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塞爾繼經典名著《費馬最後定理》、《愛因斯坦的方程式》之後最新力作!這次從追尋一本祕密手記開始,循序揭開哲學與數學大師--笛卡兒這一生的神祕面紗。
笛卡兒畢生小心藏匿的祕密手記內容首度曝光!
這段真實之謎混合了數學、歷史與神祕學。書中談到笛卡兒一生的轉機與奇遇,同時揭示了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此外,透過他與親友互通的各種真實文獻,得以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以及祕密手記的線索。
笛卡兒(1596-1650)是西方哲學與數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標示了心物問題(mind-body problem)的誕生。但是笛卡兒也有謎樣且神祕的一面。傳說中他是薔薇十字會成員之一,並保有一本如今已佚失的祕密手記,其中大部分是用密碼寫成。在笛卡兒死後,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微積分發明者)為尋找這本祕密手記而移居巴黎,最後發現它由笛卡兒的友人克勞德.克雷色列爾(Claude Clerselier)保有。萊布尼茲登門拜訪,而克雷色列爾則同意萊布尼茲抄錄他當場成功破解的那幾頁內容。萊布尼茲匆匆寫下的這些筆記,正是今日我們擁有的笛卡兒祕密手記的所有。
為什麼笛卡兒要這樣保藏這本祕密手記?而它的內容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將帶領讀者進入一趟高潮不斷的刺激旅程,並將這位西方文化重要大師令人著迷的一面介紹給讀者。
作者簡介
阿米爾.艾克塞爾(Amir D. Aczel)
數學家、專業作家,發表過許多關於數學的研究論文,出版過兩本教科書,以及九本非文學著作,其中包括曾入圍「洛杉磯時報年度好書獎」的《費馬最後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1998);另有《愛因斯坦的方程式》(God’s Equation,2001)。艾克塞爾現為約翰.賽門.古根漢紀念基金會研究員(Fellow of the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
譯者簡介
蕭秀姍
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醫療影像處、兩性關係碩士。曾任骨科及小兒物理治療師,目前暫居比利時。
黎敏中
成功大學統計學系學士,曾任外商銀行多年,目前暫居比利時。
兩人譯作:《在柏拉圖的天堂裡: 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與科學巨人的故事》(商周出版)。
笛卡兒在哲學上所使用的邏輯推演手法,與他在數學上的研究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因為他野心勃勃地,試圖要發現一組可以完全涵蓋所有人類知識的精確邏輯原則,而這也是古希臘人用於創出不朽幾何學時,所抱持的同一套原則信念。我相信,笛卡兒無論在數學、物理、哲學,甚至在生物、解剖、樂理等個人獨特研究領域上,都與他的邏輯思考有著無形的連結。這份於本質上深奧的理性主義(他的邏輯思考)即為笛卡兒所有理論的中心思想,隱藏在內斂外表下的笛卡兒,是不折不扣的卓越數學家。一個在數學領域如此優秀的人,他相信自己在數學上的卓越能力及方法,可以運用到人類研究的任何領域中。
十七世紀前半,笛卡兒所在的年代,在歷史上是個既紛亂卻又在知識上大放異彩的時期。那時正值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天主教與新教間爆發了一系列殘忍的流血戰役,同時天主教廷對於新興的科學及哲學想法,以毫不留情的手段進行鎮壓。受到天主教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審訊的伽利略(Galileo)、遭到其它天主教徒迫害的哥白尼(Copernicus)支持者、以及焚燒禁書等都是最好的實證。然而,文藝復興的熱潮亦在這個時期延伸至科學、數學及哲學等領域,人類知識在此段時間裡大放異彩。這些領域的經典理念,在知識分子的研究之下,散播到歐洲各地。笛卡兒的研究想法就是出自這個時代的產物,不過他同時也為這個時代的先驅者,引領著數學及哲學走向現代思維。
