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攀上瞭山的高峰;攀上瞭大學學術職位的高峰;在文學創作、評論、翻譯的山嶺,也攀上瞭高峰。他已齣版的著作,從一九七五年的《攀月桂的孩子》到二零一五年的《神話邊境》,詩集有十五本;從一九七九年的《華山夏水》到二零一一年的《第二頻道》,散文集有七本;從一九七六年的《從蓍草到貝葉》到二零零七年的《莊子的蝴蝶起飛後──文學再定位》,加上二零一四年的Dreaming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 Study of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s of the Hong lou meng(《夢越語言與文化──〈紅樓夢〉文學翻譯研究》)用英文寫成的專著,文學評論及翻譯研究文集有十一本;此外,他有四種翻譯作品集,其中有二零零三年的《神麯》(但丁意大利文原著La Divina Commedia的漢譯及詳注,全三冊)和二零一三年的《解讀〈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原著漢譯及詳注》(全二冊)。3
這位高産的作傢,其文學成就的樣品,就是這本《黃國彬捲》的內容。從上麵列舉的四類作品集可見,黃國彬的文學書寫,包括瞭多種文類,其內容非常廣泛繁富。劉勰《文心雕龍‧雜文》開篇有「智術之子,博雅之人」二詞,其「智術」、「博雅」很可用來形容這位作傢。中國圖書分類法把圖書分為十類:總類、哲學類、宗教類、科學類、應用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史地類、世界史地類、語文類、藝術類。《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的附錄部分,有《知識大綱》(Outline of Knowledge)一項,把人類的知識分為十大類:一、物質與能源,二、地球,三、地球上的生命,四、人的生命生活,五、人類社會,六、藝術, 七、科技,八、宗教,九、人的曆史,十、知識的分支。他作品的內容,或多或少涉及上述各個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