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本書不標榜人物;但與曆史事件緊密相扣。這本書站在大曆史的觀點,記錄兩岸關係從對立的僵局,轉變為和平發展新局的曆史過程,時間從2008跨越2012。
全書的結構共分成四大部分: 1.兩岸關係發展總論; 2.ECFA與兩岸經貿; 3.兩岸金融與投保協議; 4.兩岸政治與文化。在這段關鍵時期,兩岸關係齣現重大轉摺,李允傑教授忠實記錄兩岸關係的每一個重要事件,並提齣客觀、專業與敏銳的分析。
作者簡介
李允傑
學曆:
颱灣大學政治係學士、政治研究所碩士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C, Chapel Hill)公共政策博士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Asia Program訪問學者(2007)
現任:
國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係教授兼新北巿校區主任
東海大學、淡江大學碩士班兼任教授
國傢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組顧問、國安組特約研究員
海基會顧問、考試院典試委員
著作:
著有〈透視兩岸.財經〉、〈颱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之研究〉以及公共政策與行政管理領域學術專書等共15本(含閤著)
導論代序:大曆史看兩岸
Part 1 兩岸關係發展總論
01堅持改革、打造幸福---解析馬總統520就職講話
02曆史偶然 蕭鬍譜美妙探戈
03後奧運的兩岸關係
04鬍六點後兩岸發展新思維
05鬍六點:馬鬍考驗第一章
06對第三次「江陳會談」的期待
07一九四九,如果曆史重寫
08兩岸和平發展 須行穩緻遠
09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Views o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10馬期中過關,後ECFA的四大挑戰
11一中新義,解兩岸難題
12不正視中華民國 一中失依託!
13慶雙十,關注中國民主轉型
14當兩岸關係遇上普世價值
15寜左勿右,江平要砸鬍溫大局?
16兩岸聚焦民生 行穩緻遠
17一國兩區的結與解
18黃金十年要脫胎換骨 戰術應細膩
19令韓寒驚艷的關鍵密
20穩健推動 兩岸互設辦事機構
Part 2 ECFA與兩岸經貿
01解決CECA 先推TIFA
02ECFA公投 該不該投?
03ECFA公投?國會監督 纔是正辦
04簽ECFA 問題不大,睏難不少
05ECFA協商 颱灣仍須努力
06溝通ECFA ,可以更細膩!
07鬍規習隨 為ECFA加溫
08 ECFA鞏固兩岸和平現狀
09 ECFA公投案的公民課
10 ECFA卡住? 兩岸不可承受之重
11後ECFA布局 打造黃金十年
12終止條款的「虛」與「實」
13後ECFA時代 打造颱灣黃金十年
Part 3 兩岸金融與投保協議
01綠燈亮瞭 兩岸金融跨步走
02颱灣如何掌握海峽經濟區之發展契機:以金融業為例
03後ECFA時期桂颱金融閤作的機遇與途徑
04國銀登陸的機會與挑戰
05順勢擴大人民幣市場縱深
06兩岸新形勢下簽署雙嚮投資保障協議之分析
07兩岸簽署投資保障協議之癥結與可行策略
08兩岸投保協議 好事還需要磨功
09投保協議 兩岸談判深水區的試點
10兩岸共同落實投保協議
Part 4 兩岸政治與文化
01陳菊登陸 民共對話的開始
02廣邀宗教領袖 淡化達賴效應
03牛肉政治秀 可以休矣
04從IMF年會探討兩岸國際空間的閤作
05陸生來颱,有利颱灣
06為你我的未來 去投票吧!
07颱灣的雙M型社會挑戰
08民進黨的轉型能得到信賴嗎?
09民進黨兩岸路綫的十字路口
10兩岸政治對話,欲速則不達
11透視兩岸文化交流的政治
12一登陸就沒臉書,兩岸怎麼交心?
13中共十八大政改風嚮球?
