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總統任期還未過半,現在是罷免他的適當時機嗎?」
颱灣日報總主筆費邊社(葉柏祥)在本書中提齣111個罷免馬英九的理由,從馬英九的黑金問題、國傢認同問題、與中國、施明德的關係等麵嚮切入,筆鋒犀利,讓您看完後改問:「馬英九的總統任期還未過半,現在罷免他還來得及嗎?!」
作者簡介
葉柏祥
颱灣國嘉義縣人,一九五九年齣生,新聞科班齣身,擔任「大學雜誌」主編、「颱灣時報」記者、採訪組副主任、「亞洲週刊」資深特派員、「颱灣日報」撰述委員、政治中心主任、副總編輯、副總主筆、總主筆、「美麗島新聞網」總主筆。
負責「颱灣日報」社論撰寫,同時以「費邊社」筆名撰述「觀察站」專欄,受到讀者的歡迎。
曾在名廣播人章天君與阿生主持的「颱灣人俱樂部」、林明正的「颱灣心情」等候廣播節目中,開闢「費邊社時間」,解剖時事走嚮,民眾口耳相傳。
著有:「翁大銘前傳」、「黃信介前傳」(月旦齣版)、「颱灣廟公連戰傳奇」(希望齣版)、「颱灣來來熱門行業—大眾傳播業」(永汀文化)等書。
2008年中國黨在立委選舉中得到壓倒性的勝利,也在總統大選中勝齣,確立馬統幫時代的來臨,一黨獨大的局麵,造成的後果,是威權體製的復闢,颱灣引以為傲的民主、法治、人權、言論自由,都大幅度的倒退。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馬英九背離颱灣主體性路綫,把颱灣優先、本土第一的理念,視為仇隙,除之為快,取而代之的是全麵嚮中國化傾斜的政策,不但經濟發展要依賴中國市場,連文化、思想、教育等層麵的措施,也以中國化為主流,從李登輝到陳水扁近20年的颱灣主體性路綫已經被摧殘,颱灣文化與本土意識己陷入嚴重崩盤的危機中。
颱灣教授協會劉重義教授曾在「颱灣民族鬥爭的理念和方法」演講中,指齣「中國黨暴力政權復闢」,現象麵包括瞭:在公務體係及所屬非「官方」機構排除本土意識人纔,啓動「藍色恐怖」;重樹威權圖像,放任檢調拘提其浮濫心證的「嫌疑」人,並應時放話供統媒醜化、詆毀未經起訴的本土領袖人物;縱容警察濫權攔阻、搜查、驅趧、毆打「疑似綠色的民眾」;偷偷摸摸企圖恢復並擴編軍訓教官乾涉校園、控製學生的模式。
這些現象鐵証如山,尤其是在中共特使陳雲林來颱期間,活生生發生在人民的麵前,令人不禁質疑威權體製復闢成功,蔣傢中國黨的黨國體製已在颱灣死灰復燃,颱灣社會曆經數十年的演變,在民主前輩前僕後繼、犧牲奉獻,以及海內外鄉親共同的打拚之下,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法治製度,已如風中的殘燭,隨時可能不保。
海內外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不是沒有道理,中國黨實施威權統治,要人民噤若寒蟬,也不是沒有理由,目的在推行馬統幫統極統一的中心思想與核心價值,形塑颱灣社會嚮中國化傾斜的氛圍,馬英九在其父馬鶴淩的骨灰罈上,刻上「化獨促統」四個大字,說明他認同這項遺訓,並積極的推動,馬英九接受國際媒體的專訪時,多次強調他追求終極統一的理念,主張要由兩岸人民決定颱灣的前途,反對把颱獨列為公投的選項,馬英九上颱後推動大三通,開放中國觀光客來颱,鬆綁颱商投資的上限,說明馬英九是以實際行動,在追求「化獨促統」目標的達成。
在這種情形,馬統幫一手製造許多賣颱傾中的情形,包括瞭:否定颱灣與中國是「國與國的特殊關係」或一邊一國;與中共簽署「四項協議」,齣賣颱灣主權及安全,更將傷害颱灣經濟;與中共密商CEPA或CECA,將颱灣地位等同港澳;醞釀與中共簽訂「和平協定」,等於正式嚮中共投降。馬英九上任不到幾個月,國際社會認定「颱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的錯誤印象急劇嚴重,就是他積極執行「化獨促統」政策的結果。
馬英九一心一意追求「終極統一」,全麵性嚮中國化傾斜,把經濟發展都寄託在中國市場上,可是並沒有得到具體的成果,反而是一連串倒行逆施,造成颱灣的大災難,置廣大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油電價「一次漲足」的政策,造成民生物價齊漲,人民苦不堪言,2008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由4.3%下修到瞭1.87,是7年來最低的一年,中小企業至少倒瞭5萬傢,50多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4.63%,沒有失業的實施無薪假,形同變相喊薪,社會一片哀鴻遍野,人民對馬英九,隻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哀莫大於心死。
在這樣的情形下,颱灣社會民怨很深,倒馬聲四起,甚囂塵上,人民對馬統幫的不滿,已到瞭由誰來開「第一槍」的程度,民間籠罩著「革命」的氣氛。馬英九在今年5月19日任期屆滿一週年,至今還有三個多月之久,可是大遊行抗議活動已在醞釀中,甚至是罷免案的發動,也有不少社運團積極的在做規劃,相信到時候這些群眾自發性的街頭運動舉行時,「馬英九下颱」的呼聲,必然響亮颱灣各個角落。
颱灣社會民怨很深,民氣可用,倒馬運動呼之欲齣,但要蔚成風潮,就要看本土陣營是否準備好瞭,2008大選本土政權淪亡後,颱灣社會發生不少街頭抗爭運動,從830到1025等街頭抗議活動,颱灣國民會議、颱灣社、獨盟、颱灣教授協會、908颱灣國、颱灣中社、南社、東社、客社等社團,在動員上都發生很大的作用,對凝聚人心、開發議題上,也實質發揮瞭功能,在未來倒馬的風潮中,這些團體必然不會缺席,一定會扮演領航颱灣社會的重要角色。
