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

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ju Suzanne Friedman
圖書標籤:
  • 癌癥。禪。正念。生活提案。積極心態。自我療愈。身心健康。情緒管理。抗癌。陪伴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86則實用的生活提案,
以幽默自在的禪心,讓你跳脫思維、減輕痛苦,
選擇對身心靈有益的能量。
 
  癌癥,無論我們是否喜歡,能否接受,它就是發生瞭。當癌癥發生時,一般人會把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癌癥」這件事上,這麼做可能有幫助,但它除瞭是身體疾病,對於你的生命和心靈,卻也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和禮物,讓人心生強烈的動機,跳脫自己的慣性,放下無奈和怨懟,敞開自我,迎接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大珠.蘇珊.弗裏德曼原本是一位專治癌癥的中醫師、氣功師與禪師,當她被宣告是第四期肺癌的病人,連自己也無法接受。最後,她選擇在生病的過程中,勇敢活在每一個當下,不放棄自己的幽默感和生活樂趣。她做過各種實驗,親身體會什麼對情緒、能量、身體和心靈有益。透過分享、啓發、洞察力和幽默,引導讀者如何放鬆、舒緩頭腦、滋補身體、運用氣功紓緩疼痛,並針對因壓力引起的脫發、便秘等日常會碰到的實際問題給予解答。
 
  書中每篇短文以傳統的禪宗故事開始,用參禪的方法,給予癌癥患者溫和的提點,以平靜接納之心,充分的活齣每一個當下。
 
本書特色

  ◎結閤瞭靈性的禪修和實用性的癌癥輔助療法
  ◎實用的方法與智慧:該選擇哪種癌癥治療方式?如何尋求幫助?如何做齣睏難的決定……
  ◎心靈的撫慰:透過靜坐和運用正念,讓自己放鬆,放下癌癥的標簽和痛苦。
  ◎引導進入內在:麵對罹癌後的情緒挑戰,接納自己的力量和弱點,釋放恐懼和焦慮,安住於當下。
  ◎身體平衡的建議:改善化療的副作用,重享飲食的樂趣。
  ◎自療運動:穴位按摩、除病吐納法、閤掌印、觀想法、淨化功、拉弓式……
 
好評推薦

  「大珠溫柔的揭露瞭癌癥病人的生活,直率一如禪師,慈悲一如菩薩。這是一部療癒的寶典,其中充滿瞭古老的智慧與豐富的幽默感。」──佩特.安吉歐.歐哈拉(Pat Enkyo O’Hara)紐約鄉村禪堂住持師父
 
  「你罹患癌癥。該怎麼辦?以平靜的心、無畏的精神來接納一切、麵對現實,並恆常為每一個時刻懷抱感恩吧。聰明而幽默的大珠與我們一同走在這條癌癥的道路上。」──蕾辛.德妮思.裏昂(Reishin Denise Leong),禪師暨乳癌患者
 
  「一本樂觀、幽默、慈悲、令人耳目一新的書,提供癌癥患者許多實用而有智慧的指引。」──薇拉.米勒(Willa B. Miller),《The Arts of Contemplative Care》作者
 
  「如果你生病瞭,一定要看這本書。但其實每個人──所有必須麵對老化與死亡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它告訴我們如何在麵對我們終將無法掌控的生命時,盡量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這是一本精彩的書。」──葛瑞絲.史瑞森,《Zen Women》作者
 
  「這是一個不凡的女子、一個瞭不起的修行人所寫的一本書,內容關乎生死、療癒、覺醒與放下,字裏行間充滿瞭智慧。這是為瞭所有想在生命道途上獲得修行智慧的人所寫的一本書。」──瓊安.哈利法剋斯(Joan Halifax),《Being with Dying》作者
 
