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政治發展曆程》是從政治發展理論(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ory),探討一九四九年迄今的颱灣政治體係的變遷。本書檢視瞭影響颱灣政治的曆史脈絡,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分析從蔣介石、嚴傢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的政府與政治動態。
作者簡介
彭懷恩
學曆: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博士
第一部分 發展理論與研究途徑 11
第一章 政治發展的諸觀點 1
第一節 導言 2
第二節 現代化理論 3
第三節 發展的另類觀點 17
第二章 當代政治發展的研究 41
第一節 政治發展的新趨勢 42
第二節 颱灣政治發展研究的迴顧 47
第二部分 颱灣發展的脈絡與結構 55
第三章 曆史脈絡 57
第一節 蓽路藍縷的開拓期 58
第二節 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颱灣 63
第三節 戰爭結束後的動亂時局(1945-1949) 70
第四章 國際脈絡 87
第一節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體係 88
第二節 國際政治經濟體係 95
第三節 對外關係的變化 104
第五章 政治社會結構 125
第一節 威權國傢機關 126
第二節 國傢與社會 139
第六章 政治經濟體製 161
第一節 依賴發展 162
第二節 國傢資本主義 167
第三節 公私二元經濟結構 172
第三部分 曆程 185
第七章 硬性威權時代 187
第一節 蔣介石復行視事 188
第二節 威權重組與白色恐怖 193
第三節 土地改革的影響 197
第四節 經濟復甦與進口替代 201
第八章 技術官僚崛起 209
第一節 在世界經濟中移動 210
第二節 技術官僚的崛起 213
第三節 進軍國際市場 216
第四節 加緊威權統治 221
第九章 蔣經國的改革 229
第一節 外交孤立的危機 330
第二節 蔣經國時代的來臨 232
第三節 邁嚮新興工業國之林 238
第四節 從黨外到民進黨 241
第五節 晚年啓動民主化工程 248
第十章 李登輝時代 255
第一節 民主化 256
第二節 第一位颱灣人總統 268
第三節 政治體製的重構 271
第十一章 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衝突 291
第一節 族群議題的凸顯 292
第二節 民粹主義的作用 297
第三節 從族群政治到社群政治 301
第四節 多黨製的形成 307
第十二章 政權轉移與陳水扁政府 315
九、一九八○年代國際體係具備特徵有那些? 84
十、一九九○年代來臨,國際體係再度發生變動,其背景為何? 84
十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權力結構是多元體係或美國霸權? 87
十二、何謂霸權理論? 89
十三、國際體係為什麼會演變成後冷戰的結構呢? 90
十四、後冷戰的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究竟應如何建構? 92
十五、試論後冷戰時期美國能否獨力建構霸權? 93
十六、何謂霸權穩定理論(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 95
十七、何謂民主和平論: 97
第四部分 國際體係的行動者 99
一、試論國際關係的分析層次? 99
二、何謂「雙層賽局」?它是屬於何種分析層次? 102
三、何謂民族國傢?而主權國傢觀念又是怎樣興起的? 103
四、國際關係的主要行動者─國傢,具備那些要件? 104
五、何謂已發展國傢?何謂轉型發展國傢?何謂發展中國傢? 106
六、何謂民族主義?與國傢的關係又如何? 108
七、國際政府組織如何發展?為什麼要設立?可分為那些類型? 110
八、國際民間組織在國際體係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111
九、何以說跨國公司也成為國際體係的行動者? 112
十、個人在國際體係能夠扮演角色嗎? 114
第五部分 國傢權力與國傢利益 117
一、什麼是權力?國際關係中權力扮演怎樣的角色? 117
二、試述國傢權力行使過程? 119
三、國傢權力的基礎中的有形因素有那些? 120
四、試論國力的無形因素有那些? 122
五、試論權力的閤成成分,兼論權力的綜閤評估方法? 123
六、試論國傢權力的分析量化與質化的學派觀點? 125
七、何謂權力平衡?其運作方法為何? 127
八、權力平衡理論的意義及運用? 129
九、試論權力平衡是否能阻止戰爭? 132
十、後冷戰時期國際體係轉變對權力的意涵之影響? 133
十一、何謂柔性國力? 135
十二、國傢利益是什麼?抑或是政治行動者的概念? 136
十三、國傢利益包括的要素有那些?兼論國傢利益的種類? 139
十四、試論國傢利益在決策者運作時所遵循的原則為何? 141
作為一個對社會運動和公民社會研究情有獨鍾的讀者,我購買《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是希望它能夠深入剖析颱灣社會運動的起源、發展及其對政治體製的影響。從“保釣運動”到“美麗島事件”,再到後來的“野百閤學運”和各種維權運動,颱灣的社會運動可謂是風起雲湧,扮演著推動社會進步和政治變革的重要角色。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記錄這些運動的發生背景,參與者的訴求,以及它們是如何與當時的政治力量進行博弈的。這本書是否會分析颱灣社會運動的特點,例如其組織形式、動員方式以及與政黨的互動模式?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這些運動是如何有效地挑戰既有權威,爭取公民權利,並最終推動民主化進程的。此外,我也關注颱灣公民社會的成長與發展。在政治解嚴之後,各種非營利組織、民間團體是如何湧現並發揮作用的?它們在政策製定、公共議題倡導以及社會監督等方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能否為我勾勒齣颱灣公民社會的全景圖,並分析其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社會力量如何在政治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以及公民社會的發展如何影響著一個地區的民主質量。
评分我一直對政治哲學和比較政治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研究案例。從書名來看,它似乎是對颱灣政治演變過程的全麵梳理,但我更希望它能超越簡單的曆史陳述,觸及更深層次的理論分析。例如,書中關於“族群認同”與“政治參與”的章節,我期待能夠看到作者如何運用政治學理論,例如多元主義、精英理論或者衝突理論,來解釋颱灣社會內部的不同政治力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之間如何互動。我希望能夠理解,在颱灣這樣一個人文多元、曆史復雜的社會中,族群、地域、階級等因素是如何交織影響政治格局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瞭颱灣的政治文化。另外,對於“地方自治”和“中央-地方關係”的論述,我也充滿瞭期待。颱灣在地方治理和中央集權之間是如何進行權衡的?不同時期的政策又帶來瞭哪些影響?是否存在一些獨特的治理模式,可以為其他國傢或地區提供藉鑒?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探討這些製度層麵的設計與演變,並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後果。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些新的理論視角,幫助我理解不同政治製度下的權力分配、利益錶達和社會動員?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係統地構建起對颱灣政治發展內在邏輯的認知框架。
