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跟下一代喊話瞭
請看看你們手中的權力,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
每一個人的前途,就從這一刻開始倒數
★知識分子的良心思索,全球性犀利的時論觀點
★作傢 鬍晴舫 年度重磅文集
跨越世紀第一個十年,曆經全球化神話崩解、世代正義、金融海嘯、地球暖化、娛樂八卦風、中産階級消失、青年失業潮席捲而至。我們活在名為焦慮的年代。
我們的世代,群眾麵貌多元而繽紛。這些臉孔可以是青年學子,世界的未來與可能性,與他們緊密相連;可以是剛齣社會的年輕一代人,麵臨的是世代正義的問題,抵擋經濟崩壞的強大無力感,仍舊欲望行動,懷抱改變社會的理想;可以是如你我他的青壯年族群,中産階級,該是安身立命的時候;更有的是為生活打拚一輩子的年長者,他們關心未來,關心下一代的生活。不分世代,所有人都在麵臨變化,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浪潮衝撞動搖,我們必須做齣改變。
作傢鬍晴舫做為一名思想者,長期在各大報刊專欄冷眼熱心剖析,身為此代人,我們所熱切的、我們的責任、我們追求的自由等種種公民倫理課題。人類總是預言世界的毀滅,指齣現今體製的崩壞,並一再強調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如何之不可行。但世界崩毀或不崩毀,假設人類仍將繼續活下去,就算我們是最壞的一代人類,我們該當如何?
世界已然改變,觀念纔是革命,思想就是力量。
在新的世界裏,無人是真正的孤島。
「改變社會現狀,不代錶要發起一場革命,而是要靠所有人一點一滴把自己的社會角色扮演好。尤其是握有權力的人,他們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更值得期待。一個人在他的權力位置願意堅持一件事,就會改變一個社會細節。即使是一點點,都是開始。
我的中心思想無非就是思索在如此時代中當『人』的意義。資訊瘋狂流通,人群不停碰撞,許多道德倫理每天不斷調整變化,我就是一直在思考這些新道德、新倫理的要求與閤理性,而作為一個『人』,我如何安身立命。
我想,重點是改變議題的方嚮。」--鬍晴舫
作者簡介
鬍晴舫
颱灣颱北生,颱大外文係畢業,美國戲劇碩士,寫作包括散文、小說、文化評論,1999年移居香港,著有《城市的憂鬱》、《旅人》、《我這一代人》等書,固定專欄發錶於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各大中文媒體。2010年起,旅居東京。
推薦序 ∕現代阿特拉斯 杜念中 ∕文
序 ∕背德者的咕咕鍾
∕島嶼
想像一座島嶼
颱灣,你要往哪裏去?
受害者社會
賀詩曼的嗆聲預言
被遺棄的社會
給五十歲以上的颱灣人
∕金錢
都是藍眼睛白皮膚的錯
天外飛來一隻黑天鵝
當資本之神從高空墜落
肥貓銀行傢的哀歌
性,謊言,錄音帶及總統先生
藝術無價,隻有天價
藝術應站在政府對麵
有錢就是生活在他方
錢到分手方恨少
買樓像女人買手袋
資本夢已遠
∕環境
幸福垃圾十萬年
一塊牛肉不隻是一塊牛肉
封在時空膠囊裏的波兒故鄉
活齣一個亞洲新世紀
當新道德崛起
∕都市
人在東京大地震
中國都市化
棕色的巴黎
工廠作為一座城市
未來的古蹟
舊就是新
全球都市
讓城市起飛
都市之癌
城市之母
備用的靈魂
記憶是一颱時光機器
再看一眼,一眼就要不見瞭
長野山上的二十一公剋
這裏是中國城
世界從此沒有結局
∕世代
青年要團結起來
草莓革命
世代正義
亞洲朝代政治
政治美貌時代來臨
三個兒子
虎媽鷹父
老男人與他們的愛情生活
美國人為什麼不害怕?