***
位於聖日爾曼德布雷(Saint-Germain-des-Pres)老教堂對面的雙叟咖啡店(Les Deux Magots),是我在巴黎最喜歡的咖啡店。這間咖啡店因海明威(Hemingway)、費茲傑羅(Fitzgerald)、沙特(Sartre)、波娃(Beauvoir)曾經常光顧而聲名大噪,成為文藝圈的象徵聚會所。經歷過加拿大暴風雪事件的六個月後,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裡,我與歷史學家友人李查‧藍斯(Richard Landes)坐在這間咖啡店中。我們一邊喝著冰咖啡,藍斯一邊告訴我他希望替我安排與巴黎笛卡兒中心主任會面。這也是我來到法國首都巴黎的原因,去探索笛卡兒這位哲學及數學家的生活。
我在巴黎的瑪黑區(Marais)租了間公寓,這裡是巴黎裡最古老、最有中古時期氣息的區域,也是唯一個沒有受到城市整建計畫影響的區域。今日巴黎的風貌主要是奠定於十九世紀喬治‧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 Haussmann)的城市整建計畫下,奧斯曼男爵建造了數條高雅寬廣的林蔭大道,取代了過去壅塞的市街。而沒有受到改建的瑪黑區,街道還保有過去古老壅塞的景像,與笛卡兒時代的街景相差無幾。我所承租的公寓位於波爾堤波路(Bourg-Tibourg)上,是一棟一六二九年所建造的古老建築。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除了必要的維修外,這棟建築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整修,可想而知,建築物外觀上與當年笛卡兒散步經過時,應該沒有太大的差異。笛卡兒在一六四四年曾在這附近暫留了一段時間,他就住在西西里國王路(Roi de Sicile)及布蘭斯曼陀路(rue des Blancs-Manteaux)間 的愛可仕路(Ecouffes)街角上。
這間公寓有著一個大臥室、一個廚房及一間浴室,它的挑高天花板是以十七世紀原始法國風味的深棕色木樑支撐著。建築中有座狹窄幽暗的螺旋梯,螺旋梯的兩側有著從厚石牆上劃開的小小窗戶,沿著螺旋梯向上而行,會引領我們來到公寓中。從外部流覽這棟建築,我們不由得要讚嘆起這些巴黎風的挑高窗戶,以及將古老外牆結構聯合在一起的支撐鐵架。感受到此處的風貌與笛卡兒時代相距不遠,讓我在探尋笛卡兒的生活上,又多一份真實感。
我花費數日在巴黎的圖書館及資料庫裡,尋求笛卡兒及其研究上的相關資料。另外,由於笛卡兒是個十足的旅行者,他的足跡踏遍歐陸各地,我也一一拜訪笛卡兒足跡所經之處。在巴黎,我來到浮日廣場(Place de Vosges)的周圍,走在古老拱門之下,想像著一六四七年笛卡兒在此與布列斯‧巴斯卡(Blaise Pascal)談論數學的情況。為了詳細了解笛卡兒的生平,我掌握了笛卡兒寫給好友馬林‧梅森(Marin Mersenne)的親筆信函、我精讀無以數計的古老手稿、我甚至購買了笛卡兒於一六六四年出版的原作。然而,在我探索笛卡兒的過程中,我卻有個驚人重大的發現:笛卡兒竟然有本未公諸於世的祕密手記!
***
我現在正坐在笛卡兒在巴黎最喜歡停留的區域──一直為流行時尚中心的聖日爾曼德布雷區。我的朋友藍斯快速地談著笛卡兒的生平及巴黎變遷史,但是在與他的談話中,我們不停地被他的手機鈴響打斷交談。於是我注意力轉到了別處,我看著在我們面前的古老教堂,這是一座六世紀就開始建築的古老建築。在這間老教堂上,有座十世紀風格的優美高塔,迄今仍保持原貌。整體而言,這座教堂有份樸實之美,看起來比較像位於法國鄉間的教堂。事實上它過去也不在城市中, 而是位在城牆之外,這也是為什麼它的名稱中有「德布雷(des Pres)」的字眼(德布雷意指「現在」)。除此之外,我還知道笛卡兒的遺骨就保存在這間教堂的地窖裡,不過這個備受法國尊崇的卓越哲學及數學家,在此長眠的遺骨,卻少了他的頭顱。在巴黎的某一處,有顆宣稱是這位偉大哲學家的頭骨,被另外陳列展示著。在我蒐集資料以試圖了解笛卡兒的生平及探索其祕密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關於他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簡單的,也沒有一件是如外表所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