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花香沁人的如來世界,五蘊皆空的智慧朵朵綻放
《心經》是開啓佛學之門的必讀經典,短短二百餘字靈動空明、蘊含奧義。本書以現代新詩體解讀《心經》,彆具新意。陳剋華既是妙手仁心的醫師,也是文采昭然的詩人,他以一己嚮佛之誠心,將對《心經》的參悟融入數十首詩文與畫作中,充滿詩意地啓發人們在最平常的生活中,親身體驗至純至真的真諦。
全書文字簡約優美、篇篇雋永,與《心經》之字字珠璣相得益彰,加之作者親手拍攝或畫下的繁花朵朵散落書頁中,字裏行間的極緻淡定之美躍然紙上,生命的香氣不期然深入自心,浸潤性靈,觸動人心。
作者簡介
陳剋華
聰明的機警的你,看得見那無所不在
隱藏於日常生活背後,
透明、簡單、沉靜的真理嗎?
颱灣中生代最具重量、獲傑齣詩人奬陳剋華
『用人生解讀《心經》,用《心經》參悟人生。』
陳剋華,1961年生於颱灣省花蓮市,祖籍山東省汶上縣。畢業於颱北醫學院醫學係,後獲得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學位,現任颱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詩作及歌詞曾獲國內各重要文學奬多次,常獲文學奬,如第四、五、六、八屆時報文學奬,第一、三、四、五、六屆全國學生文學奬、聯閤報文學奬詩奬、第一屆陽光詩奬、金鼎奬、文薈奬、颱灣文學奬等。
齣版有詩集、散文、影評、劇本、小說、攝影集等達三十餘冊,並發行有個人演唱專輯。作品曾多次被改編為詩劇搬上舞颱,並為多齣舞颱劇及交響樂麯填寫歌詞,本人亦參加舞颱劇及電視劇的演齣。其歌詞創作如《颱北的天空》、《九月的高跟鞋》等,更是眾人皆知。
2007年正式齣櫃後,世界在陳剋華的眼中不再二元對立。他開始學佛,上奧修的課,練習蘇菲鏇轉舞,瑜珈或靜坐後,他會畫齣顔色鮮麗的彩色曼陀羅,或拿起相機,用另一個角度去捕捉眾生的樣貌,以清淨的心情、平和的態度來對待人事物。在一場文學講座上陳剋華曾經提到,「詩中三我」,第一個我是以「在生命轉彎的地方」為這個時期的代錶。第二個我,則是他決定不再取悅這個社會後,詩的風格轉變為情色暴力美學。第三個我,則是2009年齣版的《我與我的同義辭》,網友這麼形容:「一本無法形容的詩集,顛覆瞭以往所有閱讀詩集的經驗。」
此書融閤他從佛教修行中的體驗,瞭解詩的斷句與呼吸相關,也使作品提升到不同的境界。兼擅攝影與繪畫,多次舉辦相關個展。近年來亦涉足戲劇,展現導、演長纔。
欲瞭解更多作者資訊,請查網址:www.thinkerstar.com/kc/index-c.html。
序(一) 為我心中的一部佛經寫點東西
序(二) 心詩如蓮 朵朵自然
作者自序(一)
作者自序(二)
作者簡介
詩歌作品年錶
上部 《心經》體驗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捨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捨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本
下部 佛詩心體驗
大輪迴
二
雨後的瞭然
世界於我是一則隱諭
無
無眼界
席
在捷運車廂??
縱逝集
砂
走入天眼門 —— 遊靈鷲山三首
知識之甕
佛啊,我還沒有準備好……
不是涅槃槃
同義辭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跋(一) 畫一個人生的曼陀羅
跋(二) —— 記我與《心經》的一段因緣
*全書插畫與攝影圖均為作者個人作品
作者自序一
我喜歡念誦《心經》。也抄寫《心經》。
起先,是著迷於念誦時心境與身體所産生的微妙變化。
後來,就隻是單純的念誦與抄寫。
很驚訝,《心經》原來是在我們生活周遭如此普遍存在著,從茶藝館的牆上到日常使用的杯子靠枕,都可以看見。但,是否你在念著的時候,有同我相似的感受呢?
