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 醫學衷中參西錄(下):醫傢必讀「第一可法」典籍,亦為「至貴至寶救命書」

新編 醫學衷中參西錄(下):醫傢必讀「第一可法」典籍,亦為「至貴至寶救命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學史
  • 醫籍
  • 傳統醫學
  • 養生
  • 救急
  • 古籍
  • 醫術
  • 臨床
  • 醫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細談醫論、醫話與醫案,醫論以六經為本,暢論90種湯證及治法;醫話則為診療隨筆及臨床問答。醫案另分十八門,詳述診治之法,巨細靡遺,毫不藏私。張錫純不僅為古今第一大平民醫傢,本書亦為中醫師及有意自學中醫者的必讀寶典。

  中醫藥典籍中,極少數引介、參考西醫學理論者。所謂「衷中」,就是「衷心以傳統中醫藥為本」,而「參西」當然就是「參考西醫理論與實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本書分成上下兩巨冊,上冊主要是方劑與藥物、醫案,下冊則為醫道與醫論(包括醫案十八,內含病例五至二十則)。
 
  大陸中醫科學院請專傢選列十種『中醫必讀經典』,其中之一就是清末醫傢張錫純編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潛研傳統醫學者不可不讀。
《藥海拾遺:古代醫案精粹與臨床實證》 導言 自古以來,醫學的進步便依賴於對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與對臨床經驗的精細積纍。《藥海拾遺:古代醫案精粹與臨床實證》並非對傳統經典的復述,而是一部側重於古代醫案的係統梳理與現代臨床思路的有機融閤的著作。本書旨在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提煉齣那些具有高度臨床價值、反映特定時代診療智慧的經典案例,並輔以現代醫學的視角進行辨析,以期為當代醫者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框架。 本書的編纂,嚴格遵循“取其精華,去其蕪雜”的原則,聚焦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反復提及、或在特定病癥治療中展現齣獨特療效的真實醫案。我們深知,每一張成功的處方背後,都凝聚著醫者對疾病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患者個體差異的精妙把握。 第一部分:辨證論治的精妙體現——古代醫傢個體化治療策略解析 本部分的核心在於展示古代醫傢如何根據病人的具體體質、地域環境以及疾病的階段性變化,製定齣高度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我們摒棄瞭對單一經典理論的僵化引用,轉而深入剖析若乾代錶性醫案中的“變通”之道。 案例精選與剖析: 1. 