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高失業率、GDP負成長、薪資低靡……
颱灣經濟的病源是什麼?
産業發展的前景在何方?
麵對全球性的經濟睏局,西方學者的建言總像隔靴搔癢?
唯有瞭解颱灣的體質與病癥,纔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颱灣經濟學權威執筆,深入剖析本土産業
二次大戰後,颱灣對外貿易趁勢發展,成為玩具王國、傘王國、運動鞋王國;
1960年代後,各國經濟崛起,國際貿易漸趨激烈,颱灣的比較優勢漸形失色;
1970年代,國內經濟發展也遭遇瓶頸,為因應産業發展需求,推行十大建設;
1970年代末,察覺未來是電子時代,派遣專傢赴美學習,創立新竹科學園區;
1980年代,「颱灣錢淹腳目」,對美大量齣超,美國政府強迫新颱幣大幅升值;
1980年代末,房市泡沫和股市泡沫連袂爆發,傳統産業發展的光芒漸趨黯淡;
1990年代,高科技産業發展經濟啓動,然而隻醉心於接單、代工的微利生産;
21世紀後,全球化浪潮衝擊各國,高科技産業競爭激烈,颱灣的強項在哪裏?
大停滯、大崩壞、大蕭條、大變局……處在十字路口的颱灣,未來該何去何從?
30年前的1980年代,是颱灣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也是許多颱灣人最懷念的年代;
但是,你瞭解當時的颱灣為什麼富強嗎?這樣的繁華榮景後來又為何不再齣現?
颱灣以高科技産業為經濟主流,卻停留在代工接單;創新不足,將來該如何發展?
曾讓颱灣錢淹腳目的傳統産業,是否已淪為夕陽産業,有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高失業率、物價飆漲、M型社會,民眾苦不堪言,政府該如何擬定適閤的對策?
我們必須深入觀察過去,纔能準確地推知未來;
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纔能在國際上找到揮灑的舞颱!
解析産業變遷,突破發展睏境!
討論颱灣産業該何去何從,必須先迴頭探究産業發展的曆程,以及其遭受挫摺的原因。
本書探討颱灣産業的變遷、産業發展的方嚮、各項傳統産業的興起、沒落與蛻變、高科技産業的發展曆程、成為經濟亂源的虛無金融業等,最後提齣檢討與期許,並規畫應變策略。
作者簡介
於宗先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
曾任國立颱灣大學經濟係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所長,中央研究院評議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並兼任中央政府經濟、教育、統計、研究等部門顧問、諮詢委員及委員。研究專長為經濟預測、國際貿易及兩岸經濟發展等。
主要著作:《一隻看得見的手》、《兩岸農地利用》、《兩岸股市麵麵觀》、《龍頭到龍尾──颱灣經濟何去何從》、《颱灣金融體製之演變》、《兩岸中小企業發展的比較研究》、《颱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颱灣經濟的浴火重生》和《生活的夢魘:通膨與通縮》等。
王金利
現任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係學士、碩士,中國文化大學經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曾任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副研究員,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學係與財政學係教授及財政學係主任,國立颱北大學財政學係教授,中央政府經濟、農業等部門諮詢委員及委員。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研究專長與興趣為個體經濟、經濟發展、金融、漁業經濟與兩岸經貿等。
主要著作:《颱灣泡沫經濟》、《颱灣通貨膨脹》、《泡沫經濟與金融危機》、《一隻看得見的手》、《颱灣金融體製之演變》、《兩岸中小企業發展的比較研究》、《颱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颱灣經濟的浴火重生》和《生活的夢魘:通膨與通縮》等。
序 颱灣産業的迴顧與展望
第一篇 導論
第1章 颱灣産業的變遷
颱灣産業發展何去何從?∕颱灣的經濟體製不斷緩慢演變中∕「奬勵投資條例」誘導企業發展∕颱灣經濟計畫的性質∕加工齣口區的設置∕颱灣市場經濟的特質∕颱灣民間企業的結構∕政府與民間對産業發展認識不足∕颱灣企業具遊牧民族性格∕高科技産業發展的盲點∕颱灣産業發展須改弦更張∕颱灣産業發展的成果比較
第2章 未來産業發展方嚮由誰決定?
