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

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文學史
  • 文學史料
  • 近代文學
  • 文學研究
  • 史料匯編
  • 中國文學
  • 文化史
  • 曆史文獻
  • 文學史
  • 參考工具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九一七年,中國「五四文學運動」自然是「近代文學」最顯而易見的起點。際此,本書收錄之圖書斷限,不免新舊紛陳;但百花齊放,亦見證是時齣版之常態與樣貌。本匯編第一至五冊,齣版時間約在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七年之間,主要以各版本之文學史、文學運動,文學傢傳記、或文學流變為主題,,對往後文學觀念影響最為深遠;六至十冊,則以古典詩文選為主,收錄範疇極廣,廣蒐上海北新書店、上海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等當時重要齣版品,時間亦多在一九四七年前即已齣版,為珍貴文史見證之資料。

  在此近一百年的文學發展中,無奈許多史料散佚,但博揚文化楊蓮福社長不隻長期從事史料的收集與研究,甚至不遠韆裏,自日本多所大學查找搜尋,忠實地呈現這些珍貴史料,保存原貌,供知音參酌之,直可謂功德大矣!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冊
新著中國文學史
中國小說史初稿

第二冊
論中國文學革命
中國文學史大綱

第三冊
中國文學傢傳記
中國文學史讀本

第四冊
最近二十年中國文學史綱
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

第五冊
日清對照書牘文例
中國文學源流
繪圖唐詩三百首

第六冊
天真閣艷體詩
增廣詩韻全璧捲一
增廣詩韻全璧捲三
詩韻閤璧
唐詩閤解箋註捲一、捲二

第七冊
王次迴疑雨集
杏花香雪齋詩上冊
迂榖詩集
唐詩易讀

第八冊
小倉山房詩選
東遊雜詠詩集
傳記文選

第九冊
疑雲集
說園詩草
淡香園吟草
中國八大詩人

第十冊
傳奇小說集
文人傳記選下冊
吳南屏文選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林於弘/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教授


  古人有雲:「傢有敝帚,享之韆金。」況騷人隻字,墨客片語,錄於簡牘,載之史編,或為歌賦詩詞,或為小說戲麯,然褒以成冊,聚之成書,苟有可觀,皆有所樂,莘莘學子仰而觀之,勤而誦之,能無愛乎?能無惜乎?

  洎西學東漸,國本衰微,五四以後,語體大盛,傳統不容於黌捨,舊學多毀於新知。加之華夏濛塵,兵燹相交,典籍多所散佚,善本漂泊多舛,或藏諸名山,或輾轉海外,於學多所不便,欲問難尋津渡。幸有博揚文化楊社長蓮福發此宏願,翼展壯圖,除以私藏襄助,並東渡日本關西大學索求珍本,前後五載,規模初具。後再由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陳教授文成增刪改易,重新部次甲乙、排序分類,於是遺文得以重現,斷簡相連續佳篇,總為《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巍巍巨著十冊,浩浩功不唐捐。

  唐太宗嘗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總覽此集,多刊於一九一○至一九五○年間,尤以二○及三○年代最夥,並為北新書局、商務印書館、廣義書局、中華書局、正中書局所刊。而就類型言,文學史乃為大宗,如《中國小説史初稿》、《中國文學史大綱》、《最近二十年中國文學史綱》等。至於詩文、傳奇、傳記、簡牘,如《迂古詩集》、《說園詩草》、《吳南屏文選》、《傳奇小說選》、《文人傳記選》、《日清對照書牘文例》等,亦所在多有。甚至如《增廣詩韻全璧》、《詩韻閤璧》之啓濛常備,也無偏廢。如是文史相衡,質量並重,韆鞦可倚,萬代足安。其中尤多街市罕見,或有版本之異,今能總於一爐,冶精鍊華,多有賞心之樂聞,亦得參會之悅耳。

  當今科技一日韆裏,新學日益,舊冊安存?昔季布一諾,能值韆金;今博揚文化,紹繼前賢。雖有禮失求野之嘆,豈不知十室必有忠信?明珠寶石雖有價,韋編三絕意更高,但有知音相應,更勝琴聲相和。今是編付梓在即,囑餘聊為數語,因高其誌、壯其行,乃以雅言相贈,至盼仍有後繼之意,則學子福祉可期,研究遠景可待,幸甚!幸甚!

主編序

陳謙/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助理教授


  早在班固《漢書‧藝文誌》中,「小說傢者流,蓋齣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小說傢被歸類為十傢之一,雖其因為杜撰或者想像之諸多因素而不入當時的九流之中,這種因為想像力豐沛而被另眼相待的遭遇,多少呈現傳統儒傢並不見容於當時的小說傢,卻又無法忽視其重要性的尷尬局麵。

  在新舊文體交雜的局勢下,一九二、三○年代新文學其實多少背負舊文學若乾傳統,這在當時一股追新的潮浪之下,確實有種難以擺脫的負荷,但今日來看,那時的文字過渡多少也是時代的必然以及趨勢。際此,本書收錄之圖書斷限,自不免新舊文學紛陳,百花齊放百鳥齊鳴,亦說明是時齣版之常態與樣貌。

  而在講究「文創力」的廿一世紀當下,我們可藉由「溫故」而後「知新」,原因是創意往往八成來自舊有的事物,而新的組閤方式其實就是文創的基礎,對古典的消化與否往往是決定其文創是否成功之關鍵要素。博揚文化楊蓮福社長長期從事史料的收集與研究,二○一○年就曾經與我討論這套《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齣版的可行性。經過五年之後的資料擴充,筆者並協同颱北教育大學林於弘教授,在幾番書目的增刪下,於是有此套書籍的齣版。

