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

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黎元洪
  • 總統
  • 手劄
  • 傢書
  • 民國史
  • 曆史文獻
  • 書信
  • 名人手稿
  • 近代史
  • 政治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清同治三年(1864)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任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駐守湖北武昌。

  當時武昌起義被推舉為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

  並於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在臨時政府於南京成立之時,選為副總統。在袁世凱死後他繼任總統。此後,連續齣任兩次大總統及三次副總統者,僅黎元洪一人。

  本書包含:一、總統政務信;二、傢族往來信函;三、財務交易;四、親友信函等略分為四大項。書信中有長子黎紹基留日之傢信,及傢族間信件往返,由該史料可看當代不穩政治下的當權者後代之景況。書中總統政務文件的史料更是難存。在輯者經整理、匯集該筆重要史料後齣版,作為中國現代史上重要史料之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正中


  著名中國古瓷與曆史學傢、教育傢。
  祖籍山東省諸城市,民國十九年(1930)齣生於吉林省長春市。
  北平中國大學史學係肄業,畢業於華北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

  曆任:
  天津教師進修學院教務處長兼曆史係主任(今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大學冶金分校教務處長兼圖書館長、教授。
  天津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現任:
  天津理工大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
  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
  天津市漢語言文學培訓測試中心專傢學術委員會主任。
  香港世界華文文學傢協會首席顧問。
  (天津理工大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供稿)

  為加強海內外學術交流,應邀赴日本、韓國、香港、颱灣進行講學,
  其作品入圍德國法蘭剋福國際書展和美國ABA國際書展。

圖書目錄

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 序
一、黎元洪總統政務信
二、黎紹基留日傢信
三、黎氏傢族手足情深
四、黎氏財務交易往來
五、黎氏傢族信仰概況
六、黎氏傢族與親友信件往來
七、新中國成立時期黎氏傢族之概況
附錄    
──賀「四書先生」輯編「黎元洪傢書」齣版
後記
李正中教授著作目錄

圖書序言



  黎元洪總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一九一一年辛亥武昌起義,黎氏原任新軍協統,被起義的湖北軍政府推為都督,以其平素在新軍中的威望,使武昌起義的局麵得以穩定,促成瞭創建民國、滿清退位的曆史大事。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當選南京臨時大總統,黎元洪被推為副總統,可見其在武昌起義的錶現,受到肯定。

  一九一二年二月滿清退位,袁世凱繼任大總統,仍藉助黎元洪為副總統,袁氏帝製自為其間,黎元洪閉門謝客,以行動拒絕帝製。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兩度齣任中華民國總統,在中華民國史上,兩度齣任總統,三度齣任副總統者,僅黎氏一人而已。

  一九二八年六月黎元洪逝世於天津,遺言希望和平統一、發展實業、造福民生。黎氏晚年已投資銀行、礦場數十傢,創辦許多企業,如中興煤礦、中興航運,並齣資興辦鄉村學堂、小學、中學,籌備創辦漢江大學,造福學子。其以實業、興學報國之行動,非徒托空言者可比。在本集所收集的一些「公務信件」及部分「傢書」及「親友信件」不難窺見黎氏及其後人對發展實業所做的努力。

  黎元洪和夫人 吳敬君女士一共養育瞭二子二女:長女黎紹芬,長子黎紹基,次女黎紹芳,次子黎紹業 。長女黎紹芬曾赴美留學,後從事教育工作,黎紹基於1920年赴日本讀貴族學院,1923年返國轉入南開大學讀政治係,尊父命不涉及政治,後來成為成功的企業傢。本集所收「傢書」,以黎紹芬以大姊身份緻其大弟黎紹基的信件為最多,從這些傢書的字裏行間,可以發現黎氏子女,和睦親愛,手足之情,洋溢於字裏行間,這也間接證明黎氏治傢有方,完全錶現瞭儒傢的倫理傳統。時人贊譽黎氏道德,天下所信,這也是他在北洋政府復雜的政治環境中,能常保尊位的重要原因吧!

  二十世紀中國曆史的進程,呈現波濤壯闊的發展,許多活躍的人物,雖然被推上瞭曆史舞颱,叱吒風雲一時,但由於沒有留下直接的史料,以緻於其事績多煙歿不彰,徒留後人感慨。而史料的保存,常因天災人禍而遭毀滅,收藏保存,談何容易,因此,片紙隻字也極其珍貴。

  李正中教授基於史學傢的責任感,以及專業的敏銳眼光,收集並保存瞭這些珍貴的一手史料,使我們對於北洋政府的一位重要曆史人物──黎元洪總統,可以作更多的瞭解,誠可敬也!

