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來自梭羅的啓示 李偉文
常常心裏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淩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蔔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麵對的精神睏境?
這種預知,讓梭羅的「湖濱散記」在近代愈來愈受全世界重視。這十多年來,我在逛書店或者二手書店,跳蚤市場時,隻要看到「湖濱散記」的譯本就會購買,不知不覺也買瞭將近二十種不同齣版社的翻譯版本。
或許是梭羅寫作方式常夾帶格言式的警語,所以大概他是最常被當代人引用的作者之一,不過「湖濱散記」其實不太容易翻譯,因為原文字句冗長,他又喜歡引用拉丁文與古代語法,同時文辭既詰屈又嘮叼。現在你手中拿的這個版本是我至今收集到的翻譯本中,最用心,最完整的譯本瞭。
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新閱讀「湖濱散記」的緣故吧,我自己的真實生活,好像也愈來愈像他瞭。像我住在颱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然說是在森林,其實離城鎮不遠;也如同他常常贊頌獨處一般,我也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傢裏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他說當一個人離群索居時,纔可能體會齣生命的意義,是的,我同意,因為孤獨是必要的,因為孤獨可以使生命恢復完整,可以迴到自我的根源,求得身心安頓。
梭羅這麼說:「若是一天裏有幾個時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間裏,完全忠實的麵對自己,真是一大釋放,它們可以讓一天的其他時間變得活躍起來!」
看來我是很幸福的,每天有很多很長時段的獨處,事實上這已經是我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瞭!
但孤獨與寂寞不同。
孤獨是物理狀態,寂寞是心理狀態;孤獨是分離的個體,寂寞是意識的孤島。
在孤獨中,纔能與自我對晤。
這十多年來,案頭上一直擺著梭羅寫的一句話:「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的同伴保持同樣的步調,那可能是因為他聽到瞭不同的鼓聲!」
這段話令我産生信心:雖然一樣得生活在眾人之中,卻不必然得像眾人般活著。當我一邊傾聽自己心裏的鼓聲前進時,我也更能包容與欣賞跟我意見不同的人,或許他們也正在傾聽自己內心的鼓聲。
他說:「我這裏不用電,我自己生火。晚上我點煤油燈。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裏打水。我自己劈柴燒飯。這些簡單的活動使人也變得簡單。要變得簡單,是多麼睏難的一件事啊!」
單純的肉體勞動,可以帶來精神上的單純。在專注的肢體運動與滴滴汗水下,人的心靈也一點一滴沉穩簡淨,因而聽見來自內在的韻律。
我想,這也許是自古以來,世界各宗教都要求修行人以親身勞動來完成生活中許多需求的原因吧?
在梭羅的那個時代所麵對的世界,其實還算是很單純的。如今的數位化時代,是個虛擬與真實逐漸失去瞭邊界的時代,正如同我們大腦裏的記憶與情緒,也可以被分解成神經細胞電位差的傳遞一般。因此,在「虛擬實境」科技即將取代人類的娛樂與體驗時,我愈加懷念那個會流汗的真實世界。這些「數位化的民眾」即使擠入國傢公園,也會失去感受大自然的熱情。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喊無聊的小孩和麻木的傢長,隻會用相機或攝影機行禮如儀地拍下美景或地標。大自然已經變成可以捕捉迴傢的影像,或者說成為可以消費的商品。
要真正瞭解大地之美,不能啷是站在遠處用眼睛去看它,或是透過高傳真影像去欣賞它,而是要親自走一段路,流流汗,喘喘氣,甚至會受點傷,去接近並崇敬它。
是的,他說:「感受生活的品質,那是藝術最高的境界。」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創造瞭許多的東西,而且人的力量也無遠弗屆,地球上任何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資也都納入全球經濟體係的一環,所以我們正活在一個物質太過豐盛的時代裏,甚至為瞭擔心經濟蕭條,各國政府無不以鼓勵消費來確保經濟發展。
當每一個人都陷入瞭拚命工作、拚命消費的循環時,其實也逐漸喪失瞭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形成瞭物質愈豐盛,但是精神和心靈卻愈空虛的現象。換句話說,我們愈富足卻愈不滿足。
總是覺得,當一個人不斷購物,不斷想擁有更多時,用的其實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然而時間就是生命,我們用生命換來的那些物品,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這些年隨著節能減碳的風潮,簡單生活也似乎形成另一種時尚,因此「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也齣現在許多人的口中。少與多是相反的意義,簡單與豐富也是相反的概念,為什麼會等於呢?
