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

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西夏
  • 黨項
  • 塞北
  • 民族史
  • 邊疆史
  • 古代史
  • 少數民族
  • 曆史人物
  • 中原王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西夏(西元1038年至1227年),國號大夏,是中國曆史上由黨項族建立的一個王朝,主要以黨項族為主體,另外包括漢族、吐蕃…等。因位於中國地區西北部史稱西夏,國祚189年。

  黨項原居四川鬆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陜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取得遼帝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西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

  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緻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麵,元昊去世後太子繼位年幼母後輔政,皇黨與母黨內亂,北宋趁機伐夏未成,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於金,獲不少土地,兩國建立同盟形勢大緻和平。

  西元1139夏仁宗李仁孝嗣立,勵精圖治到天盛年間齣現盛世,此時濛古帝國崛起於漠北,六次入侵西夏,並拆散金夏同盟,西夏與金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發生多次弒君、內亂情事,經濟更因戰爭瀕臨崩潰,西元1227年亡於濛古。西夏自李元昊稱帝開始共傳十帝曆時189年。
鐵血與信仰的史詩:大唐帝國末年的隴右風雲 引言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一個在主流史學敘事中常常被刻意淡化或簡化處理的群體——隴右地區的黨項部族,在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十國這一劇烈動蕩時期的崛起、掙紮與文化嬗變。我們聚焦的不是後世西夏王朝的鼎盛,而是其前夜,那段充滿血與火、機遇與絕望的“前史”。 第一部分:草原的邊緣與帝國的裂痕 (唐玄宗末年至藩鎮割據初期) 本書首先將目光投嚮隴右——一個地處黃河上遊、河西走廊南緣的戰略要地。這裏自古便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激烈碰撞的前沿地帶。 一、 隴右的地理與社會結構: 詳細勾勒唐朝設立隴右節度使的初衷,及其管轄區域內錯綜復雜的民族關係。重點分析黨項諸部的原始社會形態、氏族結構、以及他們與周邊吐蕃、吐榖渾、以及漢人(主要是河隴地區的戍卒與流民)的互動模式。黨項人並非鐵闆一塊,內部的“野離”與“顯”等主要分支,在資源爭奪和朝廷招撫政策中扮演著不同角色。 二、 安史之亂的連鎖反應: 安史之亂對隴右邊防體係造成瞭毀滅性的打擊。中央集權的削弱,使得邊地節度使擁有瞭更大的自治權。本書將詳細闡述,在唐廷無暇南顧之際,黨項首領如何利用這種權力真空,從被動的藩屬逐步轉變為半獨立的軍事力量。我們考察瞭著名的拓跋氏先祖在這一時期的活動軌跡,他們如何利用唐末藩鎮間犬牙交錯的戰事,通過“藉兵”、“納貢”和“劫掠”等多種手段積纍財富和軍事經驗。 三、 佛教的滲透與本土化: 在漢文化與吐蕃文化交匯的背景下,佛教在黨項諸部中的傳播速度加快。本書將結閤考古發現和殘存的佛經文本,探討黨項人如何接受並改造藏傳佛教的某些元素,以及這些信仰如何被統治者用於鞏固內部的嚮心力和對外擴張的意識形態。 第二部分:五代十國的亂局與黨項的“逐鹿” (後梁至後周時期) 隨著唐朝的滅亡,中原進入瞭長達近百年的分裂時期。對於地處西陲的黨項部落來說,這是他們實現政治抱負的“黃金時代”。 一、 “四戰之地”的生存藝術: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更迭,每個中原政權都急需隴右地區的馬匹和軍事力量來鞏固其對西部的控製。本書詳細梳理瞭黨項首領如拓跋俟(士)部署族係與各個中原王朝的復雜關係——時而受封為“靜難軍節度使”,時而因“背叛”而被圍剿。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是他們獲取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和官僚製度的捷徑。 二、 軍事經驗的積纍:騎兵戰術的演變: 通過分析五代時期黨項部落參與的數次重大戰役(例如對西川和關中的乾預),我們揭示瞭他們的軍事戰術如何從傳統的遊牧式奔襲,逐漸融閤瞭漢軍的步兵協同和攻城器械知識。黨項騎兵的機動性與適應性,成為他們能在多方勢力夾縫中生存的關鍵。 三、 文化身份的搖擺與認同: 這一時期,黨項精英階層麵臨著嚴峻的身份認同危機。他們一方麵需要維持自身的“蕃部”特性以獲得部落忠誠,另一方麵又極度渴望被中原王朝承認為“華夏之列”以獲取政治閤法性。本書收錄瞭當時黨項貴族贈予中原官員的書信、以及他們接受漢文化的記錄,展現瞭這種內在的張力。 第三部分:文化基因的重塑與製度的萌芽 (宋朝建立前夜) 本書的終結篇聚焦於北宋建立前後,黨項部族在穩定化進程中所做齣的關鍵性政治決策,這些決策直接預示瞭西夏國的誕生。 一、 軍事集權與氏族瓦解: 在連年的混戰中,部落聯盟的鬆散結構已無法適應日益復雜的軍事和外交需求。本書探討瞭以野利遇乞為代錶的新一代領袖,如何逐步削弱傳統氏族長老的權力,建立起更加集中、更具行政色彩的軍事領導體係。 二、 宋朝的“羈縻”政策與黨項的利用: 北宋建立後,試圖通過“羈縻”政策來穩定邊境。然而,宋朝對黨項的低估,以及對西北其他勢力的過度關注(如唃斯羅的吐蕃政權),為黨項人的發展留下瞭戰略空間。我們詳細分析瞭宋朝給予黨項貴族的官職和賞賜,這些“虛職”如何被黨項首領轉化為實際的軍事和財政資源。 三、 走嚮獨立前夜的文化自覺: 在與中原的長期接觸中,黨項人開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他者”身份。這種身份的構建並非簡單的排斥漢文化,而是在吸收漢文化(如儒傢倫理、官僚製度、書寫係統)的基礎上,融入自身遊牧基因,形成一種新的、區彆於宋朝和吐蕃的文化內核。 結語: 本書通過對史料的細緻爬梳,力求展現隴右黨項部族在唐末宋初這個關鍵曆史窗口期的復雜生態。他們是帝國衰亡的受益者,是亂世中求生存的弄潮兒,更是數十年後建立強大王朝的奠基者。我們所記錄的,是那個鮮為人知的、充滿韌性和野心的黨項“前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袁騰飛


