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福本武久 Fukumoto Takehisa
1942年(昭和17年)於京都齣生。同誌社大學法學院畢業。在大阪文學學校訪學期間,立定寫小說的誌願。以「電車迷藏停戰」得到太宰治賞。
著作繁多,有《小說˙新島八重》係列、《武州川越係船騷動》、《因夢想而奮鬥》等。
(以上中文書名皆為暫譯)
譯者簡介
郭傢惠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係畢業。
醉心於日本的動漫文化,也喜愛徜徉於書海之中。偏愛日本推理小說、各國奇幻小說及文學小說。曾任齣版社日文企劃編輯,現為約聘日文譯者。
專文推薦一
曆史上的新島八重——從「烈婦」「天下的惡妻」到「幕末的聖女貞德」「日本的南丁格爾」
1
小說這類虛構的文體,為求提起讀者的興趣,總不免添油加醋。至於被記述在「曆史」上的人物,雖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真實,但比之於小說,較接近現實,這是無庸置疑的。
而電視連續劇為求收視率,找俊男美女當主角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另外,影像比起文字,更容易讓讀者留下印象也是事實,但同時也削去瞭幾分想像的樂趣。
NHK以「新島八重」為主角,拍攝瞭大河劇,在此,便來說說「新島八重」這個人──本文著重於「曆史」記載的新島八重,與小說、連續劇裏齣現的新島八重或許會有些許齣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完本篇介紹,閱讀小說《新島八重》,最後再欣賞連續劇《八重之櫻》,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追尋「新島八重」這個人物充滿跌宕的一生,樂趣可能增加三倍以上也說不定呢,不是嗎?
2
八重是會津藩藩士山本權八與妻佐久於一八四五年十二月一日所生;權八與佐久共生瞭六個孩子,但存活的隻有長男山本覺馬、五女山本八重和六子山本勘助。
八重從小就很活潑,個性像男孩子,對女紅沒興趣,反而對傢傳的砲術感興趣。「傢傳」是什麼意思呢?話說,八重的父親本是會津藩的砲術指導,原名「永岡繁之助」,入贅會津藩內另一個砲術傢──山本佐兵衛傢,纔改名山本權八,因此,八重的砲術傢學,可說是頗有來曆。相傳八重十三歲時便能扛起四鬥米袋,力氣比同年齡男孩子還大。十七歲時吵著要兄長覺馬教她西洋炮術。覺馬是八重最尊重的兄長,處處以他為榜樣,也最聽他的話。其實,八重的兩段婚姻都與覺馬有關。
覺馬九歲時進入藩校日新館,學習成績優異。二十四歲時已精通馬術、槍法、刀術等武藝,還得到藩主的奬賞。一八五三年培理提督的黑船齣現浦賀海上,日本從鎖國邁嚮開國。當時各藩在江戶設有辦公室,這一年覺馬被派到會津藩在江戶的藩邸留學,因此有機會和佐久間象山﹙一八一一-一八六四),江戶後期的武士、思想傢。娶勝海舟之妹為妻﹚、勝海舟﹙一八二三-一八九九,江戶末期到明治初期的武士、幕臣、政治傢﹚及其他各藩的優秀人纔接觸。覺馬迴到會津後便被任命為藩校日新教授,在日新館內開設蘭學所,又被任命負責軍事及大砲等事宜,可說飛黃騰達;其後,又受命駐在京都。
一八六四年發生禁門之變,山本覺馬堅守蛤禦門,與敵軍展開激烈戰鬥。事後會津藩主論功行賞,任命覺馬為「公用人」,因此有機會接觸幕府及諸藩名士,有利於後來的發展。但就在此時,覺馬不幸染上眼疾,視力開始衰退。
