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三版)

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知識産權
  • 設計保護
  • 産品設計
  • 專利
  • 商標
  • 著作權
  • 侵權分析
  • 法律實務
  • 設計管理
  • 商業價值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用來保護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法律很多,但能受到保護的前提是創作者必須瞭解這些法律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著作權法、商標法以及專利法等相關法律的基本概念,也提供瞭許多智慧財産法院實際案例供創作者參考。

  ‧另外,也針對創作者最關心的問題,列齣瞭許多簽署授權契約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具體行使權利的方法。本書是從事産品設計的個人和公司不能錯過的一本好書。
創新驅動下的法律護盾:現代商業環境下的知識産權戰略與實務 本書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知識産權管理者、技術研發人員以及關注商業競爭策略的決策者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操性的指南,聚焦於在快速迭代的技術和全球化市場中,如何構建和實施有效的知識産權(IP)保護體係。本書內容緊密圍繞當前最前沿的法律實踐、新興技術的衝擊以及企業在知識産權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核心挑戰展開,完全側重於知識産權戰略的宏觀規劃與微觀執行,而非單一産品設計的具體保護方法論。 --- 第一部分:知識産權戰略的宏觀布局與商業價值轉化 本部分著重探討知識産權不再僅僅是法律工具,而是驅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産的理念。我們深入分析瞭知識産權組閤(IP Portfolio)的構建原則、價值評估方法及其在企業投融資、並購(M&A)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第一章:知識産權組閤的戰略規劃與價值錨定 本章首先界定瞭現代企業IP組閤的構成要素,區分瞭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在不同商業模式中的權重。重點闡述瞭如何根據企業的技術路綫圖和市場定位,設計“防禦性”與“進攻性”兼具的IP布局。內容涵蓋瞭: 1. IP組閤的“質量勝於數量”原則的量化評估標準: 探討如何通過無效宣告風險分析、跨司法管轄區保護的有效性審查,以及市場替代性技術分析來評估專利資産的真實價值。 2. IP價值鏈映射: 如何將研發投入、專利申請、授權許可收入與最終市場份額增長進行精確關聯,實現IP的商業價值可視化。 3. “白地”(White Space)分析與技術空白的識彆: 運用先進的專利地圖技術,指導企業識彆競爭對手的保護盲點和自身尚未涉足的關鍵技術領域,從而指導未來的研發方嚮和專利布局。 第二章: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國知識産權風險管理 在全球供應鏈和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跨國知識産權閤規與風險控製成為重中之重。本章提供瞭應對國際知識産權糾紛、海關保護以及不同法域差異的實用框架。 1. 海外知識産權的閤規審查與“平行進口”風險防範: 詳細剖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關於知識産權“耗盡原則”的差異性規定,並為企業製定全球分銷策略時如何避免不必要的侵權風險提供操作指南。 2. 外國投資審查中的知識産權安全評估: 針對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對外投資(ODI)中涉及敏感技術的交易,提供瞭基於國傢安全審查視角下的知識産權盡職調查清單和應對預案。 3. 反不正當競爭與商業秘密的國際保護: 聚焦於高管跳槽、技術人員流失等場景下,如何運用跨國法律工具(如《保護商業秘密不當行為法案》等)來快速止損和追責,強調瞭內部控製流程的構建優先性。 --- 第二部分:新興技術浪潮下的知識産權前沿挑戰與應對 本部分集中討論瞭人工智能(AI)、區塊鏈、大數據等顛覆性技術對現有知識産權法律框架提齣的嚴峻挑戰,並探討瞭法律界和産業界正在探索的解決方案。 第三章: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與版權、專利法的重構 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創造者身份”、“發明人資格”和“訓練數據授權”成為法律上的熱點和難點。本書深入剖析瞭這些核心爭議點。 1. AIGC的知識産權歸屬界定: 探討瞭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對完全由AI獨立生成的設計、文本或代碼,如何界定人類貢獻度,以及是否能夠獲得版權保護或專利授權的最新判例和立法趨勢。 2. “黑箱”算法的專利保護與披露睏境: 分析瞭如何對深度學習模型本身進行專利保護,以及在遵循專利法要求“充分公開”原則時,如何平衡保護核心算法和不泄露關鍵商業秘密之間的矛盾。 3. 數據要素化背景下的知識産權: 探討瞭用於訓練AI模型的大規模數據集的法律地位,界定瞭數據采集、清洗、標注過程中的潛在侵權風險,並介紹瞭數據信托和數據資産化的法律路徑。 第四章:區塊鏈技術對傳統知識産權交易模式的顛覆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為知識産權的權屬登記、授權和版稅支付提供瞭新的可能性。本章重點分析瞭其應用潛力和法律上的適配性問題。 1. 基於智能閤約的自動授權與版稅執行: 探討瞭如何利用智能閤約自動執行許可協議條款,減少交易成本和履約風險,並分析瞭當閤約代碼與傳統法律解釋發生衝突時的裁判標準。 2.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中的IP治理: 研究瞭DAO成員在共同持有或開發IP資産時,其決策機製、投票權和知識産權處置權限的法律框架構建問題。 3. 非同質化代幣(NFT)與數字資産的知識産權綁定: 詳述瞭NFT發行方在鑄造(Minting)過程中,如何明確界定基礎知識産權(如藝術作品版權)的授權範圍,避免“一次銷售,無限授權”的法律風險。 --- 第三部分:知識産權的生命周期管理與有效維權實務 本部分將視角聚焦於知識産權從産生到商業應用全過程中的管理實踐,以及在麵臨侵權威脅時,如何構建高效、經濟且具有威懾力的維權策略。 第五章:知識産權的內部治理、審查與閤規文化建設 一個穩健的IP體係依賴於企業內部的製度和文化。本章提供瞭從源頭控製風險的操作流程。 1. 研發階段的IP盡職調查(IP-DDI)流程化: 建立瞭一套標準化的“可專利性/可注冊性”審查流程,確保研發成果在進入申請階段前即已規避瞭現有技術的衝突和他人的在先權利。 2. 員工知識産權義務與激勵機製的設計: 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雇傭閤同、保密協議(NDA)的精確措辭,確保員工在職期間産生的一切發明或創作均歸屬於公司,並設計具有競爭力的奬勵機製以激發創新。 3. 開源軟件(OSS)許可證閤規審計: 針對軟件開發企業,提供瞭深度審計工具和流程,以識彆和管理代碼庫中潛在的GPL、MIT等許可證義務,避免因違規使用而導緻核心源代碼被“傳染”公開的風險。 第六章:高效能的知識産權侵權應對與爭議解決機製 本章側重於侵權發生的實戰應對,強調瞭證據保全、行政執法與訴訟策略的聯動配閤。 1. 證據保全與電子證據的獲取: 針對綫上侵權、跨境侵權等特點,詳細介紹瞭利用電子存證、網站快照、公證機構等手段,在訴訟前固定關鍵侵權證據的技術和法律要點。 2. 行政執法與訴訟的策略性選擇: 分析瞭在不同國傢和地區,利用知識産權管理部門(如市場監督管理局或海關)進行行政投訴的優勢(快速性、低成本)與局限性,並指導決策者何時應優先選擇司法途徑。 3. 專利無效程序與訴訟風險的對衝: 探討瞭在應對專利訴訟時,同步發起或利用無效宣告程序(如美國PTAB、歐洲專利局異議程序)作為反製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不同司法轄區的裁決結果形成對我方有利的證據鏈。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的是一套超越單一技術或單一法律條文限製的“知識産權操作係統”,幫助企業在動態的商業環境中,將法律風險轉化為戰略優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佳瑩


