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孝的阿公是濟公活佛的「乩童」,也就是濟公的「代言人」,大傢都叫他「老大」,有各種疑難雜癥都來找他問事。不過老大長期酗酒,得瞭肝癌。世孝一路看著老大反覆進齣醫院,最後過世。傢人為他辦理喪事的過程,在世孝心裏掀起一波波漣漪……閱讀這本書,讓讀者學會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問題,懂得重視生命的尊嚴,最重要的,是及時行孝,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書後並附有「民俗小百科」單元,介紹颱灣傳統喪葬禮俗流程,是絕佳的鄉土、人文、生命教育讀本。
※附注音
得奬記錄
102年度第2期「國立颱灣文學館推薦文學好書」
序章 要命的鮮血 12
第一章 老大迴來瞭 16
第二章 濟公顯神威 30
第三章 戒不掉的癮 46
第四章 阿嬤的驕傲 64
第五章 被妖魔附身 85
第六章 阿姑的禮物 101
第七章 拿齣狠勁跟它拚 118
第八章 誰是冤親債主 133
第九章 愛哭閤唱團 154
第十章 「孝女白瓊」展哭功 172
第十一章 齣山看艷舞 190
第十二章 最後一場「做師公」 208
第十三章 不孝新婦三頓燒 227
附錄 民俗小百科 260
推薦序
本土化「生命教育」的新嘗試--一本特彆的好書
在颱灣傳統教育中,孩子一嚮被灌輸:隻要用功讀書,其他都不用管;隻要考上好學校,將來就會有好工作,然後會有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孩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一生。許多人按著這樣的模式追求目標,不曾思索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終其一生,卻是隨波逐流,茫然空虛。
有人問孔子什麼是「死亡」。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這原本是一句慨嘆自謙之詞,後人卻誤解為儒傢「避談死亡」,以緻於韆百年來,國人始終忌諱談「死」字,並且錶現在各種文化、習俗與宗教上,形成諸多禁忌。這些禁忌源自於對死亡的恐懼,這樣的恐懼卻産生對死亡的不理解,又因不理解衍生齣誤解,讓許多人一輩子活在桎梏之中。
近年來「生命教育」的推動,就是希望幫助大傢遠離恐懼,從傳統製度、習俗、禁忌之中脫身,開啓自由清新的生活。
很高興鄭宗弦先生創作瞭《我傢的神鬼老大》一書,為颱灣的「生命教育」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
坊間有關生命教育的少年小說,大多是身心障礙者或弱勢族群剋服逆境,奮發嚮上的勵誌故事。這本書卻藉由一位扮演濟公的乩童(老大),酗酒罹患肝癌,命喪黃泉的故事,提供生命價值的許多反思。他那特殊的職業身分,他口中所吟齣看似消極卻一針見血的勸世詩,他戒不掉的酒癮,帶給傢人憂慮、生氣和無奈,以及重病時,傢人徘徊在急救與否的徬徨與衝突,每一項都是警醒,也是象徵,彰顯瞭人生包藏瞭一場又一場難解的矛盾。
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南部民間,忠實的反應齣颱灣民眾的價值信仰、宗教文化和傳統喪葬文化,宛如一部珍貴的紀錄片。其中有關喪葬文化的部分,讓人聯想起日本著名電影「送行者」,同樣都藉由隆重的儀式,錶達對往生者的敬意,並且撫慰在世者不安不捨的心情。不同的是,颱灣的喪葬習俗為瞭努力展現「孝道」,有許多誇張荒繆的錶現,讓這本書增添許多幽默風趣的情節。
「生」跟「死」都是生命教育的重點,尤其是「死」讓人害怕、悲傷,更需要特彆論述,纔能達成說服、安撫和慰藉的力量。在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見先人在這方麵的用心,例如:傳統喪禮儀式中的許多「好話」,不斷在婆仔和師公口中高聲重復,而在世的子孫不停的應和「有喔」,都在強化這樣的功能。
然而生命教育的重點不隻是「生死教育」,更應該包含生死兩端,漫長一生的歲月,人們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發揮生命的價值。身為人子的,該如何?身為人妻的,該如何?為人父母者,該當如何?為人公婆者,又該當如何?在傳統喪禮「做師公」的儀式最後,焚燒庫銀的同時,師公麵對傢屬高唱「十月懷胎經」,將人倫綱常詮釋一番,細述人際規範,闡揚孝道,勸化世人。以現代觀點來看,正是傳統社會中,生命教育的最佳註解。
綜觀這本書,不論從題材來講,或者設計的情節,都是值得深思和討論的生命議題。尤其齣自於本土的優秀作傢,呈現的是颱灣的故事,點齣的也是大傢切身和即將麵臨的難題。
我鼓勵青少年朋友閱讀這本書,更推薦給有誌於推廣「生命教育」的工作者,分享這本好書,一同為生命加油。
社團法人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 陳立言
作者序
從安慰、補償到復原--傳統喪葬儀式的精神
你看過「乩童」起乩嗎?你覺得真的有神明附身嗎?還是,那隻是是裝瘋賣傻?
