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翅膀與自由 白靈--序蕓朵詩集《玫瑰的國度》
女性到中年纔寫詩、齣詩集,煙火般迸放燦爛或火山式噴發熾熱,在颱灣好像成瞭一種「美麗的慣例」。之前如席慕蓉、尹玲、江文瑜、葉紅、陳育虹、李癸雲,還有今日這本詩集的蕓朵(李翠瑛),幾乎都是在四十歲上下纔齣版她們的處女詩集。宛若盛夏之末姍姍上場的晚荷,在青年之尾、步上中年之前,喘下一口氣,瞭結某一年輕歲月該完成的──比如生兒育女告一段落後──突然有話想說,而且非說不可時,終得追上自己遠去的夢想,「重提」詩筆,站上自己架構的舞颱,將年輕時未及圓滿的夢繼續圓完,或夢玩。
追上自己遠去的夢想,不見得是浪漫的,而隻像是一種不能不的自我完成。那像是在人世踩踏行走一段路程後,腳磨齣繭瞭、身心疲纍瞭,突然迴眸,發現青春竟沒跟上來,便想離地飛行,離世俗塵垢遠一點,齣發去重尋若有所失的那些情感和人事物。於是詩便有機會成為最好的一對翅膀,私下無人的暗夜,她們便悄悄為自己裝上,語言是它的羽毛,而迴憶和命運是風,愛情親情友情是天空,即使再短暫的自由,詩都有辦法載她們飛行一陣子。詩,是世間最強韌也是最輕盈的翅膀,也許詩評傢、中文係教授的李翠瑛就是這樣,纔蛻變成為詩人蕓朵的吧?
其實以女性超強的大腦記憶體,大多數女詩人理應更鍾情於寫作小說或散文,在那裏頭她們纔能把諸多人生悲喜哀樂的點滴和細節發揮得淋灕盡緻,詩常隻是她們的第三選擇。然而又何妨?女性詩人在詩中展現的細膩、情愫、縴柔和委婉,代錶瞭世界一半的人口發言,其生命直覺和情感麵嚮之層層疊疊糾葛纏繞,多非男性詩人所能觸及。
她們是世界情感史的代言人,往昔生兒育女一大票的舊時代已遠去,繁重的燒柴煮飯買菜洗衣等持傢操勞、摺磨她們一生的重負,已因科技進步女男平等觀念而略略減輕,她們中的一部份終於在四十歲前後幡然醒轉,重新做起自己,檢視自身的損耗和挫傷、召喚遠離的夢想;卻發現歲月殘酷、青春不再,許多以為不變的事物或情感都已質變或剝落,曾以為可以「掌握」或「掌控」的傢中大小諸人諸事物都隻不過是暫時順從的、是會抵抗的、乃至是想像和虛幻的。以是開始經曆瞭一連串的衝擊、驚訝、難受、沉默、反省,一如下麵的大緻流程:
醒來 流失 幻滅 傷逝 憑弔 孤寂 有悟 有詩
這過程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漫長的二三十年。寫詩到後來一想,竟是悲哀的,總是因人事物的變換、無常、失落、追索不到而開始,它召喚的並不見得是那些遠逝的他者,而是被自己一直貶抑輕忽的自我,有瞭詩,纔有瞭真正的我。
因此蕓朵在這本詩集中所寫的可說是噴泉似不可抑製、汩汩噴湧而齣的,那很像是要割裂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似的,要揭發其中究竟隱藏瞭什麼,讓她走到此時此地竟是大惑不解,同時又像是豁然明白、乍然看清周遭,而她隻是記錄者。待到這本書要齣版,她也纔發錶瞭其中少數的三、四首,因此寫下寫下再寫下,否則會來不及抓住自己,其餘並不重要,這或就是她寫詩的初衷。她在詩中以不同視角寫下自身及周遭女性嘗盡的酸甜苦辣悲歡憂懼無奈無力等等,忠誠地記錄,且常自我化身為不同角色,裝扮演齣,像在夢中,以角色化裝那些不易說齣口的不滿不平焦慮質疑和憂心,讓其戲劇性地說話,有時她是一個女人,卻也是所有的女人,有時又是一個男人,卻是她想問想批判的所有男人。她對情的熱烈、燃燒、清冷、不解、懷疑、空幻感在其中反覆對比性地演齣,像被to be 及not to be兩極使盡拉扯,似乎要到竭盡自己為止,吐光自已為止。或許,她最終要找的,不是彆的,而是自己的存在感。詩就是由天垂下、救援她的繩索。
自序
時光,倒著走
玫瑰的國度,沒有玫瑰。界限之內,眾多搶去瞭唯一;界限之外,早已經沒有任何唯一。
我吐絲,這一年寫作的過程像是吐絲的蜘蛛,不斷把內在的情感吐成詩句,織就每一首詩,彷彿有某種堅決,隱隱然感到當情感的絲綫緩緩吐齣後,便再也無須過度的想像。
身體裏十八歲的靈魂不知何時被冰封,又被無預警喚醒,殘存在體內的,尚未清理結束的一些愛戀,終究在某個積壓的午後,火山爆發。
於是我站在雲端,看著地麵上噴發的火苗,潛藏於地底深處而曾經被綠色大地披覆的那個單純的靈魂,羞於錶達的年代裏,用壓抑幻化的謊言為自己戴上理性的麵具。之後,生命每一階段的忙碌讓人無暇清理情緒,無法看清自己與周遭的人間道理,而終於被許多的突發事件打亂規律的步調,讓原本習以為常並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生活次序,被迫重新組閤。
生命因此有瞭修剪、反芻、自省的可能。
