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成為偉大的落伍者,
有朝一日重現於曆史上。」
破滅型作傢(土反)口安吾 無賴派戲謔文學
再一冷澈異色作
就是寜為失敗者,也不願參與現實社會的殘酷鬥爭
(土反)口式的浪漫,頹廢執拗的「輸傢哲學」
「半調子的混亂,隻會産生半調子的道德。
大混亂纔是趨近大秩序之路。」
(土反)口安吾的「墮落論」,像一陣狂風,吹襲瞭戰後的日本社會,讓所有沉浸在統治世界夢想中的日本人睜開瞭大大的眼睛,他們曾經如同烈日般火紅的眸子也終於迴復瞭黑綠......
昇華與沉淪、繁榮與齷齪,就這樣在日本擦肩而過。
下一代的日本人,正睏惑地戴著眼鏡,看著這個彷彿永遠看不明白的世界......
作者簡介
(土反)口安吾
本名(土反)口炳五,生於新潟縣新潟市。東洋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科畢業。一九三一年,以〈風博士〉一文躍上文壇獲得矚目。其文學主題主以〈墮落論〉一作作為理論根基開展、小說化,與太宰治、石川淳等人同為戰後頹廢派作傢的代錶人物,性格叛逆浪漫,作品多呈戲謔及反叛色彩。代錶作有《墮落論》、《白癡》、《魔鬼的無聊》(以上皆為新雨齣版)、《盛開的櫻花林下》等。
譯者簡介
黃瑾瑜
基隆市人,東吳大學日文係畢業。譯著有《夫婦善哉》、《傢畜人鴉俘II》、《後天美女》、《翻著筋鬥,一天又過瞭》、《天之瞳》(以上皆為新雨齣版)等。
譯 序
睏惑的時代
一
翻譯這本書的時候,從第一個段落開始,我就感到睏惑,就開始擔心,如果這本書要我來寫一篇導讀或譯後序時,我該怎麼寫?我有什麼可以說的?因為抱著這樣的心情,為瞭準備可能動筆的導讀,我開始一邊翻譯,一邊作書摘,一邊思索著:如果我是(土反)口安吾,我是以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思維寫下這一篇篇的故事?
我以為我做瞭萬全準備,書摘也存進瞭硬碟裏,甚至還備份在另一個隨插即用的大硬碟中。就在把翻譯稿傳給齣版社,並接到編輯要我寫導讀的電話之際,打開電腦想開始動筆的那一剎那,竟然發現電腦整個死掉,檔案完全無法存取,甚至連電腦都打不開瞭。緊急之刻,臨時藉瞭颱電腦過來,想著我還有一個備用硬碟,卻沒想到插上電腦,竟然連這個備用硬碟也壞瞭。
於是,硬碟拿去送修,壞掉的電腦依然沉默地躺在我的房間,藉來的電腦又原班人馬地搬迴去瞭。有時候,人是這樣的,那鼓想努力去做的心情,一旦洩瞭氣,就很難迴復瞭。
這段期間,齣國瞭幾趟,忙瞭一段時間。雖然迴來之後,經常接到編輯催稿的電話,可是,總是拿沒錢買電腦給自己當藉口,一直把這件事情擱著。拖到實在不能再拖,終於上網買下電腦。感覺就好像是為瞭寫這篇文章纔買瞭電腦,似乎寫完這段文字,電腦就沒有用處瞭一般。這篇文章掛在心口,總想著會有比我更適閤寫這個序的人,於是,似乎可寫可不寫,但是,答應瞭又必須完成,為瞭逃避內咎,隻好真的動筆寫這篇序文。
動筆的這一刻,纔想起這種心情,似乎在書裏某處看到過:
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雖然,我還是寫瞭劇本,但是,這是因為這不是正常的工作,這隻是份為瞭逃避沉重苦悶的災難,而完全不需要本著良心去做的工作。畢竟,我這一條在戰爭裏荒廢瞭的靈魂,根本是不能工作的。
因為不斷齣現意外狀況,使我在心情上,不斷想拖延這篇稿子,這纔讓我理解到作者那份在廢墟中完全提不起勁、卻又不得不為瞭逃避內咎的災難而動筆的心情。於是,我覺得我真的可以開始提筆瞭。
二
(土反)口安吾,齣生於明治三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死於昭和三十年(西元一九五五年)。他一生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人生觀與小說觀,都深受戰爭的影響。在其短短五十年的生命中,創作豐富,涉足的領域廣泛,不隻創作純文學,也寫曆史小說、推理小說、散文,甚至也寫文藝評論。
其中較為重要的作品有〈墮落論〉,描述戰爭中所有道德倫理的瓦解,「墮落」之當然,引起許多讀者的迴響。另外其《白癡》(新雨齣版)一作,也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土反)口安吾與織田作之助、太宰治等人,共同被歸類為「新戲作派」、「無賴派」作傢。他們以頹廢、自虐的風格,創作齣諷刺性意味濃厚的作品。
三
在(土反)口安吾的那個時代,大戰期間,許多作傢被徵召到軍隊裏麵,成為隨軍記者。但是,當時的隨軍記者必須寫齣歌頌軍隊的文章,若涉及真實的人性,或戰爭中的非人性部分,忠實寫齣作傢敏銳感受到的戰爭殘酷的文字,就會遭禁,甚至遭起訴被判有罪,就如日本作傢石川達三所經曆過的一樣。
我想,或許這就是〈魔鬼的無聊〉産生的背景,唯有當一個不成纔的作傢,唯有毫不在乎生命、毫不在乎人性、毫不在乎死活,纔能自在地活著。但是,當這一切都不在乎的時候,活著也變得可有可無,變得像惡魔的無聊遊戲,在虛空中,無所謂地擺盪,不知不覺就存活下來瞭,活下來瞭,卻也沒有多大的喜悅,一切都隻是無聊而已。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課本裏奮發有為的青年,反而顯得可笑瞭。因為他們會咬牙切齒地說「我要活下去」、「我要盡一切努力」之類的話,我們現在教育孩子,也總是要孩子們盡力,要孩子們珍惜生命,好好活著。但是,在那個戰亂的時代,昨天還在的高樓大廈,也許一顆子彈落下,明天就成廢墟。剛纔還跟你說笑的女子,幾個小時後就成為燒焦的灰炭。一切是如此無常,所有的堅定信念,都變成一場笑話,甚至反而是超現實的。於是,作者消遣著這些有為青年:
我覺得荒君、平野君很像小說中的人物。他們本來就是讀小說讀過頭的人,那種思考方式或說話方式,與其說是現實,倒不如說是充滿小說風格。他們的腳會不會其實並非踩在土地上,而是踩在托爾斯泰或杜司妥也夫斯基上頭呢?他們跟老婆都如何交談?我是知道他們會對老婆說的話啦,但是他們的老婆又是怎麼迴應的呢?
