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允晨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12/05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1-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我們是誰?台灣人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歷史嗎?台灣有文化嗎?
寫完之後,逐漸有了答案。
但是,福爾摩沙何去何從?仍待繼續追尋。——劉進興
平路‧薛化元 熱情推薦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人本教育札記》的「島嶼座標」文章系列而來,從內容來看,作者做的功課可不只是一般作家而已,引用史料之多,除了該領域的專攻者,恐怕一般的歷史學博士也未曾接觸過。札記的文章固然是札記,展現了作者的心得,不過,這本書往往更是引證有據,深入淺出,相信一般讀者閱讀之後,對台灣人民的「自我追尋」,一定有更深的體認。——薛化元
進興理解我寫的小說,包括《東方之東》與《婆娑之島》等書中題材,正是有志替台灣久經壓抑的集體心靈,注入「大航海時代」的奔放想像。如今輪到進興出書,許多篇我在《人本》雜誌讀過,當時就滿心讚嘆。整本《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一起看,更見他眼光之奇、用力之勤。這麼多年,每次見到進興,話題總繞著我們台灣,與進興交換意見,總在設想台灣的新典範、新格局。——平路
我的一生似乎都處於歷史的轉捩點:人類逐漸掀開宇宙的奧秘,脫離地心引力奔向太空;台灣從貧困走向富裕,從威權走向民主,而福爾摩沙島,也像迷航的鯨豚從大陸回歸海洋一樣,找到了自我的認同。目睹這一切,我心裡充滿著感動,就開始寫這本書。由於喜歡歷史,我也向前回溯,探索日本時代通車的縱貫鐵路如何把艋舺、鹿港、打狗整合成一個「台灣」。因為閱讀郁永河遊記及荷治台灣史而發現,當時西部平原的主要居民是平埔族,南北大路上到處可見板輪牛車與梅花鹿。再往前六千年,最早的原住民留下幾千個遺址,他們能夠製作陶器、玉管、以及神秘的人獸形玉玦。他們之中顯然有人精通天文與航海術,能夠橫渡巴士海峽、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大舉移民成為今日散佈在南太平的南島語族。書中大部分的文章曾登載在「人本教育札記」上,寫作之初想回答的問題:我們是誰?台灣人是怎麼形成的?台灣有歷史嗎?台灣有文化嗎?寫完之後,逐漸有了答案。但是,福爾摩沙何去何從?仍待繼續追尋。——劉進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進興
台灣艋舺人,相信熱力學可以解釋人生、愛情與歷史的化學家。
台大化學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St.Louis)博士,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退休後在台灣博物館當導覽志工。但因塵緣未了,現任高雄市研考會主委。本行是科學,對勞工運動、政治、台灣史有高度興趣。個人部落格《躲藏世界》
blog.roodo.com/cjliu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自我追尋的歷史課題——薛化元
與其哭泣 ,何如飛翔?——平路
自序
近代台灣
我的老松
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
從民王到民主
鐵路的記憶
懷念的樟腦丸
戒嚴與解嚴
等待被發現的英雄
電視新聞的戒嚴遺跡
黑暗時代的趨光定律
走出謊言時代
舊時民主燕 飛入百姓家
金光文化
一生之七大震撼
從古道到新文化
神秘的金光元素
我們是誰
我們是誰
給咱祖嬤ㄟ記咧
古地圖中的平埔族
「我們」是怎麼形成的
嶄新台灣人
兩個島嶼的故事
蘇格蘭啟示錄
甲午變天
「我們」是怎麼形成的
課綱微調之少年崛起
圖書序言
近代台灣
我是艋舺囝仔,長大後卻流浪在外。每次回艋舺,總要到老松國小走走。每逢選舉,也要用輪椅推媽媽去那裡投票。老松是媽媽、我、以及六個弟妹的母校。
兩年前,聽說內政部要將老松國小改建為青年住宅。我馬上在網路上貼文反對。坦白說,台北現在都朝東區發展,艋舺人口一直下滑,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學生愈來愈少,用左腦思考,學校過多,併校並非不合理。但我的右腦就是沒辦法接受。
畢竟這是凝聚了市民百年記憶的老校,即使不再是小學,也應該保留為文化財。如果改建成一棟棟掛滿冷氣機,纏繞著電纜線,晾晒各式衣物,每次轉賣就更雜亂的住宅大樓,豈不就像把毛公鼎拿去煮牛肉湯,暴殄天物啊。
台灣第二早,世界第一大的小學
一九八五年日本人來台後,第一所開辦的學校是「芝山巖學堂」,後來改稱「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就是現在的士林國小。
第二年,在龍山寺以西的學海書院舊址成立「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只有十名學生,為了鼓勵上學還每人發津貼。一九〇六年遷到現址,改名「艋舺公學校」。到了我媽媽就讀時叫「老松公學校」,我們那時叫「老松國校」,現在叫老松國小。
媽媽是一九三五年畢業的,那一屆有二百九十四名學生。我是一九六一年畢業,那時男女分班,每班約七十人,從甲班、乙班、丙班、一直排到壬班,共一千二百多人。一九六八年那屆達到高峰,畢業生近二千人,六個年級一萬一千多人,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小學。當時沒有小班小校的概念,我們還洋洋得意呢。後來人數逐漸減少,現在只剩下七百多名學生,真的是滄海桑田。
作曲家鄧雨賢也是老松校友,一九二〇年畢業。他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人人會唱,幾乎成為台灣國歌。但我讀老松時,本土文化仍然如雨夜花般「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小朋友只認得岳飛、文天祥,從來不知道有這位偉大的校友。
蓮花池畔的校堂
老松的校歌開頭是「蓮花池畔,屹立校堂」,我們天天唱卻不知道蓮花池在哪裡。最近看到台北巿文獻會在桂林路校門口豎立的「蓮花池舊址碑」,才恍然大悟。原來三百多年前,北部大地震,淡水河的出口被封死,形成一個堰塞湖,後人稱為康熙台北湖。當時整個台北盆地都在水面下,因此兩年後(一六九六)郁永河來台採硫,搭船入關渡時,才會說「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經過幾十年,湖水逐漸消洩,開始有人進來開墾,但在低窪地區還留有許多水池。
圖書試讀
None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福爾摩沙的自我追尋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