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著者 赤嶺淳
齣版者 群學
翻譯者 童琳、陳佳欣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1/05/05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2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居住在先進國家、提倡地球環境保護論者,大多不從事生產活動,而是以消費者的身分在都市裡生活;同時,以保全生物多樣性為訴求的主張,則是基於數字化的科學根據。

  然而,長久以來利用生物資源的人們,大多只擁有基於本身經驗的記憶,而不具備說明本身立場的正統科學方法。在這種不平等條件下,「為了全人類(或為了拯救地球的危機)使地方居民生活受限也是無可奈何」的邏輯就不由自主地橫行。

  再者,地球環境主義成為與反恐行動及安全保障並列的國際政治課題,和後冷戰期的國際政治狀況並非毫無關連,出現超越科學的政治權力行使、對立也不足為奇。

  因此,本書舉出中國「食文化」圈裡珍視了400年的「海參」,作為思考自然與人類、或全球共有財與地方社會關係的事例,藉此探討野生生物的利用與管理,並在談論保全海參資源的同時,站在保護文化多樣性的立場,對「在全球化時代,人要如何活得像自己」提出大哉問。

  本書圍繞海參這種野生動物,把身為資源利用者的漁民、作為架構資源管理主體的國家或國際組織,以及憑藉豐沛活動資金、無疆界推展環境保護運動的環境NGO等,複雜交錯且彼此牽連的動態,稱為「生態政治」,並探討以限制野生生物國際貿易的華盛頓公約為舞臺發展出的生態政治。同時也希望能提出一個觀點:野生動物的保全,應當以包含資源利用的地方社會與食文化歷史為前提,融入生產者及流通業者等各式各樣的關係人士,成為對外開放的體制。

  以下,第1章將舉菲律賓的炸漁為例,闡明本書所指的生態政治及廣義的政治經濟,如何使環境保全相關問題變得複雜。本章將明白指出連結炸毀珊瑚礁的人們與批判其行為的我們之間的關係,並強調環境問題所必須的分析觀點,是能意識到生存於環境問題現場的人和屬於批判者的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同時代性。第2章要報告加拉巴哥群島爆發「海參戰爭」的原委,以及華盛頓公約處置海參問題(即生態政治)的實際狀況。

  第3章與第4章將介紹東南亞與日本生產海參的現場情況,並探討永續利用的理想狀態。接著第5章將回顧乾海參食文化的歷史,討論刺參與光參的區別;第6章及第7章將報告大連市場及首爾的海參情況,並揭示現今的海參食文化有多麼深遠。之後第8章則配合美國市場調查,介紹南、北美洲大陸海參生產、流通、消費的實際狀況。透過考察1980年代中葉以後,包括南美洲大陸在內展開的「刺參」熱潮,與1990年代中葉爆發「海參戰爭」的關聯,確立觀察全球化時代海參市場的理想觀點。

  接著在第9章將介紹《海參之眼》(鶴見 1990)的作者,同時也是海參學開山始祖、已故鶴見良行先生的思想,以及他對研究亞洲的方法論與架構的構想。第10章以我作為鶴見提倡的物產研究之一、雖尚未完成卻仍持續實踐為例進行報告。

  當然,如開頭所言,本書也是位於鶴見構想的海參學的延伸上。因此,本書在談論保全海參資源的同時,也想將焦點放在保全文化多樣性的立場,提出「在全球化的時代,人們如何能活得像自己」這個問題。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必須特別注意第1章介紹的同時代性觀點,而為了使同時代性更加一般化,在終章將談論保護鯨魚與紅毛猩猩的問題,並以此作為本書總結。

得獎訊息

  本書感謝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教基金會協助出版

作者簡介

赤嶺淳(Akamine Jun)

  1967年生。1996年取得菲律賓大學博士。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研究員,自2001年起在名古屋大學任職。名古屋大學人文社會學部副教授。專長為東南亞地區研究、海域世界研究、田野工作技術論。

  Balat’s Office 赤嶺研究室 trepang.org/index.html

譯者簡介

童琳

  1987年生於安徽省太湖縣。2008年畢業於大連水產學院(現大連海洋大學)。現為大連外國語學院日語研究院研究生。2010年曾在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深造。