  「當我們陷入生命的絕境時,可能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大珠.蘇珊.弗裏德曼以堅定的智慧帶領我們麵對日常生活的種種以及令人恐懼的未來,提醒我們在麵對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的挑戰時能夠做些什麼。」──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Lessons from the Dying》作者
活齣精彩:一份關於深度自我探索與內心富足的指南 一、 覺察的旅程:重新定義“當下”的價值 我們生活的世界,信息洪流奔湧,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許多人如同被捲入漩渦的葉子,身不由己地追逐著“下一個目標”,卻忘瞭腳下堅實的土地。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快速緻富或立即成功的公式,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踏上一段深入內心的探索之旅——去重新校準我們對“時間”和“存在”的感知。 書中首先探討的是“覺察力”的培養。這不是要求你盤腿打坐數小時,而是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瞬間。作者通過一係列細膩的觀察練習,引導讀者關注呼吸、感知身體發齣的信號、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而不是外界不斷灌輸的期望。我們習慣於將注意力投射到過去(後悔、懷念)或未來(焦慮、期待),使得“現在”這個唯一真實的維度被無限度地壓縮和忽略。 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建立“錨點”。這些錨點可以是清晨的第一杯茶,是午間短暫的伸展,或是睡前迴顧一天的簡單記錄。關鍵在於,將這些日常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充滿敬意的儀式。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體驗每一刻時,生命的密度和豐富性便會自然增加。這不是逃避現實,恰恰相反,這是以最飽滿的狀態去麵對現實中的每一個挑戰與機遇。書中提供瞭一些基於認知行為科學基礎的工具,幫助讀者識彆並打破那些潛意識中自動播放的負麵劇本,將注意力從“如果……會怎樣”的假設中拉迴到“現在是什麼樣子”的真實體驗中。 二、 關係的重塑:從依賴到自洽的連接 人是社會性的存在,但現代社會中,很多關係正在退化為功能性的交換或膚淺的互動。本書將“關係”視為自我探索的另一麵鏡子。它並不倡導孤立,而是提倡建立“健康邊界”和“自洽的連接”。 核心部分圍繞著“需求與錶達”展開。作者深入剖析瞭我們在親密關係、職場交往中常見的溝通誤區——期望對方“應該”理解我們,或者用指責代替陳述。書中引入瞭非暴力溝通(NVC)中的基本要素,並將其本土化,使其更貼閤東方的文化語境。它不是教你如何操縱他人的感受,而是教你如何清晰、誠懇地錶達自己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此外,書中花瞭大量篇幅討論“自我接納”在關係中的基礎性作用。很多人在關係中錶現齣過度奉獻或討好,是因為他們將自我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上。通過一係列內省的練習,讀者將被引導去識彆那些深植於童年或過往經曆中的“不夠好”的信念。隻有當我們能平靜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性時,我們纔能真正地、無條件地去接納他人,從而建立起更穩固、更少消耗的深度聯結。關係不再是“索取安慰劑”,而變成瞭互相滋養的共同成長空間。 三、 應對無常:培養內在的韌性與適應力 生活必然充滿變數與失落,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這本書的精髓之一,在於提供一套應對“不可控”的力量體係,即培養內在的韌性(Resilience)。這裏的韌性並非指強行壓抑痛苦,而是指在風暴過後能夠有效復原並從中學習的能力。 書中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瞭“接受”的力量。接受並非投降,而是對既成事實的務實確認,從而將寶貴的心理能量從徒勞的抗拒中解放齣來,投入到建設性的行動中去。作者分享瞭如何區分“可控範圍”與“不可控範圍”的實用方法,例如通過繪製“影響圈”和“關注圈”的圖錶練習,清晰界定個人的責任邊界。 應對“失去”和“失望”的部分尤為深刻。作者沒有迴避痛苦的真實性,而是引導讀者探索痛苦背後的意義——痛苦是否在揭示我們真正重視的是什麼?書中介紹瞭“意義重構”的技巧,幫助人們將經曆的負麵事件,從純粹的災難視角,轉化成塑造品格、深化同理心的催化劑。這種視角的轉變,是建立長久內心平靜的關鍵。它教導我們,生命的美麗不在於一帆風順,而在於我們如何在波濤中學會航行。 四、 創造的復興:讓生活成為一件藝術品 最後,本書將目光投嚮瞭“創造力”與“生活美學”。作者認為,當一個人停止與外界劇烈對抗,並開始深度覺察自己的內心時,便自然而然地會流露齣創造的衝動。這種創造力並非局限於繪畫、寫作或音樂,它是一種“生活態度”——用更精細、更有意圖的方式去構建自己的每一天。 書中鼓勵讀者重新拾起那些因忙碌而被擱置的愛好,即使隻是每天十分鍾的塗鴉,或專注於烹飪一道簡單的菜肴。這些行為的價值不在於最終産齣是否完美,而在於過程本身帶來的心流體驗(Flow State)。心流是自我與行動閤一時帶來的深度愉悅,它能有效對抗現代社會的疏離感和機械感。 更深層次地,本書探討瞭如何將“價值觀”融入日常決策。當我們的選擇(無論是購買什麼、與誰共度時間,還是如何分配精力)都與內在的核心價值保持一緻時,生活便會呈現齣一種和諧的韻律感。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豐盛——無需外界的堆砌或炫耀,因為內心的自洽感本身就是最強大的滿足源泉。 結語:豐盈的日常,由你主導 《活齣精彩》提供給讀者的,不是一張通往天堂的地圖,而是為你提供一套精良的工具箱和清晰的指南針。它邀請你放下對“完美生活”的執念,轉而投入到“真實生活”的打磨之中。通過覺察、重塑連接、培養韌性以及重拾創造的樂趣,你將發現,真正的富足並非外求所得,而是早已內在於你此刻的呼吸之中。這是一份獻給每一個渴望將日子過得更有深度、更有質量的人的實用心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珠.蘇珊.弗裏德曼(Daju Suzanne Friedman)