這是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神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心裏充塞太多東西的時候,其實什麼也都感受不到瞭,反而是當簡單的時候,我們的心纔會活在一個更大的空間中。就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就不會有任何興趣一樣,一個沒有感受力的心靈,是無法擁有真實的快樂的。
梭羅他也一再批評人們一昧講求外錶與速度,彷彿大的,快的就是好的,可是我們是否在得與失之間曾做過省思與評量?
慢下速度,提高生活的感受,正如許多宗教或靈修課程不斷提醒我們的:「活在當下」,纔是幸福感的來源。當我們能以悠閑的心情去感受周遭事物時,就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再度發現許多賞心樂事。好比坐在陽颱前看著夕陽緩緩落下;與三兩好友喝茶聊天;陪孩子沿著河岸騎單車….這些令人快樂的事,其實並不必花錢。
或許我們都有類似的經驗:在多次旅行中,某一次在德國某國小鎮的公園裏餵天鵝,或是在日本京都某間古寺裏睡個長長的午覺,這些似乎無所事事的時光,卻令人記憶深刻;反倒是住瞭一間又一間的高級旅館、一餐又一餐的豪華飲宴,還沒迴國就已印象模糊瞭。精神上的富足與物質上的擁有,似乎是背道而馳的追求。當我們呼喊著「多一些,還要更多」時,其實就是靈魂受苦的徵兆。
梭羅也這麼提醒我們:「我們花瞭大半輩子釣魚,結果卻發現我們要的根本就不是魚。」
要從簡單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樂趣,不是因為流行或道德的壓力,不是因為彆人覺得你「應該」這麼過而勉強自己去做。
總覺得「簡單」就好像一棵樹,是從我們的內在自然而然生長齣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外在,把新的樹皮貼在自己身上。
要傾聽內在的聲音,找到自己的簡單之道,重新感受生活的樂趣。
十八年前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之後幾年在全颱灣各地陸續成立分會,記得當年在各地辦公室裏我都會將梭羅所講的這段話佈置在牆上:「我到森林裏,是因為我希望過著真實的生活,隻去麵對生活必要的部分,看我是否可以學會它所教導的,而不至於在我死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真正活過!」
這些年來,「荒野」推動兒童自然教育,保護颱灣的生態環境,同時號召民眾以具體行動來做守護環境的義工。推到較深層、較根源的目的,一方麵是希望能讓每個人對土地、對環境産生情感,産生「根」與「傢」的感覺,再連結到生命曆程中,成為心靈原鄉;另一方麵也是想到,當生命沒有崇高的理想可獻身,沒有偉大的使命在呼喚,人活著的意義,是否隻剩下瞭自己?
很高興齣版社重新齣版梭羅的這一本書,相信會有很多年輕人也能像我當年一樣,從他的著作與生活中獲得許多改變生命的啓發。
李偉文 2013.04.10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讓我驚艷。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第一眼看到它時,就被那淡雅的水彩插畫深深吸引瞭。碧藍的湖水,遠處連綿的山巒,近處幾筆勾勒的垂柳,還有那若隱若現的幾隻飛鳥,仿佛將我帶入瞭一個寜靜的午後。紙質的觸感也非常好,厚實且略帶紋理,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這在現在許多齣版社追求輕薄的時代,顯得尤為難得。書脊的處理也相當用心,燙金的書名在燈光下閃耀著低調的光芒,整體的設計語言傳遞齣一種沉靜、內斂的美學,與“湖濱”這個詞所暗示的意境完美契閤。我特彆喜歡設計師在內頁排版上所下的功夫,字體的選擇、行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不會顯得過於擁擠。特彆是那些精美的插畫,它們並不是簡單地穿插在文字之間,而是與文字內容巧妙地呼應,有時是烘托氣氛,有時則是對作者所描繪景物的視覺化補充。這些插畫的風格也非常多樣,有些細膩寫實,有些則帶著朦朧的寫意感,但都保持著一種統一的藝術水準。總而言之,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它讓我在翻開閱讀之前,就已經收獲瞭一份視覺上的享受,也極大地提升瞭我對書中內容的期待。
评分拿到這本《湖濱散記》的時候,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它全新的中文翻譯。你知道,有些經典著作,經過不同年代、不同譯者的翻譯,讀起來的感覺真的會天差地彆。這本書的翻譯團隊顯然是下足瞭功夫,語言風格非常流暢自然,一點也不生硬。很多我以前讀過的譯本,總會有些地方讓你覺得“啊,這是為瞭翻譯而翻譯”,或者是一些詞語的搭配聽起來有點彆扭。但這本書的翻譯,卻像是用中文母語寫就的文章一樣,通順且富有韻味。我尤其欣賞譯者在處理一些文化意象和情感錶達時的拿捏。有些意象可能在原文中非常微妙,但譯者卻能找到恰當的中文錶達方式,讓讀者能夠毫不費力地理解其深層含義。情感的傳達更是如此,作者的細膩情感、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感悟,都在這個全新的譯本中得到瞭生動而準確的再現。沒有那種為瞭追求“忠實原文”而犧牲瞭語言美感的生硬感,也沒有那種為瞭“本土化”而過度發揮、偏離原意的誇張。它既保留瞭原作的精神內核,又用一種極其貼近當代中文讀者閱讀習慣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種恰到好處的平衡,真的非常難得。讓我對作者的很多觀點和情感描述,有瞭更深刻的共鳴。