陳佳欣

  筑波大學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生命產業科學專攻,曾為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為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著者信息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序章圍繞海參的生態政治──在環境主義的世界生存

Ⅰ生態政治與共有財

第一章炸漁的構圖──對於環境問題的視角
導言
1何謂炸漁──「珊瑚礁的破壞」
2茫西島漁民的炸漁
3菲律賓史上的炸漁
4圍繞炸漁的政治與經濟──微觀與宏觀的視線

第二章加拉巴哥的「海參戰爭」──資源管理的當事者特性
導言
1海參戰爭的背景──生態旅遊與海參漁業
2華盛頓公約及美國主導的資源保護政策──「保全」與「保存」
3華盛頓公約對海參的處置
4資源管理的當事者特性

Ⅱ採捕海參

第三章菲律賓的海參漁業──茫西島的案例
導言
1薩瑪人與茫西島──「金錢島」簡史
2茫西島的海參漁業
3茫西島近海捕獲的海參
42000年的茫西島──炸漁衰退與海參漁業的變化
5結語──伸縮自如的邊陲空間

第四章日本的海參漁業──北海道與沖繩的案例
導言
1利尻島海參漁業的盛衰榮枯
2資源自主管理的實情──利尻島的案例
3利尻島小結──培養出的「地域力」
4沖繩的海參利用案例
5沖繩小結──對創建全新共有財的摸索
6結語──資源管理與共有財

Ⅲ吃海參

第五章乾海參食文化──歷史與現在
導言
1日本列島與朝鮮半島的乾海參食品
2中國大陸的乾海參食品──刺參與光參
3乾海參食文化的擴大
4北京料理與廣東料理──溫帶產海參與熱帶產海參
5新中華料理(nouvelle chinois)的盛行
6海參市場的特殊性──「黑」與「白」的對立

第六章中國海參市場的發展史──以大連的市場調查為中心
1香港南北行與廣州一德路
2輸出到大連的日本產鹽藏海參──「海參泡沫」的真相
3掀起海參熱的大連市場──「海參信仰」熱
4大連市場多樣化的海參產品──品牌廠商的割據
5遼東地區的生鮮海參食品──「海參食品」=「乾海參食品」的崩潰
6海參食品的速食化──養殖與生產的規格化
7附記──鹽製與炭製

第七章首爾的海參情事──韓式炸醬麵與黃玉參
導言
1「國民食」炸醬麵
2食文化的多樣化及三鮮熱──宮廷料理與大眾美食
3慢食的速食化
4全球化下的韓國乾海參食文化

第八章美國的乾海參──全球化時代的海參市場
導言
1美洲大陸的海參──南北美大陸的生產、流通、消費
2舊金山的乾海參──2000年10月
3紐約的乾海參──2006年8月
4美洲大陸產的「刺參」──I. fuscus的存在感
5結語──乾海參市場的擴大與產地間的競爭

Ⅳ以海參來思考

第九章凝視當代之眼──鶴見良行的亞洲學與海參學
1島國根性──虛構的「鎖國」
2鶴見良行這號人物
3通往海域世界研究之路──亞洲的多樣性
4新亞洲學的構想──邊境學與物產研究
5重新定位日本的視線
6繼承未完的亞洲學──海域世界研究的實踐

第十章薩瑪研究與物產研究
1「漂海民」薩瑪
2「蜈蚣海參」之謎
3「日本參」之謎

終章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文化多樣性保全
1I. fuscus開發史──中南美的海參漁業與「亞洲人」
2紅毛猩猩與鯨魚
3守護文化多樣性──資源管理要從地方開始
4追求「一體」關係──身為「世間師」的實地考察學者
5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歷史多樣性的重新評價
6結語──地球環境主義與區域環境主義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圖書序言

中文版序

  拙著能譯為中文,讓更多讀者閱讀,我深感榮幸。

  毫無疑問,海參是中國「食文化」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國國內當然也產海參,但清朝以後的海參食文化能維持至今,說是仰賴鄰近諸國進口的海參也不為過。所以,了解海參食文化的歷史和現在,能幫助我們在以歐美為中心的近代主義史觀之外,開拓不同的史觀。