  是美國威斯康辛州艾普敦市空骨禪修中心的禪師。她也是中醫師、草藥師、氣功治療師,任教於兩所中醫學校,著有多本氣功治療書籍。她罹癌後,繼續修禪,並為許多人帶來瞭不可思議的啓示。
 
譯者簡介

蕭寶森

  颱大外文係學士,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報社編譯及大學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蘇菲的世界》、《亞曆山大三部麯》、《最後一匹人頭馬是怎麼死的》、《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森林祕境》等十餘部。

  譯文賜教:pshaudrey@gmail.com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在罹癌的過程中,以禪心保持覺察與臨在
前言  看見癌癥這條龍,它嘴裏銜的是珍珠
 
第一部  實用的導航智慧
1.智不是道/多少資訊纔足夠?
2.頭殼不過一顆椰子大/記住重要的事項
3.「初心」/不排除任何可能
4.無瑕的玉/無論如何,你都好看
5.欲知前方事,且問過來人/為重大的疑問尋求解答
6.高明的弓箭手,不會試著射中靶心/學習新事物
7.把你的杯子倒空!/保持彈性
8.提防三吋學者/要找真正的專傢
9.至道無難/選擇適閤你的方法
10.離卻語言/接觸其他人
11.他弓莫挽/走自己的路
12.惟賊識賊,一問即承/尋找支持團體
13.興善寺/迎接正麵的力量
14.馴服第一頭獅子/嘗試新療法
15.不能稱它為木樁子/做睏難的決定
16.月照窗櫺之時/設定容易達成的目標
17.終極的教導/記住重要的事
 
第二部  撫慰你的心靈
18.木樁子/練習靜坐
19.動中禪/日日臨在
20.處處都是聖殿/在傢中設置一個聖壇
21.做自己的光/放慢腳步,嚮內觀看
22.隻手之聲/聆聽式的靜坐
23.心是一隻躁動的猴子/讓你的心靜下來
24.驢奶/尋求靈性導師
25.朦朧的峰頂/開發你的覺知
26.坐在菩提座上/擁有自己的力量
27.點亮彆人的燈,照耀自己的路/服務彆人
28.騎牛找牛/認識你的本性
29.無我無他/明白萬物的連結
30.汝自傢寶藏,一切具足/記得你是誰
31.禪師妙藥/珍惜尋常的事物
32.日麵佛,月麵佛/珍惜你的時間
33.漂移的釣綫/在水邊靜坐
34.煮點茶/舉行正念儀式
35.慢烏龜/接納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36.嚮內挖掘/覺察自己的內心
37.有如箭矢/戶外行禪
 
第三部  駕馭你的心
38.值得!/念誦正嚮的真言
39.落花不返枝/安住當下
40.平常心是道/寫幾首小詩
41.去洗碗吧!/做點事改變你的心情
42.什麼時候挖鼻孔/笑是良藥
43.知足真財富/汲取內在的財富
44.不落言筌/抒發你的情緒
45.以智慧之光遍照黑暗/揀選你身邊的人
46.真如/接納本然
47.冰封的心/動一動你的身體
48.是小蛇還是龍?/接納自己的力量和弱點
49.有時候,障礙也是道路/發現其中的好處
50.手中的明珠/欣賞周遭的美
51.笑吧!/讓你的情緒自然流動
52.武士道/因應變化
53.精髓/專注於當下
54.你的鼻子/暫時脫離日常生活
55.眉毛脫落/檢視你的慣性思維
56.頭和尾/貫徹始終
 
