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常用中藥73味為綱,詳細敘述該藥的性味歸經、功能作用、現代藥理;以常用藥與他藥配對為目,分配對奧妙、臨床應用、用量用法、名醫經驗、使用禁忌,一一俱陳,擷取古今藥對800餘對,薈萃瞭200餘位治方名傢、臨床醫傢對藥對獨特的理論見解、獨到的臨床用藥經驗;以用藥指歸濃縮常用中藥的配對用途及配伍規律。
體例新穎,結購嚴謹,文字精煉,是一本醫傢藉鑒、臨床實用的濟世活人的用藥新書。
編寫說明
中藥配對是曆代醫傢常用的組方形式,是臨床遣方用藥的精髓部分,浩瀚的中醫文獻中蘊藏著極其豐富和寶貴的中藥藥對經驗。我們本著「簡明精煉,科學實用,師古不薄今,參西不背中」的原則,編寫瞭《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一書。
1. 本書分解錶、清熱、瀉下、祛風濕、化濕、利水滲濕、溫?、理氣、消食、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風、開竅、補益、收澀藥等17章,以常用中藥73味為綱,簡述該藥的命名、性味歸經、主要功效、現代藥理,擷取古今藥對800餘對。每味藥後,以【用藥指歸】濃縮常用中藥的配對用途,鮮為人知的功效,及與他藥配對的注意事項,加工炮製等作用。
2. 每一藥對,按【配對奧妙】、【臨床應用】、【用量用法】、【名醫經驗】、【使用禁忌】等5項逐一敘述,重點揭示配對奧妙,精選名醫經驗,勾玄使用禁忌。
3. 書中藥對的臨床應用,按中醫通行的名詞術語進行適當規範。藥名以正名為準,不列異名,使用劑量以剋為單位,便於指導處方;引用古代名醫的經驗,病名、藥對的劑量保持「原汁原味」,不妄加改刪。
4. 名醫經驗,每段文摘之前均標作者姓名,以彰名醫之功;文摘之後,必注明齣處,以備讀者查考。
5. 為便於讀者檢閱有關藥對,書後增附藥對筆劃索引。
本書的編纂自始得到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副總編主任趙誌春副編審的指導與幫助,湖南中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尤昭玲欣然為本書作序;湖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閤係主任、副教授,何清湖博士對全書進行瞭審定。寫作中得到瞭湖南中醫學院,湖南省中醫學校、湖南省株洲市藥檢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對以上單位及個人錶示衷心謝意。
編者
尤序
中藥藥對,是曆代醫傢臨床經驗的結晶,是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臨床防病、治病一種最簡明的用藥形式,也是中醫方劑組方配伍的核心內容。
中醫方劑文獻博大精深、汗牛充棟,從被尊為「方書之祖」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到明《普濟方》載明以前之方劑達61739首之多,據不完全統計,自宋至清末的一韆餘年間民間名醫所著方書多達1400多種,其中,既有方劑的臨床運用,又有方劑的理論研究,20世紀90年代齣版的《中醫方劑大辭典》對曆代中醫方劑文獻的係統整理,使方劑學的研究達到瞭鼎盛階段,方劑的現代實驗研究至今方興未艾,中藥新藥的研究生産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産業。
然而,介於中藥與方劑之間的藥對,曆代研究者寡,其文獻散見於各種醫書、方書之中。譚君同來偕其學友,潛心於中藥藥對的研究,古今文獻,廣搜博覽,結閤自己的臨床體驗,將常用中藥73味涉及藥對800餘對,係統整理、分析,其中,既有藥對配伍奧妙,也在臨床的具體應用;既有曆代名醫的藥對理論與用藥經驗,又有自己的學習體會與臨床領悟;既揭示各種藥對應用的適用病癥,又提示其使用的禁忌。全書內容廣博,並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藥理有機結閤,是一部既有理、又有用的,全麵、係統的中藥藥對臨床全書。
尤昭玲
譚序
藥對,即兩味藥的配對應用,是中藥配伍中最小的固定單位。其藥簡,其理奧,其力專,其效宏。配閤存神,用之中的,應手取癒,妙不可言,在臨床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許多中醫名傢精於此道,或同類相求,異類相使;或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演繹得淋灕盡緻。在臨床中圓融活變,屢獲事半功倍之效,極大地豐富和拓展瞭組方思維。
藥對貫穿於藥物與方劑之間,它不是簡單的兩味藥疊加,也不是信手拈來、任意杜撰,它是曆代醫傢用藥經驗的提煉和智慧結晶,是遵循中醫基本理論的法則組方的最基本、最簡單、最明確、最可靠的一種形式。
許多較少的藥味方劑,本身就是一個藥對,如左金丸、二妙散、枳朮丸、六一散等;許多復方,就是多個藥對的集閤,閤之為方,分之為藥對。
如:麻杏石甘湯,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藥組成,可分為麻黃—杏仁,麻黃—石膏,石膏—甘草,石膏—杏仁等四個藥對,因此,曆代的藥對涵蓋瞭中藥復方配伍的各種基本形式,如君臣、反佐、相須、相使、陰陽、寒熱、補瀉、散斂、升降、開閤、剛柔、潤燥、動靜等,加強對藥對的研究整理,即是抓住瞭中醫方劑配伍的核心問題,不僅有利於對傳統方劑組方配伍理論的深化與提高,而且可以為中藥復方的現代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尋找便捷之門。
神農嘗百草,辨味而知性;伊尹作湯液,隨時而製宜;雷公配藥對,方漸成雛形。在漫長的中醫藥發展史中,藥對的形成,標誌著中藥由抽象藥性、形性藥性、嚮位藥性、功能藥性走嚮綜閤藥性、配伍藥性、方劑藥性的發展。藥對源遠流長,數量眾多,應用廣泛……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照江濤上下紅」。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的時代,中醫的發展本在繼承,貴在創新。
我們對曆代藥對書籍及近20年的中醫文獻搜集、篩選、歸納、整理成《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一書,冀在促進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用藥水準的提高。由於本書涉及內容廣泛,融傳統中藥藥性與現代藥理於一書,加之編者水準有限,不當乃至訛誤之處在所難免,祈盼專傢與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與完善。
譚同來 於株洲
這本書絕對是中醫藥愛好者們的福音!我一直以來都對中藥的神奇功效充滿好奇,但無奈於專業知識的匱乏,很多時候隻能望而卻步,或者僅僅是根據他人的建議來使用。尤其是關於中藥的配伍和禁忌,更是讓我覺得非常復雜和難以掌握。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把我一直以來睏惑的這些問題,一點點地剖析清楚。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藥方,而是非常細緻地講解瞭為什麼這樣搭配能夠達到療效,以及如果不小心犯瞭禁忌,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這些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對中藥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禁忌”的這部分內容,它非常全麵,涵蓋瞭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與食物、生活習慣之間的禁忌。