评分在我對《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的期待中,憲政體製的演變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一部國傢的政治史,必然離不開對其根本大法——憲法的變遷和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梳理颱灣憲政體製的形成與發展曆程。從早期國民政府時期頒布的憲法,到後來的修憲過程,以及在不同政治時期對憲法原則的不同理解和實踐,我都希望能夠得到深入的探討。這本書是否會分析颱灣憲法中關於“主權”、“人民權利”以及“政府組織”等核心條款是如何被解釋和運用的?在颱灣民主化進程中,憲法的角色是怎樣的?它又是如何為公民權利的保障和政治權力的製約提供瞭法律基礎的?我特彆關注“修憲”這一敏感議題,曆次修憲的背景、內容以及其對颱灣政治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都希望能得到詳盡的解析。是否也會涉及到一些關於“違憲審查”以及“司法獨立”的內容,分析它們在維護憲政秩序方麵所起到的作用?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嚴謹的法律分析和曆史梳理相結閤的方式,為我揭示颱灣憲政體製的演變軌跡,以及它如何在實踐中不斷被塑造和再定義。
评分在我看來,一個國傢或地區的政治發展,往往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探討政治與經濟之間的互動關係。颱灣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經曆瞭從農業社會嚮工業化、再到高科技産業興起的經濟轉型。這些經濟上的變革,對颱灣的政治結構、社會力量以及政治決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書中是否會分析“經濟奇跡”背後的政治因素?例如,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利用政治權力來整閤資源、製定政策,以及平衡不同利益集團的需求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探討,經濟發展如何為颱灣的民主化進程提供瞭土壤,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瞭颱灣的政治議程。此外,我也對“財經政策”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充滿興趣。在颱灣的政治發展過程中,哪些關鍵的經濟政策齣颱,又是哪些政治力量在背後推動的?這些政策又如何影響瞭颱灣社會的財富分配和階級結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經濟因素是如何與政治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塑造颱灣政治麵貌的。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經濟發展對政治變革的驅動作用,以及政治力量如何影響經濟走嚮。
评分在我看來,一個國傢或地區的政治發展,必然受到其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影響。《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個關於颱灣在國際舞颱上如何定位和發展的視角。長期以來,颱灣的政治地位一直是一個復雜且敏感的議題,這與它所處的東北亞地緣政治環境密切相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冷戰時期以及後冷戰時期,國際局勢的變化是如何影響颱灣的政治走嚮和兩岸關係的。書中是否會分析,美國、中國大陸以及其他區域強權等外部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瞭颱灣的政治決策和戰略選擇?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颱灣外交政策的演變,以及它如何在復雜的國際關係中尋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案例。此外,我也對“颱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以及“國際社會對颱灣的支持與挑戰”等議題感興趣。這些議題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颱灣的政治認同和國傢主權?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颱灣政治發展所麵臨的外部壓力與機遇,以及國際因素如何深刻地影響著颱灣的政治未來。
评分我一直對“媒體”在政治傳播和政治發展中的作用有著強烈的研究興趣,因此,《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我非常希望它能在這一方麵提供深刻的洞察。從早期國民黨時期的“黨營媒體”到如今多元化的媒體格局,颱灣媒體的發展與政治變遷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不同時期媒體的生態環境,以及它們在政治議程設置、輿論引導以及民意形成方麵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夠探討,媒體是如何在推動民主化進程中發揮作用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力量的製約和影響。例如,早期媒體在揭露社會不公、推動政治改革方麵起到瞭怎樣的作用?在民主化之後,媒體的獨立性如何?它們又如何麵對來自政黨、財團以及網絡新媒體的挑戰?我特彆關注“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在當代颱灣政治中的影響。這些新媒體的齣現,是如何改變瞭政治傳播的方式,以及如何影響著選民的政治參與和信息獲取?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颱灣媒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媒體與政治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以及媒體在塑造颱灣政治文化和民意方麵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评分對於《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方麵之一,是它能否深刻地揭示“地方政治”在整個颱灣政治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長期以來,我們對颱灣政治的認知,往往集中在中央層麵的權力博弈,而地方層麵的運作機製則容易被忽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深入分析颱灣各縣市的政治生態、地方派係以及地方治理的特點。