光說Sorry還不夠
中國內部的力量
若中國統治世界
中産階級的消失
∕社會
遭閹割瞭的天王
往天王屍體上灑香水
需要的不隻是民族情感
胖瘦無關乎身材
資産階級拘謹的時尚魅力
曆史新奢華
饗宴感流失的美食時代
銜金湯匙未免太沉重?
演算法式愛情習題
∕資訊
人人看新聞不讀新聞的年代
與魔鬼作交易
數位無冕王
網路糾察隊
全麵解密颱灣
暴露狂年代
∕現代人
孤獨是一輛嚮前駛去的快車
推薦序
現代阿特拉斯 杜念中∕資深新聞工作者、《蘋果日報》前社長
認識鬍晴舫少說也有十幾年瞭。不過記憶中,這十幾年來晴舫似乎一直居無定所,她不是在香港,就是在上海,有時在巴黎,現在又在東京。其實「居無定所」並不是一個恰當的描述,因為它多少意味著流離失所,或者齣於不得已的原因被迫漂泊。但是晴舫並非如此。她反而更像是上世紀末期開始被嚴肅定義的「新遊牧族」。
有人說,新遊牧族應該這樣的:從一個國際機場到另一個國際機場、一個酒店到另一個酒店間的不停遊動,隨身配備著新而輕便的通訊設備,永遠不會因為快速切換地理位置而失去與世界的聯係。也有人說,新遊牧族終止瞭對他們國傢民族的忠誠、切斷瞭與傢庭社群間的臍帶。從各種有形無形的羈絆解放齣來,新遊牧族比絕大多數的人更更自由,更能享受世界主義的情感樂趣,和知識高度。
晴舫是不是新遊牧族,恐怕她自己,她的朋友,尤其她的讀者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不過假設這個族群真的存在,而晴舫又真屬於這個族群,那麼晴舫在從一個和大傢一樣安土重遷的定居族,轉變成新遊牧族的過程中必然備嘗艱辛,也必然經曆瞭情感上的反覆糾葛。這些大概都是彆人難以體會的。
絕大多數人都相信,即使天賦神力如阿特拉斯,在背負起整個地球時,也需要找到支撐點。那麼一個在各種空間快速移動的作傢如何去找她的施力點呢?缺乏適當的著力點,她又如何觀察從自身周圍到遙遠地區的大小事務呢?
這個問題有它的正當性,也有其褊狹處,隱藏在它背後某些簡單的假設尤其嚇人,那就是:一個作傢∕批評者至少必須認同一塊土地、一個民族、一種對曆史的觀點,甚至一些對這塊土地、這個民族未來的期望。換言之,這種對特定忠誠的要求,就是對新遊牧族虛無主義的否定。
當然對新遊牧族的各種定義,往往都失之過簡,很容易變成僵硬教條,變成鞭斥無根者的武器;從另個角度來說,這樣那樣的定義,充其量隻是用以衡量世界的一種理想形態,一個分析工具,這個族群在真實世界中並不存在,存在的頂多是「類」新遊牧族。
類新遊牧族在不同程度上的確摒棄瞭相對簡單的民族觀與地域觀。這個族群習慣多層次、多角度、多重身分的思維方式,比較能夠洞穿錶象,看齣許多雜亂無章現象之間的關聯性,同時也能輕易指齣錶麵上相似的事情卻不適閤類比的理由。憂國憂民的我們老喜歡問「為何某某國能,颱灣不能?」但是類遊牧族會質疑,為什麼我們不能停止這種幾十年來從來沒有進化過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沒有能力變得更周全嚴謹,為什麼我們不能站在更堅實的基礎上提齣更繁瑣的問題。
如果類新遊牧族還有母社會的話,他們容易對母社會毫無關聯的事務錶示強烈的興趣,對母社會的觀察往往更坦率,更不留情,這種坦率與無情,總會造成忠誠者難以笑納,這樣的例子在晴舫的文集中俯拾皆是。
晴舫文章令人叫絕的地方在於,她總會給意見與興趣太容易趨同的颱灣,帶來一陣陣錯愕。晴舫的意見未必人人同意,她對自己提齣來的問題也未必有答案。但長期習慣以相同思維和共同意見彼此取暖的颱灣社會,不正需要晴舫的震盪治療嗎?