  率先以這種觀點進行海參研究的,是已故亞洲學者鶴見良行先生(1926 ~ 1994),我的海參研究也是繼承鶴見的亞洲學。《海參之眼》(1990)是鶴見先生的鉅著(可惜沒被翻譯成外語),但鶴見先生在 1980 年代從事海參研究時,所謂的環境問題還不受重視,而這正是鶴見先生的鉅著和本書的不同。例如 2002 年以後,海參也列入瀕臨滅絕的動物,在以保護野生生物為目的的華盛頓公約上討論。

  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樣性當然要保護,但目前的環境保護運動禁止捕捉鯊魚(□□類)取魚翅,卻讓我感到困惑。如果問題在於鯊魚的過度捕獲,則以科學根據修正捕獲量即可,沒理由批判魚翅消費。

  將海洋環境神聖化並加以保護的趨勢,不只鯊魚和海參,現已擴大到整個水產資源的利用。身為土生土長的日本人,我殷切期盼以鯨魚和金槍魚為首的水產資源能永續使用。為此,作為消費者不僅不能浪費水產資源,也必須知道關於水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複雜過程與發展歷史。
透過本書可以了解,在海參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的一系列過程中,其實有很多人和民族參與。再者,海參產業至少有 400 年歷史,所以我把海參產業的存在本身當作「無形的文化遺產」。保護這種「無形的文化遺產」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同等重要。

  既要保護文化多樣性,也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但它們要並存確實是個難問題,很難找到解答。不過,大家若不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人類社會將變成不具多樣性的單調社會。是以,本書若能為創造富有多樣性的地球社會做出貢獻,將是萬幸。

  這本書得到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的協助才能出版,在此謹向董事長翁肇喜先生表示由衷感謝,同時也向欣然答應翻譯中文版的新泉社(東京)表示謝意。最後向翻譯人員童琳、陳佳欣與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全體的鼎力相助,表達我誠心的感謝。謝謝。

後記

海參癡狂

  老師,海參是很危險的喔!會著迷唷!

  這是訪問面臨北海道鄂霍次克海的紋別市加工業者時,目時嚴先生一開口說的話。1932年出生的目時先生,也是1970年代左右開始專門製造乾燥海參的老鋪經營者之一,他的店鋪到目前還在營業。從創建鯖魚加工廠,到干貝乾、海參等,隨這些漁業興起而逐漸擴大的業者,為何獨獨對海參成癮?如果能像目時先生為捕捉海參而一路走遍阿根廷、智利、秘魯、俄羅斯、美國等國家該有多好。1990年代初期,他也到內戰後的斯里蘭卡北部賈夫納(Jaffna)收購海參,並且從橫濱帶回加工的海參製品。我 2006 年到緬甸調查時,不禁暗自竊喜,比起海參,鰻魚還比較有可為。如果用迎接77歲的七旬老人來比喻的話,鰻魚就如同88歲的年邁前輩。

  仔細想想,我研究海參議題已13年,這13年間和許多「海參狂」見過面。例如本書第4章介紹的吉田敏、吉田靜子夫婦,是對海參非常狂熱的一對夫婦。緬懷昭和初期在根室致力於冰島海參(□□□□□□)外銷的先人,並夢想著刺參再興的吉田勳先生,也對海參非常熱衷;第6章介紹的香港盤商及Charlie Lim先生也是典型的例子。他們位於世界各地的海參販賣店,就如同海參狂字面上的意思,全年無休不停工作。這位盤商在約30分鐘的訪問過程中,祕書多次在一旁以對講機詢問指示,還在兩周的華盛頓公約會議期間,兩次往返香港和荷蘭(海牙);如此忙碌的工作,為何還是樂在其中?筆者想利用本書剩下的篇幅,試著整理沒有介紹的海參癡狂者的人生故事(life story),以下就介紹已故達利歐(Dario)的人生故事。

  享年45歲。出身菲律賓中部比薩亞群島的達利歐,不只輾轉於菲律賓群島,也到過隸屬馬來西亞婆羅洲島的港口村落。最終在菲律賓最南端的茫西小島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

