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壇鐵娘子
柴契爾夫人傳
身陷絕境但絕不屈服
英國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成功挑戰連任三屆的英國女首相
領導英軍打贏福克蘭--英阿戰爭
以鐵娘子的強硬態度導致蘇聯解體
美國雷根總統的「靈魂伴侶」
堅持減少福利政策、開放國企私有以拯救金融
以自由經濟成功挽救「歐洲病夫--英國」
夕陽,山巒。2013年4月17日乾陵神道兩旁的61尊蕃臣石像,儘管早已失去了頭顱,但仍然像千年前它們剛剛佇立在那裡時一樣的謙恭。而刻有八條螭龍的無字碑頭早已鐫滿了字。
朝陽,人群。同一時刻的倫敦民眾仍然像關注過往裡發生過的任何一件大事一樣站在街道兩旁。而大本鐘除了1965年溫斯頓•邱吉爾去世外首次暫停報時。
穿過1308年的歲月,這兩個女人的陵墓和葬禮之間仍然隔著8個時區和9000公里的距離。
一個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女皇帝,一個是英國唯一的女首相,她們之間的差異多於共同,但她們都是被政治撕裂的女人。
奮力廝殺終於一步一步走上了權力巔峰,一路上,被撕裂的不僅是屬於男人領地的權力殿堂,還有她們自己的人生。
挑戰整個傳統的改革,態度堅決的戰爭,以及關係疏遠的兒女。隔著一千多年的時光變遷,她們把目標定為權力而發起的挑戰仍然經歷著不曾改變過的磨難。
相比一千多年前遙遠的大唐,柴契爾夫人的英國早已經有了自己的女王,但真正的權力中心唐寧街10號,卻仍然沒有任何一位女性以首相的身分進駐過。
從格蘭瑟姆市的雜貨店,走到唐寧街10號的首相辦公室,柴契爾夫人整整走了54年。
這54年裡,從競選中幫忙折疊傳單的小女孩到在人群中張開雙臂接受支持者歡呼的政治家;從多次失敗的選區議員候選人到連任三屆的首相;從因為性格強硬而求職失敗的學生到在唐寧街10號裡領導軍隊贏得馬島(指的是馬爾維納斯群島Malvinas Islands,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戰爭的指揮者,柴契爾夫人和一千多年前奠基了盛唐氣象的女人一樣,重塑了屬於英國的帝國輝煌。
這54年裡,從私有化的功臣到加大階層差距的罪人;從奪回領土的英雄到造成失業的惡魔;從瓦解了蘇聯的推手到摧毀福利的女巫;從一呼百應的首相到兒女疏遠的母親,柴契爾夫人仍然和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女人一樣,為政治付出了自己的代價。
即位已經整整61年的伊莉莎白女王第二次參加首相的葬禮。
溫斯頓•邱吉爾、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哈樂德•麥克米倫、亞力克•道格拉斯—霍姆、哈樂德•威爾遜、愛德華•希斯、詹姆斯•卡拉漢、瑪格麗特•柴契爾、約翰•梅傑、東尼•布萊爾、戈登•布朗、大衛•卡麥隆,站在肅穆人群裡參加葬禮的女王在60年裡經歷了12位首相,但這其中只有躺在葬禮上的瑪格麗特•柴契爾和她一樣是女性。
女王和柴契爾夫人在被男性霸佔的英國政壇裡相互陪伴行進了11年。
多年前,女王曾經看到過剛剛進入政治界探險的柴契爾夫人公開發表的文章:「如果伊莉莎白女王即位真的能夠消除對於有抱負的女性登上高位的最後一絲的偏見,那麼女性真正解放的新時代就真的即將來臨了。」
1979,53歲的女王在白金漢宮準備接見剛剛贏得了大選的54歲的柴契爾夫人,她將會授權帶著謙恭來覲見她的柴契爾夫人組閣的權力。即位整整26年,她終於在白金漢宮裡等到了和她一起站在權力之巔的同性。
2005年,女王來到了倫敦東方文化酒店,參加柴契爾夫人的壽宴。曾經關於這兩位英國最強大、最有權勢的女人不和的流言在女王抵達的那一刻就變得無足輕重。79歲的女王面前向她行禮的柴契爾夫人已經80歲了,老年癡呆讓她常常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但她仍然如同第一次覲見女王時一樣謙恭的行屈膝禮。她們都老了。
2013年,女王在溫斯頓•邱吉爾的葬禮之後,第二次出席了前任首相的葬禮。曾經和她並肩站在權力之巔宰制國家的柴契爾夫人已經去世,而86歲的女王仍然在每一次大選之後在白金漢宮裡接見新任的首相,但她再也沒有見到過一位將會組閣的女性。
「女王總是明確的知道該做什麼,她知道怎樣讓人不感到拘束。但我知道,作為一名女首相,我要是做得不好,英國就不可能再有另外一名女首相了。」第一次組閣的柴契爾夫人在勝利的喜悅之外有著她自己的擔心。作為一名首相,她做得好嗎?女王說不清楚,整個英國甚至世界都沒有人說得清楚。但英國卻再也沒有第二位女首相。
卡羅爾站在聖保羅大教堂。她那位送給她的自傳上寫了「母親的愛」之後再添加上「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母親去世了。
卡羅爾曾經嘲笑她的母親在自傳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是怕女兒忘了她是誰。但事實上,過去、現在,以及柴契爾夫人已經去世了的未來,卡羅爾永遠也不會忘記她的母親是誰。
童年時,唐寧街10號的家裡母親很少有時間陪她和她的哥哥。
少年時,忙碌的母親考慮要不要加派隨扈到她的學校。因為鐵腕的母親害怕有心人會威脅到她的安全。
青年時,在蓄意改革的母親曾經就讀過的牛津大學,她不僅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她母親出任領袖的保守黨活動,甚至還是被同學孤立的對象。屬於她母親的改革者的寂寞和苦難波及到了她。
成年後,她寧可和前男友一起度假,也不願意陪她的母親度過耶誕節。如果有人指責她對母親不夠孝敬,卡羅爾會回答說:「母親不應該太過於期待已經成年的子女總是回家看她。家人不在身邊的日子誰沒經歷過?我和哥哥年幼時也總是見不到母親。」
卡羅爾認為,在她母親心裡,哥哥的地位遠比她重要。而事實上,她哥哥馬克惹禍的能力也遠遠高於她。
一個偉大的首相,一個糟糕的母親。
所有的譴責或者讚譽,所有的埋怨或者孺慕,都隨著柴契爾夫人的去世中止。
1979年,她到來,豪情萬丈要改變英國,權力巔峰的政治殿堂終於有女性到達。
1990年,她離開,宣稱英國已經更好,爭議不斷的政治神話不得不黯然中止。
2013年,她去世,盛大葬禮名流雲集,一生傳奇終於蓋棺但仍然不能定論。
有人讚頌她拯救了國家重塑了輝煌,有人譴責她毀掉了福利撕裂了社會。
但事實上,被撕裂的還有她的生活。她和一千多年前遙遠大唐的那位女性一樣,為政治而生,被政治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