  現 職
  恒達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

  學 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法學碩士(智慧財産權法專攻)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民商法組,智慧財産權法專攻)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組)

  經 曆
  具有颱灣律師及專利代理人資格
  曾為國內外高科技廠商、雜誌齣版社、藝術經紀公司、室內設計公司、葡萄酒業者、文教基金會、知名導演、知名插畫傢等客戶,處理智慧財産權訴訟案件及審閱授權契約
  曾任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閤會智慧財産權委員會委員,並參與「智慧財産局」
  及「公平交易委員會」與智慧財産權相關之委託計畫
 

圖書目錄

推薦序/蔡明誠
三版序
作者序

Chapter 1 法律如何保護我的設計産品?
(一)著作權法/1
(二)商標法/2
(三)專利法/2
(四)公平交易法/3
(五)營業秘密法/4
(六)契 約/4

Chapter 2 設計産品如何取得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一)著作權/15
1.無須嚮智慧財産局申請登記,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15
2.著作權保護期間:50年/18
3.著作權保護的基本要件:原創性/22
4.保護「錶達」expression,不保護「概念」idea/36
5.著作的種類/39
6.著作權=著作財産權+著作人格權/59
7.誰擁有著作權?/75
(二)商標權/88
1.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註冊始受保護/88
2.商標權保護期間:10年(得延展,實際上可受永久保護)/89
3.商標註冊:商標+指定商品服務類彆/89
4.商標權保護的基本要件:識彆性/91
5.新型態的商標/111
6.商標不得註冊事由/136
7.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齣「異議」或「評定」主張「撤銷」商標權/149
8.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申請「廢止」商標權/174
(三)設計專利權(新式樣專利權)/178
1.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始受保護/180
2.設計專利保護期間:12年/181
3.設計專利:物品+造型/181
4.設計專利保護的基本要件:新穎性+創作性/182
5.無法取得設計專利的事由/192
6.設計專利的權利保護範圍/192
7.誰擁有設計專利權?/195
8.設計專利權的標示/197
9.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起「舉發」以撤銷專利權/200

Chapter 3/如何判斷彆人是否侵害瞭我的智慧財産權?
(一)著作權侵害/209
1.抄襲:接觸+實質近似/209
2.非「閤理使用」/223
(二)商標權侵害/225
1.直接侵害行為/225
2.間接侵害行為(視為商標權侵害)/244
3.例外情況下不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52
4.商標法原則上允許「真品平行輸入」,但如非原裝銷售,仍可能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54
(三)設計專利權侵害/257

Chapter 4 我可以主張哪些權利?
(一)著作權/269
1.侵害他人著作權之刑事責任/269
2.侵害他人著作權之民事責任/270
(二)商標權/277
1.侵害他人商標權之刑事責任/277
2.侵害他人商標權之民事責任/278
(三)設計專利權/283

Chapter 5 我應該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一)蒐 證/285
(二)警告信函/285
(三)保全程序/285
(四)民刑事訴訟程序/286

Chapter 6 如何有效利用我的智慧財産權?
(一)智慧財産權的轉讓/287
(二)智慧財産權的授權/288
(三)授權契約應注意事項/289
1.授權目的/290
2.授權期間/292
3.授權地區/295
4.授權內容/296
5.授權利用方式/296
6.專屬或非專屬授權/299
7.可否再授權/304
8.權利金之計算、報告與查核/306
9.擔保條款/306
10.違約條款/307
11.終止授權條款/307
12.授權契約期間屆滿或終止授權後的安排/312
13.品質控管(Quality Control)/313
14.訴訟管轄與準據法/314
15.授權登記/315

Chapter 7/被他人主張侵害智慧財産權的時候怎麼辦?
(一)對方是否為智慧財産權人?/319
(二)對方是否有智慧財産權?/319
(三)自己是否有侵害的行為?/320
(四)自己是否為閤理使用範圍?/330
(五)自己是否有故意過失?/320
(六)要不要提起行政程序?/326
有無刑事責任?/328
有無和解可能?/330

Chapter 8 結 論/331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誠如作者所說,目前專門提供設計領域之創作人參考之智慧財産權入門書籍並不多,尤其針對新修正專利法及商標法在此方麵之著作,更令人期待!

  專利法於2011年底大幅度修正,並由行政院發布修正施行日期。該修正重點之一是將新式樣專利改稱設計專利。在此修法施行之際,有以問題為導嚮,並參酌實例,具有解決新興設計專利問題之應用價值。

  本書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設計産品在智慧財産權法律可能保護方式、內容及救濟方法,書中就著作權及設計專利加以論述,另由於商標法可能保護設計産品之商標,因此,本書分彆就「著作權」、「商標權」以及「設計專利權」進行介紹,並說明法律基本概念。保護的基本要件、聘僱關係下的設計産品歸屬、如何判斷智慧財産權侵害、應該採取哪些法律行動,例如蒐證、警告信函、保全程序、民刑事訴訟程序等採行。之後,針對智慧財産權交易,特彆是智慧財産權之讓與及授權之契約應注意事項,一一加以說明,以期有效利用智慧財産權。最後,對於被他人主張侵害智慧財産權時,該如何因應方法,提供有如教戰守則,有無智慧財産權、有無侵害行為、是否為閤理使用範圍、是否提起行政程序、有無刑事責任、有無和解可能等檢驗流程,有助於判斷是否侵權,並進一步決定是否退讓,此等說明因應對策,頗具有實用性。

  林佳瑩律師,現為恒達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曾在國立颱灣大學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攻讀智慧財産法,具有相當良好之專業基礎。她亦曾處理國內外高科技廠商及大型雜誌齣版社相關智慧財産權訴訟案件及授權契約審議之實務經驗,可見作者在智慧財産法上,不但有良好法學基礎,而且有專業實務曆練。

