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製的代價:探討中國近代科學停滯的原因

專製的代價:探討中國近代科學停滯的原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國大一統專製製度,不但讓近代中國沒有發展齣現代科學,更是文化政經、社會科技,全麵停滯與倒退的主因!

  ◎由尊君思想、華夏民族主義、獨尊儒術等思維麵相,層層剝解中國大一統專製製度,揭開其思想源頭。
  ◎專章論述,比較中、西方專製製度的製約與特色。


  為什麼近代中國沒有發展齣現代科學?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十五世紀之間,中國文明將人類自然知識應用於人類實際需要的效率比西方高得多,但為什麼近代中國沒有發展齣現代科學?」

  事實上,自漢武帝獨尊儒術,思想大一統後,雖鞏固瞭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增強瞭中國人的嚮心力和凝聚力,但另一方麵,也強化瞭封建專製主義對老百姓思想的統治,禁錮瞭個人思想的自由發展。因獨尊儒術而罷黜百傢,剝奪瞭其他學術思想發展的機會。中國近代文明之所以會落後於西方,實難以不歸咎於儒術與政治閤流,長期獨尊儒術造成的思想禁錮所種下的肇因。

  另一方麵,古代中國為因應大一統政治的需要,科技有著明顯的政治化的傾嚮。最典型的例子體現在基礎科學的天文學和數學上。天文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官方科學,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從一開始就依附於政治,是「應用的政治科學」。而中國古代數學的進展都體現在曆法計算中,算學依附天文學而枯榮同命、相輔相成,當明代天文學僵化沒落的同時,也連帶影響算學同步衰微。

  解答中國近代文明之所以會落後於西方,實為因獨尊儒術,思想大一統的封建專製主義所種下的肇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柯明章


  1951年齣生,政治大學商學院統計係畢業,2006年獲得颱北大學社會學係在職專班碩士,2010年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係研究所肄業。平素好社會人文研究,屢有短文見於報章。

圖書目錄

序言    

第壹章 中國尊君的傳統與大一統思想

第一節 商周以來「尊君」的傳統思想    
第二節 春鞦時期尊君思想的強化    
第三節 百傢爭鳴與專製思想的轉化
第四節 戰國時期專製思想的發揚    
第五節 中國古代大一統從思維到實踐    
註釋    

第貳章 大一統帝國與華夏中心主義
第一節 大一統與華夏中心主義    
第二節 大一統思維是戰爭的根源    
第三節 大一統專製帝國的建構    
註釋    

第參章 漢朝大一統帝國政治與儒術的閤流
第一節 獨尊儒術的背景    
第二節 董仲舒對《公羊傳》大一統思想的闡揚    
第三節 董仲舒天的哲學對治專製主義    
第四節  獨尊儒術的曆史影響    
註釋    

第肆章 西方文明發源到中世紀的發展
第一節 古希臘文明——歐洲文明的搖籃    
第二節 羅馬的興衰與基督教的誕生    
第三節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危機與轉機    
註釋    

第伍章 中西專製政治與大一統專製的製約與特色
第一節 比較中西方專製政治    
第二節 中國大一統專製體製的製約機製    
第三節 中國大一統專製體製的特色    
註釋    

第陸章 大一統專製政治的代價
第一節 中國科學何時開始落後於西方?    
第二節 中國科學落後西方原因的探討    
第三節 大一統專製的代價——帝國科學的停滯    
註釋

圖書序言

作者序

  中學時候,讀到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心有戚戚之餘,繼而心中總是浮起疑問,中國不都說自己是偉大五韆年文明嗎?怎麼經不起中英一戰?庚子後,中國每況愈下且淪為列強之次殖民地的地步,對於中國近代以來的積弱不振,驚愕之餘,屢思而不得其解。後來,讀到張學良發起的西安事變,對於教科書的說法,總是覺得不對勁,當時正值七、八○代,颱灣還是戒嚴時期,課外讀物少,沒有言論自由,教科書決定一切。教科書還寫八年抗戰,日本侵略中國,南京殘殺中國人,為何戰後蔣以德報怨呢?三十八、九年蔣毛大戰,蔣兵敗如山倒,黨政軍大員紛紛倒戈,這和教科書中描述蔣的英明偉大,人格崇高的印象顯然離背,何以緻此?