第四部  讓你的身體恢復平衡、獲得滋養
57.喫茶去吧!/補中足夠的水分
58.麻三斤/整腸通便法
59.一味禪/重享飲食的樂趣
60.地整好瞭,就可種花/運用芳香療法
61.試著不要記住我說的話/可以增長記性的食物
62.良藥苦口/服用適閤你的中藥
63.蚊子上鐵牛/帶一些食物齣門
64.紮根針吧!/針灸讓你舒服一些
65.燒佛取暖/讓自己保持暖和
66.蜜蜂不迴老巢/挺直,看得更清楚
67.天在上,地在下/享受大自然
68.既非山羊,也非獵狗/享受巧剋力(是的,巧剋力)
69.鹽的滋味/有益健康的湯品
70.龍口/滋潤你的口腔和嘴唇
71.一粒米/聰明料理
72.道火/緩解胃痛
73.汝得我髓/煲湯和燉菜
74.抓兔子的方法/跳跳床讓你更健康
75.睡覺禪/獲得充足的睡眠
76.畫餅充飢/避免攝取糖分
 
第五部  氣功自療運動
77.滴水穿石/深呼吸,釋放你的恐懼
78.超乎理解/自我穴位按摩讓你平靜、助你入眠
79.猴子吱吱叫/釋放你的憤怒與焦慮
80.身心閤一,你就自由/禪心
81.頭殼裏沒有意識/讓你平靜安穩的腹式呼吸法
82.白隱慧鶴禪師的鴨蛋/以觀想法放鬆、恢復元氣
83.以我所言為穢語/淨化你的能量
84.天堂與地獄/劃分能量的界限
85.在賊還沒跑掉時就拉弓/讓你勇敢、有能量的伸展操
86.拖一隻貓/對付疼痛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在罹癌的過程中,以禪心保持覺察與臨在

揚波.羅許禪師(威斯康辛州艾普敦市空骨禪修中心住持)
 
  癌癥。真是一記當頭棒喝!現在你對無常的真相有瞭直接的體悟。你要怎麼辦?不要再浪費任何一刻瞭!對我來說,罹患癌癥就像一部很引人注意的特藝彩色3D電影。無論我是否喜歡,它就是發生瞭。盡管如此,當我從更深一層的角度來看待我的癌癥時,我還是不願意錯過這個經驗,也不願意錯過我生命中任何一個所謂的「淒慘」狀況。
  
  禪,指的是洞見、覺察和冥想的心。禪修的目的,是要解答有關生死的睏惑。如果我們把生死當成一個相續的過程,我們便能明白生命乃是一件偉大的恩賜,並充分體驗。我們的自我想要過著安穩舒適、恆常不變的日子,不希望經曆痛苦。但如果這些都不可得,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如何敞開自我,接納當下?我們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經曆的事物,但卻可以選擇如何迴應。透過禪修,我們會發現:智慧,比我們的情緒和衝動更能引領我們。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智慧精進勇猛的活在當下,或是讓自己陷入一團混亂。
  
  當醫師宣布我罹患癌癥時,我極度震驚。我禪修多年,也持續練習「八支瑜伽」,並且注意飲食,生活正常,但我的脖子卻長齣瞭腫瘤:第四期的咽喉癌。在此之前,我曾經認為以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可能會變老,也不可能會死!但癌癥卻突然現身,大聲的對著我喊……你醒醒吧!
  
  靜坐除瞭讓我得以活在當下,也讓我能夠把癌癥當成一件「有意思」的事(但可不是好玩的那一種)。我四處請教醫師,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治好我的癌癥。此外,我也接受輔助療法以及密集的放射綫治療和高劑量的化療。我的醫師第一次看到我時,說我看起來像是「可以挨上一拳」的人,於是他決定祭齣最嚴厲的手段來對付我的腫瘤。結果他的方法奏效瞭。
  
  我現在都跟人傢開玩笑說:我就像伍迪.艾倫(Woody Allen)一樣,並不怕死;隻是擔心我活不瞭!基本上,我相信佛教,但總的來說,我是個不可知論者。我不太關心來世的事情。所謂的「自我」,隻是一個暫時的産物。在得到癌癥之後,你就遇見瞭無常,體會禪宗所謂的「無」──你的「自我」乃是社會性的産物,並不是真正的你。這是一個多麼吸引人、多麼艱深的觀念。這就是禪宗的觀點。
  
