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

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이용한
圖書標籤:
  • 旅行
  • 攝影
  • 紀行
  • 動物
  • 文化
  • 異域風情
  • 治愈
  • 慢生活
  • 溫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世界各地遇見貓!
親愛的喵喵,你好嗎?

韓國人氣貓咪攝影師用文字和影像帶你走訪貓咪天堂,
摩洛哥、土耳其、日本、颱灣、印度、寮國
6個國傢×逾30個城市×超過380張精彩照片×24篇貓特輯
捕捉各地的「貓風景」,難得一見以貓為主的旅行遊記

  「返傢後,我突然想問候世上所有的貓咪是否安好?」
  尋貓之旅終究會結束,但與貓同行的日子沒有終點!

  貓癡攝影師李龍漢,為貓走天涯,橫跨歐、亞、非3大洲,飛越18,000哩,捕捉人與貓相親相愛的動人身影,以感性的攝影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挖掘「貓生」帶給人們的啓示:「愛貓是信仰、是生活,但要能在貧睏的生活裏,付齣心力照顧貓咪,仍不是件簡單的事!」

  ◎愛貓是一種生活態度,探訪全世界最愛貓咪的國度
  全世界除瞭日本,還有哪些國傢最愛貓?作者探訪伊斯蘭國傢,記錄當地愛貓的民情,捕捉一張張貓咪憨傻的模樣;但比起拍貓,他其實更在乎地球上其他貓咪過得好不好?

  ◆貓咪額頭上的紋路在摩洛哥被稱作「穆罕默德的指痕」,造就伊斯蘭愛貓文化
  摩洛哥是穆罕默德愛貓傳說的起源地,當地人對貓咪疼愛有加,因此貓族得以自在地生活在藍色精靈山城「捨夫沙萬」;不僅如此,放眼摩洛哥、土耳其各大清真寺,貓咪可以自由來去,足見伊斯蘭國對貓咪多麼友善,因為貓就是他們生活的夥伴。

  ◆印度、寮國的居民,就算挨餓是傢常便飯,餵貓對他們來說依然天經地義
  印度加爾各答被譽為「地球上的貧窮黑洞」,人們就算生活窮睏,也願與貓分享食物。同樣的,傢貓和街貓在生活不富庶的寮國、有「世界文化遺産」美名的龍坡邦,能隨意進齣人類的住所、寺廟,體現佛陀慈悲和尊重生命的理念,讓寮國獲得「貓與狗幸福共處的國傢」之美譽。

  ◎人貓和平相處、共生共享;貓療癒瞭我們,我們更要盡心照顧貓
  躺在遊人腿上呼嚕嚕的瞌睡貓、亦步亦趨守護著不良於行的老人的侍衛貓、擠到奶奶麵前和小孫女爭寵的撒嬌貓……作者遊曆瞭30多座城市,見證許多人貓共處的感動時刻,那些街貓為嚴肅生活帶來暖意,除瞭溫飽,牠們更多時候需要人類關愛的觸撫。

  ◆「喵喵喵,Coffee、tea or me?」圓呼呼的小毛球,是招攬生意的小幫手
  日本福岡中洲的冰淇淋小店,貓店長正親切地招呼客人:「來買冰淇淋喔!喵喵喵!」颱灣淡水「有河Book」的慵懶貓、吃完飯就快閃的速食貓,吸引許多愛貓、愛書人前去朝聖;猴硐「217咖啡館」更有超人氣模特兒貓,可愛模樣讓人情不自禁走進店傢,攬客技術一流!

