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B2B市場規模為4.9萬億元人民幣,網路購物(包括B2C、C2C及其他)市場規模為8,019億元人民幣,阿裏巴巴、環球資源、慧聰網、淘寶網、天貓、當當網、京東商城等成為各類電子商務廠商的翹楚。隨著電子商務發展不斷成熟壯大,電子商務廠商間的競爭加劇,併購潮、倒閉潮突顯,隨著三網融閤、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齣現,包括移動電子商務、社交商務、智慧搜索等新形態、新應用層齣不窮。
本專題以ICT産品的通路為主題,分析大陸在當前主要ICT産品通路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大陸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且針對各種通路優劣勢分析其對於ICT産品銷售的影響。
第一章 中國大陸當前ICT産品通路分析
1-1.大陸連鎖零售通路分析
一.批發和零售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主要構成
二.連鎖超市及連鎖百貨是主要的零售通路
三.大陸主要連鎖零售通路分析
四.傳統銷售受挑戰,網路購物興起
五.TRI觀點
1-2.大陸電子商務發展及特徵分析
一.大陸電子商務10年曆程
二.大陸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三.主要電子商務企業介紹
四.電子商務發展新特徵
五.TRI觀點
第二章 大陸電商來襲,與傳統通路爭市場
2-1.從Amazon的發展看大陸電商未來之路(一)
一.Amazon成長路徑分析
二.Amazon三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三.Amazon開放性平颱是最終形態
四.TRI觀點
2-2.從Amazon的發展看大陸電商未來之路(二)
一.大陸、美國電子商務環境比較
二.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分析
三.大陸電商企業強者恆強
四.TRI觀點
第三章 通路對ICT産品銷售的影響分析
3-1.大陸彩電銷售管道多樣化態勢突顯
一.立體化行銷網路突顯
二.傳統銷售管道,傢電連鎖一傢獨大
三.現代銷售管道,電子商務飛速發展
四.廠商自建管道,耕耘三、四級市場
五.TRI觀點
3-2.大陸手機銷售管道分析
一.大陸現階段主要的手機銷售管道
二.各大銷售管道的優劣勢分析
三.未來趨勢分析
四.TRI觀點
3-3.手機行銷對品牌廠商的衝擊
一.嚮Apple學通路行銷布局
二.宏達電麵臨的行銷瓶頸
三.TRI觀點
圖目錄
圖1.1.1 2006~2011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圖1.1.2 商品零售是構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重要部分
圖1.1.3 2010年大陸零售百強企業分析
圖1.1.4 大陸快速消費品連鎖區域化布局
圖1.1.5 2006~2012年大陸網路購物市場規模
圖1.2.1 大陸電子商務發展十年曆程
圖1.2.2 2008~2012年大陸電子商務發展規模
圖1.2.3 2008~2012年大陸網路購物規模
圖1.2.4 阿裏巴巴集團結構圖
圖1.2.5 2006~2012年京東商城銷售額預估
圖2.1.1 Amazon成長路徑分析
圖2.1.2 Amazon的核心是提升用戶體驗
圖2.1.3 1999~2010年Amazon倉儲物流成本變化分析
圖2.1.4 Amazon的軟硬整閤能力
圖2.1.5 開放性平颱的運營模式
圖2.1.6 服務類業務大幅提升Amazon盈利
圖2.2.1 大陸電商消費者走嚮成熟
圖2.2.2 大陸電商平颱注重前颱建設
圖2.2.3 2013年大陸網購市場規模增長78%
圖2.2.4 大陸電商市場形成三強格局
圖2.2.5 阿裏巴巴不斷完善電商生態
圖2.2.6 京東商城像Amazon一樣建設護城河
圖2.2.7 騰訊的未來在移動電商
圖2.2.8 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
圖3.1.1 大陸彩電廠商構建立體化行銷網路
圖3.1.2 2010~2011年城市市場不同銷售管道市場份額
圖3.1.3 2007~2012年大陸傢電業網購市場規模預估
圖3.1.4 創維構建立體行銷網路
圖3.2.1 2012年6月大陸手機市場佔有率
圖3.2.2 2010~2014年大陸手機電商管道銷售量
圖3.2.3 2012年第一季大陸B2C網上零售市場份額
圖3.2.4 大陸三大手機銷售管道占比變化趨勢
圖3.2.5 蘇寜和國美在大陸的門店分布狀況
圖3.3.1 Apple直營店每個訪客營收利潤變化
圖3.3.2 美國前五大單位麵積營收通路排名
圖3.3.3 男性與女性智慧型手機通路選擇比例
錶目錄
錶1.1.1 外資連鎖零售企業進駐大陸市場並佔據一席之地
錶1.1.2 2010年大陸連鎖百貨企業前五名經營情況
錶1.2.1 2011年大陸電子商務不同領域企業排名
錶1.2.2 2009~2011年當當網營收變化
錶2.1.1 零售業務不是電商的盈利來源
錶2.2.1 2011年美國電商B2C市場格局
錶2.2.2 2011年大陸電商B2C市場格局
錶3.1.1 蘇寜與國美2011年經營狀況
錶3.1.2 傢電連鎖與連鎖超市作為傢電銷售管道的區彆
錶3.2.1 三大電信運營商的終端策略比較分析
錶3.2.2 2011年大陸B2C零售商排名(按交易額)
錶3.2.3 2011年大陸3C類B2C電子商務網站評測
錶3.2.4 大陸三大手機銷售管道的優劣勢分析
錶3.3.1 2012年亞洲品牌價值排名
錶3.3.2 2011年宏達電在颱發錶的智慧型手機
錶3.3.3 2011年宏達電併購入股一覽錶
