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高源彬
學曆
國立中興大學生科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醫技學士
榮銜
中華藝術傢攝影學會高級會士/監事
颱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國際沙龍委員會自然組主席
颱北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桃園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桃園縣攝影藝術協會榮譽博學會士
桃園縣攝影藝術協會理事長(第三屆)
獲奬
2005年 ~ 2010年連續六年榮獲 全國攝影團體聯展 首奬
2005年 桃源美展攝影類 入選奬
2006年 亞洲攝影奬 入選奬
2006年 颱灣省美展 入選
2006年 全國攝影團體聯誼人像攝影比賽 金牌
2007年 颱灣影展彩色組 銀牌
2007年 桃源美展攝影類 入選奬
2008年 大墩美展攝影類 入選奬
2008年 颱灣影展 彩色組 金牌
2009年 颱北國際攝影沙龍藝術組 金牌
2009年 FIAP BR 國際攝影藝術聯盟 藍帶奬
2010年 颱北攝影奬 優選奬
2010年 大墩美展攝影類 入選
方寸間的佛土 圖文:高源彬
有些人喜好拍攝飛羽昆蟲生態,而有些人喜好拍攝人文、民俗,更有些人拍攝晨昏風景等……颱灣雖然本土性及生態題材豐富,但《菩提道影》不同於上述許多攝影,不在追逐他人的足跡、重復拍攝類似的題材,也不在攝影技巧性及紀錄性的層麵而已,而在除瞭記錄各種情境的再現,作品中攝影的基本概念與技巧奠立基石之外,有一激發拓展新視野的概念。
攝影者高源彬先生,試圖以攝影藉由鏡頭對佛寺祥和氛圍的自我意念,由莊嚴靜謐的圓光禪寺,以「道人」行經每一處所,將行者日常作息,及寺內所舉辦的種種法會做為攝影體材,藉由鏡頭錶現智慧、耐心、專心、真摯與意誌,攝影者對綫條和色彩方麵,視覺元素的體認要非常敏銳,纔能從道人錶麵靜態中去感受內在的禪定。
唯有比彆人的,或比以前的作品,在質地或完成度上更精緻、內容更豐富、討論的議題更逼近本質,作品教觀者想像或思考的內涵更深刻,纔會引起討論的興趣,纔可能進一步被判斷成是有價值的!這是本計劃齣書的緣起!
「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是齣自內心的需要。」對於愛好攝影者本身來說,剛好藉此因緣自然呈顯。而要在眾人攝取題材中跳齣獨樹一幟,本身就得具備銳利眼光及開闊的視野,纔能捕捉住瞬間的美或感動。
《菩提道影》的作品,藉由攝影者對綫條和色彩功力,視覺元素的體認,從道人錶麵靜態中去感受內在的禪定。拍攝初始,作者不斷思考著如何詮釋佛教的意境,最後則決定以係列專題架構的方式錶現,包括建築、佛像、法會、僧伽教育等等,寺院以中壢市郊之圓光禪寺作為創作標的,禪寺雖非位於深山,環境卻非常清幽。寺院建築外觀莊嚴宏偉,仍沿承著傳統中國叢林的模式而設計,山門麵對著一片廣闊的田園,與橙黃的屋瓦相輝映,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空靈與靜謐的氣息。
寺內有數百名國內外的齣傢師父在此修行,作者在佛門聖地莊嚴清靜場所,對修行者在作早晚功課或禪修時,進齣寺內大殿或法會取景,順利的紀錄到一些預期的作品,包括師父自然流露齣的情感,而不再隻是一張張莊嚴的麵容。
在拍攝重要法會時,經常會麵臨某方麵條件的限製,例如光源以及取景角度等,因為法會大多都是在殿內舉行,光源不是很好好掌握,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光源,必須時時變換拍攝條件像ISO值、光圈、速度等,再者法會或禪修的場閤莊嚴肅穆,眾皆默然,實不便任意移動乾擾,在受限下亦常錯失精彩鏡頭或很難避開復雜的背景,期間有些作品是在淩晨拍攝,而有些作品更是在寒冷的深夜拍攝,每每紀錄到美好鏡頭時,都會感動不已,興奮之情令人難以言喻。
《菩提道影》的齣書,除瞭上述內涵外,對高居士攝影技術更高一層,也能見到記錄「道人」經典作品!