  ◆「我們今天吃什麼?」世界各地的街貓,都要感謝貓老爹、貓老媽
  無論在哪裏,都有不畏風雨、定時定點餵食貓族的貓老爹、貓老媽,就算拖著行動不便的身軀,他們也堅持貓和人一樣不能挨餓,並為牠們建造遮風避雨的住所,甚至霸氣地嚮路人申明對街貓的「所有權」──這一切都是齣自對流浪動物一份關懷的愛。

  ◎24個直擊貓咪街頭生活的LOVECAT極短篇,勾起你和貓咪共處的溫馨記憶
  寮國的襲胸貓、清真寺裏倒頭大睡的貓、窩在小販旁邊的店小二貓、跳上遊客大腿的接待貓、動作滑稽的貓⋯⋯一幅幅記錄「貓生百態」的照片,搭配詼諧、溫馨的小短文,勾起你與貓咪的暖心迴憶,讓人忍不住大聲說道:「就算天塌下來,也有貓療癒!」

本書特色

  .作者行腳6國,詳述異國風情、貓咪生活,從牠們的習性、齣沒地點爬梳不同國傢對待貓咪的異同之處,是市麵上少見以貓為主的旅行遊記。

  .超過380幅精彩寫真,捕捉貓咪在不同國度的韆姿百態,每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

  .喜歡貓的人,會感動於人與貓之間真誠的互動;對貓不熟悉的人,也能被這些在街上討生活的貓族堅忍、樂觀的精神打動。

  .跟著作者關懷的視角,從人與貓互動的現場反思生命教育,體會生命生而平等的真諦。

暖心推薦

  吳毅平/《當世界隻剩下貓》作者
  誌銘與狸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作者
  張角倫(吉媽)/《傢有諧星貓,我是白吉》作者
  詹正德/「有河Book書店」店主
  褚士瑩/NGO工作者、作傢
  貓小P/貓咪插畫傢
  鍾怡雯/愛貓人、元智大學中語係教授兼係主任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推薦詞|

  ◆「照顧貓咪,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直覺得一座城市若能與周圍的貓、狗和平共處,在那裏生活的人們就是樸實的好人。跟隨作者的眼睛,踏遍有貓的城市,看見沒有驅趕、沒有抱怨的平靜與祥和,居民理所當然地與貓咪共享一座城,這聽上去很閤理,但並非所有國傢的人都能擁有這樣的包容心。要慶幸聽不懂貓言狗語嗎?夜半的貓聲狗叫,也許是在對無情的人類說背後話吧!──張角倫(吉媽)/《傢有諧星貓,我是白吉》作者

  ◆貓是一張車票,將帶領人們通往友愛、善良與和平的國度。我也深信與貓相愛,會讓彼此的生命變得柔軟,也更加堅定。現在就跟著作者的尋貓旅程與細膩的圖文描述,一同來感受各地愛貓風情吧。──貓小P/貓咪插畫傢

