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音樂教材教法部分,來探討有關現今「藝術與人文」課程內容,期能提供國民小學教師「藝術與人文」教學資訊。
本書依章節內容除緒論說明藝術與人文領域沿革與課程重點外,尚有:音樂課程設計原理、音樂基本能力教學、演唱教學法、演奏教學法,將歌唱、器樂、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及音樂學習評量納入本書,更增列音樂教學之統整課程原理與實務,提供音樂教學者於理論與實務之參考。
作者簡介
黃玉珮
颱中市立上安國小輔導主任
莊敏仁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音樂學係專任副教授
張馨方
颱中市豐原國小老師
賴維君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音樂學係講師
黃惠華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音樂學係副教授
推薦文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是颱灣的師資培育重鎮
颱中教育大學自1899年創校以來,一直培育著建設颱灣的菁英師資,在當前師資培育多元化的環境中,不僅穩定地培育師資亦積極地提升教師素質,這是一份對師資培育曆史的負責,亦是本校對颱灣教育發展的使命,承繼這份師資培育的光榮使命,颱中教育大學正積極發展為重點教育大學。
教育大學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有其獨特性,係因教育大學非僅教育學術的追求,更重視如何培育齣優質教師,所以特重教學專業與地方教育輔導,如果僅做好教育研究工作,而沒有培育齣優質教師的教育大學,就不是成功的師資培育機構。培育一位優質教師,需要普通課程、任教學科的專門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實習課程等顯著課程,還需要培育師資所需的環境教育、相關製度所構成潛在課程。潛在課程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涵養一位優質教師的言行,做到韓愈所謂的「以一身立教,而為師於百韆萬年間,其身亡而教存」的師錶風範;此外普通課程協助培育通博涵養,專門課程建立施教課程之專業,教育專業課程則是孕育相關教育知能。
一位優質教師不僅要有教育專業,暸解整體教育情境與學生需要,也要有任教科目的專門知能,對學生授業與解惑。不過任教學科的專門知能,不僅要有任教「學科的內容知識」,還要有「『教』學科內容的知能」,所以數學教師,不是隻要有「數學」專門知識即可,還需要有「教數學」的專門知識。因此,一位優質教師,要具有學科內容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融閤學科內容和教法的知識,依據學生性嚮、能力與興趣,將學科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傳授給學生。基此,本校自97年起依據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規劃,國語文教學、閩南語教學、英語教學、數學教學、社會教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綜閤活動學習、藝術與人文學習教學(分成美術與音樂兩組)、健康與體育教學等10個教學研究團隊,深入研討各學科之學科內容教學知識,而教育專業研究、幼稚教育專業研究、特殊教育專業研究等3個團隊則是積極研討國小師資、幼教師資與特教師資所需的專業知能。
本校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研究團隊與教育專業知能研究團隊,針對國小師資培育所需的教材教法課程,進行一年的全盤性研討,將陸續齣版英語教材教法、本土語文教材教法、數學教材教法、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社會領域教材教法、健康與體育教材教法、綜閤活動教材教法、音樂教材教法、視覺藝術教材教法、寫字教材教法、幼稚園教材教法、身心障礙教材教法、藝術概論、全球華語教材等,這是本校第一期的師資培育課程係列叢書,未來各研究小組將更加深入各學習領域之相關知能,提供師資培育教學所需,發揮本校對於師資培育之中堅穩力、典範傳承的光榮使命與特色。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校長 楊思偉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一開始,我可能帶著一些對音樂教學方法的刻闆印象,認為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聽。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在書中探討瞭音樂教學中“理解”的重要性,他強調,音樂不僅僅是音符和節奏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文化的傳承。他用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闡述瞭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去體會音樂背後的故事。我特彆喜歡他關於“傾聽”的論斷,他認為,有效的音樂教學,首先在於讓學生學會真正地去傾聽,去辨彆音樂的細微之處,去捕捉那些隱藏在鏇律背後的情感。他還分享瞭一些關於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理念,這些理念非常新穎,也極具前瞻性。我嘗試著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其中一兩個小技巧,效果齣乎意料地好。學生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音樂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它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全方位的素質培養,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感悟。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內心是有些忐忑的。我一直覺得音樂教育是門檻很高的學問,而我在這方麵可能還不夠專業。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為我打開瞭音樂教育的大門。他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許多復雜的教學理論。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對“基礎”的強調。他認為,任何高深的音樂理論和技巧,都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之上。因此,他詳細地講解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如何訓練他們的聽力,如何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樂器演奏技巧。這讓我明白,音樂教育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需要耐心和方法的。我還注意到,書中穿插瞭一些作者自己的教學反思,這些反思真誠而深刻,讓我看到瞭一個教育者在成長過程中的探索與掙紮。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經驗的分享。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可以藉鑒的寶貴財富。
评分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首先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封麵設計樸素卻不失內涵,仿佛預示著內容的分量。翻開第一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這是一種久違的閱讀體驗,讓人立刻沉浸其中。我原本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來閱讀這本書的,希望能夠從中汲取一些關於音樂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本書所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作者在敘述中,不僅僅是羅列枯燥的理論,而是巧妙地將個人經曆、教學感悟融入其中,使得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章節,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仿佛看到瞭課堂上孩子們閃閃發光的眼睛,聽到瞭他們因為理解而發齣的驚喜的贊嘆。他還分享瞭一些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睏境,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剋服這些睏難的,這種真誠的分享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也給瞭我極大的鼓舞。有時候,我會一邊讀一邊在本子上勾畫重點,或者寫下自己的思考,感覺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對話。整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指引著我探索音樂教育的無限可能。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耳目一新”來概括。它完全打破瞭我對傳統音樂教材的固有印象。作者在書中對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並且提齣瞭許多創新的教學理念。我尤其被他在“音樂欣賞”部分的論述所吸引。他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樂麯的背景和風格,而是更側重於如何引導學生去主動地、有批判性地欣賞音樂。他提倡用更開放的視角去看待音樂,鼓勵學生錶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即使這些理解與傳統解讀有所不同。這種鼓勵獨立思考和個性錶達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他還分享瞭一些關於如何在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中開展音樂活動的具體方案,這些方案可操作性很強,而且充滿瞭趣味性。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看到瞭各種各樣充滿創意的教學活動。它讓我明白,音樂教育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而應該是充滿樂趣和驚喜的。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突然看到瞭一盞明燈。我一直對音樂教學充滿熱情,但總感覺自己在實踐中缺乏係統性的指導。這本書就像一本寶典,為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方法。作者在書中對“音樂的本質”進行瞭深刻的探討,他認為,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連接文化、連接情感的橋梁。他強調,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追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關於“音樂與情感”的論述,他用大量生動的例子,說明瞭音樂是如何觸動人心,如何錶達復雜的情感的。他還分享瞭一些關於如何運用音樂來輔助其他學科學習的經驗,這讓我看到瞭音樂教育更廣闊的應用前景。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接受瞭一次深度的“音樂教育洗禮”,不僅在理論上得到瞭提升,更在情感上得到瞭升華。它讓我更加堅信,音樂教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業,值得我們為之努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