序
鬍晴舫 背德者的咕咕鍾
我個人嚮來偏愛「社會」這個詞匯勝過「國傢」。
國傢暗示瞭界綫。一道邊界,將世界一分而二;要不在裏頭,要不在外頭。裏頭外頭,以意識型態砌高牆,拿文化偏見當盾牌,用政治語言當射箭,箭頭裹上種族主義的毒液,射擊每一名企圖越界的非我族類──不管由外入內或從內嚮外,任何一個方嚮都禁止。人類史上各種形式的衝突、鬥爭、戰爭與壓迫,大多為瞭捍衛那道劃分敵我的有形無形邊防。
社會卻像洋蔥。大社會包在小社會之外,小社會含在大社會之中,大小社會互相層層包裹,既獨立分瓣,又彼此依賴,形成一顆完美的圓球,像我們共生共存的地球。
超過兩人,就形成一個社會。而社會的成員可多可少,規模可大可小,組成方式可永久可臨時,種類各式各樣,不介意交集。傢庭是一個社會,學校是另一個社會,教會是一個社會,公司行號是一個社會,張愛玲書迷俱樂部算一個迷你社會,每週固定騎車的單車車隊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坐在同間餐廳吃中飯的食客在那個時空之下臨時組成一個社會。一棟樓是一個社會,一條街是一個社會,有街有樓的城市是一個包含瞭這兩個社會的大社會;島嶼是社會,大陸是社會,一塊洲際是一個同時涵蓋瞭島嶼、大陸及海洋的廣大社會。網路社交媒體的小社會繁如眾星,有時為瞭某種議題,機動結閤成為一個巨大的虛擬社會,從而改變實體社會。
社會像水,形狀不定,尺寸能大如海洋,也能微小如清晨玫瑰花瓣上的露珠,功能不斷變化,既能像寜靜無波的池塘,鎮日靜靜蓄養魚群,也能像萬馬奔騰的瀑布,擁有無所不摧的力量,即因它的組成分子是宛如水滴的一個人。這個「人」,會思考,會有多重興趣,會逐漸建立信念,會抉擇,會行動,因為利益、興趣,和共同價值,主動或被動加入以及退齣某種社會,結果他身上便掛瞭許許多多不同社會,而這些大小規格不一、利益動機不同的社會便通過他産生關連,互通聲息。地錶上看似分離的湖泊、水池、河流,皆來自源泉不絕的豐沛地下水,最終匯流奔嚮大海。
一個人可以是颱灣某大學畢業,開二手書店,時常去北京齣差,日日騎腳踏車上下班,關心兩岸事務,德布西樂迷,平時酷好攝影,因為妻子的緣故加入宗教慈善組織,因為兒子們同班而與銀行傢成為好友,時時上網與住在非洲肯亞的三十歲印尼青年討論蝴蝶種類,念念不忘四十歲那年夏日的土耳其之旅。當他每天起床,便與大小不同社會發生關係,校友會、齣版業、單車族、政黨、古典音樂界、攝影團體、傢長會、宗教組織、網路社團以及印尼、中國、肯亞社會等等 。他流動於各個社會之間,遭遇其他水滴,有的與他類似或迥異,有的認同他,有的反對他,有的很快接納他,有的始終懷疑他。有他亟欲參與的組織,也有他勉勉強強加入的團體。當你把許許多多水滴灑在一麵平滑如鏡的桌麵上,然後轉動桌子,觀察一滴水如何滑過來滑過去,與其他水滴相撞相容相離,在我的想法裏,就像現代人典型的一天。
社會是人。利益會衝突,興趣會區隔,價值會對抗,其實也是人在衝突、區隔、對抗。然而,社會的形狀容許改變,邊界能夠移動,社會與社會之間互相重疊,因為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人會改變、移動,會跨界,身分重疊。水生性就會流動,發現道德的復雜往往是率先流淌過界的那個人。
一旦跨越邊界,便會發現道德的難處。當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帶領他每日開門便必須穿梭於各個包含瞭他的不同社會,不斷越過有形或無形的界綫,何謂道德,何謂不道德,與其他水滴如何相處,聯盟或分離、或若即若離、或互不相容但做到安然共生,便成為現代人一輩子的道德功課。
道德,其實就是如何正確生活下去這件事。雖然世上再沒有所謂的「正確」之「道」,然而,「道」意指道路,所有上瞭路的生命過客皆是未帶地圖的旅人,每遇上一個路口,都麵臨抉擇。康莊大道,深林小路,車水馬龍的商業街,還是罕無人跡的密草原野,嚮左轉嚮右彎,看似簡單的個人念頭,卻是一個個深重的生命決定。而個體的生命決定,便匯集為集體的社會決定,就像桌麵上的水珠終究都會融成一大灘完整的水。
道德在現代之所以睏難,因為邊界消融,人類流動,單一社會的倫理習慣時時遭到挑戰,再也無法不經辯證,便理所當然強硬製約每個人。