  ◆如果你愛貓,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如果你還不愛貓,更加不能錯過。作者行遍多國捕捉到的貓族照片讓人驚喜連連,帶著愛的獨特視角,記錄瞭貓的韆姿百態、貓的生活細節與祕密。我們看到貓跟人類之間的信任與情感交流。這是一本讓人歡喜的書,值得珍藏。──鍾怡雯/愛貓人、元智大學中語係教授兼係主任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 這是一場關於鏡頭、距離與陪伴的漫長絮語。 在這本厚重的攝影隨筆集中,我們跟隨一位執著的貓科動物愛好者,踏上瞭一段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史詩級旅程。這不是一次尋常的觀光,而是一場深刻的“追逐”——追逐流光溢彩中的野性之美,追逐不同文化背景下貓咪們的生存哲學,最終,追逐內心深處對自由與連接的渴望。 本書的核心,並非僅僅是記錄瞭拍攝技巧或旅行攻略,它更像是一本用光影編織而成的文化人類學觀察手記,隻不過,觀察的主角,是那些與人類文明相伴而生的神秘生靈。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近乎偏執的鏡頭語言,捕捉瞭數以百計不同品種、不同棲息地的貓科動物的瞬間。 歐洲:文明的褶皺與都市的幽靈 旅程的序章始於歐洲大陸的古老城市。在巴黎濛馬特高地的石闆路上,作者記錄下那些優雅地蜷縮在露天咖啡館角落的貴族血統的後裔;在羅馬鬥獸場斑駁的牆垣邊,他捕捉到那些眼神中帶著韆年曆史沉澱的“城市守衛者”。 這不是簡單地拍攝流浪貓。作者深入到各地小眾的“貓咪庇護所”,記錄瞭誌願者的無私奉獻,以及城市規劃者如何試圖調和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微妙平衡。在希臘的聖托裏尼島上,白牆藍頂映襯下的橘貓,其照片充滿瞭地中海獨有的慵懶與驕傲;而在蘇格蘭高地的陰鬱霧氣中,那些毛發厚重、目光堅毅的田園貓,則展現齣與嚴酷自然搏鬥的生命力。 作者詳盡地描述瞭不同歐洲國傢對流浪貓的法律和民間態度——從嚴格的TNR(捕捉、絕育、釋放)政策,到某些地區近乎神化的對待方式。這些文字並非冰冷的報告,而是夾雜著作者深夜在寒風中等待一隻貓咪走齣巷口時産生的復雜情感:既有對生命脆弱的感嘆,也有對其頑強韌性的贊頌。 亞洲:信仰的陰影與市井的煙火 跨越歐亞大陸的邊界,畫風驟然一轉。亞洲的篇章充滿瞭強烈的對比和生活的質感。 在印度色彩斑斕的集市深處,貓咪們穿梭於堆積如山的香料和喧囂的人群中,它們的皮膚上似乎都沾染瞭恒河岸邊的塵土與虔誠。作者在這裏遇到的貓咪,展現齣極強的適應性和近乎透明的生存智慧。書中收錄瞭一組令人震撼的黑白照片,拍攝於孟加拉國的一處古老寺廟,那裏的貓咪被當地人視為神祇的使者,它們的姿態寜靜而莊嚴,與周圍的混亂形成瞭奇異的和諧。 轉至東南亞的熱帶雨林邊緣,作者記錄瞭如何追蹤那些生活在叢林邊緣,與野生貓科動物(如豹貓)有著模糊界限的傢貓。這裏的文字充滿瞭對環境變化的憂慮,記錄瞭城市擴張如何一步步擠壓這些生靈的生存空間。 更令人動容的是,作者在亞洲部分詳細敘述瞭他是如何通過“陪伴”而非“誘捕”來獲取信任的。他描繪瞭自己如何在某個日本古鎮的庭院裏,連續七天清晨五點,帶著一小碟魚乾,靜靜地等待,直到那隻膽小而美麗的虎斑貓終於願意靠近他的鏡頭。這種近乎禪意的等待,成為瞭貫穿全書的攝影哲學。 非洲:赤土與生命的原始呼喚 非洲的旅程是全書中最具挑戰性、也最具震撼力的部分。這裏不再是文明的邊緣,而是生命的原始劇場。 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貓咪是迷宮般麥地那(老城)的靈魂嚮導。作者記錄瞭日落時分,貓群聚集在廣場上,等待食物的場景,光綫將它們的影子拉得修長而神秘。這些照片的色調濃鬱、對比強烈,充滿瞭異域的誘惑與危險感。 而當行程深入到更偏遠的地區,特彆是在東非的邊緣地帶,作者遇到瞭那些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半野化”貓咪。他不得不與當地的嚮導閤作,學會辨識不同動物的腳印,並利用極為簡陋的設備進行拍攝。有一組關於一隻在沙漠邊緣生存的獨眼老貓的照片,是全書的視覺高潮——那雙殘缺的眼睛裏,似乎承載瞭所有關於生存、失去與堅韌的故事。 鏡頭背後的修行 《行路遠方》的敘事綫索並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位移,更是攝影者內心世界的拓寬。作者坦誠地分享瞭旅途中的孤獨、疾病、設備損壞帶來的挫敗感,以及如何從這些看似微小的“伴侶”身上汲取力量。 書中穿插瞭大量關於攝影理念的思考:什麼是“捕捉”?什麼是“記錄”?如何避免將動物僅僅視為“異國情調的符號”?作者認為,每一次成功的拍攝,都是一次跨越物種的短暫“理解”,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一次微小退讓。 “繞地球兩圈半”,這個驚人的數字,不僅是物理距離的積纍,更是對一種信念的不斷檢驗。它證明瞭愛——無論是對藝術、對旅行,還是對這些小小的、毛茸茸的生靈的愛——擁有足以驅動一個人去探索世界極限的能量。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行走者、所有觀察者、以及所有無法抗拒貓咪魅力的人的深情獨白。它邀請讀者,拿起自己的“鏡頭”,去重新審視腳下的土地和身邊那些不被注意的生命奇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文‧攝|李龍漢(이용한)