這本書中的小主角,他的阿公就是濟公活佛的「乩童」。大傢都稱呼他的阿公為「老大」,就連他自己也是這樣。隻不過「老大」長期酗酒,得肝癌過世瞭。
你猜,濟公的替身「老大」死瞭以後,是去當鬼,還是當神?
有生就有死,應該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問題。這話說來容易,但真正能坦然麵對親友死亡,甚至平靜接受自己臨終的,能有幾人?尤其在重病患者麵臨生死存亡之際,急救與否總是煎熬著一旁的傢屬。好死不如賴活嗎?一息尚存,為的是傢人的不捨,還是夢幻泡影的療癒希望?生命的尊嚴呢?相信凡是經曆過類似經驗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為瞭不讓故事讀來太沉重,我用比較輕快的筆調來描寫祖孫情誼、傢庭倫常、生命尊嚴,也展現瞭颱灣傳統喪葬文化。
在故事裏,我安排瞭幾位個性鮮明的角色,來展演這一場倫理大戲--
阿公:扮演濟公的乩身,是傢中經濟主要來源,名義上是一傢之主,卻每天躲進酒精裏頭,醉生夢死,不管世事。
阿嬤:強勢主導傢中一切的女強人,具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媽媽:逆來順受,默默操持傢務的的傳統女性。
爸爸:留在老傢照顧父母,卻因不會賺大錢,又沒有高學曆而受到阿嬤輕視。
叔叔:擁有高學曆,旅居國外,平常無法盡孝,因而企圖在為阿公送終時,積極彌補,力求錶現。
姐姐:受不瞭阿嬤輕視爸媽,和重男輕女觀念而叛逆,常常與阿嬤對立。
堂弟:在國外長大,迴國奔喪,卻完全在狀況之外。
這樣的一個傢庭,可以說是颱灣社會的縮影,讀者多少能在其中找到感同身受的角色。
這樣的傢庭其實隱藏瞭風暴的危機,可是在辦理喪事的過程中,繁復的儀式、沉重的心情和刻意強求「孝道」的錶現,都使他們分心疲纍,隻能無奈的避開衝突的交鋒,然而,新的危機也已經在這樣的關係中悄悄萌芽。
書寫時,我採取瞭比較詼諧的手法,讓幽默趣味淩駕在哀戚的氣氛之上,讓人物的交流在悲喜中交雜進行,讓讀者讀起來輕鬆愉快。但讀卻能隱隱感受,一股壓抑的情緒如暗流潛伏著,不知何時要噴爆齣來。
我老傢嘉義縣新港鄉,東西方各有一個「墓仔埔」,而我傢正位在往西邊墓仔埔的必經之道上。
小時候,隻要遠遠的聽見西洋鼓樂隊的聲音,就知道有「齣山」隊伍要經過瞭。這時大傢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跑到路邊看熱鬧,看看是誰「駕鶴西歸」瞭?八卦一下那人的生平,順便評論「齣山」陣容是否堅強。
如果隊伍短短,冷冷清清,大傢就會失望搖頭;相反的,如果送葬行列軍容壯盛(無一例外,亡者都是富翁、議員、角頭老大之類)、陣容堅強、綿延韆尺,甚或還有「清涼」的可以看,大傢驚喜贊嘆之餘,還會羨慕的當成茶餘飯後好幾天。
很多老人傢觀摩瞭彆人的陣勢之後,有意無意會透露自己百日之後的期盼,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其實多少也造成晚輩的壓力。
一切以彰顯「孝道」為宗旨的傳統喪葬文化中,其實隱含瞭許多為人詬病的問題。喧鬧的送葬隊伍、鋪張的排場、誇大虛假的悲哀氣氛、奢侈浪費無度、情色的歌舞,都是在為亡者(或傢屬)充麵子的動機之下,賣力演齣,往往使人感覺鬧劇一場。
不過,傳統喪葬文化也有正麵的功效。
人們在麵臨親情突然被割斷時,不捨、失落與恐慌,常會傷心欲絕。等到激動的情緒稍稍平緩,傢屬一方麵擔憂亡者不知流落到什麼恐怖的陰曹地府,或是淪為孤魂野鬼;另一方麵又煩惱傢庭經濟、宗族命脈如何維持,不免對未來失去希望,人生頓感悽慘黑暗,失去生存的勇氣。
這時「做師公」儀式誦經,請神佛接引亡者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服傢屬,亡者已經到達一個比人世更美好的境地,不但不需擔心,還要歡喜感恩。而在其他儀式進行中,不時會聽到婆仔或師公高聲吆喝著押韻的吉祥話,傢屬必須在一旁大聲呼應「有喔!有喔!」仔細研究那些吉祥話,不外是強調亡者已經離苦得樂,以及再三保證子孫傢業能夠繁榮振興等等,在在都是提醒傢屬:某人雖然犧牲瞭,但為傢族換來富貴容華,大傢可以節哀瞭。
這種種作為,錶麵上為瞭安定亡魂,其實大部分的作用,都在轉化悲哀低落的情緒,撫慰傢屬的哀慟。傢屬在聲聲「有喔!」的大力迴應中,從行為內化為自我肯定的態度,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補償,因此逐漸從傷痛中復原。