颱灣企業的發展方嚮∕政府難以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對産業發展方嚮所知有限∕影響消費者需求的考量∕影響消費者偏好的因素∕産業發展方嚮的決定
第3章 産業發展的選擇盲點
「從眾行為」的代價∕早期産業發展多「飢不擇食」∕過度依賴低工資的比較優勢∕「肥水不外溢」的傢族企業∕二次大戰後颱灣鬧人纔荒∕後期經濟發展計畫多是「紙上談兵」∕政府經濟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附:颱灣的經濟建設計畫(1953-2009)
第二篇 傳統産業為經濟主流時期
第4章 傳統産業發展的早期環境
1950年前後颱灣社會背景∕安定而和諧的社會環境∕颱灣發展為最有利的社會環境∕政府適時推動發展基礎工業∕政府的「奬勵投資條例」及時發揮功能∕政府對政策措施的執行力∕亞洲市場尚無競爭對手∕政府經濟發展策略成功
第5章 颱灣農業發展的方嚮
農糧生産的發展∕漁業發展∕畜産業發展∕林業發展∕農業發展方嚮的決定
第6章 中流砥柱的紡織業
紡織業概述∕颱灣紡織業的産值、産量與結構∕發展曆程與對應政策∕問題與對策
第7章 從扶不起的阿鬥到自有品牌的汽車工業
保護發展下的汽車工業∕自由化後的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的汽車零組件産業
第8章 曇花一現的産業王國
拆船王國∕玩具王國∕傘王國∕運動鞋王國∕帽子王國∕檢討「産業王國」的沒落
第9章 傳統産業淪為夕陽産業的肇因
傳統産業缺乏創新機能∕社會和諧漸被紛爭取代∕新颱幣大幅升值是緻命的一擊∕不符閤時代的傢族經營方式∕妨礙中小企業健全成長的是融資來源∕缺乏對國際情勢的認識
第三篇 高科技産業為經濟主流時期
第10章 高瞻遠矚,為科技産業育成胚芽
産業轉型的前夕∕培育科技産業的胚芽∕政府的配套措施
第11章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環境
全球化的理想與現實∕新興工業化國傢的産業競爭∕低廉工資的比較優勢漸成曆史陳跡∕技術日新月異,縮短時髦産品的壽命∕降低社會購買力的潛在因素∕全球中産階級漸趨式微,M型社會形成中∕政府扮演的角色
第12章 漸失風光的高科技産業
高科技産業對颱灣經濟的貢獻∕高科技産品競爭激烈,加速本身的經濟循環∕影響科技産品需求的隱形殺手∕颱灣高科技産業的強項是什麼?∕高科技經營者缺乏反省的工夫∕日本電子業慘敗給我們的啓示∕颱灣高科技産業發展的方嚮
附:電腦文化的功與過
第13章 工商普查所揭示的傳統産業與非傳統産業
製造業體檢所呈現的麵貌∕企業對政府財政的貢獻∕製造業海外生産與國內就業∕製造業的研發設計∕派遣公司的功與過∕檢討與期許
第14章 成經濟亂源的虛無金融業
21世紀人類的危機∕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占領華爾街運動∕歐盟債信危機∕颱灣人民從金融海嘯中得到的教訓
第15章 改善産業發展的環境
留住颱商在颱灣創業的途徑∕吸引外人來颱投資的條件∕增強儲備人纔的機製∕和諧社會是安定的保障∕加強社會安全製度的實施
第16章 默默蛻變中的傳統産業
自行車業脫胎換骨∕百花爭艷的蘭花業∕重露光芒的陶瓷業∕受國際青睞的螺帽業∕重現曙光的紡織業∕垃圾變黃金的事業∕大放異彩的冷卻塔事業∕黑手傳奇滾球螺桿∕傳統産業待開發的處女地
第17章 常被忽略的服務業
服務業被忽略的原因∕服務業是重要的生産事業∕服務業是吸收各産業失業人口最多的産業∕颱灣尚待發展的服務業
第18章 産業轉變中政府的角色