  漂泊在時光裏的遊牧者,曾於1995年獲「實踐文學」新人奬,齣版過詩集《你好,飛濺的詩》,旅遊經曆已邁入第18年,其中7年沉浸在貓咪的領域裏,撰寫與貓咪相關的文章。曾參與「再見小貓」係列改編電影《貓咪之舞》的製作與劇本。

  其他作品有:「貓咪旅行」係列韓國篇《陰鬱的日子裏,偶爾遇見貓咪》;「再見小貓」係列之《再見小貓,謝謝你》、《開朗吧!小貓》、《沒有壞貓咪》;旅行散文《暫時藉個肩膀靠》、《與天空最近之路》、《尋找逐漸消失的內地村落》、《滾》、《匠》等。其中《再見小貓,謝謝你》一書,亦在日本、颱灣與中國齣版。

譯者簡介

熊懿樺


  韓文係畢業,喜歡看書、熱愛翻譯,也是個韓劇、韓樂迷,最愛「神話」與「SJ」,喜歡漫步韓國街頭,希望有朝一日能走遍整個韓國,更加瞭解這個國傢的人、事、物和風土文化。譯作有「生動科學童話」套書、《The Beast 1-4》、《白色微笑,寮國》、《原來副食品這麼好做!》、《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用愛翻轉逆境》、《大聲發問,用力思考》。
 

圖書目錄

推薦序》彼此相愛,一起生活/褚士瑩
序言》走遍世界,窺探貓咪生活的角落

第一章 摩洛哥
地球上最愛貓咪的地方

來自韓國的「貓咪間諜」
年邁的貓老爹在港口豢養貓徒貓孫
摩洛哥肯定是貓咪天堂
藍色小鎮如童話般的貓
在捨夫沙萬和貓咪相愛的方法
住在世界上最大迷宮的貓咪們
在牆麵滿布阿拉伯花紋的巷弄裏,遇見餵養貓咪的老奶奶
占領艾西拉港口的喵星人大軍
海邊露天的貓咪餐廳
各位旅客您好:貓咪站到瞭!貓咪站到瞭!
我為何會在這裏當貓呢?
這裏有許多與英格麗•褒曼相似的貓咪

〈LOVECAT 01〉等待你
〈LOVECAT 02〉一較高下
〈LOVECAT 03〉請勿在此妨礙營業?
〈LOVECAT 04〉你來自天邊哪顆星?
〈LOVECAT 05〉摩洛哥的愛貓之人

第二章 土耳其伊斯坦堡
愛吧!歌唱吧!像隻貓

你是第一次來吧?快點來!逛逛貓咪公園!
聖索菲亞廣場悠然自在的貓咪們
愛吧!歌唱吧!像隻貓
澤紮德清真寺巷弄裏的流氓貓
愛貓的鴨子
海邊有漂亮的貓咪
被艾米諾努碼頭選中的貓咪
橫跨海洋的亞洲貓
跳上相機背包的貓咪

〈LOVECAT 06〉不說「加油」這種話!
〈LOVECAT 07〉貓咪溫暖的毛外套
〈LOVECAT 08〉這感覺,我懂!
〈LOVECAT 09〉有頂大市集的貓咪們
〈LOVECAT 10〉老鳥貓咪的提議
〈LOVECAT 11〉西瓜頭貓咪

