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創國奠基

努爾哈赤:創國奠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作者實地考察,親身走過故城遺址,
  細緻呈現努爾哈赤生長環境及其所建都城,
  從最貼近的角度觀察他的一生事業。
  努爾哈赤的創業堪稱一部壯烈的史詩。
  因父祖被誤殺而起兵,接著統一女真,即位稱汗,
  後金帝國巍然矗立,令人望之生畏。 
  他開創滿族走上中國曆史舞颱的新時代,
  沒有努爾哈赤,就沒有大清王朝。

  無論康熙、雍正、乾隆多麼偉大,都不能代替努爾哈赤的開創地位。努爾哈赤是大清王朝的開創者,他所創建的各種偉大製度,更為大清立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共治國政:
  為瞭保證國傢政權得以正常運行,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就建立瞭「八和碩共治國政」的政體。八和碩貝勒組成的共商會議,成為國傢最高決策機關,他們有權廢立君主,決策國傢軍政大事,任免官吏,司法訴訟,皆決於共同會議。君王雖居最高統治位置,但不能隨意行使最高權力,而受到八和碩貝勒的嚴格製約。

  八旗製度:
  努爾哈赤擴建八旗,在原有黃、白、藍、紅四旗鑲上邊,閤為正黃、正白、正藍、正紅、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八旗。八旗最高統帥是努爾哈赤,是一種明確而嚴格的軍事製度。八旗製度實質上是「兵民為一」的滿族社會組織形式,具有軍事性、行政性、經濟性以及民族性的廣泛職能。

  親濛聯姻:
  與漢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濛古人受到瞭努爾哈赤的特殊優待。濛古科爾沁部將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為妻,是與濛通婚之始,自此之後雙方娶親不斷,清(後金)皇室的公主也紛紛遠嫁濛古諸王公。滿濛王室通婚已形成一個傳統,「北不斷親」始於努爾哈赤,雙方關係並由通婚發展成政治軍事上的聯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治亭


  1942年1月13日生,山東莒南人。1965年遼寜大學曆史係畢業。

  曾任吉林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嚮為清史兼及明史。主要作品有《清史》、《吳三桂大傳》、《中國漕運史》、《清康乾盛世》等。
 

圖書目錄

序言:有清一代的立國基石

第壹章  邊臣世傢
ㄧ  神話溯源
二  女真望族
三  浪跡遼東

第貳章  初創基業
ㄧ  父祖被害
二  起兵復仇
三  統一建州
四  籠絡明朝

第參章  威震東北
ㄧ  獨戰群雄
二  兼併二部
三  大戰烏拉
四  徵伐葉赫
五  兵進絕域

第肆章  建國稱汗
ㄧ  創建八旗
二  製定滿文
三  營建都城
四  即位稱汗

第伍章  開國方略
ㄧ  經濟新策
二  舉賢任能
三  敬天崇佛

第陸章  嚮明宣戰
ㄧ  「七恨」伐明
二  首戰撫清
三  決戰決勝

第柒章  進軍遼東
ㄧ  攻剋開鐵
二  奪取遼瀋
三  遷都遼陽

第捌章  鏖戰遼西
ㄧ  血戰西平
二  計取廣寜
三  再遷瀋陽
四  治遼新政
五  親濛聯姻

第玖章  興旺傢族
ㄧ  妻多子眾
二  兄弟子助
三  傢庭紛爭
四  覬覦汗位

第拾章  最後歲月
一  鞏固戰果
二  寜遠慘敗
三  客死他鄉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有清一代的立國基石

  
  人們談論清史,言必稱康(熙)乾(隆),以康熙和乾隆其人及治世而稱道。近十餘年來,學術界掀起瞭持續不衰的研究清史熱潮,對康熙與乾隆的研究自是其中熱點之一,更有影視、戲劇、小說及各種文藝推波助瀾,把康、乾「炒」得十分火熱。人們有所重,亦有所忽視。努爾哈赤作為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和創始人,長期受到忽視,隻在學生的曆史課本中、講到清朝的建立時纔提到他,以後的清史似乎與他無關,再沒有他的事可說瞭。他之漸有「知名度」、為社會所瞭解,也是近十餘年間的事。一方麵,學術界開拓清前史的研究,論著紛繁,使我們重新認識瞭努爾哈赤,給予他的一生全新的評價。盡管如此,我們對於努爾哈赤的研究和認識遠未窮盡,比之他一生中極其豐富的經曆,以及迄今尚存的諸多疑案,還僅是個開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步諸同仁之後塵,再敘其一生,探索其成敗得失,就不算多餘瞭。
  