覺馬主持蘭學所時,齣身於但馬齣石藩、精通蘭學及理化學的川崎尚之助來訪。覺馬欣賞尚之助的纔能,勸說他留在會津擔任蘭學所教授,尚之助應允,於是寄居山本傢。一八六五年,十八、九歲的八重與川崎尚之助結婚。所以說,八重的第一段婚姻是覺馬促成的。
至於八重與尚之助為何離婚?尚之助跟八重離婚之後究竟去瞭哪裏?做些什麼?可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一說是會津城封城之前兩人即已離婚,尚之助跟隨其他會津藩士去瞭青森;但也有尚之助在明治初期到瞭仙颱的說法;而離婚的理由是「八重不希望非會津藩士的尚之助捲入封城之戰,不願尚之助受到牽連」。但也有資料顯示當時尚之助已是會津藩士──所以,八重與尚之助兩人為何離婚至今依然濃霧深鎖,謎團重重。
3
一八六七年,大政奉還。翌年一月,鳥羽伏見之戰之際,覺馬因視力不佳而藏身京都,趁混亂之際欲往大津逃走時被薩摩藩兵所捕。八重的弟弟山本三郎參加鳥羽伏見之戰;於澱處受西軍槍擊而受傷。三郎從紀州經海路逃到江戶,在位於現東京芝地新銀座的會津藩邸去世。其遺發及遺物「袴」被送迴會津。
新政府軍逐漸逼近會津,戰況越來越緊急。一八六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八重也腰間配刀,手持七連發的史賓塞槍與母親山本佐久、嫂嫂及姪女等人,在槍林彈雨之中從三之丸進入鶴城。八重要求友人高木時尾替她斷發,穿著弟弟的遺物「袴」裝扮成男人。川崎尚之助剛看到八重的男裝打扮時大為驚訝,但最後還是與她並肩作戰。八重在曆時一個月的戰鬥中,與藩兵一起參加槍戰,幫助尚之助指揮大砲隊。這期間,八重還在黑金門的「禦座所」為藩主鬆平容保等人講解有關砲彈的構造。
封城時,城中以熙姬為中心的婦女約有六百人,但像八重那樣能使用槍枝作戰的婦女,除瞭八重之外再無他人──因此,有人稱八重為「幕末的聖女貞德」。
會津戰後,山本八重隨藩士來到被當作幽禁地的豬苗代,但因身為女性而被逐迴。之後,與母親、嫂嫂、侄女在會津的山村依靠傢僕生活。
一八七○年十一月,山本八重一傢人投靠居住仙颱的米澤藩藩士內藤新一郎,但生活似乎相當睏苦。內藤是米澤藩的藩士,曾寄宿於山本傢學習砲術,直到會津戰爭開戰,八重進入若鬆城纔離開。
4
關於覺馬,當時有一個傳說是「從京都往大津途中被薩摩軍所捕,於四條河原被處死」。其實,他是被薩摩軍囚於獄中。覺馬於獄中撰寫瞭一部有關政治、經濟、教育、衛生、衣食住、貿易等各方麵的經世之論,題為「管見」,被薩摩藩的要人所注意,因而受到優厚待遇──後來,甚至被釋放瞭。《管見》也受到明治政府的肯定,邀請覺馬擔任京都府的顧問。
一八七一年,覺馬還活著的消息傳到會津,於是八重及母親、姪女山本峰一起前往京都依靠覺馬。這時的覺馬,除瞭眼疾之外,也不良於行。
八重受長兄覺馬的影響,開始學習英文、穿洋裝,頓時有女人味起來。一八七二年,在覺馬的推薦下擔任「新英學校女紅場」﹙註:京都府立第一高女之前身,現之鴨沂高中﹚的權捨長,教授禮法及養蠶。當時十三代韆宗室的母親也在女紅場擔任茶道教授,八重也因此而親近茶道。另一方麵,男子氣概的八重為瞭幫助經營睏難的女紅場,屢次直接嚮京都府知事槙村正直要求增加補助金,八重「烈婦」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5
新島襄是八重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他二十一歲時偷渡到美國,畢業於神學院。他被美式精神及思想感染,讓他找到瞭自己的理想。他認為,美國擁有的不隻是蒸氣火車、電話、電信技術等西洋文明的錶徵,構成其文明骨乾與精神的基督教纔是最重要的東西──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教育傢及宗教傢,把建構美國文明的基督教精神帶迴日本一事視為自己的使命,一八七四年,新島襄計畫著要在日本設立基督教大學。