  癌癥治療可能會造成惱人的副作用。禪修所帶給我們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得以活在當下。這並不是要我們做一個消極被動的人,或成為虛無主義者。我們還是要有智慧,充分覺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並盡力採取必要的行動。我們有哪些選擇?我們是否要超越喋喋不休的頭腦、超越痛苦與磨難,以更開闊的禪觀來過生活?如果可以做到這點,那麼我們在麵對種種傷害時,就不會被情緒以及自我中心的意識牽著走,而能夠以智慧與敏銳的洞察力加以因應。這本書所帶來的禮物,就是讓我們在罹癌的過程中,有能力以禪心保持覺察與臨在。
  
  如今,我已經將癌癥拋在身後,全心全意的過活,並且仍然像從前那樣注意飲食、持續禪修,勤練瑜伽。我想我們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接下來的生活,該如何度過呢?」我的答案是重返工作崗位,因為世人都在受苦。那你呢?
  
  我一嚮緻力於傳揚禪的觀點與洞見,那便是:煩惱即菩提。禪修就是要我們無論麵臨何種情境,都能保持覺知與清醒,因為覺性就是我們的本質。我們那不斷在評價、詮釋且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隻是附屬品。當我們站在光明中,成為光明的一部分,並從這個深刻的觀點來看待生命時,便會發現萬事萬物是多麼殊勝,而世間的一切又是如何互為因果、互相連結。捨此無他。生命的麵貌會自然展現。
  
  那麼,現在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你從來不曾學過禪修或靜坐,我建議你從本書提齣的一些呼吸練習開始。這會幫你打好基礎,讓你之後能夠接著練習集中式靜坐(concentration meditation),例如一邊靜坐,一邊數數(本書也有提到這個練習)。你將學會如何透過呼吸,進入一個比你的頭腦或念頭更深、更廣的空間。在這裏,你可以體驗到你的恐懼,並加以釋放。這本書將會幫助你在身體、情緒和靈性等各個方麵都有所提升。
  
  我曾經採行這本書當中的許多點子,並且發現它們確實有效。但請記住:每一個點子都像是指著月亮的手指。它可以為你引路,但唯有透過你自己的努力、透過你自己獨一無二的練習,纔能到得瞭那裏。不要再浪費任何一個時刻瞭!
 
前言

看見癌癥這條龍,它嘴裏銜的是珍珠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在你行走於癌癥這條道路上時,喚醒你、搖晃你,甚至偶爾讓你崩潰一下。這本書不隻是為我自己寫的,也是為你寫的。我罹患第四期肺癌。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寫於我在癌癥復發後進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化療期間。
  
  我的故事就像你的一樣,既獨特也平凡。我是禪師、中醫師和氣功師。盡管二十多年來,我一直過著非常養生的生活,但還是在四十一歲那年被診斷齣罹患第四期肺癌。在經過六個月的非化學藥物治療和廣泛的輔助性藥物治療後,我的癌癥得以緩解;但將近一年之後,癌癥又復發瞭。當時我四十三歲。在嘗試瞭所有療法之後,我終於開始做化療,並加強輔助性藥物治療,以減輕化療的作用……嗯,我的意思是「副作用」。
  
  我原本是專門治療癌癥病患的中醫師,結果自己卻成瞭癌癥病人。一時之間,世界全都變瞭樣。對我來說,這是一樁終極的禪宗公案:我嚮來注重防癌養生,怎麼會得到第四期肺癌呢?我擁有真正愛我的人,我吃花椰菜,也練氣功,怎麼會生病呢?但所謂的「禪」,就是勇敢的麵對當下,而非沉溺於過往。
  
  有一位王居士曾經問他的隨從:「如果突然來瞭一條龍,你會怎麼做?」隨從迴答:「我不會注意到彆的事。」這就是一個人被診斷罹患癌癥時的感覺。你的注意力和焦點全都轉移到癌癥上。這樣做可能對你有益,但你也要記住:你不隻是一個癌癥病人而已,你的生活裏還有彆的東西。
  
  我很早就下定決心:不要讓癌癥奪走我的幽默感或生活樂趣。我做瞭各種實驗,親身體會什麼對我的情緒、能量、身體和心靈有益,什麼有害。在生病的過程中,我學會如何減輕不必要的痛苦,並且開始和朋友、傢人、病人和陌生人分享這些資訊。
  
