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時代與新科學觀念的誕生
一、科學、巫毒科學與偽科學
國科會曾舉辦一系列的科普講座,其中有一場討論到了生活中的怪力亂神,包括了外星生物以及科學與巫毒科學等問題。但其實有關科學與非科學部分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否則容易產生錯誤引導,反而成為非科普講座。本書所要探討的費城實驗及蒙托克計畫,便需要先討論到關於科學的新觀念。
1、科學
「科學(science)」一詞源自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人類對於科學的觀念是不斷改變的,最初是自然界給人的啟示,再者是人類發現自然界的面貌,接著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認知建構結果。因此科學是人類用智慧來處理生命、生活之問題或者解釋物質世界時所需的一種思考方法、過程及表達方式。
而今天所稱科學則是指,自十六世紀以來,以其客觀性著稱的「新科學」,也就是「大科學主義」(scientism)。在此一觀點下,任何研究要被視為科學方法,它必須是客觀的、有完整的資料文件以供佐證,以及研究方法必須由第三者小心檢視;並且確認該方法能夠被重製,也就是有再現性而且能繼續傳承。今日的物質化科學具有所謂的「硬事實」(hard facts),也就是在文獻檔案中曾發表過或記錄下來,是物證充足而經得起反覆研究推理的實驗資料。與硬事實相對的是「軟事實」(soft facts)的研究資料,軟事實並非是不真實的,只是目前尚未得到鐵證般的證據支持而已。
從另一方面來看,科學研究有其時空限制,而且是狹隘的,只在框架中進行推演(前台大李校長語),自圓其說。也就是以有限的知識企圖解釋所有宇宙現象;而框架之外無法解釋的廣大的研究空間則被視為巫毒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