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聯合文學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0/01/24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1-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七○年代,台灣原住民主體意識覺醒了。
八○年代,原住民相關政策、法律一一制定。
九○年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政治,終於在部落中日益紮根。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關注原住民、族群問題的你,
  請看孫大川如何在彷彿黃昏處境的族群焦慮中,
  一步一腳印,推動完成今日繁茂的族群建構!

  經歷了二十年,台灣已臻至族群關係融合和解的境界嗎?
  本書以歷史、語言、文化與政治為線索,
  討論台灣原住民近代以來法政主體的變遷與發展,
  反映了台灣當前政治中的文化、族群與認同問題,
  並提醒後代持續為夾縫中的族群的存在與發展共同努力。

  這本書記錄了從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九年,作者對原住民文化、社會和政治的觀察和期待,是作者告別二十世紀的紀念。

  以為「時間」是原住民未來命運最大的敵人,瞬息的生滅,淘洗的不只是一個「個體」的生命,它也像潮汐一樣,剎那間便沖垮一個民族及文化築起的沙城。

  原住民文化存續的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志業,原住民的存亡,也不完全只是原住民己身之事,它隱涵整個台灣在歷史、空間、族群、文化等問題之重構歷程中各式各樣的組合動力和可能性。

  無論固守在任何位置,仍只是單純地答覆對原住民黃昏處境的焦慮。是一種不甘心,驅策自己、不容自己的「大力入世」的情調。

作者簡介

孫大川

  台東卑南族人。

  一九五三年生於下賓朗(pinaseki)部落,族名巴厄拉邦(paelabang)。

  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台大中文系畢業。

  曾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民族語言傳播學系系主任。並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大學等校。

  曾任山海文化雜誌社總策劃及總編輯、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姨公公》、《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等書。並曾主編中英對照《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叢書十卷本、《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且與日本學者土田滋、下村作次郎等合作,出版日譯本《台灣原住民作家文選》九卷。

  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原住民文學作家筆會會長。

著者信息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原住民與台灣的文化政治(再版序)
大力入世,微醺守虛(初版序)

有關原住民母語問題之若干思考
台灣原住民的困境與展望
語言、權力和主體性的建構
文化多元性與原住民生活輔導間的困擾
部落的組織與溝通
從言說的歷史到書寫的歷史
行政空間與族群認同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
從言說到書寫
探訪原住民的心靈世界
體檢小學教科書中的族群觀
對台灣原住民教育的一些思考
部落工藝的經濟轉化

圖書序言

從言說到書寫
——台灣原住民的文字創作、文獻整理及其傳播經驗,以《山海文化》為例

一、前言
長久以來,有關原住民「圖像」的捕捉和原住民歷史的敘述,大都以「第三人稱」異己論述的方式來進行,其中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或日本人、漢人等的觀察紀錄。由這些第三人稱異己論述所構成的有關原住民歷史的點、線、面,因種種文化、地位、時空條件、意識型態等之「差異」(difference),使其書寫的歷史文本,無論在修辭、風格、角度和評價上,皆與原住民實際的狀況和主體世界有著相當大的距離。人類傳播的歷史是傳播系統的複合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從一種系統行進到另一種系統(DeFleur,一九八九)。然而,有關原住民第三人稱敘述與傳播,不可避免硬生生地從異己的「書寫」活動,取代了原住民原本的「言說」傳統,其主體性因而被取消了。

本文嘗試將原住民傳播型態,區分為第一人稱模式、第三人稱模式以及「你/我互為主體的交互對話」模式,藉以反映原住民從言說至書寫逐步與大社會進行對話與滲透的過程;並進一步藉《山海文化》的實踐經驗,反省當前原住民媒體傳播的策略及其種種難題。

二、第一人稱模式:早期原住民非文字的傳播型態
眾所周知,早期台灣原住民並沒有文字,早期部落裡的傳播主要是以「口傳」的形式進行,直接透過聲音語言的傳遞訊息與表達情感。在這樣的傳播活動中,訊息的符號載體,直接訴諸說話的聲音變化、眼神、面部表情、手勢等等肢體符號,其感染力是具體且直接的。由聲音和肢體語言的形式延伸,我們發現台灣原住民各族的傳統社會,有著非常豐富嚴密的樂舞傳統和祭儀活動。文化訊息的傳遞、人際間的倫理位置、個人情感的抒發,往往就藉著自由填詞的吟唱、舞步及隊形的變化,以及種種儀式的演出來達到傳播的效果。在早期這一類非文字的傳播模式,意義與對象的指涉是直接連結在一起的,中間雖然沒有「文字符號」的中介,但相對地卻也使訊息的傳遞透過「人與人」的直接相遇、分享,強而有力的達成。這種沒有文字的溝通方式,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以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綿密相依的部落傳播網路。

原住民非文字的傳播方式並不僅於此,排灣族、魯凱族、雅美族的雕刻,泰雅族、卑南族、阿美族的編織、服飾,以及其他種種諸如黥面、紋身、石板屋等等藝術表現,無一不承擔著原住民傳統社會的傳播責任。這些無聲的語言,配合言說、樂舞的傳統,生動有效地「書寫」了早期原住民的主體世界。長期從事口傳文學記錄、採集的浦忠成教授因而這樣評價原住民口語傳播的價值:「原住民的口傳文學與實際的生活緊密連繫,它也是部分史實的呈現和當時初民理想、願望活生生的展示;初民鬼神、宗教的觀念可以在其中辨明,原住民與其所居地域的密切關係亦可由此釐清;另外在藝術的技巧上,它重視聲情,多用誇飾渲染和解釋性的敘述與說明,雖然形式大都短少,但不害其想像力豐富所造成的瑰麗奇特的獨特情態。」

然而傳統原住民第一人稱非文字的傳統模式,固然充分承傳、描繪了原住民的主體世界,但是由於原住民各族族語互異,甚至族內各部落呈現了相當的獨立性,因而早期第一人稱非文字的傳播空間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訊息的散發者(sender)與受眾(receiver)都是原住民,傳播過程中參與者的親身經驗為主要媒介,傳播的範圍局限在部族之內,純粹屬於一種原住民的內部傳播行為。此外,「口傳」或非文字的傳播媒介,相對於「文字」而言,較缺乏穩定性,隨說隨掃,緣起緣滅,深受時空的拘限,也緊隨主體的流轉而浮沉。這樣的傳播工具或形式,一旦面對較大的時空格局,或遭遇另一個使用「文字」的強勢族群,其傳播活動便遭到極大的挑戰,甚至因而逐漸被其鯨吞,難逃潰敗的命運。四百年來的平埔族經驗是如此,一百年來的原住民更是如此,而且這也正是全球原住民的廣泛經驗。

圖書試讀

None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