  為什麼我要把屬於靈性的禪修和實用性的癌癥輔助療法放在一本書裏?因為佛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直接對治痛苦,而禪學乃是實用的生活藝術,不是某種讓我們思考和鑽研的抽象哲學。什麼是「禪」?所謂的「禪」就是把自己完全交託給此時此刻,充分的活在當下。這本書講的便是關於療癒的禪學。
  
  書中的每一篇短文各自呈現瞭一個特殊的想法、行動或機會,讓我們的今天和每一天都過得更好。這些文字並沒有依照一定的順序,所以你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讀起,藉此獲取一些精神食糧、一些明智的忠告或一個迅速有效的療癒點子。
  
  夾山禪師曾說:魚群不會注意到龍嘴裏的珍珠,因為牠們把心思都放在龍身上,所以看不見那珍珠。當你或你所愛的人罹患癌癥時,情況也是如此。癌癥這條龍很容易讓你看不清,甚至看不見這趟旅程中的珍珠。
  
  他們說一個禪師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用手指著月亮──告訴你正確的方嚮。因此,我誠摯的希望這本書也能為你指齣這條路上的珍珠。無論天色多暗,月亮總是在那兒。但有時我們需要某些溫和的提醒,或者做某種練習,來讓自己迴到正軌。希望你能在這本書當中看到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的東西。
  
  書中的所有點子都是為瞭要幫助你在當下──至少很快的──就感覺好過一些。但有一個前提:你必須實際去嘗試!光是閱讀這本書卻沒有實際採行其中的建議,就像是光看藥瓶的標簽卻沒有把藥吃下去一樣。你知道瓶子裏麵有什麼,但那些藥一直待在瓶子裏,如何能夠幫助你呢?請你把藥吃下去,然後看看自己的感覺如何!
  
  你還在等什麼?等待絕不是禪。現在是你該衝過去捋住虎須,和老虎搏鬥的時候瞭!

圖書試讀

1. 智不是道:多少資訊纔足夠?
──南泉大師教導我們生命的道路是要去「體驗」的,不僅是用來纍積知識。
 
你一天當中就隻有這麼多時間。那是你最寶貴的資産。你要如何善加利用?無論在任何時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這個問題都適用。禪宗認為,經驗和洞見比我們儲存在腦袋裏的資訊更加珍貴。南泉大師寜可全心全意過活,也不願花時間來研究生命。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所有的閑暇時光,拿來閱讀一本又一本談論靜坐及其益處的書,也可以坐下來,真正開始靜坐。哪一種方式比較能夠讓我們體驗到自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你自己或所愛的人罹患癌癥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刻,學習麯綫是很荒謬的:你得做一些決定(而且很可能是你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決定),但你卻沒有多少時間(請記住:過瞭這個階段之後,一切就容易多瞭!)。所以,你要如何開始?就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吧。先吸一口氣,然後盡可能尋求幫助,以便在當下做齣最明智的決定。
  
在這趟旅程中,你一定會學到很多。有些人選擇蒐集有關癌癥的資料,有些人則完全不做研究。其實,我們並不一定要讓自己變成一個癌癥專傢。外頭有很多專傢願意跟你談一談。你隻要在需要的時候去找他們就行瞭!
  
是的,學習很重要。但在決定要做哪一種癌癥治療時,理解更加重要。我們甚至可以把「要有多少資訊纔足夠?」這個問題,當成我們的禪宗公案。我們會怎麼迴答這個問題?請問問你自己:我們追逐資訊的目的,是不是為瞭要讓自己感覺好過一些?我們是不是已經有足夠的資訊,做齣明智的決定瞭?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拿到《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這本書時,我心裏是有點抵觸的。畢竟,“癌癥”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太多沉重的聯想。但翻開第一頁,我被它那種寜靜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深深吸引瞭。作者並沒有迴避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挑戰,而是以一種非常坦誠的態度,去剖析那些深藏在我們內心的恐懼、失落和不甘。但我驚訝地發現,書中更多的是關於“活”的智慧,而不是“病”的苦痛。它不是在教我們如何與疾病鬥爭,而是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在生命的脆弱中找到堅韌。我尤其被其中關於“當下”的探討所打動。在疾病麵前,時間仿佛被切割得支離破碎,過去的迴憶像潮水般湧來,未來的擔憂又讓人無法喘息。而這本書,恰恰教會我如何將目光拉迴到此刻,如何在這個唯一的“當下”裏,去感受,去呼吸,去愛。它提供瞭許多非常具體且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過簡單的冥想練習,來平復焦躁的情緒;如何通過調整飲食和作息,來增強身體的自愈力;甚至是如何在與傢人朋友的互動中,傳遞更多的溫暖和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身體在經曆病痛的摺磨,心靈依然可以保持自由和寜靜。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我迷失方嚮的時候,為我指引一條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經曆人生重大挑戰的人,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慰藉和力量。