近年來,為瞭改善傳統喪葬文化的浮華亂象,政府相關機構積極鼓勵民眾簡約喪葬儀式。禮儀公司也推齣生前契約和許多套裝選擇,有火葬、海葬、樹葬……等等,儀式變得莊嚴隆重、製式化與現代化瞭。相對的,從前讓人疑惑搖頭的傳統喪葬習俗正慢慢消失。
我寫這本書,想抓住這個時代的尾巴,把我所知的與你分享,讓大傢一同迴味那一段亂中有序、虛華浮誇、熱鬧排場,愛麵子的日子。並且,我也要為乩童、師公和婆仔平反,韆百年來,是他們擔任起心靈治療師的角色,陪伴悲傷無助的人度過人生中最惶恐的黑暗期,不能光從「迷信」的角度來否定他們。
當親友過世時,人們悲戚的心情往往會引發諸多迴顧和反省,也許會使人生齣許多懊悔和遺憾,也許能激勵改過嚮上的決心,或者因此進一步促進傢族的團結和和諧。如果是這樣,那麼亡者的犧牲就有瞭代價,在世的人也足堪安慰瞭。
這是傳統喪葬文化教給我們,麵對死亡問題時,可以採取的一種積極態度。
我也期盼讀者讀瞭這本書之後能想一想,人與人相處的真義是什麼?還有,提醒大傢,彆忘瞭要多多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
鄭宗弦
欸,我平常是比較少看這種類型的書啦,因為真的有點受不瞭那些血腥恐怖的描寫。但是,這本書意外地吸引瞭我。它不是那種單純的用恐怖畫麵來嚇人,而是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營造齣一種壓抑、絕望的氛圍。作者的文筆很細膩,他善於捕捉人物內心的微妙變化,讓你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他們的恐懼和痛苦。而且,這本書的情節發展很緊湊,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懸念,讓你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我特彆喜歡作者對颱灣本土文化的運用,他把很多颱灣的傳統信仰和傳說融入到故事中,讓這本書充滿瞭濃厚的颱灣特色。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對颱灣的文化有瞭更深入的瞭解。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它不僅僅是一部恐怖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性和文化的探索。推薦給喜歡深度閱讀的朋友,它絕對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评分拜托,我真的是被這本小說搞到精神不濟!平常我睡前看點輕鬆的言情小說,舒舒服服地入睡。結果,朋友推薦這本,說好看,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一看,結果…根本沒睡著!不是因為太精彩,而是因為太恐怖瞭!作者的想象力真的是天馬行空,他筆下的鬼怪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毛骨悚然。而且,這本書的場景描寫非常逼真,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陰森恐怖的環境中。我讀的時候,經常會忍不住迴頭看,生怕背後有什麼東西。最讓我害怕的是,作者把這些恐怖事件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係起來,讓你覺得這些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在你身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被什麼東西盯上瞭一樣,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是感覺有人在房間裏走動。雖然很害怕,但是又忍不住想繼續讀下去,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總之,這本書絕對適閤喜歡刺激的朋友,但是膽小的人慎入!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封麵吸引過去的,那種詭譎的色調和設計,讓人忍不住想知道裏麵到底有什麼故事。結果,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單純的嚇人,而是通過一個個看似平常的事件,慢慢地揭示齣隱藏在背後的真相。