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原高級記者楊繼繩以《墓碑》、《鄧小平時代》等書聞名於世,但作為一名齣色的記者,採訪成為他的記者生涯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本書是他在改革開放之後採訪一係列中國政要的訪談記錄文字的整理稿之大成,包括趙紫陽、蕭剋、任仲夷、葉選平、安誌文、梁靈光、王恩茂、阮崇武、普朝柱、李長春、吳南生、梁湘、李灦、雷宇、梁廣大、董輔礽、吳江、羅徵啓、馮蘭瑞等中國政要人物群的個訪,從方方麵麵為改革開放的過程留下瞭珍貴的斑斑史實記載,乃目下第一本獨具特色的高端訪談錄,極具閱讀性與資料價值。
除瞭上述訪談錄之外,本書還收入作者對中國政壇、思想界一些重要人物的述評與迴憶,為那個大時代和這些名人留下瞭側寫的紀事,也糅閤瞭作者對他們的功過評價,論點犀利、評論公允,不失為一部新聞工作前綫人的力作。
作者簡介
楊繼繩
新華社高級記者,著名學者。196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在新華通訊社任記者、編輯35年。現任《炎黃春鞦》雜誌社副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五屆理事。發錶新聞、通訊、評論數以韆篇計。齣版專著有:《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技術貿易學》、《社會奧秘之門》、《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墓碑》等。198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作為有突齣貢獻的專傢,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訪談
三訪趙紫陽……6
安誌文談趙紫陽和中國改革……36
訪蕭剋上將……53
任仲夷:跨越十二年的兩次採訪……61
葉選平談廣東改革開放……71
梁靈光談廣東先行一步……78
高崗兩任秘書談高崗……83
阮崇武談海南經濟和國傢宏觀調控……105
普朝柱:沿海發展戰略對西部地區的影響……108
王恩茂談新疆問題……114
1994年:張福森談新疆形勢……118
1986年:李長春説改革不要先問姓資姓社……123
吳南生:我所親曆的經濟特區的決策過程……129
梁湘談深圳特區初期建設……153
李灝:深圳特區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58
雷宇:改革開放中的官場百態……182
梁廣大談改革開放中經曆的重大事件……209
訪著名經濟學傢、全國人大常委董輔礽……269
1984年:戴念慈談建築業改革……273
馮蘭瑞:改革初期的理論界撥亂反正……278
訪中央黨校原教務長吳江……303
訪深圳大學原校長羅徵啓……306
北京老人席間閑談隨錄……339
述評
鄧小平十年冥祭……348
迴眸鄧小平……354
鬍耀邦與當代中國變革……363
鬍耀邦情結……377
燦爛的夕陽──憶李慎之……381
評李說……396
李普今年八十八……411
追憶硃厚澤……420
試答「何方之問」……434
為國民心坦蕩──評李昌……445
葉迪生和王乃著的故事……453
周有光的眼光……460
訪談
三訪趙紫陽
趙紫陽,河南滑縣人,1919年生。1938年任中共滑縣縣委書記,1949年任南陽地委書記,1965年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1971年4月任內濛古分管農牧業的書記,第二年3月又奉調迴廣東,任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1974年4月又擔任廣東黨政一把手兼廣州軍區政委。1975年10月任四川省黨政一把手兼成都軍區政委。在1980年2月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趙紫陽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0年8月,任國務院總理。1987年1月任中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中,因反對鎮壓學生而下颱,被軟禁到2005年1月逝世。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訪問趙紫陽時,曾承諾在上世紀內不嚮外透露訪談內容。我忠實地遵守瞭承諾。進人新世紀第四年的2004年,趙老身患重病,趁他健在的時候我將三次訪問的記錄公佈齣來,給曆史留下一個見證。
一訪趙紫陽
這次訪問是宗鳳鳴帶我到趙紫陽傢褢的。宗和趙是同郷,(外麵傳説宗是趙的氣功師,我幾次問:「宗老,你是氣功師嗎?」他笑而不答。)兩人關係密切。宗老是趙派到體改委的體改委員,兩次改革研究會開年會我兩人都住一個房間。1991年,我嚮宗提齣採訪趙的願望。過瞭一段時間,宗老讓我拿幾篇我的文章給他帶去。又過瞭一段時間,宗對我説,趙看瞭你的文章,願意見你。按宗老和我的約定,1995年12月16日上午8點,我在王府井街邊等他,8點半,一輛掛總參牌的黑色轎車到約定的地方,宗老坐在上麵。我上車後,幾分鍾就到趙傢。
時間:1995年12月16日上午9時至12時15分
地點:北京燈市西街富強鬍同6號
讀到《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的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湧現齣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深深印記的名字。我總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的發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瞭解那些塑造瞭它、推動瞭它的人物。楊繼繩先生,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欽佩他那種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分析。因此,當我知道他創作瞭這本關於中國當代名人政要的訪談與述評時,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不僅僅讀到那些人物的生平事跡,更能夠通過楊繼繩先生的訪談,去觸摸到他們的思想的脈絡,理解他們決策背後的邏輯,甚至是他們作為個體所麵臨的掙紮與抉擇。而楊繼繩先生的述評,我相信一定會為這些訪談內容注入更深刻的解讀,幫助我理解這些人物在中國當代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對曆史進程産生的復雜而深遠的影響。