新島襄首先嚮大阪投石問路,計畫不被採納;在他轉到京都觀光時,機緣巧閤之下,認識瞭當時擔任京都府顧問的山本覺馬,一念之下,便決定將學校設在京都。襄與覺馬一拍即閤,覺馬將自己擁有的薩摩藩邸,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新島襄,一同為設立同誌社大學而盡力。
一八七五年,八重隨新島襄學習《聖經》。新島襄原本沒有結婚的打算,但因健康情況不佳,纔有瞭結婚的想法。新島襄認為,八重瞭解基督教、意誌力堅強不隨流俗、行動積極,是自己最理想的伴侶。
新島襄設立基督教大學的計畫,遭到佛教各宗派的強力反對,京都的神官、僧侶連日嚮京都府及教育部抗議。他與八重訂婚後,八重的女紅場工作馬上遭京都府解僱。
一八七六年一月二日,新島與八重受洗,翌日以基督教儀式舉辦婚禮──這是日本最早的基督教婚禮。當時,新島三十二歲,八重三十歲。從婚後直到新島襄逝世為止,他們共度瞭十五個年頭。十五年來,八重善盡瞭賢內助的職責,另在新島襄設立的同誌社女學校教授禮儀課程。夫婦感情和睦,彼此尊重;天生豪放的八重頗富男子氣概,稱新島為「喬」;夫婦兩人搭車時,八重依西洋「女士優先」的禮節先於丈夫上車──這些舉止都不容於當時的日本社會,八重被為「天下之惡妻」。
八重的個性強烈,有時相當固執,對同誌社中,總是故意冷落與故鄉會津敵對的薩摩學生;在嫂嫂發生醜聞之時,盡管兄長與新島襄都饒恕瞭嫂嫂,但八重依然將她逐齣傢門。由此可見,八重雖然接觸西洋思想、有西方的觀念,但日本武傢的驕傲仍深植於她的內心,她的行動也往往以武士道為準則。
在新島襄晚年寫給美國友人的信中說到:「她﹙指八重﹚絕非美女,可是生活方式很帥,對我來說這就夠瞭。」
新島襄於一八八四年旅行於歐美,在登阿爾卑斯山時心髒病發作;他後來迴憶起這件事,對學生們這麼說:「我當時非常難過──因為想到各位、想到我的妻子。」晚年時,新島襄自知來日不多,老慮到八重在自己死後的生活,便拿齣三百圓投資山林,以股票利益充當八重的生活費。
即使在臨終之際,新島襄還擔心八重太胖,因而詢問醫師減肥的方法。
據說,臨終之際,新島對伸齣左手給自己當枕頭的八重說:「不要徬徨,good bye,來世再見!」這也是新島襄給八重的最後遺言。
6
一八九○年,新島逝世。八重當年即加入日本紅十字會。一八九三年,京都成立瞭「日赤篤誌看護婦人會」,八重隨即加入。中日戰爭中,八重無償看護瞭傷兵四個月,其功績受到肯定,明治政府頒予她「勛七等寶冠章」。其後,日俄戰爭爆發,八重也投入救護工作,獲頒「勛六等寶冠章」──這是日本皇族之外,第一位由平民女性獲得的殊榮。由於八重投入社會福利與救護工作,因此有人稱她為「日本的南丁格爾」。
一九二八年,昭和天皇即位,賜新島八重予銀杯。
八重後來取得茶道師範資格,取茶名為「新島宗竹」,開設女性茶道教室推廣茶道,對裏韆傢茶道的推廣有著不小的貢獻。
一九三二年,八重辭世,享年八十六歲。遺言中,明言將其財産全部捐贈同誌社大學。
7
新島八重個性強烈、固執,不隨流俗,一方麵吸收西洋新知識,依西洋禮節行動,有「烈婦」之稱;但另一方麵,傳統的武士道觀念與精神卻又深植於她內心之中。八重在新島襄生前剋盡賢內助之責,新島死後則投身公益,加入紅十字當會員,投身救護工作,因此獲日本政府頒贈勛章、賜銀杯。
八重的行為充分錶現瞭武士道精神,難怪NHK電視颱將連續劇命名為《八重之櫻》──不正是因為櫻花是武士道的精神象徵嗎?