金融風暴還會再來∕暖化現象日趨嚴重∕貧富間矛盾∕政府應扮演的角色∕政府的執行力
第19章 檢討與期許
目前世界環境的變遷∕不再有「百年老店」∕傳統産業興起與沒落的原因∕高科技産業興起與式微的原因∕今後颱灣産業發展的方嚮∕看見傳統産業發展的曙光
序
颱灣産業的迴顧與展望
在二次大戰後,從事經濟發展的開發中國傢與地區中,颱灣是最早啓動經濟發展的,那時國際貿易受到的障礙很少,地稀人稠的颱灣得以拓展對外貿易做為經濟發展的引擎。由於工資低廉形成「比較優勢」,使颱灣産品行銷世界各地,於是颱灣中小企業乘勢發展起來。沒有工作的民眾得到就業機會,很快地改善瞭颱灣的所得分配;各行各業得到發展機會,便齣現瞭玩具王國、傘王國、鞋王國的雅號。
到1960年代末,許多擺脫殖民地主義統治、獲得獨立的開發中國傢,在社會安定之後陸續從事經濟發展,也多以鼓勵齣口貿易、增加國內就業為推動産業發展的目的,於是國際貿易競爭漸趨激烈。由於它們的工資比颱灣更低,本身自然資源又豐富,颱灣的「比較優勢」便漸形失色。
到瞭1970年代,颱灣的經濟發展在國內也遇上瓶頸,即基礎建設落後,不符閤産業發展的需求;所幸當時颱灣已有財力發展重化工業,以支應民生工業的需求,不須再完全依賴進口、耗費外匯,這是「十大建設」的由來。「十大建設」所需的經費不是來自外債,也不是美援,更不是政府發行的公債,主要是來自歲計剩餘,由此可知在1980年代前的三十年,政府財政十分健全。
到瞭1970年代後期,政府財經官員察覺到,未來是電子時代,即多用資本的時代,不是勞力密集的傳統産業時代。為使颱灣能趕上時代而不緻被淘汰,便派遣專傢去美國學習電子時代所須發展的産業,於是加強瞭工研院電子研究陣容,並創立新竹科學園區,吸引海外科技專傢來颱設廠。直到1990年代,颱灣的電子業及資訊業(或統稱科技産業),纔開始在齣口貿易上大放光芒。
1980年代對颱灣經濟而言既是最繁榮的年代,也是「颱灣錢淹腳目」的年代,更是颱灣傳統産業遭遇最嚴峻的年代。在這個年代,政府宣布經濟自由化、國際化,而颱灣外匯纍積之高,成為美國政府懲罰颱灣對美國大量齣超的藉口,強迫新颱幣大幅升值,以減少對美的齣超。同時颱灣産業也起瞭變化,即勞力短缺、工資大幅提高、新颱幣大幅升值,從而降低勞力密集産業的競爭能力。又因連年齣超所纍積的外匯存底大幅增加,對颱灣經濟所形成的超額儲蓄過多,得不到正常的宣洩。到1980年代末期,房市泡沫和股市泡沫便連袂爆發;到1990年,這個孿生泡沫便爆破瞭,而傳統産業發展的光芒也自此黯淡下來。
進入1990年代,東亞地區除高科技國日本外,颱灣是最早啓動高科技産業發展經濟的國傢;當時韓國發展高科技産業尚在起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尚未有人纔及資本發展高科技産業;東南亞國傢除新加坡外,其他國傢剛從開發地區進入新興工業化時期。在此區域情勢下,颱灣的高科技産業還沒有脫離利用低工資從事生産的思維,不從創新、品牌銷路求發展,反而醉心於「接單」、「代工」的微利生産。雖然自1990年至2010年,高科技産業已成為颱灣齣口的主要産業,而對提高颱灣經濟成長率做齣瞭貢獻,但創造就業機會,就三個科學園區而言,僅23萬人,如果加上相關的配套産業就業人數,總共也不超過63萬人,在製造業就業人口中僅占21.2%,其餘仍靠傳統産業維持。
21世紀後全球化浪潮衝擊每個國傢,而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唯有適者纔能生存。尤其高科技産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芬蘭的Nokia手機曾風靡一時,但十年之後,便被智慧型手機打敗瞭。日本曾是二戰後崛起的世界第二大國,當兩年前韓國三星(Samsung)企業的電子技術曝光後,日本的電子業便黯然失色。颱灣高科技産業的強項在哪裏?最近我們比較2001和2006年兩次工商普查的高科技産業和傳統産業業績,使我們對高科技産業發展失去瞭信心。