論“寒熱錯雜”證的靈活處理: 選取數例記載於清代早期醫案中,錶麵呈現寒熱並存,實則寒熱互結、虛實錯位的病例。重點分析醫傢如何通過精微的脈象判斷,采用“寒熱並用”或“暫攻其虛,緩圖其實”的策略,而非簡單地采用偏寒或偏熱的方劑。這種對復雜證候的細膩辨識,是古代醫傢高超技藝的體現。 2. 氣血津液失衡的動態調理: 集中探討瞭慢性虛損性疾病的治療。例如,某位醫傢對久咳不愈患者,並非一味使用補肺之藥,而是根據患者的食欲、二便以及情誌變化,階段性地側重於調理脾胃運化、疏通肝氣鬱結,體現瞭對整體平衡的關注。 3. 汗法在不同病程中的應用: 詳細梳理瞭古代醫傢在應用發汗法時的尺度把握。從輕微的“微微汗齣”以解錶邪,到重癥中“汗為泄之法”的審慎運用,每一例均配有詳盡的醫案背景,闡明為何在特定的體虛狀態下,汗法是“泄”非“損”。 第二部分:特定病種的古代經驗總結——重癥與疑難雜癥的應對之道 本部分聚焦於古代醫傢在處理當時被視為“棘手”或“死亡率高”的病癥時所積纍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往往不拘泥於主流方劑,而是體現瞭民間智慧與臨床實踐的結閤。 1. 溫疫(急性傳染病)的早期乾預: 收集瞭數份明清時期針對疫癘的記錄。這些記錄強調瞭在疾病的“邪氣初侵”階段,如何快速判斷邪氣的性質(濕熱、燥毒或寒濕),並果斷采用輕靈或峻猛的藥物進行截斷。重點分析瞭“清瘟敗毒”類方劑在不同地域氣候下的加減變化。 2. 髒腑功能衰竭的輔助支持: 針對古代無法有效救治的晚期癥狀,如嘔血、便血不止等,醫傢采取瞭哪些“迴天乏術”中的“保命”之法。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如何穩定生命體徵,例如用熟地、附子等挽救虛陽的案例,以及在無力進補時的“守正”原則。 3. 婦科疑難癥的診療思路: 選取瞭數例涉及月經不調、帶下頑疾等,病程遷延且反復發作的案例。分析醫傢如何從“調經”的宏觀角度入手,結閤情誌、飲食、居室環境等諸多非藥物因素進行綜閤調理。 第三部分:方藥的靈活運用與炮製技術的考量 本書不隻是簡單羅列方劑,更深入探討瞭方劑內部藥物的配伍邏輯,以及藥物炮製對臨床效果的決定性影響。 1. 君臣佐使的動態調整: 通過對具體案例中藥物劑量變化的分析,揭示古代醫傢如何根據患者的主癥輕重,調整主藥(君藥)的劑量,或通過輔藥(佐藥)增強主藥的作用,或通過使藥(引藥)直達病所。 2. 炮製工藝對藥性的影響: 選取幾味常用藥物(如附子、半夏、大黃)在不同炮製方法下應用於具體病案的對比。例如,生半夏的燥濕與法製半夏的化痰之間的取捨,以及這些取捨如何影響瞭整個方劑的最終療效。 結語:古今醫案的融會貫通 《藥海拾遺》最終旨在構建一座橋梁,連接古代的豐富經驗與現代的科學認知。我們期待讀者在研讀這些精粹醫案時,能體會到古代醫傢那份對生命個體的尊重與敬畏,從而激發自身在麵對復雜多變的臨床實踐中,更具洞察力與變通性的診療智慧。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實踐細節的忠實記錄,而非對某一特定學派理論的背書。它是一部關於如何“思考”和“實踐”的案例寶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錫純


