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人物、既熟悉又驚奇的事件,劉墉說故事,有笑有淚有智慧,令人想一聽再聽。
劉墉抒情散文精選,從童年的記憶萌牙,追尋逝去的時光,發現愛的源頭。劉墉說故事,筆端帶感情,忽而喃喃訴說胸中的澎湃情感,忽而帶著激勵奮鬥的思緒;甚至隻是蒔花弄草、愛花賞鳥,也自有陶淵明般的田園情懷,由大自然的感悟,禮贊生命,尊重一切眾生。盡管是他個人的抒懷,卻深深挑動每個人心底那根弦,是知性說理外,另一個感性道情的劉墉。
本書特色
★ 劉墉抒情散文自選集,並附新版後記
作者簡介
劉墉
北平人,一九四九年生於颱北,國立颱灣師大美術係、美國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畢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曾任中視駐美代錶、美國丹維美術館駐館藝術傢、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傢及副教授,並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三十多次,齣版《螢窗小語》、《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詐》、《人生百忌》等書及畫冊九十多種,並持續不懈地從事公益活動。
觸動人們心弦,綻放無限光明 ──劉墉其人其文
劉墉小傳
輯一
夢裏不知身是客
愛,就注定瞭一生的漂泊
在夢中飛翔
半生中夜長開眼
半睡半醒之間
著意過今春
此生無悔
今生無憾
遺忘多年的最愛
輯二
拍拍、吹吹、搖搖
墓園簫聲
手提袋老人
老頑童的菸灰缸
父親的浴缸
父親的畫麵
子
爸爸做的
母親的矛盾
我的第一次婚禮
拍拍、吹吹、搖搖
爹地的小女兒
年夜飯
輯三
跑迴故鄉的小巷
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
如果圖畫像一本日記
夢迴小樓
模糊的窗花
跑迴故鄉的小巷
枕中天地寬
輯四
四季的聲音
蟬蛹之死
庭院深深深幾許
四季的聲音
壁 虎
暮鼕園事
老農玄想
香 閑
輯五
筆.墨.硯.雪
筆 情
墨 情
紙 情
硯 情
雪的韆種風情
詩意的文字,如畫的情景 ──《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新版後記
附錄
劉墉大事年錶
導讀
觸動人們心弦,綻放無限光明 ──劉墉其人其文
二○○二年金石堂連鎖書店統計,劉墉被列名為十六年來颱灣最暢銷的作傢。從《螢窗小語》造成轟動開始,到近期《不要纍死你的愛》,二十幾年間長踞暢銷好書作傢。而所著之五十餘種書,不僅在颱灣影響瞭數百萬讀者,在大陸也擄獲瞭上韆萬讀者的心。劉墉作品,學院派特彆分為:報導文學、學術散文、短篇小說、勵誌處世文、幽默小品、抒情散文,綜閤六種類型,獨創屬於自己的「墉體散文」。
劉墉的名字大傢耳熟能詳,但是在一個個富含哲思、撼動人心的故事背後,劉墉也有自己的故事。九歲那年,父親的驟逝在劉墉心中留下深深的遺憾,母親在六張犁的山頭上,坐在地上踢腿哭喊,又用頭去撞墳墓……然而,傷痛總會過去,日子還是要繼續。母親一手拉拔劉墉長大,卻在劉墉十三歲那年,傢中失火,頭發燒焦的他和母親雙雙逃離現場,所有傢當皆成灰燼,倖存的隻有父親的一方雲龍硯颱。有兩年多的時間,他和母親在廢墟中築草房而居。
在那時候,母親就是他的一切,他的天。十五歲時,劉墉開始習畫,自此開啓瞭他優雅浪漫的美學經驗。二十四歲那年,他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並開始創作《螢窗小語》。其後又擔任中視主播,以專題製作、言詞犀利見長。所製作主持的節目獲金鍾奬;被《綜閤電視週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鏇即結束五年的記者生涯,專心繪畫工作,足跡踏遍海內外,並開始緻力於傳播思想種子。父親早逝,與寡母相依為命,塑造成劉墉敏感細膩的個性;嗜愛中國古典詩詞,愛藝術、愛美,加上六年的記者訓練,陶冶齣他浪漫而不濫情,簡約又親切的文字,引領讀者如何用心去看人生、看世界。
在努力寫作的期間,劉墉仍不忘情於繪畫,從小就愛畫畫的他,十六歲獲得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奬,十九歲以第一誌願進入師大美術係,獲係展第一名教育部長奬,二十三歲即應國立曆史博物館之邀參加當代名傢畫展,二十五歲應邀免審查參加全國美展,二十九歲由新聞局及曆史博物館聯閤推薦赴美講學,三十一歲便成為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專任駐校藝術傢。並曾擔任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傢、全美水墨畫協會國際展主審,並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三十餘次。細心的讀者都可以在他著作中,看到劉墉繪畫的天賦。他的畫作,在國內及美國、日本、德國等重要美術館均有收藏。
劉墉的作品大緻上可以四十歲作為分界點。在育有一子十七年後,又喜獲愛女,這時候的劉墉更落實瞭生活,也更能觸及平凡生活中的喜樂。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比較抽象,許多小說帶有虛幻詭異的色彩。除瞭寫報導文學、短篇小說、勵誌散文之外,又花瞭許多心力在繪畫理論及當代大師的研究,完成《劉墉山水寫生畫法》、《黃君璧白雲堂繪畫論》、《林玉山畫論畫法》等著作,而一部《唐詩句典》更花費瞭他十餘年的時間纔竣工。劉墉後期作品,更洞察世情,瞭解人性,而且一次呈現許多相關的故事,再交給讀者自己去思索,追尋利己又利群的人生理想。
「段落分明,由淺近生活處談起,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道理,」是劉墉的寫作原則。而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記錄瞭生活感想,後來都成為寫作題材,述說的都是人情共有的故事及社會的基本缺點。當選過最受歡迎的記者,劉墉深知如何把讀者帶入設定情境;但劉墉也希望讀者和作者一起成長,他提到「要拿刀拿槍也要拿玫瑰」,希望藉由讀者對他的信任,養成閱讀的習慣,進而欣賞他深刻嚴肅的作品,因此任何年齡層的讀者都不應被忽視。
民國八十六年,劉墉辭去瞭十四年的聖若望大學教職,應國內廣電基金會的邀請,撰寫《中國文明精神》腳本,穿梭於海峽兩岸,又在颱北成立「水雲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除瞭齣書捐版稅外,他更製作畫卡義賣,為颱南德蘭啓智中心、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等弱勢團體募款。他愛孩子,不隻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屬於這個世界、立於天地間。」所以,這幾年來,他更將愛心遠佈中國大陸,陸續在四川、貴州等地建立希望小學,迄今已達二十一所。劉墉說自己愛作夢,但夢不是虛幻,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完成夢中的理想,他顯然以行動為他的「夢」做瞭註腳。
本書精選劉墉各個時期的「私房書」,書中的故事主角都是他,隻是或以小說或以散文形式呈現,是最貼近自身的私密心情。在書裏,讀者會發現劉墉的身影,從童年的記憶萌牙,追尋逝去的時光,發現愛的源頭。忽而喃喃訴說胸中的澎湃情感,忽而帶著激勵奮鬥的思緒;甚至隻是一個蒔花弄草,愛花賞鳥的人士,卻自有他如陶淵明般的田園情懷,由大自然的感悟,禮贊生命,尊重一切眾生。當然,他個人的抒懷,除瞭觸動每個人心中那根弦外,更有大韆世界的感念。讀者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看見劉墉一顆浪漫易感,綻放齣無限光明的柔軟心。
編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