  上瞭大學,這些疑問還是不得其解,但總覺得問題不是教科書所說的單純。逐漸閱讀的層麵較廣,終於有瞭初步的認識,原來教科書都在官方控製下,其言論都偏嚮專製統治的需要,不錯,教科書(一般媒體亦然)95%以上的言論是正確的,但關鍵的5%,不是故意遺漏,就是似是而非的政治謊言,而正是這5%的部分,即可推翻絕大多數95%的內容。於是我得到一個結論:政治是騙人的謊言。

  1971年中華民國被逼退齣聯閤國,給我莫大的驚怖,但觀察同學們卻無動於衷,教育部甚至派專員到校宣導,說此後不必攤繳交聯閤國大筆經費,對我國未嘗不是有利……。麵對這樣的說詞,我驚駭莫名,一旦退齣聯閤國,颱灣即變成國際棄嬰,中國侵略颱灣誰能聲援?但我也終於更清楚瞭,這都是政治謊言,而這謊言之所以能得逞,國人長期處於言論不自由及思想控製的政治環境下有關,專製政治的禍害首度進入我的腦海。

  解嚴以後,閱讀漸廣,對於近代中國國事糜爛、文化停滯原因的探究,逐漸形成瞭大緻的輪廓。50歲以後進颱北大學讀社會研究所,讀書也較有所選擇,心得逐漸加深,終於對近代中國科學何以停滯這個從年輕就開始探索的問題,纍積瞭一定的看法,而真正動筆書寫卻是兩年前的事瞭。

  李約瑟以其巨構《中國科學技術史》,探討討近代中國為什麼從西元前一世紀以至於西元十五世紀之間,中國文明在將人類自然知識應用於人類實際需要的效率,要比西方高得多,但為什麼中國文明沒有發展齣現代科學?李約瑟的提問後來發展成為所謂的「李約瑟難題」,但終其一生,李約瑟對自己的難題並沒有提齣適當的解答。其後,學者試圖解答難題的企圖始終不衰,但迄今為止,尚無符閤眾望的迴應。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方正先生,齣版瞭《繼承與叛逆》,書的副標題: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陳教授書中相當深入探討西方科學的發展史,認為現代科學是拜一個傳統,前後兩次革命所賜。所謂一個傳統指的是從古希臘到現代的自然科學都同一尊崇數學研究的傳統。所謂兩次革命指運用精確的數學以量化自然科學的研究,第一次革命在古希臘,就是柏拉圖傳承瞭畢達哥拉斯教派對於數學乃是探索宇宙的永恆真理的鑰匙的傳統。而現代科學革命無疑是通過數理科學的突破,現代科學的其他部分也莫不是以數學和物理學為其終極基礎。兩次革命的巨變錶現為數學的突破進步為核心,進步的關鍵在於嚴格證明觀念的萌生,以及嚴格證明方法的發現。足見,數學在近代科學革命中所占的關鍵核心地位。

  和西方比較,古代中國數學卻走嚮另一條道路。在古代中國,數學基本上是一門實用性科學,為天文學的附庸。中國傳統的數學,在算術和代數方麵有卓越的成就,但偏重於量與數的計算方法,始終未能成為純理論的獨立科學。中國古代科學實用化的特色,使的中國傳統的科學發展缺乏形式理論體係建構的需求,緻科學未能應用數理將自然研究規律化、體係化形成有機的邏輯結閤與方法。

  古代中國為因應大一統政治的需要,科技有著明顯的政治化的傾嚮。最典型的例子體現在基礎科學的天文學和數學上。天文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官方科學,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從一開始就依附於政治,服務於政治。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官方性質是中國科學政治化的體現,天文學是「應用的政治科學」,天文學在中國古代一嚮政治意義大於科學意義。政治的影響同樣發生在數學之上。古代中國的天文學和數學關係密切,數學的進展都體現在曆法計算中,算學依附天文學而枯榮同命、相輔相成,明代天文學既然僵化沒落,連帶影響算學也同步衰微。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特彆是天文和數學是中國大一統政治及文化的特殊産物。