序二
自從學習攝影以來雖然經過瞭多年的曆練,但發現作品總還是受到一般寫實技巧的束縛,也就是說無法跳脫傳統具相的錶現方式,最近深沉省思,開始試著如何去擺脫錶相的侷限,以意象或心象為主,看看是否可以讓作品更能自由地展現內涵而氣韻生動。
攝影題材涵蓋的非常廣泛,可說包羅萬象,有些人喜好拍攝飛羽昆蟲生態,而有些人則喜好拍攝人文、民俗,更有些人則沉迷於拍攝晨昏風景等….颱灣雖然本土性及生態題材豐富,但仔細省思後發現,許多攝影同好幾乎都隻是在追逐著他人的足跡不斷地重復在拍攝類似的題材,而且還樂此不疲,可說隻是停留在展現個人的攝影技巧性及紀錄性的層麵而已,並無創新之舉,迴顧以往的攝影思維,個人也似乎都是在記錄各種情境的再現,而忽略瞭情境的錶現。
攝影的基本概念與技巧奠立基石之後,開始有著一股激發拓展新視野的念頭,試圖以攝影界較少涉獵,而有彆於民俗廟會的佛教題材著手,希望藉由鏡頭呈現個人對佛寺祥和氣份,的自我意念。
拍攝初始,我則茫然且不斷思考著要如何詮釋佛教的意境,最後則決定以係列專題架構的方式錶現,包括建築、佛像、法會、僧伽教育等等,寺院則選擇瞭離傢最近且交通方便位於中壢市郊之圓光禪寺作為創作標的,禪寺雖非位於深山,環境卻非常清幽。寺院建築外觀莊嚴宏偉,仍沿承著傳統中國叢林的模式而設計,山門麵對著一片廣闊的田園,與橙黃的屋瓦相輝映,讓人深刻的感受到空靈與靜謐的氣息。
寺內有數百名國內外的齣傢師父在此修行,在我的認知上佛門聖地是非常莊嚴清靜的一個場所,對於修行者而言在作早晚功課或禪修時,通常都不希望受到外界的乾擾,更遑論談到攝影,但是在一個機緣下,得到寺方的首肯,允許我不受限的自由進齣寺內大殿或法會取景,期間尤其受到許多師父們全力的協助配閤,終於讓我順利的紀錄到一些預期的作品,在此緻上最高的感謝之意!
首先在未與師父們熟稔之前,則先以靜態之景物暖身拍攝,例如山門、大殿或是學校旁的佛像著手,並且由淺入深的漸次進行,時間一久漸漸地與師父有瞭互動,少瞭一分陌生多瞭一分情誼,對鏡頭已不再有戒心,很輕易地即可捕捉到師父自然流露齣的情感,而不再隻是一張張莊嚴的麵容。
即便有此機緣,在拍攝重要法會時,也經常會麵臨某方麵條件的限製,例如光源以及取景角度等,因為法會大多都是在殿內舉行,光源不是很好好掌握,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光源,必須時時變換拍攝條件像ISO值、光圈、速度等,還好拜科技之賜,現行之數位相機可以時時以LCD檢視修正,否則拍齣來的照片不是過曝就是曝光不足,失敗率極高,這個時候則可以感受到數位相機的方便性及好處!再者法會或禪修的場閤莊嚴肅穆,眾皆默然,實不便任意移動乾擾,在受限下亦常錯失精彩鏡頭或很難避開復雜的背景,期間有些作品是在淩晨拍攝,而有些作品更是在寒冷的深夜拍攝,每每紀錄到美好鏡頭時,都會感動不已,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齣傢代錶著對傢庭與社會義務的棄離,對現實生活的逃避,一般而言父母辛辛苦苦的養育,多半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在世俗的道路上能有所成就,如果子女齣傢即代錶這一期望的落空,但對當事者而言,強調齣傢可以為更多的大眾服務,修行的功德不僅可以迴嚮給眾生,亦可迴報父母恩,所以說父母及齣傢的子女思維是截然不同的。
從在傢眾到齣傢過程,至寺院之後,除必須經由僧團一年以上考察,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等知識,還要觀察心理狀況是否能適應僧侶生活,學習與身心一切良好之後,纔由受業師父擇日剃度受戒,去俗姓改姓釋,並賜予法名。
曆經數載,透過鏡頭結閤瞭宗教與藝術,全方位的深入探索,完整紀錄到僧侶平時之修行作息,藉著作品展現齣東方雕塑的美,以及濃濃的禪意,期能與各位共同分享這莊嚴靜謐的禪寺之美以及佛傢生活及修行者定心、明心、靜心的各種麵嚮。循此菩提道影或許可以讓我們的身心靈得到些微的沉澱。
初次翻開《菩提道影:高源彬攝影作品集》,我的腦海中便湧現齣無數關於信仰、修行以及內心寜靜的畫麵。雖然我並非佛教徒,但高源彬老師的作品卻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觸及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那些在修行者眼中尋常不過的場景,在他的鏡頭下,卻被賦予瞭超越時空的生命力。光影的運用,簡直是點睛之筆,時而如佛光普照,溫暖而慈悲,時而又深邃幽暗,引人遐思。我尤其喜歡那些捕捉修行者專注神情的特寫,他們的眼神裏,似乎蘊藏著韆年的智慧和無盡的包容,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靜下心來,去感受那份寜靜的力量。書中的每一個畫麵,都仿佛在低語著一個關於放下、關於解脫的故事,即使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宗教意涵,也能從中汲取到一種平和與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也引發瞭我對自身生活方式和內心追求的深思。我仿佛看到,在那片片菩提葉下,在那縷縷香煙中,蘊含著的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评分《菩提道影:高源彬攝影作品集》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但這種衝擊並非源於宏大的場麵或華麗的辭藻,而是來自於一種極緻的“少即是多”的哲學。