  袁騰飛,中國通俗講史界代錶人物,引領一代講史新風,善於以幽默犀利,靈活多變的語言風格,講述許許多多的曆史知識。其獨特的「史話體」講史風格,引起瞭韆萬粉絲對曆史的關注,被廣大讀者親切的稱為「袁sir」,袁sir推齣的每一部新書,都會迅速躍居各大圖書銷售暢銷榜。

圖書目錄

《塞北三朝》總序      011

一、黨項興起
問祖求源      017
交好於唐      018
歃血為盟      021
平夏生根      024
兵敗黃巢軍      025
受封定難軍      027
成長於亂世      029

二、固守西北
大敗後唐軍      033
臣服宋朝      035
拖傢入朝      038
繼遷逃跑      040
繼遷詐降      042
戲裏戲外      044

三、夾縫求生
夏州被毀      050
繼遷服軟      052
強攻靈州      054
衝齣鄂爾多斯      056
繼遷托孤      060
生存戰略      062

四、關門稱帝
德明遠見      067
與宋談和      069
景德和約      071
關門稱帝      073
德明驟逝      076
不奉宋朔      079

五、元昊立國
湟水夢魘      084
立國準備      086
改革軍隊      089
戒颱稱帝      091
宋廷謀議      093

六、延州之戰
左膀右臂      101
計賺金明寨      103
大戰三川口      107
大敗援延宋軍      110
天意不與      113

七、元昊南侵
二帥歧見      117
集結援渭      120
好水川之戰      122
答李元昊書      126
兵端又起      127
輕取定川寨      130

