人。我得了獎,他看我對寫作有興趣,於是叫我到編輯部幫忙。我想最初是幫忙看稿子,那時投稿的人很多,有興趣寫作的中學生真的不少,我每星期經常要看三、四百篇稿,沒有誇張。

《周報》文藝版是很有系統的,由〈拓墾〉到〈穗華〉,即使程度很低,它都讓你有發表的機會。我想它最大的作用,是大大提高了當時中學生對中文的興趣,沒興趣培養出興趣,有興趣的就讓他發揮。你要想想,香港是殖民地社會,是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地方。

「友聯」和《周報》的背景我開始時不清楚,後來也沒有積極查問,但我做編輯的時候,編輯的自主權是很大很大的。

圖書試讀

None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香港文化眾聲道 2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