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資治通鑑(二十五):唐紀一~七

新譯資治通鑑(二十五):唐紀一~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曆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瞭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曆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麵,「專取關國傢盛衰,係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麵嚮,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曆史、總結曆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曆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麵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鬍剋傢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捲開頭皆有「題解」,指齣該捲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閤,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捲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傢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唐紀一(西元六一八年)至唐紀七(西元六二六年)間的大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大可


  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曆史係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曆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中文係副主任、中國曆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曆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錶有論文百餘篇,齣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曆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奬。

韓兆琦

  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曆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傢。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資治通鑑》序
導 讀
凡 例

第二十五冊
捲第一百八十五 唐紀一 西元六一八年   一
捲第一百八十六 唐紀二 西元六一八年   七一
捲第一百八十七 唐紀三 西元六一九年   一三一
捲第一百八十八 唐紀四 西元六一九至六二一年   一九三
捲第一百八十九 唐紀五 西元六二一年   二五三
捲第一百九十  唐紀六 西元六二二至六二四年   三二一
捲第一百九十一 唐紀七 西元六二四至六二六年   三八七

圖書序言

《新譯資治通鑑》序

  唐太宗嘗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曆史具有「鑑往知來」的效果。中國人最注重曆史。在儒傢奉為圭臬的十三部經典中,屬於曆史記載者便佔瞭四部之多;而清代集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更將「史部」列名四部第二,足證曆朝統治者對於編修史書之重視。若從文體分,又以紀傳體、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最為人所熟知。而編年體史書的起源最早。編年體始創於春鞦,依曆史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撰紀載,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鞦》、《竹書紀年》,而將之推上頂峰者,則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其記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迄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橫跨十六個朝代,時間長達一韆三百六十二年。想要瞭解各朝代的興衰更替、透析曆史洪流的固定脈絡,熟讀《資治通鑑》,絕對有助於貫通古今、記取教訓。

  敝局自西元二○○一年規劃齣版《新譯資治通鑑》,並覓尋對此方麵具有相當研究之專傢學者,曆經韆辛萬苦,終獲中國曆史文獻研究室主任張大可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韓兆琦教授首肯,共同承擔本書的注譯工作,並從二○○六年開始陸續交稿。經過多年努力,埋首案牘、辛苦撰稿,終在二○一一年全部稿齊。

  二位教授於點校、注譯等各方麵著力頗深、極富學術性,對於本書的貢獻實功不可沒。然而此時距規劃齣版此書已逾十年,一則相關學術成果迭齣,或有新舊爭鳴;二則受社會變遷帶來教育發展、思維變化等諸多影響,現今學子與社會大眾的古文能力已不比從前,一般讀者恐難吸收箇中菁華,如此即行齣版,有悖初衷。鑑於二位教授年事已高,故此,敝局特彆邀請前北京大學中文係侯忠義教授、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所研究員吳樹平先生、北京大學中文係林嵩副教授等多位專傢學者,在尊重原稿基礎上,針對書中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修改,期使本書汲取新意並深入淺齣,以達學術與普及兼備、雅俗共賞之目標。經過諸位學者專傢齊心努力,終至圓滿完成。

  本書能夠順利齣版,要感謝以下諸位專傢學者:張大可、韓兆琦、侯忠義、吳樹平、楊振紅、賴長揚、馬怡、駢宇騫、陳抗、魏連科、張文質、林嵩、汪華龍、滑裕、謝振華、孔令潔、孫鞦婷、章鴻昊,共同承擔此一浩大工程。亦要嚮排校過程中,一同參與相關工作的編輯部同仁緻上最大的敬意。因為有大傢的通力閤作、無私付齣,方能使本書順利付梓,不勝感激。本書雖經細心核校,仍恐有所疏漏,尚祈各界方傢不吝指教,以使本書俾臻完善。

三民書局編輯部 謹誌

圖書試讀

捲第一百八十五
 
唐紀一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 西元六一八年)正月,盡七月,不滿一年。
 
【題 解】
 
本捲記事起西元六一八年正月,迄七月,共七個月史事。當唐高祖武德元年。本捲詳細記載瞭宇文化及背叛隋朝,弒殺隋煬帝的過程。這一事件,直接導緻瞭隋朝的滅亡。三月十一日,隋煬帝被弒,五月十四日,李淵即皇帝位,建立唐朝。五月二十四日隋東都越王楊侗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史稱楊侗為皇泰主。宇文化及北上欲返東都,李密遭到夾擊,皇泰主利用這一形勢招安李密,冊封李密為魏國公。李密率眾阻擊宇文化及,取得大勝,將入朝皇泰主。此時,東都發生內訌,王世充誅殺元文都,專擅大權,阻擋瞭李密入朝,形勢一朝突變,隋朝徹底滅亡不可逆轉。蕭梁後裔蕭銑乘勢而起,割據瞭荊襄以及交州,在長江中遊又興起瞭一個政權,佔有今兩湖及兩廣地區。西北割據政權,河西李軌、隴右薛舉、陝北梁師都,加固割據活動,薛舉與唐室交戰,取得一時勝利。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1上之上
武德元年(戊寅 西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2,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3,贊拜不名4。
 
唐王既剋長安5,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6,南盡巴、蜀7,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8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有司復書,日以百數。
 
王世充9既得東都10兵,進擊李密11於洛北12,敗之,遂屯鞏13北。辛酉14,世充命諸軍各造浮橋度洛擊密,橋先成者先進,前後不一。虎賁郎將15王辯16破密外柵17,密營中驚擾,將潰。世充不知,鳴角18收眾,密因帥敢死士乘之,世充大敗,爭橋溺死者萬餘人。王辯死,世充僅自免19,洛北諸軍皆潰。世充不敢入東都,北趣20河陽21。是夜,疾風寒雨,軍士涉水沾濕,道路凍死者又以萬數。世充獨與數韆人至河陽,自係獄請罪22。越王侗23遣使赦之,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安其意。世充收閤亡散,復1得萬餘人,屯含嘉城24,不敢復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