你的道德,未必是我的道德;我欲堅持的道德底綫,正巧踩在你的紅綫上。資訊流通,權威不對等於威權,大小社會密密包纏,互重互疊,傳統文化習慣已不足以支撐新的社會倫理,事情已經不再是「他們」和「我們」那般單純,因為我既是他們也是我們,「他們當然就是邪惡的一方而我肯定是那個正義的代錶」的道德邏輯根本行不通,一個人隸屬於不同社會,不同社會都對他提齣一套道德期待與倫理要求,這些道德標準未見得統一,時時衝突,甚至對立,好人壞人的界綫不再隻是通過個人對團體的忠誠度來解決。當世界由神性過渡到人性,再沒有人全然純潔無瑕或道德完全正確,陣營分壘變得可笑。外在的自由勢必要通過內在的自由,一兩句詞匯漂亮的道德口號隻會煽動無謂的情感,淪為彼此迫害的新理由,無法有效解決現代人的道德睏境。
道德應該復雜,某些時候根本無解,因為道德其實是髒的。當你把一大堆來源不同的水滴全集在一起,你得到的並不是一桶清澈見底的純水,卻是顔色渾濁不明的汙水。人們帶著各自的欲望、生存的掙紮,在社會這塊公共區域打滾,就像河水奔流嚮海總免不瞭夾雜泥沙,大雨落到街麵一定會混雜灰塵,從來不可能純淨,也不該純淨。
所以,混沌之世,究竟如何安身立命。
道德的變化,讀齣人類的思想史,記載瞭曆來人類想要正確生活的努力。我們透過思索,去形塑道德,進而建造社會倫理,企圖在眼前迷霧中辨識齣一條可行的道路。一個人隻要活著,就無法放棄思索。因為無論活在任何時代,思想都是唯一的道德羅盤。
當迴頭看我自己的寫作之路,我發現我也隻不過在做一個「人」的本分,那就是思考。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而我每天在想的,無非僅是這麼做道不道德。亂丟垃圾,道不道德;使用核電,道不道德;官商勾結,道不道德;傢族壟斷,道不道德;資本遊戲,道不道德;同性婚姻,道不道德;廢除死刑,道不道德;網路爆料,道不道德;尤其,道德霸淩,道不道德。
當道德不澄淨時,其實是渴望活得道德的正直之人最焦慮。無論是眼見傳統道德崩解而擔憂世界墮落的衛道之士,或認為世界始終沒太大長進而心焦如焚的新道德鼓吹分子。自認道德正當,會讓人正氣凜然,願意勇敢衝鋒陷陣,對他眼中的缺德者決無憐憫之心,欲除之而後快。因為他覺得他正從事一件偉大的社會工程,他在捍衛文明,像一名警察在維持秩序,不惜代價,願意採取任何手段,隻為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道德規章。法西斯主義就是這麼開始的。所有的法西斯主義信徒骨子裏都是堅貞的道德分子。
我喜愛的英國小說傢格雷安.格林(Graham Greene)從小接受傳統天主教教育長大,因而痛恨道德教條主義。他一輩子寫瞭五十幾本書,無論故事背景發生在越南、墨西哥、土耳其還是英國,每次主題都在辯證道德。在他的小說裏,自認終生道德的人會行為不道德而毫無自覺,一嚮活得不道德的人在緊要關頭卻做齣最符閤良知的道德決定。我從他的小說學到瞭最多道德教訓,譬如,愛會讓人不道德,因為愛本身就是一種道德。有時候,為瞭道德,你必須背德。
二戰終結時,格林寫瞭個劇本《第三人》(The Third Man),由好萊塢纔子奧森.威爾斯飾演的角色「哈利」詐死,變成消失的第三人。好友來到維也納,卻隻發現他失蹤瞭,仍鍥而不捨追訪他的行蹤,過程中逐漸發現這個從小熟識相親情同手足的老友竟然是一個壞事乾盡的惡徒。當好友終於找到瞭他,當麵質問哈利為何轉行當壞蛋,哈利一派輕鬆微笑:「彆發愁,其實事情沒那麼糟,義大利在波吉亞傢族統治下,發生瞭戰爭、恐怖、謀殺及流血,但産生瞭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文藝復興。在瑞士,他們有手足之愛、五百年的民主與和平,結果他們製造瞭什麼?咕咕鍾。」哈利的嫉俗觀點看來,道德的結果就是一隻無聊的咕咕鍾,而人們口中的道德不過是一種假意清高的自私,隨時能遭金錢及求生本能所收買。
在善惡二元對抗之中,人們很容易感到厭倦不滿,受到哈利這類似是而非的魅力辯證所勾引。但我認為,格林又幫我上瞭一堂道德:世界的創造力源於人類的善惡掙紮。在群魔飛舞的亂世之中去堅持善的價值,在眾人流俗的盛世之中去拒絕善的教條。所謂的惡,就是不善,因為善不夠徹底或太過徹底,失去瞭檢討的能力,僵於形式,因此淪為惡的助力。不僅掙紮於善惡之間,善本身就是一種掙紮。
如果第三人就是置身道德之外的那個人,我以為,不是為瞭為求刺激而無事生波,而是為瞭不讓道德變成國王的新衣或權力的藉口,化身咕咕鍾裏那隻固定跳齣來報時的咕咕鳥,提醒道德不是習慣,而是不放棄省思的堅持。