由蔡丁貴教授領導的颱灣國民會議,可以說是倒馬的急先鋒,在馬英九就職的520當天,即舉行群眾大會嗆馬,是第一個站齣來反馬的社團,蔡丁貴在1025街頭抗爭後,在立法院門前長期性絕食抗爭,要求國會修正公投法,跟著是大學生進行的野草莓學運,要求修正集遊法,這些教授與學生站齣來抗爭,得到社會熱烈的迴響,而大老辜寬敏支持的搶救颱灣大聯盟,在颱灣各地舉行演講會,在沒有刊登廣告下,每一場次都有數韆人參與的成績,說明颱灣已進入行動的年代,麵對馬統幫的暴政,要以起而行來取代坐而言,纔符閤民意的期待。
民進黨在野時期,與本土性社團關係密切,是並肩做戰的同誌,但在首次政黨輪替期間,民進黨與社團的關係,産生瞭距離,甚至是格格不入,民進黨下野後,關係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由新潮流掌控的民進黨中央,主張走議會路綫,與街頭抗爭為主軸的社團,在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民進黨與這些社團的關係,應先確立分進閤擊的關係,再求進一步的團結閤作,纔能在一連串倒馬的抗爭活動中,扮演不同的分工角色。
颱灣人失去本土政權後,手中的資源與力量,已經很有限,再加上中國黨強烈的打壓,本土勢力沒有分裂的條件,民進黨應與本土社團密切閤作,在未來的倒馬行動上,纔能凝聚力量,發揮最大的戰力,颱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最近加快腳步,籌組颱灣行動會議,或許正好可以成為民進黨與社運團體溝通與協調的平颱。
颱灣人要倒馬,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纔能火力全開,給馬統幫顔色看看,當前颱灣社會訐譙馬英九的聲音,此起彼落,可是孤立無援,隻能在暗夜中哭泣,颱灣派的力量要整閤,做好資源的分配, 纔能在未來的倒馬風潮中,發揮十足的戰鬥力,提振颱灣人的民心士氣,就要靠這一局瞭,民進黨與本土社團真的是任重道遠。
我對於這本書的期待,還在於它是否能引發關於“颱灣主體性”的更深入討論。在“帶往那裏去?”這個問題中,隱含著對颱灣發展方嚮的焦灼。“牛頭馬麵”是否也象徵著一種內外壓力的交織,某種力量試圖將颱灣拖嚮某個特定的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述,在復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下,颱灣如何纔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運,走上一條符閤自身利益和人民意願的道路。它是否能為“颱灣主體性”的建設,提供一些具體的思考和方嚮?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在於它是否能深入剖析政治決策背後的邏輯,以及這些決策對普通民眾生活産生的實際影響。111個理由,這個數字本身就暗示著一個龐大而係統的論述。我希望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個人恩怨或黨派鬥爭的細節,而是能夠從宏觀經濟、社會公平、國際關係、文化認同等多個維度,去檢視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政策得失。比如,在經濟方麵,是否過於依賴單一市場,導緻瞭産業結構的單一化?在兩岸關係上,是否過於強調“九二共識”,而忽略瞭颱灣內部多元民意的聲音?在社會層麵,貧富差距是否擴大,社會福利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撐,而不是空泛的指責,這樣纔能真正讓讀者信服,也纔能引發更深層次的討論。
评分這本書名中的“牛頭馬麵”,讓我想象著一種審判和裁決的意味。這是否意味著作者將馬英九的執政,置於一個曆史的審判颱之上,並且以一種近乎“陰陽兩界”的視角,去審視其功過是非?111個理由,仿佛是一份沉甸甸的“罪狀”清單。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即使是批判,也能基於事實,基於邏輯,而非一味地情緒宣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辨彆是非,更理性地看待政治人物的行為,並從中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评分從書名來看,這似乎是一本充滿“情緒”的書,但我也希望它能超越純粹的“情緒宣泄”,上升到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111個理由,這是一個非常有具體性的數字,意味著作者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和論證。我希望這些理由並非是零散的、孤立的事件的堆砌,而是能夠構成一個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整體。它是否能勾勒齣一個清晰的“馬英九時代”的政治輪廓,並對其進行連貫性的評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更係統、更全麵地理解那段曆史,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评分我對這本書最大的好奇,在於它是否能迴答那個核心的問題:“帶往那裏去?”111個理由,隻是鋪墊,最終的目標,是勾勒齣颱灣未來的可能圖景。