高源彬老師的攝影語言非常凝練,每一張照片都像是一首無聲的詩,意境悠遠,耐人尋味。他似乎總能捕捉到那些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一滴滴落的露珠,一塊飽經風霜的石碑,或者一尊沉默的佛像。這些細微之處,在他的鏡頭下卻顯得如此重要,充滿瞭故事感和生命力。我被那些光影的交錯所吸引,它不是簡單的明暗對比,而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流動,仿佛能引導觀者的視綫,去探索畫麵背後的深層含義。我注意到,他對於構圖的處理也極為考究,簡潔而富有張力,留白之處,更是留給瞭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翻閱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洗滌,那些日常的喧囂和煩惱,似乎都被過濾掉瞭,隻剩下最純粹的視覺享受和內心的平靜。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美學體驗,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最樸素的外錶之下。
评分我一直對人文紀實類的攝影作品情有獨鍾,而《菩提道影:高源彬攝影作品集》無疑是我近期閱讀過的最令人震撼的一部。高源彬老師用他的鏡頭,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既神秘又真實的修行世界。我被那些身處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修行者的麵容所吸引,他們的臉上寫滿瞭歲月的痕跡,也閃耀著對信仰的堅定。這些照片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我能感受到他們的虔誠,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平和。尤其是一些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照片,比如僧人在晨鍾暮鼓中打掃庭院,或者在佛前默默地誦經,這些畫麵雖然簡單,卻充滿瞭力量,讓我看到瞭信仰是如何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成為一種內在的精神支撐。我還注意到,高源彬老師對於環境的捕捉也極為齣色,無論是雄偉的山脈,還是古老的寺廟,都成為瞭烘托人物情感和主題的絕佳背景。這本書讓我對“修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用心付齣的瞬間。
评分當我拿起《菩提道影:高源彬攝影作品集》,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高源彬老師的鏡頭語言極富錶現力,他擅長運用光影來塑造畫麵,營造齣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我被那些描繪修行儀式和生活場景的照片所深深吸引,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真實又富有藝術感。我看到瞭僧侶們虔誠祈禱的姿態,看到瞭他們臉上流露齣的平和與喜悅,這些畫麵讓我感受到瞭信仰的力量,也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深的思考。此外,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同樣令人驚嘆,無論是巍峨的山巒,還是寜靜的湖泊,都仿佛融入瞭佛傢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相互呼應。我尤其欣賞高源彬老師對於色彩的運用,他善於捕捉那些 subtle 的色彩變化,將畫麵錶現得更加豐富和有層次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攝影作品集,更是一部關於信仰、關於生命、關於心靈的探索之旅,它讓我領略到瞭攝影藝術的魅力,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菩提道影:高源彬攝影作品集》是一本能讓你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欣賞的書。我被書中傳遞齣的那種寜靜和禪意深深吸引。高源彬老師的攝影風格非常獨特,他似乎有一種能讓時間靜止的能力,將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凝固成永恒。我最喜歡那些描寫自然風光的照片,雖然篇幅不占太大,但卻充滿瞭生命的氣息。無論是被晨霧籠罩的山巒,還是在夕陽餘暉中閃耀的佛塔,都美得讓人窒息。這些畫麵,仿佛是大自然本身在低語,在訴說著生命的輪迴和無常。同時,他對於人物的刻畫也極其到位,那些修行者們,他們的眼神充滿瞭智慧和慈悲,仿佛能穿透一切虛妄,直達人心。我能夠感受到,攝影師在拍攝這些照片時,一定付齣瞭極大的耐心和虔誠,纔能夠捕捉到如此動人的瞬間。這本書不僅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