评分

坦白說,《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這本書,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一直以為,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或者追求更高的目標。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生活在“發生”之後的另一種可能——一種更深刻,也更具生命力的存在方式。它不是那種看瞭讓人振奮,然後又很快遺忘的書。相反,它像一粒種子,在我心中悄然萌發,然後慢慢生長。我最欣賞的是作者那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捕捉能力。她能將那些最平凡的瞬間,比如一次深呼吸,一次陽光的照射,一次與親人的擁抱,賦予它們不一樣的意義。它讓我意識到,生命的質量,並不取決於物質的多少,或者目標的達成,而在於我們如何去感受,去體驗,去與這個世界建立連接。書中關於“感恩”和“寬恕”的章節,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我如何放下過去的遺憾,如何原諒曾經的傷害,從而讓我的內心得到真正的解放。我開始嘗試著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珍惜與傢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去擁抱每一個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導師,引導我走齣內心的迷霧,去發現生命中隱藏的光芒。

评分

《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治愈力量。讀的時候,我總有一種錯覺,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邊,用一種非常溫柔且充滿智慧的聲音,和我交流。書裏沒有強行灌輸的道理,也沒有空洞的安慰,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細膩的感悟,慢慢地滲透到我的心裏。它讓我明白,即使麵對癌癥,也並非隻能陷入絕望。相反,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命,去理解痛苦,去擁抱變化。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接受”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抗拒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但這本書,卻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接納,接納身體的變化,接納情緒的波動,接納生命的無常。這種接納,並非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釋放。它讓我看到,在接納之後,有一種更廣闊的天地等待著我去探索。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自我關懷”的練習,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發現它們不僅能緩解身體的不適,更能滋養我的心靈,讓我重新找迴對生活的熱情。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真我,如何活齣精彩生命的指南。

评分

《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這本書,我一直放在床頭,雖然還沒讀完,但它給我的感覺,就像在最黑暗的時候,突然點亮瞭一盞溫和的燈。我最喜歡的是它那種不帶有任何說教和強迫感的方式,娓娓道來。書裏沒有那些冰冷的醫學術語,也沒有那些令人焦慮的預後數據,而是用一種非常柔軟,甚至可以說是充滿詩意的方式,去觸碰那些最真實,也最令人脆弱的情感。比如,它講到如何看待身體的變化,從最初的恐懼、抗拒,到慢慢地接納,甚至從中找到一種新的力量。我常常會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去感受作者那種細膩的情感描繪,仿佛自己也身臨其境。它不是一本提供“治愈方法”的書,而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你最需要的時候,輕輕拍著你的肩膀,告訴你,即使在睏境中,生命依然可以是有色彩的,有溫度的。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那些曾經被忽略的,或者被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間變得熠熠生輝。例如,書中提到的一段關於“感恩”的內容,讓我開始留意清晨第一縷陽光,窗外鳥兒的鳴叫,甚至一杯熱茶的溫度。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在經曆瞭生命的大起大落後,竟然能帶來如此深刻的平靜。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心靈的陪伴,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它教會我如何在“發生”之後,依然有勇氣,有智慧,有愛地繼續走下去。

评分

《當癌癥發生瞭:每一天都活得更好的禪心生活提案!》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禪意空間,與作者一同探索生命的真諦。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也沒有那種誇大其詞的鼓動,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去引導讀者思考。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它並沒有教你如何壓抑情緒,而是引導你去理解情緒的來源,去接納自己的情緒,然後從中找到釋放和轉化。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麵對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時,情緒的波動是難以避免的。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而不是被它們所控製。此外,書中關於“身體智慧”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鼓勵我傾聽身體的聲音,去瞭解身體的信號,並采取積極的措施來照顧它。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關懷,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它讓我明白,身體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我們應該善待它,嗬護它。這本書,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最貼心的陪伴和最智慧的建議,它讓我看到瞭在睏境中的希望,也讓我學會瞭如何活齣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