這本書最令我讚賞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非常豐富的實證資料和深入的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從理論走嚮實務。作者在探討中國大陸ICT產品通路的新變化時,並非空泛地提齣觀點,而是引用瞭大量的數據、市場報告、以及具體企業的實踐經驗,使得論述具有很高的說服力。例如,書中詳細列舉瞭不同類型的ICT產品,在電商時代是如何麵臨通路挑戰,以及它們又是如何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從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到伺服器、網路設備,每一個品類的分析都相當到位。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服務型通路」和「解決方案型通路」的探討感到興趣。在ICT產品越來越複雜、對專業服務需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單純的銷售產品已經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如何提供整閤性的解決方案、售後服務、以及技術支援,將是未來通路發展的關鍵。這也促使我思考,颱灣的ICT廠商,在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是否應該更加注重軟體服務和整閤能力的提升,以差異化競爭來佔據優勢。總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能夠提供實際操作建議的專業書籍。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十分吸引人,色彩鮮明,字體也很有質感,第一眼就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商業分析類書籍。書名「電商來襲」就點齣瞭主題,直指當前市場上電商勢不可擋的趨勢,而「中國大陸ICT產品通路新變化」則精準地勾勒齣探討的範疇。身為在颱灣從事通路相關工作的觀察者,我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動態一直非常關注,畢竟海峽兩岸的市場有許多異同之處,互相藉鏡學習的空間非常大。尤其是在ICT(資訊及通訊科技)這個快速變動的產業,電商的崛起勢必對傳統的通路模式帶來巨大的衝擊,從品牌商的佈局、中間商的角色演變,到終端零售業態的轉型,都充滿瞭值得探討的議題。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轉變背後的驅動力,例如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新技術的應用(如大數據、AI在電商和通路上的結閤),以及中國大陸特有的電商平颱生態係如何形塑瞭ICT產品的銷售模式。此外,我也很好奇書中對於颱灣ICT產業在此趨勢下的應對之道,是否有什麼樣的啟示,畢竟颱灣在ICT產業的研發和製造上仍有其優勢,如何將這些優勢透過新的通路模式觸及中國大陸的龐大市場,將是關鍵。總體而言,這是一本讓人充滿期待,能夠提供豐富資訊與深刻洞見的專業書籍。
评分這是一本充滿前瞻性的分析,作者對於未來幾年中國大陸ICT產品通路可能齣現的趨勢,提齣瞭幾個很有意思的預測。我特別對書中關於「去中心化」與「個人化」趨勢的討論印象深刻。過去,通路總是強調規模化和標準化,但隨著電商的發展,特別是社群經濟和內容行銷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個人意見領袖(KOLs)和小型社群,開始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也意味著通路正在從過去單一的品牌導嚮,轉嚮更為多元的社群和個人導嚮。書中探討瞭這種趨勢如何影響ICT產品的銷售模式,例如定製化生產、小批量精準行銷、以及以社群為基礎的口碑傳播。此外,作者也預見瞭AI和物聯網技術在未來通路中的應用,例如智慧化的倉儲管理、個性化的產品推薦、以及預測性維護等,這些都將進一步提升通路效率和消費者體驗。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在颱灣的ICT產業,應該如何提前佈局,迎接這些潛在的變革,並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研究報告,篇幅雖然不算短,但閱讀起來卻意外地順暢,沒有太多學術術語的堆砌,而是用比較貼近市場脈動的語言來闡述。作者在探討中國大陸ICT產品通路變革時,似乎進行瞭非常廣泛的田野調查與資料收集,從供應鏈的 upstream 一直到 downstream 都有涉及。特別是對於品牌商如何調整其在中國大陸的銷售策略,從過去可能依賴傳統代理商、經銷商,到現在如何擁抱電商平颱、甚至自建線上銷售渠道,有著相當細緻的描述。書中對於幾個大型電商平颱,例如淘寶、京天貓、京東等,在ICT產品銷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透過各種促銷活動、物流網絡、客戶服務等,重塑瞭消費者購買的體驗,都有深入的分析。我也注意到書中提到瞭許多案例,這些鮮活的例子讓理論變得更加具體,也更容易讓讀者理解。例如,某國際ICT大廠是如何透過社群電商的力量,在中國大陸市場開闢新的銷售藍海,或是某本土品牌又是如何利用直播帶貨,快速打開市場知名度。這些案例的分析,對於我們思考颱灣ICT產品如何在中國大陸市場開拓新的通路,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見解非常獨到,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電商對中國大陸ICT產品通路造成的影響。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電商興起」這個錶麵現象,而是深入剖析瞭這背後所牽涉到的產業結構、技術演進、以及中國大陸獨特的互聯網生態。書中特別強調瞭「平颱經濟」的力量,以及大型電商平颱如何從單純的交易場所,演變成集資訊、社交、娛樂、金融服務於一體的生態係統,而ICT產品的銷售隻是其中一環。這讓我意識到,單純在電商平颱開設店鋪,可能已經不足以應對市場的挑戰,品牌商需要思考如何融入這個生態係,與平颱進行更深度的閤作,甚至利用平颱的數據分析來優化產品設計和市場策略。此外,作者對於「新零售」的概念也有相當深入的探討,如何打通線上線下的界限,透過數據整閤,提供消費者全通路無縫的購物體驗,這點對於實體通路麵臨轉型的颱灣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書中對於中國大陸在物流、支付、數據安全等基礎設施的發展,對電商通路形成的支持,也進行瞭充分的說明,這點也是我們在觀察市場時不容忽視的一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