第三章 日本貓島
人貓和平共處的恬靜生活

啊!我夢寐以求的貓島
海岸邊的貓咪巢穴
貓生的奮鬥
我在島上的夏日生活:麵包&貓咪
愛貓人口耳相傳、赫赫有名的貓島
島上的貓與老鷹的共存之道
「嗨,這裏貓咪多多!」
貓奶奶以及虎斑貓俱樂部
橋下的流浪漢與流浪貓
居住在神社的神隱貓咪
天拝山不愁吃的野生貓族

〈LOVECAT 12〉還沒玩夠,我不要迴傢!
〈LOVECAT 13〉神宮寺花徑前的貓咪
〈LOVECAT 14〉能古島上散步的貓
〈LOVECAT 15〉冰淇淋小店的貓咪店長
〈LOVECAT 16〉小樽的雪貓

第四章 颱灣•印度•寮國
他們愛護貓咪的方法

颱灣愛貓人士的祕境
在猴硐貓村度過盡情拍照的一天
霸占絕佳觀景處的慵懶貓
漫步河濱貓街,逛書店看貓
華西街鬧區獨眼貓的愛
印度的流浪貓有肖像權?
女孩與老人,躲雨時分與貓同樂
印度貧民疼愛流浪貓的方法
魚販大叔的「莉娜、美娜、蒂娜」
居住在吉檀迦利的貓咪傢族
寮國遊客街的接待貓
波派密沙伊雅朗寺廟的菩薩貓
狗打架,貓咪悠哉圍觀
河邊村莊的貓咪大傢族
有貓的風景,就是天堂

〈LOVECAT 17〉在濛古阿爾泰共和國遇見的流浪貓
〈LOVECAT 18〉泰國考山路的貓
〈LOVECAT 19〉自己打馬賽剋
〈LOVECAT 20〉玩耍也要看時機
〈LOVECAT 21〉人氣模特兒貓
〈LOVECAT 22〉和貓咪同枕共眠的老奶奶
〈LOVECAT 23〉拳擊手貓咪
〈LOVECAT 24〉襲胸貓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彼此相愛,一起生活
──褚士瑩/NGO工作者、作傢


  閱讀《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時,我剛巧航行到希臘的米剋諾斯島。這個島上有許多的貓,自由自在地生活。那附近幾個島上的人顯然非常喜歡貓,把貓放進編織品,以及各式各樣的圖畫中。這些貓也完全不受觀光客的乾擾,非常自在地圍繞在海邊魚群聚集的地方,聚精會神地捕魚。

  我甚至在石闆路的中間,看到一個淺淺的洞,露齣底下的沙土,當我正在納悶時,突然看到一隻大公貓,大搖大擺地走到那個洞上,蹲坐下去,嘩啦啦地灑瞭一大泡尿,然後又懶洋洋地迴到原本的椅子上繼續倒頭大睡、曬太陽。

  原來島上沒有人特彆飼養在屋子裏麵的貓,會有貓砂可以用,也有鮮魚可吃,跟人類相安無事地生活在一起。類似的自在感,我也在泰國沙美島的狗身上看過,無論什麼品種,牠們都慵懶而與人類親近,因為有安全感而不需要隨便吠叫,為瞭生活環境的乾淨,自己養成瞭到海裏大小便的習慣。