十二個月,我開始追索內在的自己,種種可能的麵目不斷發生、齣現、或者否決,午夜裏不是夢迴,卻是一段又一段的失眠以及與詩的共存。
想想心情,自剖自己,或者人生,或者他人,更多的是對於「愛情」這一件事的思索。用顯微鏡,觀察,以放大鏡,省視。或者以火鍊之,以水澆之,我把自己忘瞭治療的前世,放在此刻,試圖解除病竈。我把多餘的情感灌溉詩句,就生齣許許多多的影子,佐助藥劑,一粒膠囊解除一顆失眠的種子,一片碘酒消毒瞋癡,甚至喝下一帖苦不堪言的水藥,藉以吞吐內在化不開的癡心妄想,或者放一把火燒掉情意的幼苗。
五毒之火本欲成癌,以詩對抗,是養生的其中一劑好方。
直到
清淨的水沁入心中,活水冰冰涼涼,源源不絕時,詩也一首接著一首從心田中復活,並走瞭齣來,似乎汩汩而來的清流,終將洗滌靈性最後的枷鎖,讓所有人世的悲想解套,超越而自由的飄浮,試圖斲斷人世間拉住衣袖的那條絲綫,以及被愛恨情仇擴張成一次又一次的輪迴。縱然,復雜的情網牽連起許多的緣起緣滅,多情或者無情都要被寫入劇本,或者小說,成為上演的雛型。
迴首一望,蒲團展開之時,種下的玫瑰已然盛開,鮮紅如血的花瓣把玫瑰的國度裝點著嬌嫩的眾美,那原是該寫的功課沒有做完,年長後,找時間修習並彌補,本來在年少時該寫的心情,延宕至今,因而,情詩於我成為超脫的書寫,是成就自我與人世間的一段緣起。
就讓我以悠閑的姿態,欣賞。
紅色的身影佇立於黃昏的國界邊緣,卻不被摘取,所以沒有刺將會傷害任何一隻手。
真或是假,幻境或真實,已融為一體,變成一個黑白相間的太極。
我用詩寫日記。但,時間的沙漏是倒著流迴去的,顛倒著,走迴過去。
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關於“玫瑰的國度”中,對於“時間”的獨特感知方式。作者描述的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綫性時間,而是一種更加循環、更加自然的節奏。時間仿佛與玫瑰的綻放與凋零緊密相連,與四季的更迭,甚至與人們內心的情感起伏同步。我讀到主人公在這裏體驗到的時間流逝,與她過往的生活截然不同。有時候,一天仿佛漫長得如同一個世紀,可以讓她沉浸在無盡的思考和感悟中;有時候,幾個月又如同轉瞬即逝,讓她驚嘆於生命的短暫與美好。這種對時間的全新詮釋,打破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如何被現代社會所塑造的時間觀所束縛的。在“玫瑰的國度”裏,時間似乎成瞭一種可以體驗、可以感受的實體,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度量衡,這無疑是書中一個極具哲學意味的設定。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太吸引人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深邃而飽和的玫瑰紅,仿佛能從中嗅到陣陣馥鬱的香氣。花瓣的紋理細膩到令人驚嘆,每一片都帶著生命的張力和微妙的光澤,有些含苞待放,青澀中透著無限生機;有些則完全綻放,熱情洋溢,層層疊疊的花瓣訴說著一種極緻的美麗。背景的色彩運用也恰到好處,是一種略帶神秘的墨綠色,與鮮艷的玫瑰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整幅畫麵充滿瞭故事感。我忍不住反復摩挲著封麵,想象著書中所描繪的那個“玫瑰的國度”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是遍地盛開著珍稀品種的玫瑰園?還是某個隱藏在世外的,以玫瑰為圖騰的古老國度?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和想象空間的延展性,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探索隱藏在如此華美封麵背後的,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我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對美有著極其敏銳感知力的人,纔能創作齣如此令人心動的視覺語言,它成功地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浪漫、神秘和未知的渴望,讓我相信,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品讀的佳作。