  作者完成本書後,齣版前,得以提前閱讀其手稿,深感榮幸,並對其忙碌實務工作之餘,仍努力於著述,感到佩服。經其囑託,樂意寫序,贅述數語,為讀者先進引介此書,並期待從事設計的讀者,能從書中獲得設計問題解決之道,有助於消除長期創作上之智慧財産法律之苦惱。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蔡明誠

三版序

  智慧財産法院以及其他法院在過去幾年來,陸續作齣許多關於設計領域的判決,例如企業識彆標誌設計、室內設計、網頁設計、珠寶設計、包包設計等案例,故本次改版予以納入。

  在本書齣版之後,我在2015年齣版「著作權訴訟贏的策略」一書(元照齣版)、在2016年齣版「商標訴訟贏的策略」一書(元照齣版),將許多重要的著作權及商標判決,以及個人承辦著作權及商標案件的經驗與心得,都收錄在該等書籍當中。對於著作權法或商標法有進一步研究興趣的讀者,請參考該等書籍的內容。

  就設計專利部分,我也在2014年3月21日的「專利侵權分析方法論之再檢討──免刀膠帶專利案之啓示與藉鏡研討會」發錶「設計專利之侵權分析方法──智慧財産法院判決研究」演講。但由於設計專利的議題較為睏難,幾經思考,為瞭維持本書的入門性質,還是決定不納入本書的範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進一步搜尋閱讀。

  我幾乎每個月都會固定研讀智慧財産法院的判決,如果發現比較有趣的判決,也會筆記在「林佳瑩律師(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智慧財産權訴訟的研究)」網頁上(ipcase.blogspot.tw/),但因工作繁忙,不一定能有條理的更新,謹提供讀者參考。

  本次書籍的改版承濛讀者提供寶貴意見,我將書中許多用語不清及錯誤之處予以修正,也將引用判決的後續發展予以更新,並因應智慧財産法院這幾年來的判決發展,將書中的內容大幅增補刪減,故可預見必定會有疏漏不足之處,尚請讀者見諒。

  本次改版所引用的著作權法為民國103年1月22日修正公布的版本,商標法為100年6月29日修正公布、101年7月1日施行的版本,專利法則為103年1月22日修正公布、103年3月24日施行的版本。

  如有任何問題,也請不吝與我聯係(camille@tmdclaw.com.tw),謝謝。
 
林佳瑩
2016年4月

作者序

  本書的主題是關於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經過許多學者專傢長年的耕耘,智慧財産權法的專書在市麵上相當普遍,內容也相當的深入豐富,不過,針對設計領域的創作者而言,可以參考的智慧財産權入門書籍並不多。

  麵對這樣的情況,以及看到身邊許多從事設計的朋友苦惱於自己辛苦創作齣來的作品被他人盜用卻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是錯失申請專利或商標的時機而無法有效保護自己的創作,於是便産生瞭創作本書的動機。

  由於是以設計産品作為主題,因此,在內容的安排上,異於其他智慧財産權法的書籍,會比較著重在說明可以用來保護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法律,也會以比較淺顯的筆調,輔以相關與設計産品較為有關的案例,再加上個人處理案件的經驗,來說明一些智慧財産法律的基本概念。

  本書的內容大量地引用瞭智慧財産法院的判決,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實際發生糾紛的案例,來讓各位讀者瞭解相關的法條是如何的運用,以及如何避免相同的案例發生在自己身上。由於目前有關智慧財産的案件已經有專門的智慧財産法院審理,因此,透過智慧財産法院的判決,能夠有效地掌握智慧財産權法律於實務上的最新脈動,這也是本書異於其他智慧財産法律書籍較少引用智慧財産法院判決的地方。

  同時,本書也盡量將發生爭議的著作、商標或者是專利權,以影像的方式呈現齣來,此有助於讀者深入地瞭解實際可能發生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冰冷的假設案例。

  另外,智慧財産權法在近年來多所修正,在本書截稿之際,商標法與專利法雖已修正但尚未施行(商標法於民國100年6月29日修正,101年7月1日施行;專利法於100年12月21日修正,施行日期尚待行政院定之),但因為這些都已經確定會是即將生效的法律,因此本書所引用的相關條文及附錄法規,盡量都是採取最新版本的法規,並標示為「新商標法」及「新專利法」。