在這個時代,生命是無常的,無法靠著人的努力去掌握。明明你無法確定下一秒炸彈會不會落在你頭上,你怎麼還能信誓旦旦地說「我會用盡一切手段活下去」呢?這樣的說辭,反而像是小說中的對話,而不是現實的對話瞭。
四
那似乎是一個所有事物都反過來的年代,這讓我想起我剛開始翻譯這本書時,總會有一些些不自在,因為(土反)口安吾描述的世界,似乎顛覆瞭一個循規蹈矩,按照社會現存價值觀在努力打拼的人的想法。尤其是在(土反)口安吾的筆下,認真奮鬥、努力誠懇的人,總是會有悲傷的結局,就像〈肝髒醫生〉的故事。
這是個讓人笑不齣來的悲劇,可是,赤城風雨醫生的一生,就是一部讓人笑不齣來的悲劇。
赤城醫生若生在現代,或許會被認為是一個誠實認真的好醫生,但是,在那個價值觀錯置的年代,赤城醫生卻像是不斷推石頭上山的尤裏西斯,總是徒勞無功。
「赤城醫生有很多這種患者,也就是說,信仰者。全都是因為他的人格。有些信仰他的人會說,他的診斷不行,但是,他的人格卻讓人難忘。醫生聽到這種說法,是高興不起來的。一名醫生,受到尊敬是因為對他人格的崇敬,而不是醫學上的見識,醫生自己是不會滿意的。赤城醫生就是這樣,除瞭當個醫生,他沒有任何野心,因此,像我們這樣的信仰者,反而讓他感到睏擾。」
這段話,不,應該說是赤城醫生的整個故事,都讓我的腦海裏不斷齣現幾個人:契坷夫、周星馳。反諷的筆調,帶著一點悲憫,特彆趨近於周星馳電影中描寫的小人物。這一個小人物,即使握有數韆個病例,還不敢直接對病人說齣真正的病癥,要用夾帶的方式說明,當書裏描述到赤城醫生的心境時,身為讀者,有一種想笑的心情,卻又哀傷得不知道怎麼笑起:
他很想裝作行若無事的樣子,但是,就是很在意那個「也」字,說到那個字,就會很奇怪地特彆用力。後來,先生每次看診,都會與那個「也」字奮戰著,他必須與自責的痛苦奮戰。所有的患者都是肝髒炎,麵對此不動的事實,為什麼會畏縮呢?先生對自己的窩囊感到懊惱。
〈肝髒醫生〉曾被電影導演今村昌平改編成電影,根據電影的簡介,導演似乎加入瞭很多小說中沒有的角色與情節,拍成瞭比較勵誌性的影片,減少瞭若乾帶著淡淡悲傷的反諷。
五
(土反)口安吾的書寫裏,另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題,就是女人。
有時會望著一個女人漫不經心的微笑,玩弄著一具隻是快樂而放蕩的肉體,如此而已。
「女人等於肉體」這個主題,不斷齣現在(土反)口安吾的文字之中。女人是不思考的肉體,會思考的是男人。他期待中的女人是僅具形體與功用的器皿,更接近於人偶:
我心想,女人若是個不說話的人偶就好瞭。眼睛看不見,也聽不見聲音,我希望她是個迴應我孤獨肉欲的無限剪影。
他藉著安子的口,也說齣瞭他心中對女人與男人差異的定義:
我不會輕視肉體或這種肉體遊戲,我也不怕玩弄肉體或拋棄肉體,隻是我要求代價。相對地,我想要某種其他可以提高我的東西。女人的心隻能靠男人的心來提高,除此之外彆無他法。隻要是可以提高我的心的男子,不管是誰,我以身相許都不後悔。
這個世界是以男人的心智創造而成的,女人是依附在男人的世界中成長的肉體,這具肉體深深耽溺於肉欲之中,不可自拔。
女人肉體的弱點,就是即使心裏懷有如此極端的厭惡或輕衊,依舊深陷孽緣的泥沼之中,無法脫身,這就是女人肉體的悲哀。
即使如此,男人卻矛盾地羨慕女人的單純,單純地擁有肉體與享受肉體。
男人確實隻是群凡夫俗子,根本比不上園子屁股的行雲流水境界。水不會停留,也沒有陰影,她的屁股純粹就隻是屁股,所謂明鏡止水,就是如此。
隻是所謂的肉欲,所謂的愛情,都是虛無而空泛,好像隨時都可以放棄,因為不管是肉體或愛情,都填不滿內心某處的空洞。
我的心隻是個貪心鬼,它總是這樣喃喃自語著,為什麼一切都是如此無聊啊!都是如此無止無盡的虛無!
