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點

最終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德里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生命的最終點,是回到最初…… 美國後現代文學巨匠 唐.德里羅 從911到ISIS崛起,為反恐戰爭敲下最深沉的警鐘! 「這是一部美麗的小說,是唐.德里羅最令人驚喜的作品……它穿透了死亡的迷霧,所展現的力道,遠比我們所知的任何作家更加深刻。」──強納森.法蘭岑 他是個學者,長期受到國家政府重用,握有改變世界的機密。但在信念破滅之後,他隱居到沙漠,自我放逐。 一名年輕導演來找他,想為他拍攝紀錄片,他斷然拒絕。然而他又渴望陪伴,導演便留下來,等待說服他的時機。不久後,他心愛的獨生女也來了,卻是因為母親反對她所交往的對象,勒令她前來閉關。 他在無邊無際的荒漠,默默思索著人類存在的危機,以及哲學的「最終點」概念。直到這一天,女兒離奇失蹤,他驀然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最終點」…… 《最終點》為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唐.德里羅最新作品。它直探人類理性的深淵,顛覆我們對「死亡與重生」、「消失與存在」的認知,甚至超越了其他同類主題作品的極限。 ★美國文學巨擘唐.德里羅最新作品。 ★與《身體藝術家》並稱為唐‧德里羅最後現代主義的小說。 名家好評 【臺大翻譯學程兼任助理教授】陳榮彬◎專文導讀。 【國內外名家】強納森‧法蘭岑,駱以軍◎強力推薦。 「《最終點》是一本故事情節極簡的小說……以電影為全書最重要的隱喻,雖然故事簡單無比,但字裡行間卻閃現了許多德里羅的思想結晶。」──陳榮彬 「唐‧德里羅是創造『慢速暴力』的大師。在寂靜的,這個運轉如常、他的故事人物和我們一樣無法改變什麼的世界,畫外音更高頻的瘋狂早已如瓷釉的細裂紋。他的小說人物和畫面總是菁英、整潔、準確、知性,但最後卻可以展演出更高高度的,現在這個世界根本秩序的黑暗之心,像孟克〈吶喊〉那樣無可救贖的絕望之臉,那必須進入到一種扇葉高轉速但突然一切恍如靜止的超人意志,才做得到。 原來一百年過去了,原來發生在極遠之域的屠殺、強暴、對恐怖的無感,在最慢速的播放中,我們只是被裹脅進一個無限延緩,每一細節都更拓印到人類驚悚承受的希區考克電影中。」──駱以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唐.德里羅(Don DeLillo)


  美國四大名家之一,多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且呼聲極高。他也是「美國藝術與文學科學院」院士,迄今已出版十餘本長篇小說和三本劇作,另著有諸多短篇小說和隨筆。有評論因他對後現代生存境遇的描繪,而稱他是「另一種類型的巴爾扎克」。

  唐.德里羅於1936年出生在紐約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童年時隨父母遷居賓州。大學時期學習神學、哲學和歷史,但他並不喜歡學校生活,倒是從現代派繪畫、爵士樂、歐洲電影和格林威治村的先鋒藝術獲得樂趣和教益。1958年大學畢業後,唐.德里羅就職於一家廣告代理公司,並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

  他的小說先後獲得「哥根哈姆獎」、「美國藝術與文學科學院文學獎」。1985年出版的《白噪音》,是他的第八部小說,也是奠定他文壇地位的重要作品。此書不但摘下該年度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入選「時代雜誌100大小說」,更被譽為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最具經典性的代表作。學者馬克.奧斯蒂恩稱譽此書為「美國死亡之書」。

  1989年,唐.德里羅突發奇想要寫何梅尼,1992年,他便以這部名為《毛二世》的小說榮獲「福克納筆會小說獎」。而後在1997年,他出版一部八百多頁的巨著《地獄》,描繪了二十世紀整整後半個世紀的美國社會,對美國和世界文壇産生了巨大的震撼。

  唐.德里羅的作品所造成的影響力是全面性的,不僅大學課堂講授他的《白噪音》,當今許多美國名家以他為師,流行歌手寫歌稱頌他,保羅.奧斯特更將《巨獸》及《沒落之鄉》獻給他以表崇敬之意,而英國文學大師馬丁.艾米斯則推崇他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他的著作已跨越了時間與地域的藩籬,在數十年來,始終緊貼著現代人的生活脈動且影響了無數讀者;而唐.德里羅這個名字,亦將會永遠屹立在世界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老年之書》、《毛二世》、《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大都會》、《如此燦爛,這個城市》、《此刻》、《身體 藝術家》、《小天使艾絲梅拉達》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無名氏之一
 
九月三日
 
他背靠北牆站立,身形隱約可見。人們三三兩兩走進來,站在黑暗中看著銀幕,然後離開了。有時也會有較大群的人走進來,主要是些路過和早已眼花繚亂的外國觀光客。他們難得離開門邊,只是看兩眼,並把重心從一條腿換到另一條腿之後,便離開了。
 
展廳裡沒有椅子。銀幕懸空但沒有抬高,長寬約是十英尺乘十四英尺,位於展廳中央。那是一片透明銀幕——有些參觀者會多待一下子(這樣的人不多),去到銀幕背面,看兩眼上面的畫面再離開。
 
展廳冷冰冰,唯一光源是銀幕上模糊的閃爍灰光。北牆那邊近乎一片漆黑,而那個獨自靠牆站立的男人正模仿銀幕中一個人物的動作,慢之又慢地把手往自己臉上摸去。每當展廳的自動門滑開,外頭的光線就會投進來,而他也會看見遠處聚集著一些人,正在打量藝術書籍和明信片。
 
銀幕上播放的電影沒有對白或音樂,無異於默片。一名警衛站在門邊。有些參觀者離開時會望向他,尋求眼神接觸,希望可以透過他的眼神證明他們的困惑有根有據。美術館裡還有其他展廳其他樓層,所以又何必要流連在一間孤僻的房間裡,等著劇情以慢得無了期的節奏展開?
 
靠牆的男人看著銀幕,然後沿著旁邊一面牆去到銀幕背後,以便看看同一個畫面的背面影像。他先前看見安東尼.柏金斯伸出右手要打開車門。他知道這個伸出右手的安東尼.柏金斯在銀幕另一邊會是伸出左手。他知道一定是這樣,但還是需要親眼看一看,所以便沿著牆邊移動,去到離銀幕背面幾英尺遠的位置。果然,安東尼.柏金斯正在伸出左手,換言之是伸出錯手要打開車門。
 
但他憑什麼稱那隻左手為「錯手」?難道有什麼原因讓銀幕的這一邊比另一邊較不真實嗎?
 
這時有另一個警衛來找原來的警衛,兩人攀談了片刻。自動門繼續無聲地開闔,又進來了一些人,有帶著小孩的,有沒帶小孩的。他回到原來的牆壁,一動不動站著,看著安東尼.柏金斯轉頭回望。
 
攝影鏡頭的最小移動都足以引起時空的深邃變化,但鏡頭此時並沒有移動。安東尼.柏金斯正轉頭回望。整個動作就像一些連續的整數。他算得出來安東尼.柏金斯分幾次把頭轉完。一共是分五次而不是一氣呵成把頭轉完,每一小轉都像是牆上的磚頭那樣清晰可數,完全不像是箭或鳥的飛行。但再想一想,這一幕跟什麼都談不上像或不像,就只是一顆頭在安東尼.柏金斯的細長脖子上慢慢旋轉。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