八、宋夏議和
和談意明      135
遼使斡鏇      137
名義之爭      139
討價還價      142
達成和議      144
宋廷離間      147

九、元昊之死
王嵩入夏      154
反間計成      156
藉刀殺人      158
尼姑寵妃      162
太子弒父      164

十、淫行太後
權落外戚      171
太後之死      173
鬥法嶽丈      174
毅宗親政      177
戰火又起      180
比黨項還黨項      182

十一、破宋五路
禦前定計      189
貽誤戰機      194
破宋五路      197
邊界築城      199

十二、大小梁後
永樂城之戰      207
小梁太後      211
初戰平夏城      213
二戰平夏城      215

十三、左右逢源
乘勝求和      223
金國興起      226
大興文治      229
交好鄰國      230

十四、得敬分國
兩立戰功      238
得敬入朝      242
陰謀分國      244
金帝拒奸      246

十五、西夏滅亡
濛古連侵      253
外交失算      255
神宗退位      257
西夏滅亡      258
民族餘緒      261
黨項後人      265

後 記      267

圖書序言

《塞北三朝》總序

  騰飛是我的同行,更是我的好友。四年前,承騰飛不棄,命我為他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節目上播齣的作品《兩宋風雲》作序,我曾經寫下瞭這樣一段話:

  我對騰飛兄佩服而且感激。為什麼佩服?同為教師,我們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乃是走嚮學問人生的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徑;而引導學生由「樂」入「好」,由「好」入「知」,更是普天下所有負責任的真正的教師都應該追求的教學的至高境界。「快樂學習」絕對不是靠大力提倡就可以做到的,我們需要對教與學的關係進行認真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在課內課外不懈地探索,尋求接近最有效的講授技巧,以期臻於教學圓融之境。畢竟,把學生講厭瞭,把學生講睡瞭,把學生講跑瞭,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是一種可悲的失敗,都是對生命的浪費。騰飛兄正是一位真正的教師,他具備使學生「快樂學習」的能力,也因此擁有瞭自己的獨特魅力。同樣是教師,騰飛兄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我所知,也正因為如此,騰飛兄纔進入瞭《百傢講壇》的視野,得以在《百傢講壇》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為什麼感激?我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梵文巴利文專業,又濫竽大學曆史學係古代思想史教研室教席多年,一直在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時代潮流的邊緣地帶學習、工作和生活。我深切地知道,以文、史、哲為主乾的傳統人文學科是多麼的冷清寂寞,基本不是青年學子們的第一選擇。近幾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熱的興起,這方麵的情況逐漸有所改觀。如此的變化是非常可喜的,《百傢講壇》居功甚偉。我遇見過好幾位學生,就是因為聽瞭《百傢講壇》而決定瞭學科專業的。然而,隨著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迫切性以及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體認,傳統人文學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呼喚著由「樂」入「好」、由「好」入「知」的莘莘學子。假如沒有像騰飛兄這樣優秀的中學教師,再迫切的呼喚也隻能是徒勞無奈的空榖迴音罷瞭。騰飛兄和我,都無非隻是文化學術的薪火傳承鏈上微不足道的環節而已,隻不過按照現行的教育序列,我的崗位位置確實處於中學教育的下遊。那麼,我又怎麼能夠不對源頭活水的上遊錶示由衷的感激呢?

  時隔四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要堅持我對騰飛的佩服和感激。騰飛的講座不再在央視《百傢講壇》節目播齣瞭,據我所知,這既不是騰飛的選擇,也並非《百傢講壇》的放棄,而是由於種種不足道,也不必道的原因。對於騰飛這樣的教師來說,離開《百傢講壇》這樣的課堂,實在是一種無奈和缺憾。究竟發生瞭什麼?騰飛從來沒有嚮我說過一句,我也沒有問過一句。但是,我清楚地知道,騰飛遭遇瞭很多不公正以及誤解,甚至是謾罵與攻擊。不過,騰飛的臉上一如既往地洋溢著微笑,彰顯著內心的充足、淡定和堅強。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實現「教好曆史」「講好故事」的理想。聽過他講課的人越來越多,喜歡他的人越來越多,受惠於他的人越來越多。而這,又怎麼能夠不讓我佩服他呢?

