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未來息息相關,颱灣人對大陸的瞭解猶如迷霧中找尋道路。
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一個現實是,颱灣在地理位置上距離大陸很近。
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一個現實是,大陸正在快速崛起。
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一個現實是,兩岸之間很難完全割離不相往來。
理解瞭大陸社會發展進程中與颱灣的不同,我們可以知道,颱灣人所擁有的不隻是民主的成就,科技技術、商業精緻與規範,自由多元創意,還包括早已融入骨血裏的那份中華文化內涵,如果颱灣可以持續這份文化內涵力量,在交流過程中填充大陸人空虛的內核,那麼在兩岸的製度之爭過程中,必然會産生不同凡響的效果。
作者簡介
宮鈴
網名鬍同颱妹,生於颱灣,祖籍安徽。颱灣資深媒體人,先後在颱灣的廣播、報紙、電視以及大陸網路媒體供職,專職採訪颱灣時政與兩岸新聞。
2004年起,多次跨越兩岸從事新聞報導工作。2005年,報導中國「兩會」,獲溫傢寶總理提問。曾隨行採訪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與大陸鬍錦濤主席首次會麵。2008年以「鬍同颱妹」為網名,深入接觸大陸互聯網,策劃並執行大陸綫民對話馬英九,引起強烈反響,並獲《南方週末》媒體緻敬奬。
多次擔任鳳凰衛視、北京電視颱、深圳衛視、黑龍江衛視、海峽衛視等電視媒體特約評論員。現為颱灣《旺報》特約主筆並為大陸多傢媒體撰寫專欄。
1. 一個颱灣人很陌生的大陸社會
在二○○四年六月擔任年代電視颱的大陸駐點記者之前,雖然我是外省人第二代,但基於某些政治正確,我從未到過大陸。
2. 溫傢寶總理與我
來得有些意外的兩會總理提問,讓我對我的新聞生涯有瞭不一樣的認知。在大陸的新聞採訪經驗更讓我深刻理解,兩岸觀眾對媒體報導需求的不同。
3. 北京是個大農村
這章的標題在颱灣人眼中可能不覺得有甚麼,不過這個標題曾讓我在大陸的新浪網被四十多萬網友咒罵。
4. 大陸人為什麼總是想著統一颱灣?
初來北京,常被問到是不是颱灣人,當時我都會很老實的說自己是颱灣人。然而,在無數次的交談激辯後,從二○○五年夏天以後……
5. 我在大陸感受到的言論管控
大陸有新聞限製、言論管控這不是祕密,但是怎麼限製?如何管控?不是架上防火牆、隨便抓幾個異議份子這麼簡單……
6. 大陸人欣賞颱灣哪些地方?
在兩岸交流的浪潮中,我也小有貢獻。二○○九年三月,我帶著廣告客戶來颱灣,到瞭立法院、圓山大飯店等地參觀,讓他們一探究竟。
7. 馬英九對話大陸網民
與一般颱灣人到大陸的狀態不同,我始終認為,應該跟大陸的朋友﹁生活﹂在一起,這樣纔會真正的瞭解大陸。因緣際會下,我籌辦瞭這個活動……
8. 其實颱灣人很幸福
我到大陸後,更愛颱灣。那種愛跟以前在颱灣愛是不同的。如同始終生活在傢的小孩都愛父母,但不見得感受到父母的好,齣外後心情就不同瞭……
推薦序
藉鬍同颱妹的眼省視兩岸同胞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大陸人都很關心颱灣。盡管兩岸「血濃於水」,但真正相互瞭解卻很少,一般人都是通過各自的大眾媒體看對方,新聞話題的設置必然受到政治製度和市場秉性的雙重影響,對現實有選擇有扭麯勢所難免。
宮鈴所寫的這本《大陸,不思議!》它記錄的是一個颱灣資深女記者在大陸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思;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颱灣人」筆下的大陸,她的興奮點、她的憂慮與惶惑、她的歡樂與嚮往,體現瞭兩岸人們不同的思維習慣和行事風格,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且不說兩岸政治製度不同,文化傳承的路徑有彆,更重要的是,畢竟颱灣的經濟發展比大陸早二三十年,市場經濟的規則已經全麵建立,而大陸仍處在社會轉型過程中。
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兩岸分治六十年,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形成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的深層差異,他們眼中心底隻有「身份」的不同,想當然地認為海峽兩岸「同文同種」就該「心往一處想」;習慣於以己度人,而不知如何換位思考。
所以宮鈴來大陸工作後,不無傷心地將自己比作「蝙蝠」:在一些大陸人眼中,「你是颱灣人,你不懂」;在一些颱灣人眼中,「本土化」時期她是「外省人」,如今到大陸工作更是「阿陸仔、大陸妹」。然而,蝙蝠有蝙蝠的優勢,即它既經受過哺乳類的痛苦,也承受過鳥類飛翔的艱辛,能理解雙方的情懷,知曉雙方的盲區。
宮鈴給自己設定的任務就是促進雙方「瞭解」。對此,就兩岸媒體工作者個體來說,她所做的貢獻應該說是無齣其右的。《南方人物週刊》稱她是「互聯網上走得最遠的颱灣人」,說她在互聯網上走得遠,遠不止拉來一批颱灣網友在鳳凰網創建博客專欄與大陸網友交流、策劃「馬英九對話大陸綫民」活動,更包括她在博客和微博上與大陸網友的交流。在網下,她藉用自己在颱灣與北京的人脈,策劃和組織瞭多次兩岸民間交流。我就是她探路颱灣活動的受益者。
宮鈴是一個有個性的女子,她曾在一氣之下,先後關閉點擊數韆萬的博客、粉絲近萬的微博。這是因為她不怕誤解、不懼各抒己見的辯論,但實難忍受有些網民粗野的人身攻擊和汙言穢語的辱罵,以及網站經營者的肆意侵權。
書中看得齣來,她信奉佛教不是假的,她時時告誡自己要謙卑;她明白妄自尊大或心懷優越,不可能實現平等交流和互相理解。她不肯隨人說短長,用她的話說也不是「勇敢」而是齣於自己的「第一念」,也就是說拋開利害計較和左顧右盼,忠於自己的本心。這是禪宗的法門而用儒傢的話說,這叫「率性之謂道」、「修辭立其誠」。
語雲「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作為在不同社會環境中成長的颱妹,她熱心冷眼看大陸,其「他者」的眼光有利於我們藉以反省自我、提升文明素養。以「鬍同颱妹」為鏡,我們可以看看,對同一件事、同一片景,不同教育背景和習染情境中的兩岸中國人,思維有何不同、第一念的差異在哪裏;換一種角度「看自己」,纔能重新認識對方、加深相互理解。
鬍同颱妹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樂觀的。2004年她初臨北京,颱灣親人想當然地囑咐她:「那裏很亂,自己要小心哪!」而2010年夏,她迴颱灣,親人的說法是:「大陸進步很快、競爭很激烈,你一個女孩子在那裏不容易呀!」讓我用書中的一個小情景結束本文:
有一天,鬍同颱妹忽然多愁善感地對大陸的好朋友說:「如果有一天,兩岸發生戰爭,我們就是敵人瞭?」大傢異口同聲地說:「不會的,現在(兩岸同胞)不可能發生戰爭瞭,我們絕不會是敵人的。」(完)
鄢烈山(《南方週末》資深評論員)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挑戰我固有認知,甚至顛覆我世界觀的書籍情有獨鍾。而“大陸,不思議!”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一本讓我醍醐灌頂的存在。它仿佛一把鋒利的鑰匙,打開瞭我思維的牢籠,讓我看到瞭許多我從未曾想過,也從未曾觸及的可能性。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陷入深深的思考。我開始審視自己一直以來所信奉的真理,開始質疑那些被我們普遍接受的常識。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怎麼想”,而是通過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引導我去主動思考,去發現。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對於我這種求知欲旺盛的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我發現,原來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都隱藏著更加復雜和令人驚嘆的運作機製。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來自於對知識的堆砌,而是來自於對世界的深刻洞察,來自於對自身思維的不斷反思和重塑。
评分很多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智者,它不會直接給你答案,而是會用充滿智慧的引導,讓你自己去尋找。而“大陸,不思議!”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就像一位引路人,在廣袤的“大陸”上,為我指明瞭無數條充滿奇遇的小徑。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去迴味作者的文字,去思考他所暗示的深意。我發現,原來那些看似毫不相乾的事件,卻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那些看似平凡的現象,卻隱藏著令人震驚的規律。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去“看”,如何去“聽”,如何去“感受”。它讓我明白,這個世界充滿瞭等待我們去發現的“不思議”,而這些“不思議”,往往就藏在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它不僅拓展瞭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從這本書裏,我所獲得的,絕不僅僅是文字所承載的信息。它更像是一種思維的啓濛,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作者用他獨特的筆觸,為我描繪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大陸”,一個充滿著難以置信的“不思議”的世界。我發現,原來我們所處的現實,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麼簡單。在那些看似平靜的錶麵之下,隱藏著無數股湧動的暗流,無數個等待被揭示的真相。“不思議”,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縫隙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感受。這本書讓我開始去審視自己的認知,去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來自於對知識的記憶,而是來自於對世界的深刻理解,來自於對自身思維的不斷反思和升華。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留白”。作者並沒有將所有的細節都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而是留下瞭一些空間,讓讀者去自行想象,去自行填補。這種“留白”,反而讓書中的“不思議”更加鮮活,更加具有生命力。我常常在閤上書本之後,仍然會沉浸在書中構建的世界中,久久不能自拔。我會反復迴想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去思考作者當時的心境,去揣摩那些未曾明說的含義。這種主動參與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與這本書之間産生瞭一種奇妙的連接。它不僅僅是一本讓我消磨時間的讀物,更像是一位與我進行靈魂對話的朋友。它讓我看到瞭,原來“不思議”並非僅僅是奇幻的設定,它更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一種對人類認知邊界的不斷拓展。
评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並非那種瞬間爆發的煙火,而更像是一種悄無聲息卻又綿延不絕的潮水,一點點地浸潤我的心田,改變我的認知。我總覺得,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魔術師,他不是直接變齣奇跡,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妙的鋪墊和誤導,最終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展現齣令人驚嘆的結果。我發現,我之前對於“不思議”的定義,是多麼的狹隘和淺薄。它不僅僅是超自然的力量,或者離奇的事件,它更是潛藏在我們生活中的那些細微之處,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規律,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常態”背後,所蘊含的無限的張力和可能性。“大陸,不思議!”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真實”的含義,讓我開始去探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脈絡。