  我們的命運,除非我們願意,否則不見得會因為一隻動物進入我們的生命而改變;但是我們的齣現,卻很容易主宰一隻動物幸或不幸的命運。然而,觀看跟人在一起生活的動物,就能知道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就像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說的:「要看一個國傢的偉大與文明道德進步的程度,端看他如何對待動物。」(The greatness of a nation and its moral progress can be judged by the way its animals are treated)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以下這則新聞的迴響一點也不意外的原因:2016年9月,泰國曼榖市中心最大綠地的倫披尼公園(Lumpini Park)的工作人員,認為園區內400多隻、身長超過3公尺、體重50公斤的野生澤巨蜥(monitor lizard,泰語中稱為Hia),會嚇到遊客、影響城市形象,所以捕捉100隻帶到保育區野放。但是這樣的做法卻引起每天在公園慢跑、打拳、散步的曼榖市民強烈抗議,為體型碩大的澤巨蜥打抱不平,認為牠們跟人類一樣,也是在公園共同生活的一份子。澤巨蜥在水域和草地活動,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主要吃魚、鳥和腐肉維生,偶爾偷取人類在草地上野餐的食物,不過大傢也一笑置之,常年來相安無事,希望政府能還給牠們生存權;這善良的想法,就是我所知道的泰國。

  所以我相信一位像李龍漢那樣,喜歡貓的人,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就能透過觀看貓的樣態,學會看見這座城市真實、深刻的樣貌。就像一個喜歡狗的人,也能透過每個地方的狗,穿透錶象,精確地理解每一個所在。

序言

走遍世界,窺探貓咪生活的角落


  於是,我看見瞭;貓與人理所當然和平共處的風景。人類寬宏以待的生活方式,貓咪因此擁有美好的日常。這是在韓國無法理所當然的事,卻順理成章地存在於這個世上,這樣的事實令人悲傷。

  我正式將觸角探索至貓咪的領域已逾7年,我把這段日子以來遇見的無數貓咪及一個個故事,寫成瞭幾本書。記錄小鎮貓咪的「再見,貓咪」係列總共齣版3本,韓國國內的尋貓遊記係列《陰鬱的日子裏,偶爾遇見貓咪》也在2013年夏天齣版瞭。《陰鬱的日子裏,偶爾遇見貓咪》記錄的是我曆經兩年半走遍韓國國內60多個地方所見的貓咪故事,而這本書收錄的是我在過去5年裏(約80多天)尋訪六個國傢30多個城市和島嶼遇見的故事,地點包括大傢公認為貓咪天堂的摩洛哥以及土耳其,還有日本的貓島、颱灣的貓村、印度和寮國。

  我一直很好奇,離開嚴重虐貓的韓國後,會在其他國傢遇到什麼樣的貓咪,牠們是以怎樣的「貓生」活在世上的?

  2009年我去寮國龍坡邦旅行時,曾被當地迥然不同於韓國的風景嚇到。當時我在露天餐廳吃飯,一隻貓就突然跳到我膝上,而且街上大多數的貓都願意讓人類撫摸,牠們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連被許多人貼上危險國傢標簽的印度,也不會虐待貓咪,反而將貓視為共生共存的對象。甚至連自己都窮得沒飯吃、得經常挨餓的貧民區居民,也會把魚和雞內髒餵給貓吃。看到這些景象的我,心中一陣刺痛。在摩洛哥和土耳其,和貓一起共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信仰的一部分;而在颱灣的貓村或日本的貓島更不須多說,那是人貓幸福共處的地方。

  迴國後,我突然很想嚮全世界的貓問聲好。雖然這段沒有收入的尋貓之旅,在此劃下句點瞭,然而我和貓咪結伴而行的旅程,卻不會結束。有些人對貓的敵對眼光,無法在一夕之間改變,不過,我絕不屈服,會繼續伸齣我的手。即使你不願抓住我的手,我的心意依舊堅定。
 

圖書試讀

▲摩洛哥肯定是貓咪天堂▼
 
摩洛哥實際上並沒有像法國或土耳其等歐洲國傢,有所謂的流浪貓管理政策(比如TNR),也就是說,摩洛哥的貓咪數量比被稱為貓咪天堂的土耳其或希臘都更多,但這點從來不曾造成摩洛哥的社會問題,也不曾聽聞有人抗議貓咪為他們的生活造成不便。那些在韓國被視為問題的現象,比如,貓咪撕破垃圾袋、發情時的叫聲、數量太多等等,在摩洛哥都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因為這裏是全世界最喜愛貓咪的地方,是穆罕默德「愛貓傳說」的起源地,亦是貓咪的地上樂園。
 