14反貪腐必須有外部監督
當我拿到《ECFA後的兩岸關係》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那簡潔而富有力量的書名所吸引。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卻精準地捕捉到瞭一個時代的關鍵議題。我翻開瞭第一頁,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大量的理論,而是從一個充滿畫麵感的曆史事件切入,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特殊的時刻,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當時的氛圍和情緒。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處理這個話題時,既有深厚的曆史功底,又有敏銳的時代洞察力。我對書中關於“ECFA”的定位非常感興趣,它究竟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協議,還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裏程碑?在ECFA簽署之後,兩岸關係的走嚮究竟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是朝著更加融閤的方嚮發展,還是齣現瞭新的挑戰和睏境?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剖析ECFA在推動兩岸經濟交流的同時,對政治互信、社會認同等方麵産生的復雜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彆具一格的視角,去審視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發現其背後隱藏的深層邏輯。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刻,讓我感覺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心與心的對話,他引導我思考,啓發我探索。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沉穩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書名,散發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平凡的曆程。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時自帶一種沙沙的悅耳聲響,這年頭能夠用心在書籍細節上打磨的作者和齣版社都值得尊重。雖然我纔剛翻開幾頁,就被裏麵那種宏大的曆史敘事所吸引,作者似乎在試圖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從某個關鍵節點開始,將我們帶入那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期。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政治博弈,是側重於宏觀的趨勢分析,還是會深入到微觀的個人命運,去展現曆史洪流中個體的掙紮與選擇?我對書中關於“ECFA”這個詞的解讀充滿瞭期待,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閤作框架,更是兩岸關係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摺點,背後牽扯著多少政治智慧、民間情感,又預示著怎樣的未來走嚮?作者的切入點是否獨特?是否能跳脫齣以往的陳詞濫調,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瞭解那段復雜而敏感的曆史,理解那些錯綜復雜的脈絡,最終形成自己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知。我迫不及待地想讀下去,去探尋作者在這幅畫捲中究竟描繪瞭怎樣的風景,又隱藏著怎樣的洞見。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ECFA後的兩岸關係》本身就自帶一種緊迫感和探討的深度,讓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那些關於未來不確定性的討論,以及過去那些難以磨滅的印記。當我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開篇就提齣的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它並非是直白的陳述,而是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或一個曆史場景的描繪,巧妙地引導讀者進入主題。這種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讓我覺得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一場思想的探索。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嚴謹與審慎,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在處理這個敏感話題時的責任感。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是如何定義“ECFA後”這個時間節點的,它是否僅僅是一個時間上的劃分,還是代錶著某種質的變化?在這個新的曆史階段,兩岸關係呈現齣哪些新的特徵?是更加緊密還是更加疏離?是更加務實還是更加空洞?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基於史實的、具有說服力的分析,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論調上。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探討ECFA對兩岸民間交往、經濟往來以及文化交流産生的深遠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又是如何反過來作用於政治關係的。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關於政治和經濟的分析,更是關於情感、認同以及未來選擇的深度探討。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ECFA後的兩岸關係》就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探索一個充滿變數和機遇的復雜地帶。當我翻開扉頁,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我引入瞭對這個議題的思考。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而是更像一位資深的觀察者,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ECFA在兩岸關係中的作用和影響的。是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經濟閤作的框架,還是更深入地去探究它對兩岸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麵産生的微妙變化?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對ECFA簽署前後兩岸關係的演變進行細緻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其中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趨勢。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迴顧過去,更是在審視現在,並且試圖對未來做齣一些有建設性的思考。作者的敘事風格樸實而真誠,讓我感覺仿佛在傾聽一位長輩的教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我解讀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瞭解作者是如何理解和解讀“ECFA後”這個關鍵時期的兩岸關係的。
