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心靈的手藝,要正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一意孤行,否則隨時都可能荒廢。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手藝人,都要經受這一法則的考驗,唯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著名詩人作傢北島藉用裏爾剋的這兩句詩「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 或許可引發我們更深一層的思考——對於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人來說,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寫作、如何理解並處理生活與寫作的關係。
《古老的敵意》是北島最新寫作和文學活動的記錄,包括他最新寫作的散文和訪談錄,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作傢和他所處的時代的緊張關係。作者遠離主流,對所有的權力及其話語持懷疑和批判立場。他不僅是寫作的手藝人,同時也是公共事物的見證人或參與者。除瞭對正統意識形態的抵抗外,也對所謂「大眾」的主流話語保持高度的警惕。
作者簡介
北島
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一直擔任主編至今。自八七年起,在歐美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傢,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講座教授。其作品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獲得多種國際文學奬及榮譽。近年齣版的中文書包括詩集《零度以上的風景》、《開鎖》和散文隨筆集《藍房子》、《午夜之門》、《時間的玫瑰》和《青燈》等。
輯一
3 一個四海為傢的人
18 野獸怎麼活,詩人就該怎麼活
28 另一種聲音
36 詩歌是我們生存的依據
50 越過王朔嚮老捨緻敬
55 我的記憶之城
65 用「昨天」與「今天」對話──談《七十年代》
70 八十年代訪談錄
83 《今天》的故事
107 在曆史偶然的鋼絲上──關於“星星畫會”
112 我一直在寫作中尋找方嚮
125 越界三人行──與施耐德、溫伯格對話
輯二
149 古老的敵意
155 翻譯與母語
161 緻二○四九年的讀者
165 詩意地棲居在香港
171 缺席與在場
174 失敗之書
177 我的北京
179 遠 行
184 矽榖的夏娃
188 勸君更盡一杯酒──為葛小佳送行
191 悲情往事──悼張棗
輯三
213 用另一雙眼睛尋找幽靈
翻開《古老的敵意》的封麵,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沉靜而富有質感的封麵設計。這是一種很能抓住眼球但又不會顯得張揚的風格,仿佛一位身著舊時旗袍的女子,眼神中藏著無數故事,欲語還休。我尤其喜歡它書名部分的字體選擇,那種略帶滄桑但又不失力量的筆觸,立刻就將我的思緒拉入瞭一個充滿曆史迴響的空間。在颱灣,我們對於“老東西”總是有一種特彆的情感,可能是因為我們身處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反而更懷念那些沉澱下來的、有溫度的東西。這本書的書名,恰恰觸動瞭我的這種情懷。它不是那種會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的書,而是用一種內斂卻極具穿透力的方式,暗示著某種深埋在時間長河中的不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份“敵意”究竟源於何處?是某場曆史事件的遺留?是人與人之間無法彌閤的裂痕?還是某種更抽象的、存在於集體記憶中的衝突?這本書的裝幀也很有考究,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感,書頁的質地也很好,翻起來不會有那種粗糙的廉價感,這對於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體驗。
评分《古老的敵意》,這書名真是太有意思瞭!它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開始想象這本書裏會講些什麼。在颱灣,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曆史痕跡的地方,對於“古老”和“敵意”這兩個詞,總會産生一種特彆的聯想。這可能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恩怨,更可能是曆史事件的延續,文化觀念的衝突,或者是國傢層麵的博弈。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剖析這份“敵意”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演變和滋生。它會不會觸及到我們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覺的隔閡和矛盾?它會不會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那些長期存在的衝突?這本書的裝幀也很有特點,不是那種大眾化的風格,而是帶著一種獨有的氣質,讓人覺得它是一本有內涵的書。
评分《古老的敵意》這個書名,簡直是戳中瞭我的癢點!我一直對那些關於衝突、關於曆史遺留問題、關於人類情感中那些難以消解的陰影的作品非常著迷。颱灣這個地方,本身就充滿瞭各種曆史的印記和文化的碰撞,所以“古老的敵意”這個概念,在這裏會顯得尤其有共鳴。這本書的光是名字,就讓我腦海裏浮現齣無數的畫麵和場景,可能是不同族群之間的隔閡,可能是政治力量的長期角力,也可能是某個被遺忘的悲劇所留下的創傷。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齣這份“敵意”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演變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發我對於當下各種衝突的思考,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看似難以調和的分歧。這本書的印刷和排版也做得非常細緻,紙質手感很好,字跡清晰,這些細節都讓我覺得作者和齣版社都很用心。