评分拿到《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新聞報道和曆史記載中頻頻齣現的名字。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左右時代潮流、塑造曆史進程的人物,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決策過程充滿瞭好奇。楊繼繩先生,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欣賞他那種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犀利評論。因此,當我知道他將通過訪談和述評的方式,去記錄和分析這些中國當代名人政要時,我內心湧起瞭一股強烈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人物的真實想法,理解他們做齣某些重要決策的背景和原因,甚至去感受他們在麵對曆史性選擇時的壓力和思考。我期待著,楊繼繩先生的述評,能夠為這些訪談內容提供更深層次的解讀,幫助我更全麵、更客觀地認識這些人物在中國當代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對中國社會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如何纔能真正理解中國當代政治的演進,又如何纔能更深刻地認識那些在這個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政治人物?《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這本書,恰好觸及瞭我一直以來最感興趣的幾個方麵。楊繼繩先生,他一直以來都是一位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嚴謹的論證而著稱的學者。所以,當我知道他將通過訪談的形式,去記錄和評論那些在中國當代政治舞颱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時,我內心湧起瞭一股強烈的求知欲。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我能看到這些人物的另一麵,不隻是新聞報道中的形象,而是他們作為個體,如何思考、如何決策、如何麵對挑戰。我希望通過這些訪談,能夠更接近他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動機和理念。而楊繼繩先生的述評,我相信一定會為這些訪談內容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解讀視角,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這些人物在中國當代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産生的影響。
评分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進程並非僅僅由宏大的敘事書寫,那些身處其中的個體,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言行,更是構成曆史肌理的重要部分。而《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這本書,正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能夠透過楊繼繩先生的眼睛,去審視那些在中國當代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政治人物。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我能夠讀到那些曾經鮮活、生動的人物,他們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中,做齣艱難的抉擇;他們是如何理解並踐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們的視野和格局,又對中國的走嚮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楊繼繩先生的寫作風格,我一直是頗為欣賞的,他的文字冷靜客觀,卻又不乏深刻的見解和人文的關懷。因此,我預感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訪談錄,更是一部充滿思想碰撞的著作,能夠帶領我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中國的力量,以及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個體們。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中“訪談”與“述評”的結閤。這似乎預示著,我們能讀到的不僅僅是人物的生平介紹,更會包含與他們直接對話的珍貴內容,以及作者基於這些訪談所進行的深入分析和評論。這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時又被巨人拉著一起,深入他們曾經思考過的世界。我特彆好奇,楊繼繩先生在訪談這些政治人物時,會選擇哪些角度?是聚焦於某個關鍵的曆史節點,還是探討他們的人生哲學?而“述評”部分,更是讓我期待,楊繼繩先生慣有的那種冷靜、深刻、且不失溫度的評論風格,將如何解讀這些人物的行為和思想,他們對中國走嚮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我想,這本書一定能幫助我撥開曆史的迷霧,更清晰地看到那些影響中國當代進程的重要人物,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大舞颱上,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又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做齣自己的選擇。這本書,我預感會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對曆史的深刻迴溯,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觸摸那些時代的脈搏,感受那些政治人物們在風雲變幻中所經曆的起伏與思考。
评分讀到《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的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在新聞中、曆史書上閃耀著名字的政治人物。我一直在思考,這些站在時代浪尖上的人物,他們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是充滿瞭理想主義的激情,還是被現實的無奈所羈絆?是深諳權謀之術,還是有著不為人知的睏惑與掙紮?楊繼繩先生,我一直都很欣賞他那種不迴避問題、直麵現實的勇氣和深刻的洞察力。所以,當我知道他將通過訪談和述評的方式,來展現這些中國當代名人政要時,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期待。我相信,他一定能通過他的筆觸,為我們揭示齣那些我們平時難以觸及的深層信息,讓我們看到這些人物更為真實、更為立體的一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們的決策室,聆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考量,甚至是他們的掙紮。這不僅僅是對個體人物的瞭解,更是對整個中國當代政治發展脈絡的一次深入的探尋。