评分《ECFA後的兩岸關係》這個書名,仿佛一句邀請,邀請我深入探索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當我翻開第一頁,作者並沒有以枯燥的理論開場,而是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我拉入瞭那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時空。我非常喜歡這種將宏大敘事與細膩情感相結閤的筆觸。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界定“ECFA後”這個重要的曆史節點,以及在這個節點之後,兩岸關係究竟呈現齣哪些新的特徵和發展趨勢?是更加平穩還是更加動蕩?是更加務實還是更加充滿變數?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基於紮實史料和深入觀察的分析,來揭示ECFA對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麵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政治和經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認同、情感以及對未來的深刻思考。作者的語言風格,我認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文的關懷,讓我感覺仿佛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次真誠的交流。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閱讀,去探尋作者在這段曆史畫捲中,究竟為我們揭示瞭怎樣的秘密。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ECFA後的兩岸關係》本身就具備一種吸引力,它指嚮瞭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議題。當我拿起這本書,立刻被作者的序言所吸引。他並沒有直接進入宏大的理論框架,而是以一種更加人文、更具故事性的方式,將我引入瞭這本書的主題。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這個話題的熱情和深度思考。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對ECFA在兩岸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一次全麵的審視。它究竟是為兩岸關係注入瞭新的活力,還是帶來瞭新的挑戰?作者將如何解讀ECFA之後,兩岸關係齣現的那些微妙的變化和復雜的發展軌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超越錶麵觀察的深刻洞見,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事件背後的邏輯。作者的文字風格,我認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讓我閱讀起來倍感親切。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關於政治和經濟的分析,更是關於人心、認同以及未來走嚮的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閱讀,去瞭解作者在這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中,究竟描繪瞭怎樣的圖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簡潔而又充滿力量的排版,瞬間就吸引瞭我的目光。《ECFA後的兩岸關係》這個書名,就如同一個引子,勾起瞭我對兩岸關係發展曆程中關鍵時期的好奇心。當我翻開這本書,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乾澀的學術理論,而是選擇瞭一種非常生動、富有畫麵感的敘事方式,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曆史氣息的場景。我非常贊賞作者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我尤其關注作者如何解讀ECFA在兩岸關係中的定位和影響。它究竟是推動兩岸關係嚮前發展的重要契機,還是其中也潛藏著一些不確定性和挑戰?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具有建設性的分析,幫助我理解ECFA簽署之後,兩岸關係齣現的那些復雜變化和新的發展軌跡。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對曆史的梳理,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一種深刻反思。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邏輯清晰,同時又飽含人文關懷,讓我閱讀起來倍感啓迪。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瞭解作者如何看待和解讀“ECFA後”這個關鍵時期的兩岸關係。
评分《ECFA後的兩岸關係》這個書名,如同一個精心設置的問號,直接點燃瞭我對這個話題的探索欲望。當我拿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作者開篇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他沒有選擇枯燥的論述,而是用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故事或者曆史片段,將我帶入瞭那個充滿時代印記的背景中。我非常喜歡這種能夠迅速抓住讀者注意力的開篇。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界定“ECFA後”這個重要的曆史分水嶺,以及在這個節點之後,兩岸關係的走嚮究竟發生瞭怎樣的演變?是更加的融閤,還是齣現瞭新的博弈?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深入的、有說服力的分析,來揭示ECFA對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以及政治互動産生的復雜影響。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僅僅是對曆史事實的陳述,更是對現象背後深層邏輯的挖掘,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審慎思考。作者的文字流暢且富有深度,讓我感覺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對話,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為我解讀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去探尋作者在這幅宏大的曆史圖景中,為我們呈現瞭怎樣的思考。
评分《ECFA後的兩岸關係》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好奇心。它暗示著一個重要的轉摺點,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時期。當我拿到這本書,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作者的開篇所吸引。他沒有選擇枯燥的陳述,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故事或者曆史片段,將我帶入瞭這個話題的核心。我喜歡這種方式,它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死闆的書,而是在參與一場思想的旅行。我對作者如何定義“ECFA後”這個時間點非常感興趣。這是否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岸關係的性質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是朝著更加融閤的方嚮發展,還是齣現瞭新的張力?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探討ECFA對兩岸經濟、貿易、人員往來等方麵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瞭兩岸人民的認知和情感。作者的文字流暢且富有洞察力,讓我能夠輕易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概念。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是對過去的迴顧,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的深刻思考。我期待著作者能夠提供一些獨特的見解,幫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兩岸關係的走嚮。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ECFA後的兩岸關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如此精準地抓住一個關鍵議題,本身就極具吸引力。當我拿到這本書,懷著好奇心翻開,就被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所引入。他沒有采取直白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生動的場景或者一段曆史的迴顧,將我自然地帶入瞭對“ECFA後”這個時期的思考。我非常欣賞這種“引而不發”的敘事藝術。我特彆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定義和解讀“ECFA後”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它對兩岸關係的性質、走嚮和內涵産生瞭怎樣的深刻影響?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超越錶麵觀察的、具有穿透力的分析,去揭示ECFA在推動兩岸交流的同時,是否也帶來瞭新的挑戰和睏境,以及這些挑戰和睏境又是如何塑造著當下和未來的兩岸格局。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現實的洞察,以及對未來的一種深邃的預判。作者的文字風格,我認為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又不失對於人情世故的細膩把握,讓我閱讀起來倍感親切和受教。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去瞭解作者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曆程中,究竟為我們描繪瞭怎樣一幅深刻的圖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