  張錫純字壽甫,清末民初大醫傢。
  主張「凡藥皆自嘗試」,「毒如巴豆,峻如細辛、麻黃,均驗之於己,而後施之於人。」
  處方、用藥生動求真,「幾無一方、一藥、一法、一論不結閤臨床治驗」。
  他還力闢「醫不叩門」之說,每遇疑難重證,輒輾轉籌思,一有定見,雖已昏夜,仍親赴病傢調治。
  「每救療至殮服已具,不肯稍有懈怠」,堪為醫者典範。

編校者簡介

李政育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畢業
  1978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任
  中華民國中西結閤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中華民國中西結閤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學術、通俗著作數十本
  發明專利近四十種,
  如發明腦與脊椎、脊髓神經再生等;
  現有成就已被當作學位研究對象。
  臨床用藥推崇張錫純之山藥、三七、人參、黃耆、雞內金等。

圖書目錄

序言:臨床用礦物藥需注意時代背景……中醫師 李政育 003

壹、醫論……018
1.六經總論……018
2.太陽病桂枝湯證……021
3.太陽病麻黃湯證……024
4.太陽與陽明閤病麻黃湯證……030
5.太陽溫病麻杏甘石湯證……031
6.太陽病大青龍湯證……036
7.太陽病小青龍湯證……040
8.太陽病鏇復花代赭石湯證……048
9.太陽病大陷胸湯證……050
10.太陽病小陷胸湯證……054
11.太陽病大黃黃連瀉心湯證……057
12.太陽病附子瀉心湯證……058
13.太陽病炙甘草湯證……060
14.太陽病桃核承氣湯證……064
15.太陽陽明閤病桂枝加葛根湯證……066
16.太陽陽明閤病葛根湯證……067
17.陽明病葛根黃連黃芩湯證……068
18.陽明病白虎湯證……070
19.陽明病白虎加人參湯證……079
20.陽明病三承氣湯證……086
21.陽明病茵陳蒿湯證……096
22.陽明病梔子柏皮湯證……097
23.陽明病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098
24.陽明病豬苓湯證……101
25.陽明病四逆湯證……102
26.少陽病提綱及汗吐下三禁……104
27.少陽病小柴鬍湯證……105
28.少陽病大柴鬍湯證……111
29.少陽篇三陽閤病之治法……115
30.太陰病提綱及意義……118
31.太陰病桂枝湯證……120
32.太陰病宜四逆輩諸寒證……120
33.太陰病壞證桂枝加芍藥湯及桂枝加大黃湯證……121
34.少陰病提綱及意義……122
35.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127
36.少陰病黃連阿膠湯證……129
37.少陰病當灸及附子湯證……132
38.少陰病桃花湯證……133
39.少陰病吳茱萸湯證……137
40.少陰病苦酒湯證……137
41.少陰病白通湯證及白通加豬膽汁湯證……138
42.少陰病真武湯證……140
43.少陰病通脈四逆湯證……142
44.少陰病大承氣湯證……142
45.厥陰病提綱及意義……144
46.厥陰病烏梅丸證……145
47.厥陰病白虎湯證……148
48.厥陰病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證……148
49.厥陰病白頭翁湯證……149
50.不分經之病理中丸證、竹葉石膏湯證……151
51.溫病遺方……153
52.傷寒風溫始終皆宜汗解說……159
53.論鼕傷於寒春必病溫及鼕不藏精春必病溫治法……161
54.溫病之治法詳於傷寒論解……166
55.論傷寒溫病神昏譫語之原因與治法……171
56.論吳又可達原飲不可以治溫病……176
57.論革脈之形狀及治法……177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179
59.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182
60.論腦貧血治法(附:腦髓空治法)……186
61.論腦貧血痿廢治法(附:乾頹湯、補腦振痿湯)……188
62.論心病治法……192
63.論肺病治法……197
64.總論喘證治法……204
65.論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附:變質化瘀丸)……209
66.論胃氣不降治法……213
67.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216
68.論痢證治法(附:開胃資生丹)……224
69.論腸結治法……234
70.論結胸治法……236
71.論霍亂治法……238
72.論肝病治法(附:新擬和肝丸)……244
73.論黃膽有內傷外感及內傷外感之兼證並詳治法……250
74.論水臌氣臌治法(附:錶裏分消湯)……257
75.論血臌治法……260
76.論腎弱不能作強治法……262
77.論衝氣上衝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265
78.論火不歸原治法……266
79.論腰疼治法……271
80.論肢體痿廢之原因及治法……273
81.論四肢疼痛其病因涼熱各異之治法……279
82.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281
83.論鼻淵治法……283
84.詳論咽喉證治法……284
85.論喉證治法……292
86.詳論猩紅熱治法……294
87.論鼠疫之原因及治法(附:坎離互根湯)……298
88.論女子瘕治法(附:化瘀通經散)……313
89.論用藥以勝病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316
90.論治疔宜重用大黃(附:大黃掃毒湯)……320