六 尾聲
閱讀每一個故事時,自然而然地會期待一個結局,然後,我們會把故事歸類為悲劇或喜劇,有圓滿結局的或是悲慘結局的,即使故事的主角遭遇悲慘,從頭到尾都讓人掉淚,即使最後是悽慘無比的完結,我們也總期待有一個結局。
王子與公主結婚瞭,是一個美麗的結尾。賣火柴的女孩凍死瞭,是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結尾。大團圓是一個結尾,世界末日大毀滅,也是一個結尾。縱使是有史以來最悲慘的約伯的故事,也依然謹守本分地有開頭、有高潮、有尾聲。
約伯是《聖經》裏其中一捲書〈約伯記〉的主角。神跟他開瞭一個大玩笑,在某個風和日麗、一點都不像會有遽變的日子,他突然失去瞭每一個傢人,失去田産、房屋。在他失去一切之後,痛不欲生,披頭散發責問神。
約伯的故事,在《聖經》裏麵隻有幾十頁的長度,我們可以輕易地翻到最後一頁,看到約伯又重新獲得妻子,重新把孩子都生迴來,重新拿迴每一分傢産。讀到這裏,讀者們就鬆瞭一口氣,知道無論如何,到最後都會得到一個句點。但是,把十幾頁的故事,放進人生的量尺上,那幾十頁的悲慘,卻如同十輩子一樣地漫長。人很難去想像,要如何走過這十幾頁,總以為這一生都要沉落在這樣的悲慘中,無止無盡,永遠找不到句點。
看(土反)口安吾的這本短篇小說集,就有一種被擺放在人生的中途的感受,迴首一片茫然,前路又不知道在哪裏,路旁一片廢墟,生命、愛情,都被擺在可有可無的位置上。每一個故事,都在嘲諷之後,留下一絲絲悲傷,一點點不滿足,一點點不知所措,以及尋找一個句點的渴望。
這是一篇篇寫在睏惑的時代的故事。
黃瑾瑜
《魔鬼的無聊》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夠讓人好奇瞭!我是在一傢小書店無意間翻到的,當時就被它獨特的字體和設計吸引住瞭。翻開第一頁,還沒來得及看內容,就感覺一股莫名的氛圍撲麵而來,有點像那種你明明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又忍不住想繼續往下看的宿命感。我尤其喜歡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例如作者對於某個場景的光影變化、空氣中飄散的細微氣味,甚至是人物臉上轉瞬即逝的錶情,都刻畫得極其細膩。讀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反復咀嚼那些字句,好像能透過文字看到那個被描繪的世界,甚至聞到那裏的味道。
评分讀完《魔鬼的無聊》之後,我腦子裏一直縈繞著書中的一些片段和對話。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小說,而是會在你心裏留下印記,讓你在日後的生活中,不時會迴想起其中的某個場景、某句話,甚至某個角色的某個錶情。我喜歡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敘事風格,沒有大張旗鼓的鋪陳,但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力量。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就像是照瞭一麵鏡子,看到瞭自己的一些盲點,也看到瞭自己的一些閃光點。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我拿到《魔鬼的無聊》的時候,對這個名字有點抗拒。總覺得“魔鬼”聽起來就沒什麼好事,加上“無聊”這個詞,感覺像是某種負能量的集閤體。但好奇心終究還是戰勝瞭我的顧慮,而且我發現,有時候越是看似矛盾或者黑暗的名字,反而藏著最深刻的道理。這本書就像是一個老朋友在和你娓娓道來,沒有太多炫技的辭藻,但每一個字句都飽含著沉甸甸的情感和思考。我喜歡它營造的那種靜謐又略帶詭異的氛圍,仿佛置身於一個迷霧籠罩的山榖,雖然看不清遠方,但卻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吸引力。
评分我一直是個很注重閱讀體驗的人,從書的裝幀、紙質,到排版、字體,都會影響我閱讀的心情。《魔鬼的無聊》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它的質感,翻閱起來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勾起瞭我對故事內容的極大興趣。書中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拖遝,也不會顯得倉促。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一些日常場景的描繪,雖然看似平凡,但卻能在平凡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意味,讓人在不經意間被觸動。
评分最近的生活有點平淡,工作也進入瞭瓶頸期,所以我特彆需要一些能點燃我內心火花的讀物。《魔鬼的無聊》就像是給我投入瞭一塊燃燒的木柴。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驚險刺激的小說,但它有一種更深層次的魔力,會慢慢地、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你的腦海裏,讓你開始反思一些平時不會去想的事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內心掙紮時的筆觸,那種糾結、迷茫,甚至是絕望,都能讓人感同身受。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