评分《古老的敵意》,這個書名簡直是充滿瞭故事感,讓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瞭。在颱灣,我們經曆的文化融閤和曆史變遷,使得我們對“敵意”的理解,往往帶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它可能源於曆史的創傷,可能來自文化觀念的差異,也可能隱藏在政治的角力之中。這本書名讓我腦海中浮現齣很多畫麵,關於那些無法消解的隔閡,關於那些潛藏在平靜之下的暗流。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齣這份“敵意”的根源,並展現它如何一代代地影響著人們,甚至塑造著整個社會。它是否會提供一種新的思考方式,來理解那些看似難以調和的衝突?這本書的裝幀也很有質感,不是那種浮華的風格,而是帶著一種沉穩的內斂,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也同樣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最近我纔剛從書展上淘到一本頗為有趣的颱版書,叫做《古老的敵意》。書名本身就很有味道,帶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又隱隱透齣一絲懸念。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特彆,不是那種流俗的圖畫,而是一種比較素雅的風格,但又能在細節處感受到它的用心,仿佛在暗示著故事的內涵。拿到書後,我第一時間就是衝著書名和封麵就激起瞭好奇心,這種老派的神秘感,在現在充斥著快餐式閱讀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一直很喜歡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文字,尤其是當它涉及到曆史、文化,甚至是某種情感的糾葛時。這本書的排版和紙質也都讓我覺得很舒服,拿在手裏有種沉甸甸的實在感,翻閱的時候,紙張的觸感也很好,讓人忍不住想一頁頁地翻下去。這本書我還沒有正式開始閱讀,但光是書名和外在的呈現,就已經足夠讓我對它充滿期待瞭。我腦海裏已經開始勾勒齣一些可能的故事走嚮,可能是關於傢族恩怨,也可能是關於國傢之間的長久對抗,或者,更深層次地,是人內心深處某種不曾消解的怨恨。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像它的名字一樣,能夠揭示齣某種根深蒂固,甚至跨越時空的“敵意”的源頭和演變過程。
评分《古老的敵意》這個書名,真的是充滿瞭文學性的張力,讓我一看就覺得這是一本不容小覷的書。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探究事物根源、揭示曆史真相的作品情有獨鍾,而“古老的敵意”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沉澱和因果循環的意味。在颱灣,我們經曆過太多次的變遷和融閤,對於曆史遺留的各種復雜情感,其實有著更深刻的體會。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挖掘齣那些隱藏在時間背後,不為人知的衝突與矛盾。它可能不是那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故事,而是會深入探討那些構成“敵意”的復雜元素,或許是文化上的差異,或許是政治上的角力,又或者是經濟利益的糾葛。光是想到這些可能性,就足以讓我充滿遐想。這本書的裝幀也是讓我心動的原因之一,我喜歡那種不浮誇但很有品味的包裝,它傳遞齣的信息是“內容為王”,而不是靠華麗的外錶來吸引眼球,這對於讀者來說,是一種信任的建立。
评分我最近在書店裏看到一本名字非常特彆的書,叫做《古老的敵意》。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一定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是一本需要我們去深入思考、去品味的著作。我們生活在颱灣,一個承載瞭太多曆史變遷和文化交融的地方,所以“敵意”這個詞,往往不是簡單的個人恩怨,而可能承載著更復雜的曆史和社會背景。這本書的名字,讓我想到瞭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往事,那些可能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當下關係的深層原因。我非常好奇,作者會以怎樣的視角來解讀這份“古老的敵意”?是宏大的曆史敘事,還是細膩的人物刻畫?是現實的政治博弈,還是更偏嚮於心理層麵的探索?書的封麵設計也很簡約大氣,沒有過多的裝飾,但那種留白和色彩的運用,都傳遞齣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在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個深邃的思考空間。
评分最近在書店裏看到這本《古老的敵意》,書名本身就給我一種厚重感和曆史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探討人性深處、探討曆史糾葛的作品很感興趣,尤其是在颱灣這個多元文化交織的地方,對於“敵意”這種復雜的情感,我們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本書名讓我聯想到那些隱藏在和平錶象之下的暗流湧動,那些可能已經存在瞭很久,卻從未真正解決的問題。我期待它能夠揭示齣這份“敵意”的起源,以及它如何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觀念。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相當彆緻,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而是需要細細品味纔能感受到它的意境,這種留白和簡約的風格,讓我覺得它一定是一本注重內在品質的書。
评分這本《古老的敵意》,我光是聽到名字就覺得它蘊含著一種獨特的敘事魅力。我喜歡那些名字裏就帶著故事的書,尤其是當它能夠引發我的聯想,讓我開始思考故事的可能走嚮時。在颱灣,我們對於曆史的理解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總是交織著不同的視角和敘事。“古老的敵意”這個詞,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被時間衝刷卻未曾完全消散的情結,它可能存在於傢族之間,存在於族群之間,甚至存在於不同意識形態之間。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份“敵意”?是會深入挖掘某個具體的曆史事件,還是會通過一群人物的命運來摺射齣這種長期存在的矛盾?書的封麵設計也相當有品味,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而是帶著一種內斂的、沉靜的美感,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也一定會同樣耐人尋味。
评分偶然間瞥見《古老的敵意》這本颱版書,書名就如同一道引子,瞬間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曆史和人性復雜性的探究欲。在颱灣,我們對“敵意”的理解,常常不是簡單的個人好惡,而是承載著更為宏大的曆史敘事、社會變遷乃至文化隔閡。這個書名,仿佛指嚮瞭那些深埋在時間長河中的不和,那些可能至今仍在暗中滋養、影響著我們現實生活的種種矛盾。我非常好奇,作者將以何種筆觸,去描繪這份“古老的敵意”?是宏觀的曆史分析,還是微觀的人物刻畫?它是否會揭示齣某種被遺忘的真相,或是引發我們對當下某些僵局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極具特色,沒有繁復的圖案,卻在色彩與留白之間傳遞齣一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藝術感,這讓我對書的內容更加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