评分讀到書中關於“玫瑰的國度”中居民的描寫,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好奇。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他們的具體外貌特徵,而是通過他們與玫瑰的互動,以及他們言談舉止中透露齣的氣質,來勾勒齣他們的形象。他們似乎與玫瑰有著某種深刻的連接,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信仰,甚至他們的情感,都與這種花朵緊密相連。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也許他們身著以玫瑰為靈感的服飾,也許他們會吟唱關於玫瑰的古老歌謠,也許他們擁有著與生俱來的,能與玫瑰溝通的特殊能力。作者巧妙地運用意象和比喻,讓這些居民充滿瞭神秘感和神聖感。他們不是普通的人類,更像是一種更接近自然、更純粹的生命形式。這種模糊而又充滿魅力的塑造方式,反而激發瞭我更強烈的想象,讓我想要深入瞭解他們的曆史、他們的文化,以及他們在這個“玫瑰的國度”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评分我被這本書的開篇深深地吸引住瞭。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描繪瞭一個初次踏入“玫瑰的國度”的主人公的感受。字裏行間彌漫著一種初見的迷離與驚艷,仿佛我就是那個站在未知領域邊緣的旅人,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空氣中彌漫的淡淡的、卻又異常濃鬱的玫瑰芬芳,不是那種俗氣的香水味,而是一種自然、純粹,混閤著泥土和陽光的氣息,讓人瞬間就覺得心曠神怡,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這股香氣滌蕩乾淨。我仿佛能感受到微風拂過肌膚的輕柔,聽到遠處傳來的若有若無的鳥鳴,甚至能想象到那閃爍著露珠的玫瑰花瓣在晨光下晶瑩剔透的樣子。作者對於細節的刻畫是如此入微,讓人忍不住去放大每一個詞語,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那份寜靜與美好。這種沉浸式的開篇,瞬間將我拉入瞭故事的核心,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渴望與主人公一同去探索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度,去揭開它神秘的麵紗。
评分書中關於“玫瑰的國度”中,那份彌漫在空氣中的,關於“情感”的獨特錶達方式,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共鳴。作者並沒有用直白的言語去訴說愛恨情仇,而是將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物的描寫之中。一朵悄然綻放的玫瑰,可能蘊含著深沉的思念;一場突如其來的驟雨,可能象徵著內心的激蕩;甚至微風拂過臉頰的觸感,都可能傳遞著不易察覺的溫柔。我讀到主人公在這種氛圍中,學會瞭如何去“感受”情感,而不是去“分析”情感。這種細膩而含蓄的錶達,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情感的迷宮,需要在景物中尋覓綫索,去解讀那些隱藏在背後的,更為真實和深刻的情感。它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最動人的情感,恰恰是那些最難以言說的。
评分這本書中,讓我感到最為驚艷的是關於“玫瑰的國度”中,那份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對“美”的極緻追求。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描繪宏大壯麗的景觀,而是將筆墨聚焦於最細微之處。一片落葉的紋理,一滴晨露的光澤,一次轉身時的衣袂飄動,甚至是空氣中微妙的氣味變化,都被賦予瞭生命和意義。我讀到這裏的居民,如何用最樸素的材料,創造齣令人驚嘆的藝術品;如何用最簡單的動作,演繹齣最優雅的姿態;如何在每一次呼吸中,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這種對“美”的理解,不是外在的裝飾,而是源自內心的感知和體驗。它是一種滲透在生活每一個角落的,對生命本身的敬意。這種“大美無言”的境界,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共鳴,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是否忽略瞭那些被我們稱之為“平凡”的,卻又蘊藏著無限美的瞬間。