  據說達利歐專門從事潛水獵捕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魚、珍珠貝類等,在茫西島則當採捕海參的師傅過生活。筆者和他於1997年8月時的交談機會,已成為唯一一次彼此交談。回想當時,是白沙反射非常強烈的午後,筆者在樹蔭下和其他潛水員圍成一圈進行訪問,突然有位紅著臉的人插入,大聲談論不能分辨真假的話題,他自顧自地高談闊論,說完就馬上離開。達利歐臉型四方,骨架看起來像位非常硬朗的大叔,總覺得是位非常有魅力的人物。

  正當達利歐生活一成不變時,從茫西島上的海參狂熱者談話中得知,茫西島別名「金錢島」(Money Island),於是就來到這座島。時值1990年代初。如同第1章和第3章的介紹,這正好是茫西島居民所言,在南中國海的南沙群島作業的初期。當時潛水漁夫參加海參漁業約一個月左右的報酬有200,000日幣。剛好是提前退休的國立菲律賓大學教授 4倍月薪的高額報酬。

  目前,從其他菲律賓群島來茫西島淘金的潛水夫仍絡繹不絕,但要成功實際上很困難。獲取高額報酬的狀況大約只延續到1990年代中期,2000年時若能取得過去的五分之一就算很好的事了。

  其實,潛水活動會伴隨非常明顯的減壓症。1997年8月調查時,漁民的作業深度達水深50公尺。我學過的業餘水肺潛水(amature scuba diver)限度為不大於水深30公尺。水深超過30公尺,先是變暗後能見度非常不好,而在崎嶇不平的岩地上作業則相當危險。即使是位於熱帶地區的海水,水溫還是很冰冷,就如同您想像的,手指會冷到麻木是習以為常的事。筆者本身也有這種經驗,過去在調查時對達利歐和漁民們的說法半信半疑。經過一年再去訪問時,對漁民的說詞卻不得不信。

  展示厚實的胸膛並發出豪語誇耀「不管多深的地方,我都能潛給你們看」的達利歐,於1998年2月去逝。根據和他一起潛水的人說,他潛水上岸後約10分鐘左右失去意識,隔天就氣絕身亡。這年除了達利歐,至少還有2人身亡,還有另1人因潛水而半身不遂,有步行困難的狀況。

  達利歐知道潛水有危險,為何還是要去?理由非常簡單。潛水工作是取得現金最理想的方式。再者,穆斯林船長也非常「親切」,會借錢給潛水夫當生活費。只要潛水夫繼續潛水工作,船主也不會強迫他們還錢。

  筆者對海參產生興趣的緣由,是印象中如牧歌般的海參漁業,在眼前卻是之前無法想像、如此慘烈的茫西島海參漁業。就像第1章的討論,經過西班牙300年以上殖民的菲律賓,基督教徒幾乎占人口的90%,在政治上、經濟上也壓倒當地少數的伊斯蘭教徒。然而,對茫西島上的潛水漁業而言,兩者的權力關係剛好相反,茫西島也有伊斯蘭教徒的薩瑪人壓榨基督教比薩亞人的狀況,而筆者最終也被他們說服了。

  況且,茫西島不是數十年前才開墾形成的社會嗎?菲律賓南部在1970年代提倡伊斯蘭主義後,從中央政府分裂而欲獨立的人民,與政府軍之間不停發生內戰,產生10萬至20萬為數不等的難民潮,逃到鄰國的馬來西亞等地。茫西島的薩瑪人也是為逃避這段內戰時期而移居至此的人。回想當時,村子被燒毀,薩瑪人死裡逃生,只穿著身上的衣服逃出來,在仍是無人島的茫西島開荒定居。訪問過程中,當他們回想開發初期的困苦生活,流淚者卻很少。因為訪問中遇到的人幾乎都和筆者同年出生,雖無法避開逃難生活的困苦時期,不過當時還是不超過5、6歲的小孩……。

  此後,我重新自覺到一項不證自明的事實:協助我調查的人與我生長在同一個時代。因此我把他們提到的過往經驗,和自己生存時代的社會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重疊思考,盡可能理解兩者間的關係。或許這就是所謂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實際了解和我們生存時代有密切關係的事件,並嘗試解開其間環節的具體任務。