日本史權威 林水福
專文推薦二
挺身而進──大和豪情女新島八重
明治日本維新戰爭的第二場關鍵性戰役「會津戰爭(一八六八)」,至今已逾百年。會津即今福島縣一帶,在日本東北寒冽氣候的涵化下,造就齣大和豪情女新島八重波瀾萬丈的一生。二○一二年乃新島八重(一八四五-一九三二)逝世八十週年,日本NHK電視颱乃以新島八重的生涯為題,製作大河劇《八重之櫻》,藉此激勵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之福島災民,仿效新島八重的豪情壯誌,以不屈不撓的「會津魂」精神,在基督教的博愛關懷下,鼓起勇氣,相信自己,放眼未來。
臉書(Fcebook)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自二○○七年起便連續六年獲選為《財星》雜誌「五十大最有權力的商業女性」,並榮登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時代》雜誌的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她曾於二○一○年十二月在TEDTalks發錶激勵人心的演說,演說中提到,多數女性經常在無意間便對職業生涯自我設限;因此,她鼓勵女性勇於接受挑戰,「靠桌前坐」,給自己多一點信心、積極追求夢想,當時在網路上掀起瞭一股點閱風潮。雪柔.桑德伯格為瞭迴饋社會,試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協助其他優秀的現代女性,學習如何展現自信、放膽去做,把職涯工作與自我實現有效相結,乃齣版大作《挺身而進(Lean In:Women,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而齣生距今,已約一百五十年的日本女性新島八重,則涵化瞭傳統會津藩的武士魂與西方的基督教精神,忠實地貫徹自我信念,可謂是近代日本女性落實雪柔.桑德伯格所主張之「挺身而進」的具體寫照。
淡江大學曆史係教授 林呈蓉
專文推薦三
我所認識的新島八重與同誌社大學
NHK以會津女子「新島八重」的生平作為大河劇的主題,拍攝瞭《八重の桜》。描繪瞭她從武傢齣生,經曆瞭戰爭、傢族沒落、至京都投靠兄長,並在京都與夫婿──新島襄一同為日本西洋教育一同奮鬥的故事。
同年,日本東北發生瞭芮式規模9.0的「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在颱灣所播齣的新聞中,我們或許隻能感受到日本這個民族的秩序性以及救災的行動性。但當時,無論在日本哪一個地區,即使與東北距離相當遙遠的京都,也都充滿著對未來的不安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國營電視颱NHK特彆選擇瞭「新島八重」這個女性角色,以會津女子堅忍不拔的精神來鼓勵人心──在那個時代,新島八重是個性格獨特的女人,她揉閤瞭女性天生特有的「柔軟」與麵對逆境之時那份不屈的「剛強」,這兩項特質看似矛盾,但當它們結閤在一起的時候,就成為一股無可摧毀的力量,能夠激勵日本民眾,使得人人都能為地震後的復興盡份心力──也因此,《八重の桜》一劇也被認為是日本大地震後,復興活動中的一環。
在二○一一年NHK公佈以她為新劇主題之後,日本各地開始掀起瞭「新島八重」熱。同誌社大學為此設立瞭專屬網站,也在校園中設立瞭新島八重專屬的事務所,來介紹這位創校者之妻子。身為同誌社大學的在校生,我常常可以在校園中看到因電視劇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他們走訪大學校園、新島宅邸、同誌社女子大學等等,想藉著校園中的一景一物親身感受新島襄與其夫人八重當時背負旁人的不諒解與非難、奮力對抗政府的力量;日本社會本就傳統,而京都更是傳統中的傳統,要在這樣一個傳統的地方建立一座基督教為主的教育機構,就算時至現代,想來也應該是一件無比睏難的事情吧──新島八重感動人的魅力就在於此,堅持自我、不屈不撓,竭力成為丈夫的後盾,勇於麵對一切挑戰。
我曾經訪問過幾位齣身京都,或者曾經身為同誌社大學的一份子的日本友人,發現京都人(或者該說是整個關西地區的人們)對於這位傳奇女子是不陌生的。一位在日本學校工作,同時也是同誌社女子大學畢業的友人就提到,新島八重這位創校者的妻子是一位個性很堅強的女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中,她就像是「穿著女裝的男性」一樣,不畏流言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當時的人來說,如果要套用我們現在的詞匯來形容的話,新島八重就是一位「怪咖」,她不太隨波逐流、不太碰觸當時那些被認為是「女性所應該從事」的事情,而是以女性的身分,真正地貫徹「自我」──她總是站在夫婿新島襄身邊,積極地與夫婿一同宣揚基督教和西式教育,並且走齣自己的一片天空(譬如,她曾就任同誌社女學校的教師,也曾擔任戰地護士),人們對於她的印象就是一位「奇女子」,奇於創新,奇於挑戰。
在筆者正式成為同誌社大學的一員之前,對於同誌社大學原本就不陌生,而幸運的是,筆者也通過考試,正式成為瞭同誌社大學的學生。入學後,新生都會收到一本撰述新島襄生平的書籍,雖然書中對新島八重並無多加著墨,颱灣留學生對「新島八重」這個人也不是那麼熟悉,但這個名字卻也是大傢都聽過的。而因為NHK大河劇的上演,使得我們這些留學生有幸得以深入瞭解「新島八重」這個奇女子,她的一生,她的喜與悲、她的偉大,以及那些她像普通女人一般,有血有肉的地方;她是個女人,一個會哭會笑的女人,她很堅強,但也有她脆弱的一麵──所以她纔偉大,因為她身為一個平凡的女人,卻實現瞭她自己,她身體力行地告訴世人:「不隻男人,女人也可以!」而我們也終於知道,原來在同誌社大學創校曆史中,「新島八重」這個「創校人的妻子」,她的形象竟是如此高大而光輝。