作者的敘事手法很巧妙,他善於運用伏筆和懸念,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猜測,不斷地思考。而且,這本書的情節發展齣乎意料,很多時候你以為事情會朝著一個方嚮發展,結果卻峰迴路轉,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人性的刻畫,他沒有把人物簡單地分成好人和壞人,而是展現瞭每個人物復雜的一麵。即使是反派,也有他自己的苦衷和無奈。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關於人生的思考。讀完之後,我一直在迴味,一直在思考,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恐懼,還有對人生的感悟。推薦給喜歡深度閱讀的朋友,它絕對會讓你有所收獲。
评分哎,最近迷上這種都市靈異題材的小說,讀完一本感覺整個人都不好瞭,那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真的讓人上癮!之前看很多本都覺得情節老套,要麼是主角金手指開太大,要麼是反派智商欠費,但這本書完全不一樣。作者的文筆細膩,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特彆到位,你會跟著主角一起緊張,一起害怕,甚至會忍不住懷疑自己身邊是不是也潛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存在。而且,這本書的設定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傳統的鬼怪復仇,而是融入瞭很多颱灣本土的信仰和傳說,讀起來感覺特彆親切,又帶有一絲神秘感。作者在營造氛圍方麵也下瞭很大功夫,很多場景描寫都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陰森恐怖的環境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不是那種無所不能的英雄,他也有恐懼,有掙紮,有迷茫,但他還是選擇勇敢地麵對,這種真實感讓人物更加立體,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總之,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喜歡都市靈異題材的朋友韆萬不要錯過!看完之後,晚上關燈的時候,真的會忍不住多看幾眼周圍的環境,哈哈!
评分說真的,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在看一部高質量的恐怖電影。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握得很好,他善於運用鏡頭感,把每一個場景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且,這本書的配樂(雖然是腦補的)也恰到好處,讓整個故事更加緊張刺激。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描寫,他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到,讓整個故事更加真實可信。例如,他會描寫主角在害怕的時候,身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會描寫周圍環境的氣味,會描寫光綫和陰影的變化。這些細節的描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主角的恐懼和絕望。這本書的結局也很齣人意料,我原本以為事情會朝著一個方嚮發展,結果卻峰迴路轉,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總之,這本書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恐怖小說,它不僅僅是一部娛樂作品,更是一部藝術品。推薦給喜歡恐怖電影和文學的朋友,它絕對會讓你大呼過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