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序
藍燈書屋傲然推出莎翁劇作《亞瑟的悲劇》的第一部現代版本。
在此之前,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共有三十八或三十九部劇本——端看個人信服的學說以及擁有哪個版本的莎翁作品全集而有所不同。所謂的「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出版於莎翁去世七年之後的一六二三年,其中收錄了三十六部劇作。後續於十七世紀出版的作品集添加了兩部劇作——皆是與他人合寫的作品,可能因為版權問題而延遲出版。第三十九部劇作:《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則是在過去二十年來愈來愈獲得學術界認為至少有一部分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手筆。不過,這部作品在他生前僅以匿名方式出版,至今也尚未受到舉世公認為莎翁劇作。另有兩部劇作——《卡迪尼歐》(Cardenio)與《愛得其所》(Love’s Labour’s Won)——雖提及於歷史記載中,作品卻沒有留存下來。此外,還有十幾部劇作——亦即所謂的「外典」(Apocrypha)——雖留存至今,但是否為莎翁作品仍受到各方辯論,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獲得學術界的共識。
《亞瑟的悲劇》在一五九七年以四開本的形式出版。其封面宣稱劇本內容經過「重新校正與添寫」,可見得先前另有一個現已失傳的版本。不過,就我們所知,這部一五九七年版的劇作,是第一部在書名頁上印有莎士比亞之名的劇本,比《空愛一場》(Love’s Labour’s Lost)早了一年。這部劇作可能是因為遭到禁演,或至少遭判定為具有政治上的危險性,才被排除於一六二三年的作品集外。後來,這部劇本顯然遭到厭棄,以致一五九七年印行的四開本只有一本留存至今。這部作品遲至一九五○年代才被人發現,並且一直保存於私人收藏中,直到現在才獲得公開。因此,《亞瑟的悲劇》乃是十七世紀以來第一部確定為莎翁作品的新發現。
這部劇作講述的故事並非大多數讀者熟悉的亞瑟王傳奇,沒有石中劍,沒有蘭斯洛特(Lancelot),沒有圓桌,也沒有梅林與魔法。這部劇本的劇情顯然改編自莎士比亞撰寫歷史劇所慣用的參考資料,亦即何林塞(Raphael Holinshed)出版於一五八七年的《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編年史》(Chronicl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劇本中由此寫成的故事與《李爾王》較為近似,也是不列顛在黑暗時代的王位爭奪戰。但也如同《李爾王》,這部劇本除了主線劇情之外,另外又包含了更多的豐富內涵。而貫穿整部作品的熾熱元素,則是莎士比亞招牌的充沛想像力與優美文字。
本書得以出版,是許多人奉獻大量心力而促成的結果。如果沒有韋爾教授(Roland Verre)在學術方面的領導,本書絕不可能問世。他督導了各項研究與檢驗工作,不但確認這部劇本的真實性,也證明了本劇若非莎士比亞獨力寫成,至少他也是主要的作者。韋爾教授以寫作風格及語言學方面的眾多電腦軟體予以檢驗,也向分處於三個不同大陸的學術同儕尋求評論意見,並且督導了鑑識工作,對這份一五九七年的文件進行紙張與墨水鑑定。過去一年來,學術意見持續增加,確定真實的程度也愈來愈高。在莎士比亞研究領域當中,目前已沒有值得注意的重大意見對《亞瑟》一劇的真實性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