貳、醫話……322
1.臨癥隨筆……322
2.診餘隨筆……334
3.自述治癒牙疼之經過……341
4.虛勞溫病皆忌橘紅說……343
5.鱉甲、龜闆不可用於虛弱之證……344
6.目疾由於伏氣化熱者治法……346
7.天水散治中暑宜於南方北方用之宜稍變通……347
8.治幼年溫熱證宜預防其齣痧疹……348
9.癇瘋治法(附:癒癇丸、息神丸)……351
10.小兒痙病治法……352
11.癩證治法……354
12.治夢遺法……355
13.肢體受寒疼痛可熨以坎離砂及坎離砂製法……355
14.牛肉反紅荊之目睹……356
15.駁方書貴陽抑陰論……356
16.閱劉華封《爛喉痧證治辨異》書後……358
17.代友問痰飲治法……360
18.問呃逆氣鬱治法……362
19.問治吐血後咳嗽法……363
20.問小兒暑天水瀉及由瀉變痢由瘧轉痢之治法……363
21.問腹內動氣衝氣癥治法……364
22.代友問病案治法……365
23.問大便脫肛治……366
24.讀《傷寒論》質疑四則……366
25.陽旦湯之商榷……369
26.問《神州醫藥學報》何以用真武湯治其熱日夜無休止立效……370
27.問七傷……371
28.問濕溫治法之理由……373
29.問肝與脾之關係及肝病善作疼之理……373
30.問腹疼治法……375
31.問右臂疼治法……376
32.為母問疼風證治法……377
33.問疼經治法……378
34.問時方生化湯……379
35.問病……381
36.問其妻蕩漾病治法……381
37.問小兒耳聾口啞治法……382
38.質疑……383
39.問接骨方並論及接筋方……383
40.問病三則……385
41.問創傷及跌打損傷外敷內服止疼化瘀方……386
42.疑《內經》十二經有名無質……386
43.治瘋犬傷方……388
44.解砒石毒兼解火柴毒方……390
附錄:崔××來函介紹三方……391

參、醫案……395
(一)虛勞喘嗽門……395
(二)氣病門……418
(三)血病門……433
(四)腦充血門……447
(五)腸胃病門……461
(六)頭部病門……469
(七)肢體疼痛門……472
(八)腫脹門……482
(九)黃膽門……488
(十)痢疾門……492
(十一)大小便病門……499
(十二)不寐病門……504
(十三)癇痙癲狂門……508
(十四)傷寒門……520
(十五)溫病門……527
(十六)瘧疾門……596
(十七)霍亂門……601
(十八)婦女科……608

圖書序言

序言

用礦物藥需注意時代背景與劑量
---再談張錫純的偉大與本書之價值   中醫師 李政育


  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上)齣版之後,各方佳評如潮,鹹認張錫純為自漢代張仲景齣版「傷寒雜病論」以下,二韆年來第一大傢。中間雖有《韆金方》、《景嶽全書》、《溫病條辨》……諸著傳世,也獲得很多好評。但基本上均不見大開大闔的胸懷,也不見臨大癥、急癥而具開天闢地之處方魄力。

  而張錫純窮畢生之力齣版本書,他不僅認證(癥)準,用藥劑量勇於放大,且藥味數相對較少,所用諸藥則皆價廉,幾乎均隨手可得;還可隨不同地點、不同環境就地取材,隨癥用藥、隨時靈活改變處方,確實具有大傢風範。尤其處在戰亂時代,或水災、旱災頻仍季節,流民四散,傳染病隨時可能爆發之際,張錫純隻要病傢需要,就立即前去診治,而不忌諱是否是在災區,其醫德實在值得吾人景仰。這在世界醫道、醫德已經普遍淪喪至幾乎不存在,一切嚮錢看,故意將無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甚至恐嚇病人不緊急治療可能無救;重癥不會醫,又不願花時間研究的現代,張錫純的醫術與胸襟更值得我輩醫界同道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雖名為「衷中」「參西」,實則參西者極少,最常提到者不過阿斯匹靈;最主要者還是在發明、發揚中醫藥的精萃,並以臨床療效來證明中醫藥一點也不輸西醫西藥,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絕非近代中醫藥從業人員與研究者所可比擬。這是咱們後死者應感愧疚之處。

  目前全世界的中醫藥界都有一個心病,那就是處處依賴西醫,若未經西醫院做過各種檢查,就不敢依傳統醫學之法作齣診斷,一切「辨證論治」均以西醫儀器或檢驗數據馬首是瞻;甚至就依西醫的診斷處方用藥,失去瞭中醫藥的主體性。尤其碰到危急重癥,一旦送到加護病房,更是袖手旁觀,連碰也不敢碰,美其名為明哲保身,其實是缺乏自信。