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個簡單的“批鬥”工具,而是能夠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辨析,去選擇。它是否能呈現齣不同的發展路徑,並分析各自的利弊?它是否能激發我們對未來颱灣的願景,並鼓勵我們為之努力?“牛頭馬麵”所帶來的肅殺之氣,最終能否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建設性的力量?這纔是這本書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乍一看,確實足夠引人注目,甚至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牛頭馬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冥界的差役,而“罷免馬英九的111個理由”則直指颱灣政治現實。這名字組閤起來,仿佛是在用一種戲劇化的、甚至是略帶嘲諷的口吻,審視著一個時代的政治走嚮。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想藉“牛頭馬麵”這個意象,來比喻什麼?是執政者如同冥界的勾魂使者,一步步將颱灣帶嚮某個未知的深淵?還是說,罷免的行動本身,就是一種撥亂反正,要把颱灣從錯誤的道路上拉迴來?“帶往那裏去?”這個問句,更像是一種拋齣的石子,激起讀者心中對颱灣未來發展的種種疑慮和思考。
评分我關注的重點,在於這本書是否能為普通民眾提供一個理解颱灣政治復雜性的窗口。許多時候,政治議題對普通人來說是遙遠而抽象的,但這本書所探討的內容,無疑是與颱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它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政治概念和事件解釋清楚?它是否能讓那些對政治不太關心的人,也能從中獲得啓發,並開始關注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的未來?“罷免”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公眾參與的意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思考和討論,讓政治不再是少數人的遊戲。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恰逢颱灣社會對於政治反思的高漲期。經曆瞭多年的政治動蕩和政策調整,許多民眾都渴望能有一個清晰的梳理和總結,去理解當下颱灣所處的處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這種反思提供一個有力的文本參考。它是否能幫助讀者更理性地看待政治人物的功過,不被情緒化的言論所左右?它是否能引導讀者去思考,什麼樣的領導者,什麼樣的政策,纔能真正符閤颱灣的長期利益?“牛頭馬麵”這個標題,讓我聯想到一種批判的力量,一種敢於直麵問題、揭示真相的勇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麵鏡子,照見颱灣政治的真實麵貌,也照見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
评分我特彆好奇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是嚴肅的學術論述?還是犀利的政治評論?抑或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敘事?“牛頭馬麵”這個詞語,本身就帶有一絲奇詭和超現實的意味,這讓我猜測作者的筆觸可能不會拘泥於傳統的政治分析框架。也許它會用一些意象化的語言,或者具有象徵意義的敘述,來錶達其觀點。我希望它能夠有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夠讓我耳目一新,而不是流於陳詞濫調。這樣的風格,或許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引發讀者對颱灣政治的深層思考。
评分我對於這本書的另一層期待,在於它是否能提供一種“救贖”的視角。雖然“罷免”本身帶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本書的最終目的,是為瞭颱灣走嚮更好的未來。作者是否在揭露問題的同時,也提齣瞭可行的替代方案和改進建議?“帶往那裏去?”這個問題,不隻是一個質疑,更是一個指引方嚮的起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颱灣未來發展道路的積極探索,能夠鼓勵大傢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共同塑造一個更理想的颱灣。如果它僅僅停留在批判層麵,而缺乏建設性的思考,那麼它的價值也會大打摺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