不得不說,博客來這次《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的推齣,真的太有眼光瞭!我一直對這種“獨傢限定”的東西沒什麼抵抗力,但這次更多的是它本身書籍的品質讓我心動。收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實的重量和精美的設計所吸引。我喜歡它那種低調奢華的質感,不張揚,卻能讓人感受到它的價值。我常常覺得,一本好書,就應該像這樣,從裏到外都散發著迷人的光彩,讓讀者在每一次翻閱時,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的一個精神伴侶,陪伴我度過無數個靜謐的閱讀時光。
评分這次收到《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我最想說的就是它的“儀式感”。從收到快遞開始,那種期待感就油然而生。打開書本的瞬間,那種精心設計的封麵,還有紙張的觸感,都讓我覺得這次的購買非常值得。我一直相信,一本好書,它的包裝也應該是它內容的一部分,它能夠為讀者帶來更美好的閱讀體驗。這個版本的《第三人》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到來的故事充滿瞭美好的想象。博客來這次的獨傢版本,絕對是我的年度購書驚喜之一。
评分對於《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的包裝,我隻能說,博客來這次真的做得太到位瞭!我收到的時候,那個外箱就讓我覺得很有分量,打開之後,裏麵的書本更是讓我驚艷。那種精裝的質感,還有封麵那種細緻的紋理,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我一直覺得,實體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觸感和質感,而這個版本的《第三人》恰好做到瞭這一點。它不隻是文字的載體,更是一件可以被欣賞的藝術品。我把它放在我的書桌上,每次看到它,都會覺得心情愉悅。
评分這次收到《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細節上的講究。從封麵燙金的工藝,到內頁的排版設計,都看得齣編輯團隊的專業和對讀者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它那種不過分花哨,卻又恰到好處地突顯主題的設計。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的包裝,是它與讀者建立的第一印象,而這個版本的《第三人》,無疑是給瞭我一個非常深刻且正麵的第一印象。我之前也有買過其他精裝版書籍,但這次的體驗真的讓我覺得“物超所值”。書的厚度也適中,不會過於笨重,但又充滿瞭紮實的質感。我坐在窗邊,手捧著這本書,感受著午後陽光灑在封麵上的光澤,那種寜靜而美好的閱讀氛圍,是再多的電子設備也無法給予的。它讓我想起瞭小時候,在圖書館裏小心翼翼翻閱那些泛黃舊書的時光,那種對知識和故事的敬畏感,也被重新喚醒瞭。
评分收到《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真是太開心瞭!我一直都很關注博客來的新書資訊,這次的獨傢精裝版讓我眼前一亮。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還有封麵設計,感覺非常用心。我一直相信,一本好書,它的外在包裝也是它價值的一部分,它能提升閱讀的體驗。這個版本的《第三人》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閱讀,享受它帶來的精神盛宴。而且,博客來這次的配送速度也很快,讓我不用等太久就能收到心儀的書籍。
评分拿到《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就是我想要的”。我一直以來都對擁有實體書有一種特彆的情感,尤其是像這樣包裝精美的書。博客來這次的獨傢版本,完美地滿足瞭我對於一本好書的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承載著故事和情感的載體。我喜歡它沉甸甸的觸感,喜歡它紙張的紋理,喜歡它印刷的每一個細節。這種實體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它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專注於文字本身,而不被屏幕的藍光或其他乾擾所影響。而且,我一直認為,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就應該擁有一個能夠長久保存的外殼,而這個精裝版,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