  下焉者不知藥性,亦不知該藥主治何癥,隻好一帖藥匯集八個、十個處方,開方臨證(癥)亂槍打鳥;更有一方中開瞭三、四十種單味藥,而每味藥隻用零點幾剋的「科學中藥」,既未詳辨病情的寒、熱、虛、實,更不知藥物有生剋作用,藥量太少本就作用微弱、不足,藥性彼此抵銷則等於白吃、白花錢又浪費時間。這類情況若張錫純在世,應該也會急得跳腳。

  在本書上冊中,編校者雖自剖許多中醫藥知識受到日本矢數道明、大塚敬節、清水騰太朗……等人的醫書啓濛,纔得以進入唐以前的醫學典籍堂奧。不過坦白說,本人臨床上的許多突破性做法,例如盡量減少藥味數,但加大劑量(每方劑常用到八兩、十兩,一味君藥甚至常在短時間內加到二兩半或三兩),這種種作法無一不學自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事實證明,隻有大劑量纔能快速壓製危急重癥的病情,使其很快獲得緩解。

  根據本人的研究,張錫純用藥隻在辨彆是否對癥,而不會斤斤計較於禁忌食物,因為這些雞毛蒜皮小事,根本不影響病情;隻有長期營養不良纔會影響病情、有礙緩解,因此主張營養必須充足。尤其是張錫純所處的時代,基本上仍係勞力過度、營養不良,所以隻要醫藥「中病」,剩下還是要「飲食消息之」。現代人雖然多數營養過剩,但屬於飲食不均衡或故意節食、緻營養不良的情況還是很普遍,所以重病患者還是應該注意營養補充。

  必須注意的是,張錫純善用石膏,用量既多又極精。但目前吾人所處的時代,因製作工具發達,多數以機器研磨石膏等礦物質藥物;如所周知,機器快速研磨會産生高溫,而石膏一受到高溫,其所含的鈣離子、硫酸離子與水離子的結構式就會發生改變,服用後容易造成硫酸中毒。結果本來是用石膏來治熱病,結果反而變生熱病;本係抑製發炎,結果黏膜被灼傷而發炎。這種現象在礦物藥中很常見,例如「雄黃」在快速研磨過程中,常會導緻砷離子與氧結閤,形成雌砒或雄砒,稍服即中毒。又如硃砂也一樣,醫藥現代化以後反而限縮瞭礦物藥的使用範圍,這是現代人使用礦物藥必須特彆留心的。〕

  本書(下冊)細談醫論、醫話與醫案,醫論以六經為本,暢論九十種湯證及治法;醫話則為診療隨筆及臨床問答。醫案另分十八門,詳述診治之法,钜細靡遺,毫不藏私。足證張錫純不僅為古今第一大平民醫傢,本書亦為中醫師及有意自學中醫者的必讀寶典。

圖書試讀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腦充血病之說倡自西人,而淺見者流恆譏中醫不知此病,其人蓋生平未見《內經》者也。嘗讀《內經》至調經論,有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不反則死」雲雲,非即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乎?所有異者,西人但言充血,《內經》則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蓋血必隨氣上升,此為一定之理。而西人論病皆得之剖解之餘,是以但見血充腦中,而不知輔以理想以深究病源,故但名為腦充血也。至《內經》所謂「氣反則生,不反則死」者,蓋謂此證幸有轉機,其氣上行之極,復反而下行,腦中所充之血應亦隨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氣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亦隨之充而愈充,腦中血管可至破裂,所以其人死也。又《內經》厥論篇謂「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不能行,發為(眩也)僕」、「陽明之厥,麵赤而熱,妄言妄見」、「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諸現象皆腦充血證也。推之秦越人治虢太子屍厥,謂「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者,亦腦充血證也。特是古人立言簡括,恆但詳究病源,而不細論治法。然既洞悉緻病之由,即自擬治法不難也。愚生平所治此證甚多,其治癒者,大抵皆腦充血之輕者,不至血管破裂也。今略舉數案於下,以備治斯證者之參考。
 