  在這四年的時間裏,中國的媒體生態發生瞭顯著的變化,網路的影響力日益壯大。有些人甚至擔心,在不遠的,或者乾脆就在很近的將來,網路將取代電視。是耶非耶,不必深究。然而,毫無疑問,網路已經是傳播信息、傳播文化、傳播知識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平颱瞭。騰飛暫彆電視,卻邂逅瞭網路,是否「無心插柳」姑且不論,但是,《塞北三朝》在優酷視頻上驚人的受歡迎程度,正是「柳成蔭」的明證瞭。我為騰飛這樣的好教師找到瞭網路這樣的好課堂而高興,也為網路這樣的好課堂找到瞭騰飛這樣的好教師而高興。在網路上成係列地傳授曆史知識,騰飛是先行者、開拓者,與我的另一位好友高曉鬆先生堪稱瑜亮雙璧。網路傳播絕不是電視傳播的簡單復製,非親身經曆者是難以體味個中甘苦的。騰飛的《塞北三朝》正是拓展傳播途徑、擴大聽眾人群的探索和創新。而這,又怎麼能夠不讓我感激他呢?

  同時也令我欣喜萬分的是,默默站在走嚮曆史教學新旅程的騰飛背後的,又是我和騰飛當年登上《百傢講壇》的伯樂王詠琴女士,以及同樣也是我的好友的李誌峰兄。這真是具足殊勝的好因緣,不由得讓我生發齣追隨騰飛、王詠琴女士和李誌峰兄的願望瞭。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圖書試讀

一、黨項興起

在中國的大西北曾經有一個和遼、金並存的神祕王朝--黨項族建立的西夏。
其統治時間長達三百多年,
全盛時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裏」。
但在「二十四史」中,卻沒有把西夏當作一個正統王朝來記載,
這是為什麼呢?
黨項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
他們又是如何建立起稱霸西北的西夏王朝的呢?

中國人寫曆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強調正朔,即最注重誰是正統。曆史正統源於學術道統,道統觀念始於孟子。發展至太史公司馬遷,學術道統與曆史正統閤流,並不絕於今。中國從唐朝開始形成一個傳統,當朝要給前朝修史,錶示我繼承你的正統,並吸取前朝治亂興衰的教訓。元朝完成中國統一之後,編修瞭《遼史》、《金史》、《宋史》,也就是說,遼、金、宋在元朝人眼裏是中國的正統王朝。但跟遼、金、宋並立過的西夏,不見正史記載。「二十四史」裏沒有《西夏史》,西夏的曆史是在《遼史》、《金史》、《宋史》裏記載的,屬於列傳裏麵的「外國傳」。雖然西夏並沒有被承認是一個正統王朝,但是它的影響很大,存在的時間也很長。如果從唐朝末年始祖拓跋思恭建立藩鎮算起,到被濛古鐵騎滅亡,長達三百五十年之久;即便是從元昊建國稱帝算起也有一百九十年,而兩宋一共三百二十年、遼二百一十年、金一百二十年。現代學者經過研究認為,西夏政權滅亡之後,在四川有一個土司政權,叫西吳甲爾布,可能是西夏皇族後裔建立的政權,一直存在到清康熙年間。這麼一算,中國曆史上大概沒有一個政權能夠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從唐朝一直到清朝。因此,西夏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特彆是對於中國西北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開發和發展,做齣過相當大的貢獻。

問祖求源

西夏王朝全盛時期,疆域兩萬多裏,東盡黃河,北控大漠,是塞北三朝中一個很重要的政權。那麼,建立西夏的黨項族,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他們究竟起源於哪裏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書店翻閱時,無意間看到瞭《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這本書,它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古樸而又蒼勁的力量,很吸引我。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宏大的戰爭和王朝更迭,更在於那些構成曆史肌體的普通人,以及構成民族靈魂的文化精髓。而“黨項”這個名字,對於我而言,一直是籠罩在一層薄霧中的存在。我知道西夏,但對黨項族的瞭解,真的可以用“少得可憐”來形容。我渴望瞭解他們的語言、文字,瞭解他們是如何與周邊的民族進行交流、融閤,甚至衝突的。我好奇他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受到哪些外來文化的影響,又如何保留和發展瞭自己的特色。這本書的副標題“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更是直接點燃瞭我探索的欲望,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深入到一個我從未真正理解過的文明深處,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品味他們的文化氣息,去思考他們民族的獨特價值。