  大一統專製主義是影響中國近代科學落後更重要的社會因素。漢代自武帝獨尊儒術,其影響中國是異常巨大的。思想的大一統,鞏固瞭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增強瞭中國人的嚮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大一統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這有助於中國的統一。但另一方麵,它也加強瞭封建專製主義,並強化瞭對老百姓思想的統治,禁錮瞭個人思想的自由發展。因為儒學成瞭國傢之學而罷黜百傢,無疑地剝奪瞭其他學術思想發展的機會,因此春鞦戰國時代的學術上的百花齊放、百傢爭鳴局麵,自獨尊儒術以後已成絕響。中國近代文明之所以會落後於西方,實難以不歸咎於儒術與政治閤流,長期獨尊儒術造成的思想禁錮所種下的肇因。

  大一統思維與中國專製主義是攣生的關係。在大一統專製統治下,幾韆年來的中國,專製權力一直在中國社會中支配一切,主宰一切。大一統專製統治,隨著明清的專製程度的加強,極端的專製像懸在人民頭上的一把刀,全罩式有形無形的壟罩在每一個人的頭上,不僅決定著人們的生活舉止、是非功過、禍福榮辱及生殺予奪,連精神思想層麵也受到專製君權的直接箝製。中國專製主義到明清時代,已經發展成最完備、最高度成熟的階段,中國在這種極端的專製主義下,導緻思想僵化的惡果,使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失去瞭創造動力和生機,專製的代價是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等全麵停滯、倒退。專製主義不得不為中國近代科學停滯衰退負最大責任,這是本書主要的討論議題。

  中國崛起之後,最近因南海主權的曆史糾紛,和周遭國傢掀起外交甚至武力衝突的機會大增,而兩岸關係也因民進黨的小英總統上颱,齣現新的變數。所謂92共識問題其實是大一統傳統思維的延伸,中國對大一統是否有新思維的構思,不僅關乎兩岸的和平的維持,也和中國崛起之後其世界地位的新定位息息相關。對中國大一統思維的探究,在此時此刻尤具意義。

  本書的寫成得力於南開大學教授劉澤華等及其研究團隊甚多的啓示,劉教授基於其生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凡際遇,在中國的現實政治環境之下,仍不放棄深入中國傳統專製思想的研究,誠然令人感佩。同時,更要感謝內子郭麗英始終如一的鼓勵,沒有她的精神支持,本書完成或將遙遙無期。而書中引用之處若有不是,或是疏漏錯誤者,祈請方傢指正,並應由作者自負文責。

圖書試讀

第陸章 大一統專製政治的代價
 
第一節 中國科學何時開始落後於西方?
 
古代中國科學何時開始落後於西方?這樣的問題意涵著古代中國的科學發展曾經領先西方,經過一段曆史的轉摺過程,而逐漸落後於西方的。一般而言,科學被視爲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的各種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係。英文中「Science(科學)」一詞有廣、狹兩個意義:前者泛指所有運用科學精神及方法研究的學科,包括應用科學、社會科學等;狹義的科學包括基礎科學(即數學及自然科學),與工程學、醫學等應用科學。科學既然指涉的是一龐雜的理論體係,包括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因此談及中國與西方科學從時間上的比較,隻能以一個約略的期間錶示;而科學的種類亦必有參差之彆,例如以農業水利而言,西方至少在十九世紀為止尚落後中國之後。至於基礎科學的數學,自然不能不推論明清之際中國已經落後於西方。亦即從整體而言,明清之際,中國大部分的基礎科學相對落後於西方;應用科學方麵則有不少是西方仍落後於中國的。
 
一 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特色
 
任何社會的科學發展,基本上和該社會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等的發展程度及趨嚮息息相關。中國古代的自然科學的發展,特彆是天文和數學是中國大一統政治及文化的特殊産物。研究中國科學的發展有諸多麵嚮,從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特色的角度,其中包括科學實用化及科學政治化的特徵。
 
(一)科學實用化
 
馬剋斯‧韋伯(Max Weber)曾經指齣中國古代:「係統化、自然主義式的思維也未臻成熟」、「自然科學整體而言仍停留在純粹經驗性的層次」、「儒教雖然發展瞭一套宇宙創成的理論,本身卻無形上學的興趣。這個學派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微少。」、「正統儒教除瞭純粹的古物研究或者純粹的實用項目以外,其他的概無興趣。」(註1)中國從漢武以來,儒傢一直主宰著國傢意識形態,儒傢因此也有儒教之稱。古代中國在儒傢崇尚務實和「經世緻用」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強烈的實用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