  當我目睹海參漁業的生產現場,不禁試想,其實海參食文化是件殘酷的事。在刺參文化圈的核心大連,將熱帶產的光參當垃圾處理的大有人在;另外也有如韓國的三鮮料理,以便宜的價錢大量消費熱帶產的海參。世界各地的海參需求量提高,潛水夫的負擔只會增加。

  近20年來,茫西島的島民在南沙群島漁場尋找新的腹地。但即使是面積廣大的南沙群島,主要的漁場也漸漸開採耗盡,只剩下深海海域的漁場。據我所知,深入到深海地區的海參潛水漁業,這種案例只有南沙群島才有。即便能到南沙群島以外的地區,但我覺得深海地區的海參漁業發展仍是永無止境。

  試想,茫西島在1970年代後開發,正是提倡環境主義的時代。而且,茫西島「海參熱」沸沸揚揚時,剛好是「加拉巴哥」(�����)和海參泡沫化興起之際。還有,當時正於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環境主義的高峰「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高峰會,1992年),換言之,當時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無疑帶有諷刺的意味。

  本書雖以海參為中心編撰,構想卻非如此簡單。海參需求量增加的狀況,與在亞洲各國所見、因泡沫經濟而帶來美食風潮的盛行不無關聯。例如1980年代後半,據說香港的魚翅價格急劇飆高,同一時期東南亞主要城市也能看到相同的現象。據非常了解魚翅情況的鈴木隆史先生說,1980年代後半,印尼的雅加達和泗水等大都市開始出現高級飯店和餐廳,魚翅料理的專門店也紛紛開張,同時印尼國內的魚翅需求量也大幅提高(鈴木 1997)。在筆者有限的記憶裡,1990年代前半在馬尼拉,魚翅料理的專門店也陸續開張。再者,1990年代在新加坡、香港、茫西島、中國南部等地,對石斑魚的活魚需求量也明顯增加,而且東南亞各國的石斑魚漁獲量也逐漸擴大。正如上述所提,茫西島也是如此,1990年代後也對活魚需求大量增加。使用鯊魚的魚翅至今仍爭議不斷,而活魚貿易市場的象徵拿破崙魚,已於2004年的華盛頓公約第13次締約國會議 (CoP 13) 附加條文中登錄。不限於海參,美食狂熱不只針對東南亞地區,其影響所及是全世界的漁業地區,保全政策不得不進行綜合考察,這也是個問題。

  「海參戰爭」如果從居住在先進國家的我們來看,某種程度上是由不負責任的「國家」產生。然而,站在最前線孤軍奮戰的人們,他們從不期待能從國家獲得支援,只靠著自己的臂膀獨立奮鬥,這應該值得稱讚。達利歐不顧性命危險潛水的行為,他本身的想法是什麼?老實說,我也無從得知。是非常害怕?或者只是他「我自己有技術和經驗」的虛張聲勢?

  我不是要提出人道主義的說法,也不是想主張要冒生命危險維護海參的食文化。如果要不惜侵犯同樣身為人者獨立生活的權利,那麼我覺得保護海參是不必要的。

  除非變更美國的珊瑚礁保護計畫,將來海參應該也會登錄在華盛頓公約的附加條文中。到那時,茫西島的人只能再尋找其他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而且肯定又會集結成群。海參戰爭結束的日子終會到來,屆時島民只能竭盡所能,持續摸索能讓他們獨立生活的方式。換言之,在不需依靠第三者生存的範疇內,和主張環境保護主義人士的戰爭不會結束。因此,有沒有辦法建構評估自主性(自主權)的機制,將是今後國際社會的課題。

圖書試讀

後記
海參癡狂
老師,海參是很危險的喔!會著迷唷!


