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當代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曾在他最後一本遺著《經濟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中表達,英國經濟思想發展到了1870年代,出現一個「馬夏爾時代」(Marshallian Age)。那麼,馬夏爾(Alfred Marshall)是何許人?他對經濟學有何貢獻?這些就成為大家所關注的問題。當馬夏爾於1924年逝世時,當代另一位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為表示對他的老師馬夏爾的崇敬與懷念,曾寫了一本優美完整的《馬夏爾傳》(Alfred Marshall , 1842-1924),對於上述的那些問題都有所解答敘述。現在我們可先以他這本傳記為依據,略作傳述。
一、父親的期盼
馬夏爾於1842年出生於倫敦近郊的Clapham,父親William是英格蘭銀行的一名出納,性格嚴正,為一位篤信福音派新教的虔誠教徒。
馬夏爾九歲時,進入當地的Merchant Taylor’sSchool攻讀。他父親時常想起詹姆斯‧彌爾(James Mill)如何督促兒子約翰‧司徒‧彌爾(John Stuart Mill)向學的故事,對於馬夏爾在學校中課務的進展一直非常關心,尤其是對其中的希伯來文(猶太文,Hebrew),總是要他念到晚間11時方可休止。
由於在校期間成績優良,1861年時他就獲得獎學金,取得進入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Oxford) 的許諾, 三年後還可升為研究員(Fellowship),其所可享受之未來安全保障,與當時最著名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的伊登獎學金者(Eton Scholar)所能獲得的完全相同。他父親獲知以後感到非常喜悅,因為這是獲得神職任命的第一步,他一生最希望兒子能成為一位傳教士。但馬夏爾並不感到興奮,因為傳教並不是他將來很想要擔負的職務,他對這種偏重古典文學的獎助並不很傾慕,他當時所喜愛的是數學,但他並不反對正統的神學,他反對的是古典的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