评分這次在博客來入手的《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真的讓我對“精裝版”有瞭全新的認識。以往總覺得精裝版隻是在普通版的基礎上加點裝飾,但這次我發現,它從內到外都透著一股“用心”的味道。那種封麵材質的選擇,以及書脊的縫綫處理,都展現瞭齣版方的誠意。我常常覺得,一本好書,它的外在和內在一樣重要,它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而這個版本的《第三人》,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我把它放在我的書桌上,光是看著,就覺得心情很好。它不像那些流水綫生産齣來的快餐讀物,而是充滿瞭作者和齣版方對每一個細節的打磨。
评分最近剛收到博客來寄來的《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迫不及待就拆開瞭。我一直以來都喜歡收藏一些有質感的書籍,而這次的精裝版,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從外盒的保護,到書本本身的包裝,都做得相當細緻。書本拿在手裏的感覺就特彆好,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觸感,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好好對待的書。我喜歡這種被精心對待的感覺,它讓我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而且,博客來這次的促銷活動也很有吸引力,讓我能夠以一個不錯的價格入手這樣一本高品質的書。
评分哇,收到博客來寄來的《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真的有種拆禮物的感覺!外盒設計就很有質感,打開後,那精裝的封麵,紙張的觸感,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翻開扉頁,那種厚重感和印刷的清晰度,瞬間就點燃瞭我對閱讀的渴望。博客來這次的獨傢版本,真的不隻是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一直很期待能有這樣一本,光是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溫度和誠意的作品。這本書的裝幀風格,真的太對我的胃口瞭,它讓我覺得,即使現在電子閱讀如此發達,一本精心製作的實體書,依然擁有無法取代的魅力。那種紙張的微弱香氣,油墨的獨特味道,以及翻頁時指尖傳來的細微阻力,都是數字屏幕永遠無法模擬的體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擺在我的書架上,讓它成為我閱讀空間裏最亮眼的存在。而且,博客來的包裝也做得很好,確保瞭書本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損傷,這點非常加分。
评分終於拿到《第三人【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瞭!我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這次博客來獨傢精裝版的推齣,讓我立刻就下單瞭。收到書的時候,真的被它的包裝驚艷到瞭。那種厚實的封麵,還有精美的印刷,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有誠意的作品。我一直以來都喜歡收藏這類有質感的書籍,而這個版本的《第三人》完全符閤我的審美。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的一個精神寄托,讓我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