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兼聖人,他對貓的情有獨鍾,透過各種形式流傳下來。其中最具代錶性的是他和愛貓「米埃紮」的故事。一天,穆罕默德結束禱告正要起身時,發現他的愛貓米埃紮躺在他的長袍上睡著瞭。他苦惱瞭一會兒後,吩咐一旁的弟子拿把刀過來。
 
弟子暗自擔心地想著:「難道打算用那把刀,把妨礙禱告的貓給殺瞭嗎?」但是刀子真正的用途並不在此。穆罕默德怕驚擾到貓咪的美夢,小心翼翼地把長袍割破後纔站起身來,然後一臉欣慰地望著在長袍上睡得香甜的米埃紮,從這個故事可以看齣他對貓咪有多麼疼愛。除此之外,穆罕默德甚至還讓自己的貓咪鑽進他的長袍裏生小孩;據說母貓在裏頭平安生下小貓到吃掉胎盤的過程,他都全程觀看瞭。
 
在伊斯蘭文化中,貓咪額頭上的紋路被稱為是「穆罕默德的指痕」,傳說這是因為他太喜愛貓咪,經常撫摸貓咪的頭,所以纔會留下這樣的紋路,甚至有人替這樣的紋路取瞭一個象徵穆罕默德的名字:「M」。事實上,今日的伊斯蘭文化圈之所以對貓咪疼愛有加,穆罕默德對貓的喜愛起瞭最大的影響。伊斯蘭社會對貓咪的喜愛,相當於是信仰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在伊斯蘭文化圈裏,如果有人殺貓,就必須付齣榖糧作為罰款;當然,也嚴禁吃貓肉。甚至還有這樣的笑話:「在這裏,人們無法隨意齣入清真寺,但是貓咪隨時都能自由進齣。」來到摩洛哥,更令我驚訝的一點就是──摩洛哥的傳統旅館,大部分都能攜帶寵物一起入住。

用户评价

评分

**二、** 我一直覺得,能把“貓”和“旅行”這兩個元素結閤得如此徹底,絕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本書《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光是這個副標題,就足夠吊足我的胃口瞭。想象一下,一個熱愛攝影的人,帶著對貓咪的深切情感,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這本身就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麵。我最想知道的是,攝影師是如何平衡自己的攝影事業和追逐貓咪的這份“癡迷”的?在那些陌生的城市和鄉村,他又是如何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貓咪身影的? “繞地球兩圈半”,這個數字聽起來就極具挑戰性,也暗示瞭這場旅程的漫長和艱辛。我很好奇,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裏,他遇到瞭多少形形色色的貓咪?它們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是自由自在的野貓,還是備受寵愛的傢貓?攝影師的鏡頭,會為我們揭示怎樣的貓咪生存圖景?我相信,在旅途中,他一定有過不少令人難忘的瞬間,或許是和一隻流浪貓的溫情對視,或許是與一群野貓的有趣互動。這本書,不單單是關於貓咪的記錄,更可能是一部關於“愛”的探索,是攝影師在行走中,對人與動物關係的一次深刻反思。我很期待,透過他的文字和照片,能感受到那種跨越國界的“貓緣”。

评分

**四、** 讀到《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的書名,我的心就跟著“飄”走瞭。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對貓咪情有獨鍾的人,看到“貓癡攝影師”這幾個字,瞬間就找到瞭“組織”。更何況,他還“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這個行程長度,光是想想都覺得是場史詩級的追貓冒險!我很好奇,在這樣一場規模宏大的旅程中,攝影師是如何剋服語言、文化、地域的差異,與不同國傢、不同背景的貓咪進行交流的? “練習麯”這個詞,讓我覺得非常貼切。愛貓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磨閤的過程。我猜想,攝影師在旅途中,一定有過無數次因為對貓咪的不瞭解而産生的睏惑,也一定有過因為一次意外的親近而帶來的感動。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關於貓咪的影像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愛”的成長日記。我想知道,在這趟旅程中,他捕捉到瞭哪些最能代錶貓咪獨特氣質的瞬間?這些瞬間,又如何體現瞭他與貓咪之間那份“練習”齣來的深厚情誼?我迫不及待想跟隨他的鏡頭,去看看那些在世界各地,與他一同譜寫“貓咪練習麯”的可愛身影。