  然而,囿於律師工作的繁忙、創作時間的短促、書籍篇幅的限製以及設計領域無窮廣泛,本書在內容上或許仍有過於簡化、不足或缺漏之處,還望各界及讀者不吝指正及分享寶貴經驗。
 
林佳瑩
2012年4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智慧財産權這塊不太在意,總覺得設計的東西,隻要夠獨特,彆人很難完全復製。但最近公司遇到瞭一起侵權事件,纔真正體會到知識産權保護的重要性。對方幾乎照抄瞭我們産品的外觀設計,隻是在細節上做瞭一些微小的改動,然後以更低的價格搶占瞭市場。我們想維權,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留下任何證據,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利益流失。痛定思痛,我開始認真研究相關的法律法規,也買瞭這本書。讀完之後,我纔發現自己之前對智慧財産權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這本書不僅僅講解瞭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基礎知識,還深入探討瞭商業秘密的保護、不正當競爭的防範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知識産權管理的係統性,提醒我們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知識産權管理製度,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這本書對於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來說,真的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我打算把這本書推薦給公司的同事,希望大傢都能提高知識産權保護意識,避免重蹈覆轍。

评分

這本關於設計産品智慧財産權的書,我翻閱瞭市麵上不少類似書籍,但真正能深入淺齣、結閤颱灣實際案例的,實在不多見。很多書要麼過於理論化,講瞭一堆法律條文,但遇到實際問題時根本不知如何應用;要麼又過於簡化,隻強調注冊商標的重要性,忽略瞭其他重要的保護手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告訴你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做”。例如,書中對於設計專利的申請流程、審查意見的迴復、以及無效宣告的應對策略,都有非常詳細的說明,甚至還提供瞭實用的錶格和範本。對於像我這樣,在設計領域打拼多年的從業者來說,這些信息簡直是救命稻草。以前遇到侵權問題,總是手忙腳亂,不知道該如何自保,隻能花大價錢請律師。現在,有瞭這本書,至少可以先自行評估風險,並采取初步的應對措施。而且,書中也強調瞭知識産權的布局規劃,提醒我們在設計初期就要考慮到保護問題,這對於提升産品的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設計本質”的理解,認為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最終目的,是為瞭鼓勵創新,而不是阻礙競爭。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說實話,一開始讓我有點不適應。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用華麗的辭藻和生動的故事來吸引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嚴謹、專業的語言,來講解復雜的法律概念。但讀著讀著,我逐漸發現,這種嚴謹正是這本書的優點所在。作者並沒有試圖用簡單的語言來掩蓋問題的復雜性,而是坦誠地承認知識産權保護的難度,並提供盡可能詳細、準確的信息。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智慧財産權的比較分析,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總是把專利和商標混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現在,我明白瞭專利更適閤保護技術性的創新,而商標更適閤保護産品的品牌形象。而且,書中也提醒我們,在申請專利或商標之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檢索,避免侵犯他人的權利。對於一個非法律背景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解惑手冊”,幫助我理清瞭知識産權保護的思路。雖然閱讀過程可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最終的迴報是巨大的。

评分

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為瞭準備一個新産品的上市。我是一個獨立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比較注重産品的原創性,但對於如何保護自己的設計成果,卻缺乏係統的瞭解。我擔心自己的設計會被彆人抄襲,但又不知道該如何維權。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方式,還提供瞭大量的實務案例,讓我對知識産權保護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設計作品的著作權”的講解,它讓我明白,即使沒有申請專利,我的設計作品仍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而且,書中也提醒我,要妥善保存設計草圖、修改記錄等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證明自己的權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介紹瞭颱灣的知識産權相關機構,以及可以獲得的政府補助和支持。這些信息對於我這種獨立設計師來說,真的是太有用瞭。我打算盡快把書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為我的新産品做好全麵的知識産權保護。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局限於設計專利和商標,還涵蓋瞭版權、商業秘密、甚至不正當競爭等多個方麵。作者的視角非常宏觀,能夠將智慧財産權保護置於整個商業環境之中進行分析。例如,書中對於“品牌價值”的探討,讓我意識到,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僅僅是為瞭防止抄襲,更是為瞭提升品牌的價值和競爭力。書中還提到瞭國際知識産權保護的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應對海外的侵權行為,以及如何利用國際條約來保護自己的權利。這些信息對於那些有誌於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知識産權戰略”的強調,認為企業應該將知識産權保護融入到整個經營戰略之中,而不是僅僅把它看作是一種被動的防禦措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商業管理書籍。它讓我對智慧財産權保護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未來的設計之路充滿瞭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