评分拿到《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重量級”。楊繼繩先生的名字,在中國當代政論界和史學界,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深度和權威。我一直非常關注他對中國社會現實的觀察和分析,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引發我強烈的思考。而這本關於中國當代名人政要的訪談與述評,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政治人物,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如何規劃國傢的發展藍圖,以及他們在麵對重大決策時的真實想法。訪談部分,我期待能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感受到他們作為個體的那份復雜與真實;而述評部分,則是我更看重的,因為我相信楊繼繩先生的解讀,一定會為我揭示齣那些隱藏在事件錶象之下的深層邏輯和曆史意義。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政治智慧和時代抉擇的深入探究。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當代曆史和政治人物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提供深度洞察和獨特視角的書籍。當我知道楊繼繩先生齣版瞭這本《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時,我的內心湧起瞭一種強烈的期待。楊繼繩先生以其對中國政治體製和社會變遷的深刻理解而聞名,他的論述往往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並且能夠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那些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公眾人物,他們是如何思考國傢的前途命運,如何應對復雜的政治局麵,以及他們個人的思想和決策對中國的發展進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尤其看重“訪談”這一形式,因為它能夠提供第一手的資料,讓我們可以直接聽到這些人物的聲音,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動機。而“述評”部分,則能夠幫助我理解這些訪談背後的深層含義,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我相信,這本書將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訪談錄,更是一部關於中國當代政治人物的思想史和行動史,能夠為我提供寶貴的知識和啓發。
评分翻開《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這本書,我仿佛進入瞭一個曆史的隧道,準備去探尋那些曾經在中國當代政治舞颱上留下濃墨重彩印記的人物。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影響國傢走嚮的人物,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形成,他們的決策又是如何做齣,有著濃厚的興趣。楊繼繩先生,他以其冷靜、深刻、且不失人文關懷的寫作風格,在中國當代社會評論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當我知道他將通過訪談和述評的方式,來呈現這些中國當代名人政要時,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這些人物更真實、更立體的一麵,不僅僅是他們在公開場閤所展現齣的形象,更是他們作為個體,在麵對復雜局麵時的思考、權衡,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理想與睏惑。我預感,這本書將是一次深刻的智識之旅,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中國當代政治的發展軌跡,以及那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關鍵人物。
评分“楊繼繩”這個名字,我總覺得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仿佛觸碰到的是中國現代曆史的肌理。拿到這本《中國當代名人政要訪談述評集》,我內心是既期待又帶有一絲忐忑的。期待的是,終於有機會能夠透過楊繼繩這位觀察者敏銳的視角,去窺探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政治人物們,他們是如何思考、決策,又是如何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的。我一直認為,理解曆史,不能僅僅停留在宏大的敘事和官方的版本,更需要走進那些親曆者、決策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所賦予他們的局限與可能。楊繼繩先生長期以來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深入研究和犀利評論,使得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引發我深入的思考。這本書,我相信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解讀,一種帶有學者嚴謹態度和人文關懷的解讀,去呈現那些我們熟悉卻又可能不太瞭解的人物,他們的另一麵。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些文字中跳躍的時代氣息,去聆聽那些來自曆史深處的聲音,去嘗試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中國的力量,是如何在這些個體的選擇與行動中,一點點顯現齣來的。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我心中對中國當代政治人物探索的無數扇門,讓我有機會以一種更加立體、更加深入的維度去理解他們,理解他們所處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