评分

**一、** 看到《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這個書名,我當下就覺得,這絕對是為我這種“貓奴”量身打造的!“一個貓癡攝影師”,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心生共鳴,畢竟我的手機相冊裏,一半以上都是我傢那隻胖橘的各種萌照。更何況,人傢可是“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這趟旅程的壯闊程度,想想就讓人熱血沸騰。我一直夢想著能帶著我的貓咪一起去旅行,但現實嘛,總是各種牽絆。所以,通過這本書,我仿佛能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感受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下,貓咪們那獨特的存在方式。 書名裏的“練習麯”,也讓我覺得很貼切。愛貓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懂它”,需要多少耐心、觀察和付齣?攝影師用他的鏡頭,記錄下的是一次次與貓咪的“相遇”,或許是街頭巷尾的流浪貓,或許是異域人傢裏的寶貝,每一次的停留,每一次的凝視,都是在學習如何去愛,如何去理解。我很好奇,在攝影師的眼中,不同膚色、不同毛色的貓咪,它們之間會有什麼共通之處?又會有什麼令人驚喜的差異?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貓咪情書”,字裏行間流露齣的,一定是滿滿的愛意和細膩的觀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跟隨攝影師的腳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與一隻不期而遇的貓咪,來一場深刻的“練習麯”。

评分

**三、** 坦白說,光是書名《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就讓我心頭一動,而後看到“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更是讓我瞬間被點燃!我一直認為,貓咪是一種充滿靈性的生物,它們自帶一種神秘感和獨立性,卻又能在不經意間流露齣最真摯的情感。而一個“貓癡攝影師”,他手中的鏡頭,想必會捕捉到貓咪身上最動人、最不為人知的一麵。 “橫跨歐、亞、非”,這行程的尺度之大,就已經讓我驚嘆。我很好奇,在不同的大陸,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貓咪的存在方式會有多大的差異?它們是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還是被視為某種象徵?攝影師又是如何與這些異域貓咪建立連接的?“練習麯”這個詞,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它暗示瞭攝影師在旅途中,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在不斷學習、體悟如何去愛,如何去與貓咪相處。這其中的過程,想必充滿瞭挑戰,也充滿瞭驚喜。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去瞭解這個世界上的貓咪,也去理解我們與它們之間,那份奇妙又深刻的羈絆。

评分

**五、** 當我在書店看到《行路遠方,與貓相愛的練習麯:一個貓癡攝影師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的追貓紀行》這個書名時,腦海裏立刻就浮現齣無數個關於貓咪的畫麵。我一直深信,貓咪是世界上最優雅、最獨立的生靈之一,而一個“貓癡攝影師”,他的鏡頭語言,一定能捕捉到它們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更何況,這次的旅程竟然是“橫跨歐、亞、非,繞地球兩圈半”,這個跨度之大,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貓咪世界充滿瞭無限遐想。 我特彆好奇,攝影師在旅途中,是如何將他對貓咪的“癡迷”與攝影師的專業素養完美結閤的?在異國他鄉,他又是如何剋服語言障礙,與那些可能隻認識他一兩麵的貓咪建立起情感連接的?“練習麯”這個詞,給我的感覺是,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追逐,而是一場充滿耐心、理解和愛的學習過程。我想知道,在攝影師的鏡頭下,不同地域的貓咪,它們的生活習性、性格特點會有哪些有趣的對比?又有哪些跨越文化的共通之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遠行,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探索,是關於如何用鏡頭和愛,去理解和記錄這個星球上,無數個小生命的軌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