書中是否會探討颱灣地方選舉的曆史演變,以及地方政治如何影響中央政治的格局?例如,地方派係的形成、運作及其對地方政治和選舉結果的影響,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地區在政治發展上的差異性,以及地方政治的活力如何推動或阻礙整體的政治進步。此外,我也關注“地方自治”的實踐。在颱灣,地方自治的程度如何?地方政府在財政、人事以及政策製定等方麵擁有多大的自主權?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著地方民眾的生活和政治參與?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颱灣政治的“縱嚮”維度,即地方政治與中央政治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地方力量在颱灣政治發展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评分我對《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的期望,更多地集中在其對“兩岸關係”這一敏感而核心議題的處理方式上。我知道這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充滿爭議的話題,因此,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來呈現。書中是否能夠詳盡地梳理自中國內戰以來,兩岸政治關係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的?從早期的軍事對峙,到後來的“九二共識”以及後續的交流與互動,每一個階段的關鍵事件、重要人物和背後考量,我都希望能夠得到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想知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颱灣的主流民意是如何看待兩岸關係的?有哪些因素影響著這些民意的形成和轉變?這本書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國傢認同”與“兩岸統獨議題”的討論?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數據和分析,幫助我理解不同群體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和分歧,以及這些分歧對颱灣政治格局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曆史事件羅列,而是能夠分析這些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以及它們對未來兩岸關係可能産生的長遠影響。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颱灣在處理兩岸關係時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這種關係如何深刻地影響著颱灣自身的政治發展。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淡雅的色彩搭配古樸的字體,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漫長而復雜的故事。我一直對颱灣這片土地的曆史變遷,尤其是其政治發展軌跡充滿好奇,但市麵上許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片麵,很難觸及核心。拿到《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目錄所吸引。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戒嚴時期”的章節,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那段特殊的曆史時期,不僅要呈現當時的政治體製和政策,更要探討其對颱灣社會結構、文化認同以及兩岸關係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想知道,在那個信息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民眾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在背後推動著曆史的車輪?作者在分析這些事件時,是否能夠提供多角度的解讀,避免單一的敘事視角?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引用一些當事人的迴憶錄、當時的報刊雜誌以及相關的曆史檔案,通過一手資料來還原曆史的真相,讓讀者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對颱灣的民主化進程進行細緻的梳理,從解嚴後的社會運動,到政黨輪替的實現,每一個節點都可能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張力和政治博弈。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颱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挑戰與成就,例如如何平衡不同族群的利益,如何處理曆史遺留問題,以及如何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維護自身的主權與發展?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層理解的大門。
评分我一直以來都對“政黨政治”的運作機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颱灣政治發展曆程》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研究對象。從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期,到民進黨的崛起,再到如今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競爭,颱灣的政黨格局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梳理不同政黨的曆史演變、意識形態以及政治策略。書中是否會分析颱灣政黨是如何形成、發展並相互競爭的?不同政黨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分彆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們又是如何贏得選民支持,並最終實現或失去執政權的?我特彆關注國民黨在颱灣政治中的角色轉變,從“外來政權”到本土政黨,其內部的轉型過程是怎樣的?而民進黨的崛起,又是如何深刻地改變瞭颱灣的政治版圖?這本書是否會探討政黨輪替對颱灣政治發展的影響,例如其對政策連貫性、政治穩定以及兩岸關係可能帶來的衝擊?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颱灣選舉製度、政黨動員策略以及選民行為的研究,幫助我理解颱灣政黨政治的獨特之處。我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洞察颱灣政黨政治的運作邏輯,以及政黨競爭如何塑造瞭颱灣的政治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