评分這本書的插畫,簡直就是一種驚喜的疊加。我以為封麵上的插畫已經足夠精美瞭,沒想到翻開內頁,每一章、甚至每一小節,都有不同風格的插畫點綴其間。有些插畫細緻入微,仿佛能看到每一片葉子的脈絡,每一滴露珠的光澤;有些則大膽寫意,用寥寥幾筆就勾勒齣意境,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有幾幅描繪湖邊晨霧的插畫,那種朦朧、迷離的氛圍被錶現得淋灕盡緻,讓人感覺仿佛真的置身於那晨光熹微的湖畔,呼吸著清冷的空氣。還有一些描繪動物的插畫,無論是飛鳥掠過湖麵,還是林間的小獸,都栩栩如生,充滿瞭生命力。最讓我覺得妙的是,這些插畫並不是孤立的,它們與文字內容有著非常緊密的聯係。作者在文字中描繪的景物、情感,插畫都給予瞭視覺上的呼應,有時是直接的具象化,有時則是意象化的解讀。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它不再是單純的文字閱讀,而是一種視覺與文字交織的沉浸式體驗。讓我能夠從更多維度去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意境和情感。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讓我靜下心來閱讀的書,而這本《湖濱散記》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從拿到它開始,就被它精緻的設計所吸引,那種淡雅的色彩,柔和的綫條,仿佛自帶一種寜靜的力量。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係列精心繪製的插畫,它們與文字內容相得益彰,為我打開瞭一個充滿詩意的視覺空間。我喜歡設計師在字體選擇上的細緻考量,它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清晰,讀起來非常舒服,久讀不纍。而且,書的裝幀也非常講究,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踏實的感覺,讓我不忍心快速翻閱,而是希望慢慢地去感受每一頁紙張帶來的觸感。更難得的是,這本“全新中譯本”的文字錶達,真的非常流暢,絲毫不顯生硬,讓我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它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輕聲細語地講述他的故事,讓我能夠毫無障礙地與之交流。
评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真的是我見過最用心的之一。你知道,很多書,尤其是散文集,常常會把文字塞得滿滿當當,留白很少,讀起來總感覺有點壓抑。但這本書就不一樣瞭,它的留白做得非常足,字裏行間都透著一股“透氣”的感覺。每一頁的排版都很講究,頁眉頁腳、章節的標題、段落的劃分,都設計得非常協調。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開頭和結尾的處理,常常會有一個小小的插畫或者是一個特殊的裝飾圖案,給我的閱讀帶來一種儀式感。而且,字體也選得特彆好,大小適中,而且字形清晰,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之前讀過一些電子書,雖然方便,但總覺得少瞭紙質書那種溫潤的質感和視覺上的享受,這本書就彌補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拿在手裏的藝術品。每次翻開它,都覺得是一種享受,即使隻是隨便翻幾頁,也能感受到設計者在細節上的用心。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在如今的齣版界真的非常難得。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可以說是“物超所值”。我買它的時候,看到“名傢裝幀”幾個字,就已經有瞭很高的期待,但實際拿到手之後,還是被它的品質所震撼。封麵紙張的質感,內頁的印刷效果,還有那些精美的插畫,都完全不輸給那些價格高昂的精裝版本。我特彆喜歡封麵采用的那種略帶肌理感的紙張,摸上去有一種溫暖的觸感,而且色彩的飽和度也非常自然,不會顯得過於鮮艷刺眼。內頁的印刷更是無可挑剔,墨色濃鬱,綫條清晰,即使是細小的文字也毫不模糊。而那些插畫,它們的色彩運用、構圖布局,都展現齣瞭專業藝術傢的功力。我甚至覺得,這本《湖濱散記》,本身就是一本可以收藏的藝術品。它不僅僅承載著文字的內容,更以其精緻的實體形態,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和整體的美學價值。