同誌社大學颱灣學生會會長 鄧世敏
徵途
一瞬間,八重還以為亡夫新島襄正站在那裏。
待在院子裏的弁慶,隻有在麵對親近的熟人時,纔會以這種沉穩的聲音大聲吠叫。所以雖然明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八重還是感受到瞭新島襄正站在二樓陽颱,吹口哨逗弄弁慶的氣息。
她推開百葉窗,理所當然的,陽颱上並沒有任何人影,隻有西斜的鼕陽在眼前搖晃。低頭看嚮庭院,可以隱約地看見新島襄生前相當疼愛的米格魯犬──弁慶的身影。
新島襄雖然不擅長射擊,卻很喜歡狩獵,所以他總是飼養著三隻米格魯犬。不過自從四年前(明治二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新島襄在療養地──大磯濛主寵召之後,新島襄的獵友便領養瞭其中兩隻米格魯,傢裏現在隻剩下年邁的弁慶而已。
「喂,弁慶,你的叫聲太沒魄力瞭。難道你忘瞭『弁慶』這個名字可是大名鼎鼎的新島老師為你取的名字嗎?」
麵對著弁慶、和牠說話的人是校工──鬆本五平。
五平的身高僅僅隻有四尺多,且身材矮小,他正高高聳起肩膀、挺起胸膛,以演說一般的語氣拚命地扯開嗓子大聲喊叫著;他發量稀疏的大頭上纏繞著圓點圖案的薄棉布,然後在額頭上打瞭一個結,身上則是穿著紅色股引。五平總是誇口:「雖然工作內容不一樣,但同誌社中最『偉大的』就是新島先生、戴維斯老師與我。」隻要有關同誌社英學校的事情,他全都瞭若指掌。
五平從以前就以雄辯而著名,他高超的演講功力甚至獲得瞭優於教師的評價。
以前曾經聽過五平大聲發錶時事評論的新島襄就說:「雖然他談話內容偏離瞭主題,但卻會讓人越聽越認同他的話……真是非常不可思議。」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但新島襄就這樣莫名接受瞭他的觀點,。
五平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英文演講。例如,在打掃完禮堂之後,隻要看到四周沒有教師的身影,他就會突然開始模仿彆人說話,熟練地彈奏風琴,把學生們召集在一起。
站在講颱上的五平會對著恰巧路過眼前的學生們做齣手勢,並且開始高談闊論,不一會兒工夫,就會有很多學生聚集到他身邊──
我一直對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那個動蕩不安卻又孕育著新生的時代充滿興趣。那個時期,日本社會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舊有的秩序被打破,新的思想和文化湧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位女性的崛起,尤其是能夠被NHK這樣的大製作電視劇作為年度大戲來呈現,其人生的傳奇色彩可想而知。書名中的“八重之櫻”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象徵著她短暫卻絢爛的一生,如同櫻花一般,盛開在最耀眼的時刻,但也逃不過飄落的命運。我非常好奇,在這個男人主導的時代,八重櫻是如何突破性彆和階級的限製,成為一個“奇女子”的?她的人生軌跡是怎樣的?她是如何影響瞭那個時代的?這本書的副標題“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日本奇女子的波瀾故事”,直接點明瞭這部書與同名大河劇的關聯,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不僅能展現八重櫻個人的成長曆程,更能將她的人生故事融入到整個明治維新時期的宏大曆史畫捲中,讓我們通過她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夢想與掙紮。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齣她麵對的各種挑戰,無論是來自傢庭、社會,還是戰爭與政治的風雲變幻,她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去應對,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新島八重(下):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日本奇女子的波瀾故事》立刻引起瞭我的興趣,尤其是“NHK年度大戲”這個前綴,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和深度有瞭很高的期待。我一直對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曆史著迷,那個時代是日本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湧現瞭許多對曆史進程産生深遠影響的人物。八重櫻,這位被譽為“日本奇女子”的人物,其人生軌跡必然充滿瞭傳奇色彩。書名中的“波瀾故事”四字,更是預示著她的人生絕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起起伏伏,充滿瞭挑戰與機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位“奇女子”究竟是怎樣的人物?她的“奇”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她的思想觀念,她的行為方式,還是她在特定曆史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八重櫻的人生經曆,不僅僅是記錄她生活的點滴,更重要的是展現她在麵對時代變遷、社會變革時的思考與行動,以及她如何憑藉自身的智慧與勇氣,在那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我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豐富的曆史細節,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八重櫻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她做齣每一個重要選擇的背後考量。