我發現,這個世界比我想象的要更加遼闊,更加神秘,也更加充滿著令人驚喜的“不思議”。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某些時刻,確實讓我感到一絲難以言喻的茫然。不是因為內容晦澀難懂,而是因為它所描繪的“不思議”,是如此的真實,又如此的超越常規,以至於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消化和理解。但正是這種挑戰,纔讓我對它欲罷不能。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瞭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所有的規則,所有的認知,都需要從頭開始建立。我享受這種“重新學習”的過程,享受這種不斷突破自我認知的快感。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不思議”,並非遙不可及的神話,它可能就存在於我們身邊,隻是我們被長久以來的思維定勢所束縛,而未能察覺。它是一種更加深層次的存在方式,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精妙的迷宮探險。每當我覺得似乎已經窺見瞭真相的一角,作者卻又巧妙地將我引嚮另一個更深邃的謎團。這種感覺,既讓人感到一絲挫敗,又充滿瞭令人著迷的吸引力。我不是那種喜歡被喂養信息的人,我更享受自己去一點點拼湊、去一點點感悟的過程。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閱讀偏好。它沒有直接給齣任何答案,而是拋齣瞭一係列的問題,或者說,是留下瞭一係列引人入勝的綫索。我需要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去串聯這些看似無關的片段,去解讀那些隱晦的比喻,去感受那些微妙的情感變化。有時候,我會為瞭一個詞,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標點符號而反復琢磨,試圖從中挖掘齣更深層的含義。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讀者,更像是一個參與者,一個共同的探索者。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不思議”並非來自於那些聳人聽聞的奇幻設定,而是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之中,隻是我們缺乏一雙發現它的眼睛。
评分這本書剛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帶著點忐忑的。封麵那“大陸,不思議!”幾個字,帶著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召喚,但又無法窺探到絲毫具體的信息。我是一名標準的“封麵黨”,很多時候,一本好書的吸引力就來自於它那恰到好處的神秘感,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打開它,那種閱讀的期待感瞬間被放大,仿佛即將踏入一個未知的國度,要去探索那些被塵封的傳說,或者揭開隱藏在現實背後的驚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個“大陸”究竟是何方神聖,而它的“不思議”又體現在何處?是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自然現象?還是潛藏著我們難以理解的社會結構?亦或是那些顛覆認知的哲學思考?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各種各樣的畫麵,期待著作者能夠用文字為我描繪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景象。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探險,一場智識的挑戰。我渴望從中獲得新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去理解那些看似平凡卻又蘊含著無限可能的事物。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寶藏島上尋寶。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挖齣什麼,是閃耀著奇特光芒的寶石,還是隱藏著古老智慧的地圖。作者以一種極其嫻熟的敘事技巧,將我一步步引嚮那個神秘而又迷人的“不思議”世界。我曾因為一個精妙的伏筆而拍案叫絕,也曾因為一個齣人意料的轉摺而心跳加速。這種閱讀的刺激感,是我在許多書中都難以尋覓的。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不思議”,並非一定是遠離我們生活的超自然現象,它可能就隱藏在我們所處的“大陸”的每一個角落,隻是我們缺乏一雙慧眼去發現。這本書,不僅滿足瞭我對未知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探尋,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理解那些隱藏在現實之下的,令人驚嘆的“不思議”。
评分老實說,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不思議”這個詞,在我看來,往往意味著脫離現實的虛幻。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對這個詞的認知。它所描繪的“不思議”,並非是空中樓閣,而是深深地根植於我們所理解的“大陸”之中,但又以一種我們難以置信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發現,原來我們所認為的“現實”,是多麼的脆弱,又是多麼的容易被打破。這本書讓我開始去質疑那些習以為常的規律,去思考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可能性。我感覺自己仿佛是一個初生的嬰兒,第一次開始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這種震撼,不僅僅是知識層麵的,更是思維層麵的。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不思議”,是對我們固有認知的挑戰,是對我們想象力的解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