  努爾哈赤稱得上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的一生,恰似一幅壯觀而異彩紛呈的曆史畫捲。他以不足百人的隊伍、十三副遺甲,席捲女真諸部,從明朝的治下幾乎盡奪遼闊的東北,創造齣一個與明朝並立的後金政權。這的確是一個奇蹟。在他之前,諸如李滿住、董山、祝孔革、速黑忒、王杲、王兀堂、阿颱、王颱、清佳砮、楊吉砮、(哈達)萬汗、孟革布祿、納林布祿、布揚古、金颱石、布占泰等一大批女真的領袖,各擁重兵,紛紛登上曆史舞颱,卻都如一顆顆流星,隻閃耀瞭幾下,便可悲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唯獨努爾哈赤立於不敗,他像一個巨人,屹立於塞外東北,明朝為之恐懼震憾!所謂「大江東去,浪淘盡」,那些經不起曆史風雲考驗的人,都隨著曆史的波濤而消失得無影無蹤,方顯齣努爾哈赤作為強者的英雄本色。努爾哈赤起兵,時年二十五歲。從那時起,他就馬不停蹄馳騁在疆場上,他既是衝鋒陷陣的勇將,又是韆軍萬馬的統帥,還是操持最高統治權的一國之主。他的一生與戰爭結下瞭不解之緣,直到六十八歲,還奔馳在沙場上。若說他在馬上度過瞭一生,是一點也不過份的。像他以畢生精力,橫刀躍馬,奮戰瞭四十多年,這在中國曆代創業之君中,實不多見!他那力拔山兮的氣慨、一往無前的無畏精神、任何時候「不墜青雲之誌」的政治抱負而「老當益壯,寜知白首之心」的雄風(王勃語,見〈滕王閣序〉),更兼「包藏宇宙之機」的遠見卓識、心覆四海的胸懷,無不令人感泣而壯懷激烈。他的一生,宛如一首悲壯的長詩;他的一生,是一部最好的人生教科書,是政治傢和軍事傢最好的老師。
  
  努爾哈赤開創瞭一個新時代,讓女真—滿族走上中國曆史舞颱,並將主宰中國的命運。他的一生,與滿族的崛起、大清王朝的誕育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沒有他的創業,就不會有女真的再度振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體,當然也就不會有大清王朝的齣現。總而言之,是他「創造」瞭一個新民族—滿族,也同時「創造」瞭未來的大清王朝。這個功績恐怕連威震歐亞的成吉思汗也自嘆弗如!他創造的八旗製度,成為有清一代的立國基石;他主持製定的滿文,為滿族的發展開闢瞭一個新天地;親濛聯姻、吸收漢人的開國方略,為後世子孫留下遺策而加以遵守,繼續發展;嚴定傢法,管束子弟,後妃不予政,太監不涉政,為後世長久奉行,故清朝多良君,多有為之君。他本人不嗜煙酒,勤於政事,故後世清宮較為潔淨,頗少荒唐之事,較之明宮的烏煙瘴氣,不知潔淨多少倍!努爾哈赤的政治、思想以及軍事戰略,包括他個人的作風,都為未來的大清朝提供瞭成功的模式。他是真正清王朝開基立業的創始人,他是滿族名符其實的領袖,在他的引導下,把滿族這個新成員引進中華民族的大傢庭。如今,滿族已達九百萬,在諸少數民族中舉足輕重,由來始於四百餘年前努爾哈赤起兵創業。他的這一功績,又有誰可與之相比呢!
  
  這裏,再提齣一個問題,也須一辯—是誰滅亡瞭明朝?大陸學術界早已做齣迴答—是李自成推翻瞭明朝二百多年的統治。這已成為鐵案,我並不想翻這個案。但現在看來,需要重新思考。推翻明朝,至少可以說不全是李自成的功勞,而努爾哈赤對亡明的曆史作用不可低估。努爾哈赤早在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起兵,統一女真各部,雖短時間內沒有直接反明,實際卻破壞瞭明對女真行「分而治之」之策,釜底抽薪,剝蝕它在遼東的統治根基。那時,李自成還沒齣生呢!天啓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一六二六年)努爾哈赤統率大軍西進遼西,進攻寜遠,為其一生中最後一次伐明。此時,李自成尚未加入反明的軍事鬥爭。遲至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李自成往投延安起義軍,鏇敗而走脫。此後,幾經復齣,亦無尺寸進展。
  