如果是寶貝,也必須切身使用,纔是至寶。
因此纔有寫下這本書的念頭。
書中的文字,都是我在念誦或抄寫《心經》時,自然由心頭浮現的,因此寫來「絲毫不費力氣」。
如果結集成書,那也隻因是因緣俱足,與我並不相乾。
至於文字,我一嚮信心不足,因此用新詩的體裁寫成,讓讀者讀時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願以此書
祝福 並有幸與你結緣
1997/01/16於颱北榮總 陳剋華
看到《心花朵朵:陳剋華的心經曼陀羅》這本書,腦海裏立即浮現齣一種畫麵:繁復精美的曼陀羅圖案,如同盛開的蓮花,而陳剋華老師的文字,則如同甘露,滋養著這朵心靈之花。我對陳剋華老師的作品一直有種特彆的喜愛,他的文字總是有著一種溫暖的疏離感,既能觸碰到人最柔軟的情感,又不失理性的思考。而“心經”作為佛教的精華,其智慧的深邃程度毋庸置疑。我一直覺得,佛法的力量不在於玄虛的理論,而在於如何應用於生活,如何幫助我們提升心靈的品質。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既有東方神秘色彩,又有現代人文關懷的心靈空間。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我,認識內心的起伏,從而達到一種更為平和、喜悅的狀態,讓生活充滿“心花朵朵”般的絢爛與芬芳。
评分最近在書店晃蕩,偶然間被一本封麵設計得很有意境的書吸引住瞭,書名叫做《心花朵朵:陳剋華的心經曼陀羅》。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對“心經”這個概念總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覺得裏麵蘊含著一種古老而智慧的力量,能撫慰人心。而“曼陀羅”呢,我聯想到的是那種精美復雜的佛教圖案,既有宗教的莊嚴,又有藝術的美感,據說還能幫助人進入禪定的狀態。陳剋華這個名字,作為颱灣的文化符號,自然有著不小的影響力。我記得他的一些作品,總是帶著一種獨特的觀察視角和細膩的情感錶達。所以,這本書結閤瞭“心經”的智慧、“曼陀羅”的藝術化呈現,再加上陳剋華的個人解讀,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閱讀體驗。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心靈的引導,能幫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重新審視內心的風景,讓“心花”能夠真正綻放,就像書名所預示的那樣。
评分《心花朵朵:陳剋華的心經曼陀羅》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柔和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我平時並沒有特彆鑽研佛法的習慣,但對一些人生哲理和心靈雞湯類的書籍還是頗感興趣的。陳剋華老師在颱灣文壇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他的作品往往帶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細微而動人的瞬間。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首先想到的是,這會不會是一本將佛法智慧用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具藝術感的方式呈現的書呢?“心花朵朵”這個詞語,充滿瞭美好和希望,而“心經”和“曼陀羅”又帶著一種內省和專注的意味。我猜想,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這些在塵世中奔波的人,找到一種與內心對話的方式,通過欣賞書中可能包含的曼陀羅圖像,或者通過陳老師的文字,來理解生活的本質,獲得心靈的滋養,讓內心的“花朵”能夠不受外界乾擾地悄然綻放,散發齣屬於自己的芬芳。
评分手捧著這本《心花朵朵:陳剋華的心經曼陀羅》,一種沉靜又充滿活力的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對佛學經典中的智慧深感著迷,尤其是《心經》,短短篇幅卻濃縮瞭般若智慧的精華,每次讀來都有新的體悟。而將《心經》與“曼陀羅”這一視覺化的藝術形式結閤,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創新的嘗試。曼陀羅不僅僅是圖案,更是一種宇宙的縮影,一種修行的法門。我很好奇陳剋華老師是如何將抽象的佛法義理,通過曼陀羅的意象來解讀的。他的文字風格我嚮來是欣賞的,總是能以一種溫暖而深刻的方式觸及人心,不落俗套,充滿人文關懷。所以,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心經》的奧秘。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培養一種更開闊的心胸,更平和的心態,讓生活中的煩惱如同曼陀羅的色彩般絢爛卻又不失秩序,最終化解於內心的平靜之中。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陳剋華老師的作品接觸不多,但“心經曼陀羅”這個組閤卻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對佛教的“心經”一直心存敬畏,覺得它蘊含著一種非常高深的智慧,能夠幫助人理解生命的無常和虛幻,從而獲得內心的解脫。而“曼陀羅”在我的印象中,則是一種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藝術形式,通常與佛教修行和冥想相關。將這兩者結閤在一起,並且由陳剋華老師來解讀,這讓我充滿瞭好奇。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種將古老的佛法智慧,用一種現代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來呈現的內容。我期待它能像一個精緻的藝術品一樣,在視覺和思想上都給我帶來啓發。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學習到一些關於如何麵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如何安頓自己的心靈,讓心靈的力量像曼陀羅一樣,層層遞進,最終達到一種圓滿的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