在奉天曾治一人,年近五旬,因處境不順,兼勞碌,漸覺頭疼,日浸加劇,服藥無效,遂入西人醫院。治旬日,頭疼不減,轉添目疼。又越數日,兩目生翳,視物不明。來院求為延醫。其脈左部洪長有力,自言腦疼徹目,目疼徹腦,且時覺眩暈,難堪之情莫可名狀。脈證閤參,知係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腦部,腦中血管因受衝激而膨脹,故作疼;目係連腦,腦中血管膨脹不已,故目疼,生翳且眩暈也。因曉之曰:「此腦充血證也。深考此證之原因,腦疼為目疼之根;而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又為腦疼之根。欲治此證,當清火、平肝、引血下行,頭疼愈而目疼、生翳及眩暈自不難調治矣。」遂為疏方,用懷牛膝一兩,生杭芍、生尤骨、生牡蠣、生赭石各六錢,玄參、川楝子各四錢,龍膽草三錢,甘草二錢,磨取鐵銹濃水煎藥。服一劑,覺頭目之疼頓減,眩暈已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個人非常喜歡閱讀一些帶有曆史沉澱的經典著作,尤其是那些在醫學領域有著深遠影響的古籍。我對《醫學衷中參西錄》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它似乎訴說著一種將中華傳統醫學與西方醫學相結閤的宏大願景,這在醫學發展史上無疑是一種瞭不起的探索。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豐富的醫學知識,更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治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領略到古人的嚴謹治學態度,學習他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醫者仁心方麵的深刻體會。這本書對我而言,可能不僅僅是一本學習醫學的工具書,更是一次與古代醫學智慧的深度對話,一次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考。

评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源於對“至貴至寶救命書”這幾個字的震撼。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新奇的養生概念所吸引,但內心深處,我們都渴望找到能夠真正解決根本問題,甚至在危急時刻能夠起到救命作用的知識。中醫講究“治未病”,更講究“大道至簡”,我堅信在這本被譽為“救命書”的典籍中,一定蘊藏著許多經過曆史檢驗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智慧。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個更全麵的視角來認識健康,不僅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養生保健,來提升身體的自愈能力,遠離疾病的睏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健康指南。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我真是太喜歡瞭,古樸典雅,厚重感十足,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仿佛捧著一本跨越時空的寶藏。封麵采用的紙質觸感溫潤,印刷清晰,色彩搭配也很講究,既有傳統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美感,擺在書架上絕對是點睛之筆。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同樣令人驚喜,不易泛黃,韌性也很好,即便經常翻閱也不擔心損壞。目錄的編排清晰明瞭,章節劃分閤理,讓我能夠快速找到感興趣的部分。整體而言,從外在的包裝到內在的排版,都體現瞭齣版方精益求精的態度,這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讓我更加期待內容上的精彩呈現。我甚至覺得,光是收藏這樣一本製作精良的書籍,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

评分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智慧的經典著作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標題《醫學衷中參西錄》以及“醫傢必讀”、“至貴至寶救命書”的副標題,都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和人文的關懷,這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深入瞭解中醫的精髓,學習到辨證施治的獨特方法,以及如何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養生保健。我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經典方劑、藥理知識,以及古人的臨床經驗都充滿瞭興趣。我相信,一本被冠以如此盛譽的醫學典籍,一定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次健康認知的大門,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實踐中醫的智慧。

评分

自從聽說瞭這本書的“醫傢必讀”和“救命書”的評價後,我一直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雖然我不是專業的醫學人士,但對傳統醫學和養生保健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中醫的智慧博大精深,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和藉鑒的寶貴經驗。這本書以“參西錄”為名,暗示瞭其內容可能兼收並蓄,融閤瞭中西醫的某些精髓,這讓我尤為期待。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中醫的理論體係,學習一些實用的養生方法,甚至在麵對一些常見的健康問題時,能夠獲得一些有益的啓示。我對書中的一些經典醫案和方劑的講解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從中領略到古今名醫的辨證施治之道,感受中醫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