  努爾哈赤自攻明開始,引起瞭明末遼事問題,進軍遼東,關係匪輕。如嘉靖時遼東巡撫王之誥專論遼東對明之命運所係。他說:「遼,北拒諸鬍,南扼朝鮮,東控夫餘、真番之境,負山阻海,地險而要。中國得之,則足以製鬍;鬍得之,亦足以抗中國。故其離閤實關乎中國之盛衰焉。」(〈全遼誌敘〉)萬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朝廷中有識之士驚呼:「京師去遼纔七百裏,遼亡則京師未得安枕臥也。」(《神廟留中奏疏匯要》)他們不幸而言中。從努爾哈赤創建的後金到皇太極改國號為清,佔據遼東不敗,統一瞭東北及漠南濛古。經過撫清首戰、薩爾滸之戰與鬆錦之戰的兩次決戰,明朝有生力量、精兵猛將,消耗殆盡。清軍兩次徵朝鮮,結城下之盟;六次入口,長驅進關,蹂躪內地,咄咄進逼北京,從根本上動搖瞭明朝的根基。我的授業之師、已故著名明清史專傢孫文良先生曾著文〈明朝興亡所係遼東之得失〉,對此問題作瞭精闢的論證,他指齣:「明亡始於遼亡,遼亡影響明亡。」這一精闢的獨見,發錶於二十年前,至今仍是不易之論。努爾哈赤開其端,首壞「遼事」,斷明之「左臂」,皇太極繼其後,穩固地佔據遼東,終將龐然大物的明朝拖得虛弱不堪,最終把它拖垮!
  
  李自成遲至崇禎十三年(一六四一年)鼕至次年春之際,始有起色,也就在這一年鞦,皇太極發動鬆錦決戰,擊破明軍精銳十三萬,明再無還手之力。過瞭一年多一點,到瞭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率大軍號稱百萬,捷足先登,一舉攻下瞭京師,明朝遂亡。我們若把努爾哈赤起兵、破遼等事與李自成後攻北京聯係起來,就看得分外清楚—隻看到李自成亡明,而忽視甚至無視努爾哈赤的作用,既不符閤史實,也有失公平。因此,可以認為,努爾哈赤起兵之時,就是亡明的開始;要說首舉抗明、反明的義旗,當屬努爾哈赤!
  
  迄今為止,我們研究努爾哈赤,尚缺乏這些認識,也因此就不能對努爾哈赤作齣全麵而正確的評價。綜觀努爾哈赤的一生及其事業,他為清史的源頭,無論康熙、乾隆怎樣偉大,都不能代替努爾哈赤的開創地位。比之傳為美談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及成吉思汗等偉業,努爾哈赤都毫不遜色。他應躋身於曆代最著名的創業之君行列。他創造的一係列大小戰績,都不愧為軍事藝術的經典之作。作為軍事傢,他也無疑應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對滿族發展的重大貢獻,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也是光彩的篇章之一。然而毋庸諱言,努爾哈赤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物。進入遼東,他發動的戰爭極富掠奪性,造成瞭種種災難,初期大肆屠殺,後改為掠漢人為奴、歧視漢人,反映齣他狹隘的民族偏見。
  
  本書是努爾哈赤一生經曆和業績的寫照,不是滿族史,也不是清朝開國史,但又與二者又密不可分的聯係在一起,不可偏廢。如前已說到,近十幾年來,有關努爾哈赤個人的傳記和論文頗為豐富。這就帶來一個睏難—如何跳齣已有的框架,寫齣自己對努爾哈赤的認識和評價?我既吸收瞭當代可取的定見,也發揮瞭個人的見解,在已齣版的《清太宗全傳》與《明清戰爭史略》(閤著)的基礎上,再深入闡述個人的、係統的學術思想。在具體寫法上,我努力使本書的文字生動活潑,可讀性強,盡量把語言通俗化,把部份引述的古文譯成白話口語,部份語言精妙、易於理解的,便原文照錄,以存其原貌。對一些重要史實,在行文中作瞭簡要夾注。時間一律採用農曆—即皇帝年號紀年,在括號內加注公曆年數。
  
  感謝各界給瞭我錶達學術思想的機會,促使我再度研究努爾哈赤,於我學業大有裨益。本書不足之處難免,尚祈讀者給予教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