今天,我們討論颱灣産業發展該何去何從時,不能不迴頭看看颱灣産業發展的曆程及其遭受挫摺的原因。我們一味地相信高科技産業會為颱灣産業帶來希望。三十年的高科技産業發展,享受瞭免稅、減稅,提前摺舊的優惠,結果在創新方麵仍然缺席。迴頭看看傳統産業,自1980年代後期便逐漸式微,不少人認為它已沒有發展的希望。然而自從進入21世紀,齣乎一般人意料的,部分傳統産業竟利用創新在國際舞颱上錶現亮麗,雖然量産有限,但卻能夠小兵立大功。如多功能的自行車、有文化內涵的法藍瓷、多姿多彩的蘭花,甚至不起眼的螺絲帽等,在外銷市場上至少有十年的好時光。傳統産業範圍廣,而且多是民生産業,需求彈性低,故有它的發展餘地。如果今後教育與研究能與傳統産業密切結閤,必能創造齣新産品。近十年來,年輕人在設計與發明的國際比賽上獲得許多奬項肯定,如果政府有計畫地好好栽培這些科技幼苗,十年之後,必有創新産品問世。
自進入21世紀,除全球化使競爭更加劇烈外,暖化現象日趨嚴重,無論是聖嬰現象造成的大旱,或反聖嬰現象造成的水災,都需要政府那隻看得見的手來處理。由於人類貪婪的性格使然,金融狂飆還會捲土重來,需要政府嚴加監管,莫讓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各種誘人的債券、基金欺騙社會大眾,造成災難。由於富人階級利用各種手段牟利,造成M型社會,使中産階級變成低所得階級,從而使政府失去支持的力量。政府應有勇氣嚮富人課稅,但國會反對。政府唯一的解決之道是積極發展傳統産業,使傳統産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增強中産階級的力量。
在本書初稿完成之後,我們邀請三位專傢學者為我們審閱,俾在齣版之前有改正錯誤、補充不足的機會。這三位專傢學者都對颱灣經濟發展曆程有充分的瞭解,對颱灣産業發展盛衰有深入的體驗,他們是葉萬安教授、吳惠林教授和鬍勝正教授。葉萬安教授曾任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對颱灣經濟發展的曆程如數傢珍,被譽為颱灣經濟的活字典;吳惠林教授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經濟前瞻》雙月刊編輯,也是自由經濟的捍衛者;鬍勝正教授曾任美國普渡大學經濟係係主任多年,返國後任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所長,曾擔任經建會主委、金管會主委,對颱灣經濟發展過程非常熟悉,且有獨立的見解。他們都提供瞭寶貴的意見,使本書稿獲得改進的機會,這是本書作者永感難忘的。如本書仍有錯誤,由作者負完全責任。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濛鬍美雲秘書與黃素娟女士悉心蒐集資料、繪製圖錶,並耐心打字,對完成初稿貢獻很大,在此特緻謝意。值得我們感激的是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在低利收入的情況下,支持我們完成此書,而聯經齣版事業公司的發行人在颱灣齣版業處於蕭條時期,仍斥資為我齣版所撰寫的颱灣經濟發展係列,更讓我們銘感在心,特在此緻上誠摯的謝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