這是訪問面臨北海道鄂霍次克海的紋別市加工業者時,目時嚴先生一開口說的話。1932年出生的目時先生,也是1970年代左右開始專門製造乾燥海參的老鋪經營者之一,他的店鋪到目前還在營業。從創建鯖魚加工廠,到干貝乾、海參等,隨這些漁業興起而逐漸擴大的業者,為何獨獨對海參成癮?如果能像目時先生為捕捉海參而一路走遍阿根廷、智利、秘魯、俄羅斯、美國等國家該有多好。1990年代初期,他也到內戰後的斯里蘭卡北部賈夫納(Jaffna)收購海參,並且從橫濱帶回加工的海參製品。我 2006 年到緬甸調查時,不禁暗自竊喜,比起海參,鰻魚還比較有可為。如果用迎接77歲的七旬老人來比喻的話,鰻魚就如同88歲的年邁前輩。

仔細想想,我研究海參議題已13年,這13年間和許多「海參狂」見過面。例如本書第4章介紹的吉田敏、吉田靜子夫婦,是對海參非常狂熱的一對夫婦。緬懷昭和初期在根室致力於冰島海參(キンコナマコ)外銷的先人,並夢想著刺參再興的吉田勳先生,也對海參非常熱衷;第6章介紹的香港盤商及Charlie Lim先生也是典型的例子。他們位於世界各地的海參販賣店,就如同海參狂字面上的意思,全年無休不停工作。這位盤商在約30分鐘的訪問過程中,祕書多次在一旁以對講機詢問指示,還在兩周的華盛頓公約會議期間,兩次往返香港和荷蘭(海牙);如此忙碌的工作,為何還是樂在其中?筆者想利用本書剩下的篇幅,試著整理沒有介紹的海參癡狂者的人生故事(life story),以下就介紹已故達利歐(Dario)的人生故事。

享年45歲。出身菲律賓中部比薩亞群島的達利歐,不只輾轉於菲律賓群島,也到過隸屬馬來西亞婆羅洲島的港口村落。最終在菲律賓最南端的茫西小島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

據說達利歐專門從事潛水獵捕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魚、珍珠貝類等,在茫西島則當採捕海參的師傅過生活。筆者和他於1997年8月時的交談機會,已成為唯一一次彼此交談。回想當時,是白沙反射非常強烈的午後,筆者在樹蔭下和其他潛水員圍成一圈進行訪問,突然有位紅著臉的人插入,大聲談論不能分辨真假的話題,他自顧自地高談闊論,說完就馬上離開。達利歐臉型四方,骨架看起來像位非常硬朗的大叔,總覺得是位非常有魅力的人物。

正當達利歐生活一成不變時,從茫西島上的海參狂熱者談話中得知,茫西島別名「金錢島」(Money Island),於是就來到這座島。時值1990年代初。如同第1章和第3章的介紹,這正好是茫西島居民所言,在南中國海的南沙群島作業的初期。當時潛水漁夫參加海參漁業約一個月左右的報酬有200,000日幣。剛好是提前退休的國立菲律賓大學教授 4倍月薪的高額報酬。

目前,從其他菲律賓群島來茫西島淘金的潛水夫仍絡繹不絕,但要成功實際上很困難。獲取高額報酬的狀況大約只延續到1990年代中期,2000年時若能取得過去的五分之一就算很好的事了。

其實,潛水活動會伴隨非常明顯的減壓症。1997年8月調查時,漁民的作業深度達水深50公尺。我學過的業餘水肺潛水(amature scuba diver)限度為不大於水深30公尺。水深超過30公尺,先是變暗後能見度非常不好,而在崎嶇不平的岩地上作業則相當危險。即使是位於熱帶地區的海水,水溫還是很冰冷,就如同您想像的,手指會冷到麻木是習以為常的事。筆者本身也有這種經驗,過去在調查時對達利歐和漁民們的說法半信半疑。經過一年再去訪問時,對漁民的說詞卻不得不信。

展示厚實的胸膛並發出豪語誇耀「不管多深的地方,我都能潛給你們看」的達利歐,於1998年2月去逝。根據和他一起潛水的人說,他潛水上岸後約10分鐘左右失去意識,隔天就氣絕身亡。這年除了達利歐,至少還有2人身亡,還有另1人因潛水而半身不遂,有步行困難的狀況。

達利歐知道潛水有危險,為何還是要去?理由非常簡單。潛水工作是取得現金最理想的方式。再者,穆斯林船長也非常「親切」,會借錢給潛水夫當生活費。只要潛水夫繼續潛水工作,船主也不會強迫他們還錢。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海參戰役: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