對於我這樣喜歡收藏書籍的讀者來說,這樣一本兼具內容和形式的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评分我平時閱讀的速度不算慢,但拿到這本《湖濱散記》之後,我卻不自覺地放慢瞭腳步。一方麵是因為精美的插畫和設計,讓我忍不住要停下來欣賞。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譯文的質量實在太高瞭,讓我捨不得快速瀏覽。每一個句子都像是一顆精心打磨的珍珠,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其中的光澤。我嘗試著對比瞭一下網絡上一些零散的章節翻譯,確實能感覺到這本書的譯文在文字的精準度和文學性上都有著顯著的優勢。它沒有用那些過於口語化或者網絡化的語言,而是保持瞭一種恰到好處的典雅和莊重,同時又不會讓人感到距離感。我喜歡譯者在處理長句時所展現齣的結構美,讓原本可能顯得冗長的句子,讀起來卻有一種舒展的節奏感。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描述,在譯者的筆下,就充滿瞭畫麵感和情感張力。這是一種真正的“潤物細無聲”的翻譯,它將原作的精髓巧妙地融入中文的語境,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這種翻譯,是對原作最大的尊重,也是對讀者閱讀體驗的極大提升。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湖濱散記》的插畫,真的太有品味瞭。它們不是那種為瞭填補空白而隨意放上去的圖案,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與文本內容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我注意到,插畫的風格也並非單一,有時是細膩寫實的,描繪齣湖畔的每一個細節;有時又是寫意朦朧的,捕捉住一種轉瞬即逝的情緒。這種多樣性,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充滿瞭新鮮感。而且,插畫的色彩運用也非常講究,沒有刺眼的大紅大紫,而是以一種沉靜、內斂的色調為主,與“湖濱”這個主題所營造的氛圍完美契閤。我尤其喜歡其中幾幅描繪四季變化的插畫,它們用視覺語言訴說著時光的流轉,讓我對作者的文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總而言之,這些插畫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更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延伸,為這本書增添瞭無盡的藝術魅力。
评分老實說,我本來對“全新中譯本”這個說法有點保留,畢竟“經典”往往意味著有許多成熟的譯本。但這本書的翻譯,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注意到,譯者似乎並沒有刻意去追求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非常注重文字的準確性和傳達的效率。換句話說,它翻譯齣來的每一個字,都恰好地落在作者想要錶達的那個點上。我喜歡它在處理一些抽象概念或者作者內心獨白時的那種精準。沒有過多的解讀,也沒有任何的含糊,就是非常直接、有力地將作者的思想傳遞給讀者。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的思想世界裏,而不會被翻譯本身所乾擾。我甚至覺得,這個新的譯本,比我之前讀過的任何一個版本,都更能捕捉到作者的原意。它就像是一麵清澈的湖水,將作者的思想毫無保留地映照齣來。這種翻譯,是最高境界的翻譯,它讓讀者感覺不到翻譯的存在,隻剩下作者的思想在流動。
评分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上的精彩,更在於它帶給讀者的全方位體驗。這本《湖濱散記》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從它充滿藝術感的封麵設計,到內頁精美的插畫,再到“全新中譯本”流暢自然的語言,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用心。我特彆喜歡它選用的紙張,那種厚實而略帶韌性的觸感,讓我覺得非常舒適。而且,印刷的質量也非常高,文字清晰,色彩飽滿,插畫的細節也得到瞭很好的呈現。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充滿瞭巧思,恰當的留白,閤理的字間距,都讓閱讀過程變得格外輕鬆愉快。它不是那種讓你一目十行匆匆讀過的書,而是讓你想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書。它就像是一場精緻的下午茶,讓你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絲閑適和愉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