  是為序。

王仲孚 序於颱灣颱北
2015年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的心中充滿瞭好奇與期待。黎元洪,這位民國時期頗具傳奇色彩的總統,他的言行舉止,他的思想情感,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這本書以“手劄”和“傢書”為載體,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窺探其內心世界、瞭解其真實麵貌的絕佳窗口。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政治的波詭雲譎,傢國的動蕩不安,這些都必然在他的筆尖留下深刻的印記。我設想著,那些字裏行間,或許會有他對國傢前途的憂慮,對百姓疾苦的關懷,對親人的牽掛與不捨。又或許,會有他麵對政治風暴時的冷靜與決斷,或是偶爾流露齣的無奈與彷徨。每一封手劄,每一封傢書,都像是曆史長河中閃爍的星辰,微小卻能照亮一段晦暗的過去。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些鮮活的文字,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與這位曆史人物進行一次深度的對話,去感受他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他所處的復雜境遇,去體會那些被文字包裹著的,真實而鮮活的情感。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張通往曆史深處的門票,讓我有機會去觸摸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溫度和重量。

评分

作為一個對近現代史頗有研究的愛好者,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深入理解那個時代的人物內心軌跡的資料。而“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這類一手史料,往往比官方文獻更具生命力,也更能展現人物的真實性情。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黎元洪在國傢危難之際的擔當,他在處理復雜政治關係時的考量,以及他在紛繁世事中如何維係傢庭的溫情。想象一下,在那些手寫的信件中,或許會流露齣他對新政的期望,對革命思潮的理解,甚至是對個人命運的思考。而傢書中,我更希望能看到他卸下政治光環後,作為一名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他對妻子兒女的疼愛,他對故鄉的思念,以及他在戰亂年代對傢人安全的擔憂。這些細膩的情感,往往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幫助我們構建一個立體、鮮活的曆史人物形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細節,讓我們能夠走進黎元洪的內心,感受他作為一位曆史人物所承擔的責任與壓力,以及他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喜怒哀樂。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是基於一種對曆史細節的渴求。我希望“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能夠像一麵放大鏡,將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細微之處呈現在我麵前。我想看到,在那些泛黃的紙張上,黎元洪的字跡是如何承載著他的情緒和思想。他是否會在寫給部下的手劄中,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局勢的焦慮?他又是否會在寫給傢人的信中,用溫暖的言語安撫他們的擔憂?這種“手劄”和“傢書”的形式,賦予瞭曆史人物一種鮮活的生命力,讓我能夠繞過官方的修飾,直接觸碰到他們的真實世界。我設想,通過閱讀這些文字,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他在某個曆史事件中的立場,他當時的心境,以及他做齣某些決定的內在邏輯。這本書,對我而言,是對曆史深度挖掘的一次嘗試,也是對一個重要曆史人物人格的一次全新探索。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民國時期政治人物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禮物。我嚮往著,通過這本“黎元洪總統手劄及其傢書”,能夠看到一個不同於教科書上冰冷形象的黎元洪。我希望那些信件中,能夠流露齣他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掙紮與抉擇,那些看似平常的問候,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政治考量,而那些語重心長的勸誡,或許是他在權力漩渦中的一份清醒。我尤其對他的傢書部分充滿瞭興趣,因為傢書往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情感和價值觀。在動蕩的年代,一個身處高位的人,如何平衡傢國情懷,如何處理個人情感與公共責任,這其中的矛盾與選擇,定然是引人深思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不僅僅是閱讀曆史的記載,更是感受曆史的溫度,理解曆史人物的溫度,從而對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中的個體,有更深刻、更人性化的認知。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以及身處其中的黎元洪。我對於“手劄”和“傢書”這類個人化的史料,總是抱有特彆的興趣,因為它們往往能夠摺射齣人物最真實的一麵。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黎元洪作為一位政治傢,他在國傢命運攸關的時刻,是如何思考、如何決斷的,那些手劄中或許會有他對於國傢走嚮的深切憂慮,以及他對改革措施的種種設想。而“傢書”,則更是我窺探其內心世界的關鍵。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在權力的舞颱之外,他如何處理人倫親情,如何錶達對傢人的愛與牽掛,以及在戰亂年代,他對傢人的保護欲和無力感。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次穿越,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和感受一位曆史人物的真實情感,去理解他所經曆的,以及他所思考的,從而為我構建一個更豐滿、更立體、更具人性化的曆史畫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