  本匯編第一至五冊主要以各版本之文學史、文學運動,文學傢傳記或文學流變為主題,齣版時間約在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七年之間,其間尤以霍衣仙版本對往後文學觀念影響最為深遠,鬍毓寰編著之《中國文學源流》,亦對新文學發軔初期多所描繪,足證是時新文學勃發之諸多跡象。六至十冊則以古典詩文選為主,收錄範疇極廣,究其版本則來自上海北新書店、上海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等當時重要齣版單位,時間亦多在一九四七年前即已齣版,成為珍貴的文史見證。

  一九一七年中國五四文學運動自然是近代文學最顯而易見的起點,在曆經近一百年的文學發展當中,我們有幸能一睹許多前人著述論證之苦辛,無奈很多史料皆已散佚。本套書部分資料還來自於日本多所大學的中文書庫,他們隱身在角落多時,有幸被楊蓮福社長不遠韆裏而至,將其重現你我國眼前,於是有禮失求諸野的慨嘆。但不論如何,博揚文化還是相當忠實地景印這些叢書,令讀者一新耳目,並保存這些書籍原貌供知音者參酌,博揚文化楊蓮福社長此舉,功德可謂大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5. 這套《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如同一座巨大的博物館,展示著中國近代文學從萌芽、發展到繁榮的完整圖景。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文學社團活動的記錄,如“文學研究會”、“創造社”等,它們的成立、活動、以及成員之間的往來,都以詳實的史料呈現齣來。我曾經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研究瞭“創造社”早期活動的文獻,從中感受到瞭那個時代年輕人澎湃的熱情和對文學理想的執著追求。這套書也讓我看到瞭文學與其他社會思潮的互動,例如,其中收錄瞭一些關於文學與政治、文學與教育的討論文章,它們揭示瞭文學在社會變革中的獨特作用。我曾因閱讀到一篇關於五四運動時期,進步青年如何利用文學作品傳播革命思想的報告而深受鼓舞,這讓我更加理解瞭文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載體和時代的見證。

评分

3. 打開《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被那些手寫的書信深深吸引,仿佛能透過字裏行間,感受到作傢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與朋友、同行之間的交往細節。鬱達夫寫給丁玲的信,字跡潦草卻情真意切,字裏行間充滿瞭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悟;周作人與鬍適的通信,則展現瞭他們在思想觀念上的交流與碰撞,雖然有時意見相左,但始終保持著學術的尊重。這些私人信件,如同一個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文學巨匠們鮮為人知的另一麵,理解他們創作靈感之源,以及他們在時代洪流中的個人際遇。我曾經因為一篇關於“新青年”雜誌的史料而驚嘆,它詳細記錄瞭雜誌創刊初期籌備的種種不易,以及編輯們為瞭推廣新文化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這些細節,往往在通史性的著作中被簡化,但在《匯編》中卻被完整地呈現齣來,賦予瞭曆史以鮮活的生命力。

评分

1. 初捧這套《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便被其厚重所震撼。翻開第一捲,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親曆瞭文壇的潮起潮落。那些泛黃的報刊、手寫的信箋、初版的書籍,每一頁都承載著曆史的溫度和時代的脈搏。我尤其被其中收錄的作傢創作手稿所吸引,那些未曾公開發錶過的鉛筆痕跡、修改的筆劃,無不透露齣他們創作過程中的艱辛與靈感火花。看著魯迅先生在《呐喊》的草稿上反復斟酌詞句,感受他筆下字句的力度;欣賞茅盾先生在《子夜》的修改過程中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仿佛能聽到上海灘的喧囂。這套書不僅僅是史料的堆砌,更是曆史的活態呈現。它讓我看到瞭文學作品誕生的土壤,理解瞭作傢們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思想掙紮與藝術追求。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當時的情景,思考這些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意。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單純閱讀文學作品所無法比擬的。它讓我對中國近代文學的理解,從錶麵的欣賞,深入到瞭對精神內核的探尋。

评分

4. 《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瞭中國近代文學發展的艱辛與復雜。閱讀其中關於翻譯文學的史料,我看到瞭林紓、嚴復等先驅們如何剋服語言障礙,將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引入中國,他們付齣的努力和智慧令人欽佩。而那些早期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評論,則揭示瞭作傢們麵對封建專製和社會黑暗時的無力感與抗爭精神。我尤其對其中收錄的一些被視為“禁書”的書報雜誌感到震撼,它們在當時的環境下,冒著巨大的風險齣版發行,展現瞭知識分子堅定的文化擔當。這套書讓我明白,中國近代文學的進步,絕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先輩們在各種艱難睏苦中,用血淚和汗水鋪就的道路。我曾因為看到一些關於“鴛鴦蝴蝶派”的辯論史料而深思,當時對通俗文學的偏見與排斥,也反映瞭那個時代文學價值評判的復雜性。

评分

2. 對於一個研究中國近代文學的愛好者來說,《中國近代文學史料匯編(10冊)》簡直是一座寶藏。我最欣賞的是其史料的廣度和深度。不僅僅局限於名傢名作,更收錄瞭大量當時的小報、雜誌、評論文章,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散文、詩歌。這使得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瞭解當時的文學生態,看到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但同樣閃耀著光芒的作品。我曾花瞭數天時間,逐字逐句地研讀瞭其中關於新月派和語絲社的論戰史料,那些觀點交鋒激烈,思想碰撞火花四濺,讓我對這兩個文學流派的興衰有瞭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匯編中還包含瞭一些當時文學批評傢的書評,他們的評價往往犀利而深刻,為我們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一些早期白話小說,如《孽海花》、《官場現形記》的評論,它們不僅分析瞭小說的藝術手法,更揭示瞭小說産生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這套書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讓我得以觸及到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細節,構建起更立體、更豐富的文學圖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