评分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玫瑰之語”的設定。作者並沒有把這種“語言”具象化為某種固定的詞匯或語法,而是將其描繪成一種更為抽象、更為內在的交流方式。它似乎是情緒的傳遞,是心靈的共鳴,是超越語言的理解。我讀到主人公試圖去理解這種“語言”的過程,充滿瞭探索與嘗試。有時候是藉助風的聲音,有時候是觀察花瓣的舒展,有時候僅僅是一種直覺。這種將溝通提升到一種近乎神秘的境界的做法,讓我感到非常新穎。我開始思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類似的“語言”?那些深厚的感情,那些無需言說的默契,是否也是一種“玫瑰之語”的體現?作者藉此,探討瞭溝通的本質,以及情感的連接如何能夠超越錶麵的形式,直達靈魂深處,這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書中對於“玫瑰的國度”中,人與自然關係的描繪,讓我深受觸動。作者並沒有將自然視為一種可以被徵服或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看作一種生命共同體,一種需要被尊重和敬畏的存在。這裏的居民與自然和諧共生,他們從自然中汲取靈感,也迴饋自然。我讀到他們如何學會傾聽樹木的低語,如何理解河流的脈搏,如何與土壤進行無聲的交流。這種深厚的連接,讓他們的生活充滿瞭儀式感和敬畏感。他們不是試圖去改變自然,而是去適應自然,融入自然。這種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在當下這個環境下尤為珍貴。它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與地球的關係,也讓我對那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産生瞭深深的嚮往。
评分這本書中關於“玫瑰的國度”的結尾,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並非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局,而是一種迴歸,一種升華。我讀到主人公在經曆瞭種種探索之後,並沒有“徵服”這個國度,而是選擇與之融為一體,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那種依依不捨,又充滿感激的心情,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仿佛看到她帶著滿心的收獲,微笑著,步履堅定地,走嚮屬於自己的新旅程,但她的心中,永遠留存著“玫瑰的國度”的印記。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留下瞭一個悠長而溫暖的餘味,讓我迴味無窮。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卻給瞭我無限的思考空間,讓我明白,真正的旅程,往往是從告彆開始的。
评分書中關於“玫瑰的國度”曆史的片段,雖然零散,卻充滿瞭史詩般的厚重感。作者描繪瞭一個古老文明的興衰,它與玫瑰的生長周期息息相關。我仿佛看到瞭這個國度曾經的輝煌,也看到瞭它經曆過的滄桑。那些關於失落的儀式、被遺忘的傳說,以及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秘密,都像一顆顆珍珠,串聯起這個國度的過去。我試圖從字縫裏捕捉那些被刻意隱瞞的真相,去理解這個國度為何會成為今日這番模樣。作者並沒有直白地講述一切,而是留下瞭大量的空間讓讀者去聯想和推測,這種“留白”的藝術,讓曆史的敘述充滿瞭懸念和吸引力。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考古學傢,在字裏行間小心翼翼地挖掘著,試圖拼湊齣這個偉大文明的全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