评分

每次看到關於中國古代曆史的書籍,我總會特彆留意那些非主流的、被邊緣化的內容。《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這個書名,立刻就引起瞭我的興趣。我對“塞北三朝”這個概念就覺得很宏大,而將目光投嚮西夏和黨項,更是讓我覺得這是一次挖掘被遺忘的寶藏的旅程。我總覺得,任何一個民族的興衰,都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和外在環境因素。我特彆想瞭解黨項族是如何從一個遊牧民族,一步步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王朝,他們的文化是如何與其他文明交流融閤,又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體係的。我渴望瞭解他們的政治製度,他們的經濟模式,他們的軍事力量,以及最重要的,他們的思想文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部關於一個民族的史詩,它不僅僅記錄瞭一個政權的興衰,更重要的是,它在講述一個民族的故事,一個我之前從未真正瞭解過的民族。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曆史視角和深刻的思考。

评分

這本書,我早就想入手瞭。名字《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聽著就有一種探險的神秘感,而且“不知道的黨項”幾個字,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上曇花一現但又留下濃墨重彩的民族特彆感興趣,黨項族無疑就是其中一個。在中學曆史課本裏,西夏給我的印象就是跟宋朝、遼朝、金朝打來打去,是一個軍事上很能打的政權,但具體他們的社會生活、文化信仰、民族構成,以及這個“黨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族群,我感覺瞭解得太少瞭。《塞北三朝》這個係列本身就很有分量,加上聚焦西夏和黨項,我預感這會是一本填補我知識空白的絕佳讀物。我非常期待能瞭解到黨項人是怎麼興起,他們的政治製度有哪些獨特之處,他們的藝術和文學造詣達到瞭什麼高度,以及他們最終為何走嚮瞭消亡。這種宏大的曆史敘事,結閤一個特定民族的視角,無疑會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我希望它能像打開一扇塵封的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被歲月掩埋的輝煌與蒼涼。

评分

我一直是個對古代文明充滿好奇的人,特彆是那些雖然不被大眾熟知,卻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不可磨滅印記的族群。《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這個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感覺“塞北三朝”這個說法本身就有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而聚焦西夏和黨項,更讓我覺得這是一次深入探究一個特定曆史時期和民族的機會。我一直對那些在邊緣地區崛起又消亡的政權很著迷,總覺得他們身上蘊含著不同於中原王朝的獨特氣質和發展邏輯。黨項族,作為西夏的締造者,他們的崛起之路、他們的社會組織形態、他們的軍事戰略,以及他們在與宋、遼、金等強大政權周鏇中的智慧,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黨項族不同於以往的視角,不再僅僅將他們視為一個簡單的“蠻夷”或“對手”,而是去理解他們作為一支獨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曆史貢獻。這本書,我感覺它不僅僅是講述曆史,更是在重塑一個民族的形象。

评分

最近,我總是在思考,我們對曆史的認知,是不是還存在著很多盲點。尤其是一些曾經輝煌過,但最終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民族,我們往往瞭解得非常有限。《塞北三朝·西夏: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這本書,就精準地觸碰到瞭我的這種思考。我一直對西夏這個政權感到好奇,雖然知道它存在,也知道它與宋朝有過不少戰爭,但對於它的主體民族——黨項族,我的認知幾乎為零。這本書的副標題“講述你所不知道的黨項”,更是讓我覺得它有著非同尋常的價值。我期待它能帶領我走進黨項人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他們的精神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打破我對黨項族固有的、可能還比較淺薄的印象,讓我看到一個更立體、更鮮活、更完整的黨項民族。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史料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對這段曆史有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