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演義 兩晉6

曆史演義 兩晉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演義
  • 兩晉
  • 曆史小說
  • 曆史故事
  • 古典文學
  • 司馬氏
  • 魏晉風流
  • 三國演義
  • 曆史人物
  • 文學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部曆史演義是由蔡東藩以舊白話創作,再經學有專精的現代曆史學者以現代白話改寫,並不是純曆史,也沒有虛構曆史;既是曆史實錄,也可當作小說或文學作品來觀賞。其規模宏偉,捲帙浩繁,內容豐富,在中國曆史演義中可謂絕無僅有,具有的效用,迥非官修的二十四史所能比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


  浙江蕭山人,著名作傢、學者,其《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有史以來最通俗、最風趣、最受歡迎的曆史讀物,蔡東藩因此被譽為「一代史傢,韆鞦神筆」。

圖書目錄

殷仲堪自誤
後涼呂氏傢亂
南燕定都廣固
劉裕大勝孫恩
桓玄奪晉位
劉裕入都
晉安帝迴都
赫連勃勃建夏
慕容超即位
南燕危矣
慕容超亡國
北魏之變
平定西蜀
南涼國滅
後秦滅亡
劉裕篡晉

圖書序言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瞭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瞭——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瞭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緻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一般讀者提供瞭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曆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緻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

  當時中華書局齣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曆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瞭,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瞭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曆朝通俗演義》都藉來看。透過這部書,我對曆史産生瞭興趣。曆史的復雜、深刻,實在超齣一個少年人的想像,看到那些徵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曆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曆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曆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裏來的,曆史在那個框架裏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曆史。在這部書裏,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韆,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曆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曆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曆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綫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曆史,以曆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曆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曆,他對於曆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齣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啓濛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錶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啓濛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啓你濛」,而是講述曆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像力,錶現瞭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瞭一番評價,足以錶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藉鑑,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雲。」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齣瞭曆史的大綫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貫注瞭曆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曆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曆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曆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曆史變成瞭一種刻闆和單調的錶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曆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曆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曆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傢、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傢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曆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傢,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曆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曆史中得到啓示,走嚮更好的未來。

  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著名評論傢、學者,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圖書試讀

劉裕篡晉
 
姚泓十二歲的幼子姚佛念料想父親即使投降,也難免一死,便哭著對姚泓說道:「陛下即使投降恐怕也不得赦免,還不如自裁。」姚泓沉默不語。姚佛念竟然登上宮牆,飛身一躍,墜地身亡。姚泓率領妻兒、群臣到王鎮惡營前求降,王鎮惡命屬吏將他們收管,一麵撫慰城中百姓,嚴申軍令,城中這纔稍稍安定。隨後,王鎮惡到灞上迎接劉裕,劉裕慰勞道:「此次成就霸業,你的功勞最大。」王鎮惡俯身拜道:「全賴明公之威和諸將之勇,王鎮惡何功之有啊?」劉裕笑道:「將軍過謙瞭。」說完,二人攜手入城,將秦國的法器都送往建康,將金帛珍寶分賞給將士。秦平原公姚璞、並州刺史尹昭、東平公姚贊前來投降,劉裕下令將他們一一處斬。姚泓被梟首,終年三十歲。司馬休之父子及魯軌逃入北魏。
 
晉廷派遣琅玡王司馬德文和司空王恢之到洛陽拜謁五陵,又下詔升劉裕為相國,不久又封劉裕為王。當時夏主赫連勃勃雄踞朔方,在黑水南麵修築一城作為夏都,自謂要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給都城起名為統萬城。又說祖宗跟隨母姓,實屬不該,特改劉氏為赫連氏,取徽赫連天之意。得知劉裕伐秦,赫連勃勃笑道:「姚泓不是劉裕的對手,況且秦國內亂不已,眼見是要滅亡瞭。但劉裕不會久留,必然要南歸,隻留將領據守,到那時我正好謀取關中呢。」於是秣馬厲兵,進據安定城。秦嶺以北的郡縣都嚮赫連勃勃投降。
 
劉裕得此消息,知道赫連勃勃必然圖謀關中,就與赫連勃勃約為兄弟。劉裕本想留守西北,卻接到建康急報,說左僕射劉穆之得病身亡。劉裕視劉穆之為心腹,府中大事全由他裁決。劉穆之忽然病死,令劉裕不得不顧念內憂,當即決定東歸,留次子劉義真為安西將軍,讓他鎮守關中。劉義真年僅十三歲,劉裕就命王修為長史、王鎮惡為司馬,瀋田子、毛修之、傅弘之為參軍,讓他們共同輔佐劉義真,然後率軍啓行,三秦父老含淚拜送劉裕。王鎮惡恃功貪婪,盜取庫中錢財無數,又與瀋田子等人不和。瀋田子屢次對劉裕說:「王鎮惡貪婪不法,而且傢在關中,不能盡信。」但劉裕始終不責罰王鎮惡。劉裕起程的時候,傅弘之等人再次請求劉裕懲治王鎮惡,劉裕答道:「猛獸不如群狐,你們十幾個人難道還怕一個王鎮惡?」說完就起程離開瞭。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