评分這本書名《新島八重(下):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日本奇女子的波瀾故事》,光是聽名字就充滿瞭吸引力。尤其“NHK年度大戲”幾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這部大河劇的聯想,並對書中八重櫻這位“日本奇女子”的人生充滿瞭無限遐想。我一直對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曆史非常感興趣,那個時期是日本從封建走嚮現代的關鍵轉摺點,湧現瞭無數風雲人物。八重櫻能在那個時代脫穎而齣,成為被NHK濃墨重彩描繪的對象,其人生經曆必然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究竟是憑藉什麼成為瞭“奇女子”?她的“奇”體現在思想、行動還是她所處的時代背景賦予她的特殊使命?“波瀾故事”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懸念,我期待書中能詳細展現她在麵對人生睏境時的堅韌與智慧,以及她如何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尋找自己的價值,並對日本近代史産生一定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傳記,更能讓我通過八重櫻的視角,去瞭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以及女性地位的變化。我同樣期待書中能有細膩的情感描寫,展現她與傢人、朋友,甚至可能齣現的愛人之間的情感糾葛,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這位傳奇女性。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新島八重(下)”讓我立刻好奇起“上”的部分究竟講述瞭什麼,從而對“下”的內容産生瞭更深的期待。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的加持,更是為這部書增添瞭許多神秘感與曆史厚重感。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位在明治維新時期,那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代,一位不甘平凡的女性,如何憑藉自己的力量,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我特彆好奇,八重櫻究竟是怎樣一位“奇女子”?她的“奇”體現在哪些方麵?是她的思想觀念,她的行事風格,還是她在曆史的關鍵時刻所扮演的角色?“波瀾故事”四個字,則為這部書注入瞭強烈的戲劇張力,暗示著她的人生絕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跌宕起伏、驚濤駭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她的人生經曆,不僅僅是記錄事件,更重要的是展現她在麵對睏境時的勇氣、智慧和堅韌,以及她在時代洪流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並産生深遠的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她與那個時代的互動,她是如何理解並應對社會變革的,她又是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此外,我也對她的人格魅力,以及她如何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充滿瞭好奇。一個人的偉大,往往體現在她如何影響和激勵他人。
评分當我看到《新島八重(下):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日本奇女子的波瀾故事》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個鮮活而堅韌的女性形象。八重櫻,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而“奇女子”的標簽更是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NHK年度大戲的齣現,無疑為這部書增添瞭權威性和吸引力,讓我更加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如同史詩般的敘事。我非常好奇,在這個男性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時代,八重櫻是如何突破重重限製,展現齣她的“奇”之處的?她的思想觀念是否超越瞭時代?她的行為方式是否顛覆瞭傳統?“波瀾故事”這四個字,更是讓我預感到這本書將是一段充滿麯摺、充滿挑戰的人生旅程。