這對於我這種經常在傢做一些食療或者簡單調理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實用瞭!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中醫藥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知識,我們也能更科學、更安全地運用它來調理身體。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書裏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自己和傢人的健康保駕護航瞭。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棒!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平時也會自己在傢嘗試一些簡單的中藥調理,但有時候總會擔心自己搭配不當,或者觸犯瞭什麼禁忌。尤其是傢裏有老人和小孩,用藥就更加謹慎瞭。這本書的齣現,正好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點呈現齣來。書中的“配對”部分,詳細介紹瞭各種中藥材的特性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協同作用,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某些藥物會被組閤在一起。而“禁忌”部分,更是讓我如釋重負。它列舉瞭各種常見的藥物配伍禁忌,以及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病癥的用藥注意事項。這些信息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太有價值瞭!我曾經就因為不瞭解某種藥物的禁忌,差點給傢人造成麻煩。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用藥更加有信心,也更加安全。我喜歡書中的舉例,很多都來自實際生活,讓我很容易就聯想到自己的情況,也更容易記住。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藥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可以變成一種樂趣,一種對健康的探索。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醫藥很感興趣,但總覺得有些門檻。特彆是那些復雜的藥材組閤和看似矛盾的禁忌,常常讓我望而卻步。我總是擔心自己會用錯藥,或者因為不瞭解禁忌而適得其反。這本《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就好像一個及時的雨露,為我解開瞭許多睏惑。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藥材,而是非常係統地介紹瞭不同中藥之間的配伍原則,比如“君臣佐使”,讓我能從更深的層麵理解為什麼這樣搭配。更重要的是,它把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禁忌講得非常清楚,比如哪些藥不能和什麼食物同服,哪些病癥的人不能用某種藥,甚至懷孕期間的禁忌都講到瞭。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聊天,他耐心地講解著那些我以前可能需要問好幾個人纔能弄明白的問題。書裏的例子也很貼切,讓我能很快地聯想到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我甚至開始嘗試著根據書裏的指導,為傢人的一些小毛病調配一些簡單的藥方,雖然隻是作為輔助,但看到傢人的反應越來越好,我真的非常欣慰。這本書讓我覺得中醫藥不再是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變得觸手可及,我能用更科學、更安全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健康。
评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的。《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聽起來就非常實用。我平時體弱多病,身邊總離不開一些中藥,但每次去藥店抓藥,都隻能聽藥師的建議,自己幾乎沒有主見。而且,很多時候我都很擔心自己會不小心觸犯瞭什麼禁忌,畢竟中藥的效果是很微妙的,一旦用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本書就完美地解決瞭我的這個問題。它用非常清晰的語言,把那些復雜的藥性、藥理都給解釋明白瞭。比如,它會告訴你哪些藥材放在一起能增強療效,哪些搭配會相互製約,甚至會産生毒性。這些信息對於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詳細列舉瞭各種常見疾病在用藥時需要注意的禁忌,比如感冒的時候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過敏體質的人在用藥時又有哪些特殊要求。我甚至還發現瞭一些關於飲食禁忌的介紹,比如服用某些中藥時,需要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這對我這種喜歡重口味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的提醒。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藥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背誦,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偵探,在解開中藥配伍和禁忌的謎團,每一次的理解都讓我離健康更近一步。
评分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寶藏!我一直對中醫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學習材料,總是零散地接觸一些信息,感覺很不過癮。特彆是關於中藥的配伍和禁忌,更是讓我覺得深奧。很多人都說中藥講究“君臣佐使”,但具體怎麼運用,我一直是一知半解。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哪些藥材能配,哪些不能配,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其中的道理。它會告訴你,為什麼某些藥材搭配在一起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什麼另外一些搭配可能會相互削弱,甚至産生不良反應。這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對中藥的理解提升瞭一個高度。更讓我欣賞的是,它對於“禁忌”的講解也格外到位。這不僅僅是藥物之間的禁忌,還包括瞭飲食、生活習慣等方方麵麵。比如,它會提醒你,服用某些溫熱性質的藥物時,不宜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影響藥效。這些細節的指導,對於我們日常的健康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把書中的內容和自己平時的用藥經驗聯係起來,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時候自己並沒有注意到這些關鍵點。這本書讓我覺得,中醫養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