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描繪她所經曆的種種睏難,例如她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如何在個人命運與國傢命運之間做齣抉擇,以及她如何處理復雜的社會關係和情感糾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讓我瞭解到八重櫻的生平事跡,更能讓我感受到她身上所散發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她如何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給我一種非常強大的曆史厚重感和人物的傳奇色彩。新島八重,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獨特的氣質。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的提及,更是為這本書濛上瞭一層光環,讓我對書中描繪的人物和故事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社會的變遷和湧現齣的傑齣人物非常感興趣,而八重櫻能在那個時代被譽為“奇女子”,足以說明她絕非等閑之輩。我非常好奇,在她的人生中,究竟經曆瞭哪些“波瀾”?她又是如何憑藉自己的力量,在那個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闖齣一番天地,並對曆史産生影響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八重櫻的人生經曆,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羅列,更重要的是展現她作為一位女性,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中所麵臨的挑戰、她所做的選擇,以及她內心的成長與轉變。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曆史背景信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八重櫻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她所做齣的每一個決定背後的深層原因。我也對她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她與傢人、朋友以及其他重要曆史人物的互動,充滿瞭好奇。一個人的偉業,往往離不開周圍人的支持與影響。
评分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聯想到瞭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和一位在其中奮力搏擊的女性。新島八重,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不屈的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在她的人生中,究竟有哪些“波瀾”?是國傢民族的興衰,是社會變革的衝擊,還是個人情感的起伏?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的齣現,無疑為這部書增添瞭許多光環,也讓我對八重櫻這位“日本奇女子”的形象有瞭更多的想象空間。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能摺射齣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變遷,以及女性在曆史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非常想知道,八重櫻是如何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聲音,並發齣屬於自己的光芒的。她的“奇”體現在哪裏?是她的思想,她的行動,還是她最終取得的成就?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她人生中的關鍵事件,比如她如何學習新知識,如何參與社會活動,又如何在睏境中堅持自己的信念。同時,我也對她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傢人、朋友、以及可能存在的伴侶之間的互動,充滿瞭好奇。一個人的成長和命運,往往與她所處的人際網絡息息相關。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她作為一個鮮活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成長與綻放,而不是一個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符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有吸引力,古色古香又不失現代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厚重曆史與不凡的人生。八重櫻,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既絢爛又短暫的美麗意象,讓人好奇這位“日本奇女子”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作為這部書的引子,更是吊足瞭胃口,想象著那樣一部恢弘的史詩劇,必然是對八重櫻這位女性的一生進行瞭淋灕盡緻的刻畫。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她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她如何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打破傳統的束縛,走齣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尤其是在那個女性地位相對較低的年代,一個“奇女子”的齣現,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在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並對曆史産生影響的。書名中“波瀾故事”四個字,更是預示著她的人生絕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跌宕起伏,有輝煌的時刻,也一定有低榖與掙紮。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她如何麵對人生的起伏,如何在睏境中成長,最終塑造齣堅韌不拔的靈魂。從封麵的畫風來看,應該是偏嚮寫實風格,這讓我對書中內容的真實性更加期待,希望作者能夠憑藉紮實的史料,為我們呈現一個鮮活、立體的八重櫻形象,而不是一個臉譜化的符號。
评分收到這本書,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書名“新島八重(下)”就暗示著這是一個更為深入、更為聚焦的下半部分,聚焦於這位傳奇女性的後半生,或是她人生的關鍵轉摺點。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的加持,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無與倫比的吸引力。我非常想瞭解,在經曆瞭上半部分的種種經曆後,八重櫻的人生又將走嚮何方?她是否能將最初的理想堅持到底?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她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日本奇女子”這個標簽,讓我對她的獨特之處充滿瞭好奇,究竟是什麼讓她與眾不同?是她的思想觀念,還是她的行為方式,亦或是她在特定曆史時刻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波瀾故事”四個字,更是為接下來的閱讀埋下瞭伏筆,預示著她的人生充滿瞭起起伏伏,有高潮迭起,也有暗流湧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又如何在命運的漩渦中,保持自己的清醒與韌性。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描繪她與其他重要曆史人物的互動,他們的思想碰撞,以及這些互動如何塑造瞭八重櫻的人生軌跡。我也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她作為一位女性,在那個時代如何處理傢庭、事業、以及個人情感等多方麵的問題,她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她是如何平衡這些復雜的關係的。
评分初次看到這本書名,立刻被“新島八重”和“NHK年度大戲《八重之櫻》”這些字眼吸引。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一位非凡女性的生命軌跡。書名中的“(下)”字,激起瞭我對“上”的好奇,也預示著這本書將揭示更多關於八重櫻人生中更為復雜、更為深刻的篇章。我非常好奇,在那個男性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八重櫻究竟是如何成為一名“奇女子”的?她身上有哪些特質,讓她在曆史的畫捲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波瀾故事”這個詞,更是讓我心潮澎湃,仿佛能感受到她人生中經曆的無數次風浪,無數次挑戰。我期待書中能詳細描繪她如何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堅持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標,甚至挑戰當時的社會規範。我尤其想瞭解,她是如何在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洪流之間找到平衡的,她的每一次選擇,是否都牽動著曆史的走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曆史細節,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八重櫻所處的環境,以及她做齣每一個決定的復雜性。我同樣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她的內心世界,展現她的情感、她的掙紮、她的喜怒哀樂,讓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八重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