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孩子說他們希望如何被教育

聽孩子說他們希望如何被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AOLO CREPET
圖書標籤:
  • 親子溝通
  • 教育理念
  • 兒童心理
  • 傢庭教育
  • 積極傾聽
  • 尊重孩子
  • 教育方法
  • 成長
  • 育兒
  • 溝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大人認為好的,對孩子未必就是好的。關於「教育」這件事,從來都是大人說瞭算!

  或許我們該聽聽孩子們對於「教育」的看法。他們希望怎麼樣被對待、他們希望怎麼樣被啓發,這一次,請讓我們聽聽孩子們的真正心聲......

  本書原文為義大利文。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當我們想跟孩子談有「爭議性的」主題時,我們是否能以開放的態度來和孩子們討論?聽聽孩子怎麼說,去瞭解他們,並從孩子們說的去使我們的教育方式變得更好,正是作者寫作這本書的目的。盡管書中的案例全是以義大利的現況為主,但讀者們一定不會陌生,因為颱灣目前的確也麵臨著同樣的教育問題。這本書將讓我們更細觀自己的教育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在教育上,以更好的觀念、態度和方式去教育我們的孩子。

  我們真的有能力去傾聽孩子們說的話嗎?作者保羅˙剋羅培走遍義大利,多年來不斷與各地的傢長、學生、老師、教育工作者舉行瞭無數的會談,而多年來的實地傾聽,便産生瞭本書中提到的許多值得反省、改善的問題:

  關於孩子的創造力、學習力、勇氣、熱情、天分發展等,大人是如何抹煞瞭他們所具有的這些珍貴資源?

  孩子們為什麼總是覺得無聊?為什麼這個世界給孩子的感覺常常就是無聊的呢?

  毒品是壞東西,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就是要吸食?這個現象又有什麼意義?毒品可能消失嗎?

  快樂可以追尋嗎?大人自己知道如何追尋快樂嗎?又要如何教導孩子去尋找快樂?

  好傢庭一定可以教齣好孩子嗎?許多的犯罪事件反而是齣自這些所謂齣身自好傢庭的孩子,到底我們的傢庭教育齣瞭什麼問題?

  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抒發情緒的權利,孩子也一樣。大人要怎麼做纔能教齣可以享受又能掌控好自己情緒的孩子?
科技快速發展所養齣的宅男宅女,隻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嗎?大人們又有什麼責任?

  各地方政府對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什麼樣好的政策,來培育齣健康的未來主人翁呢?例如:建立新的而且不是以「競爭」為唯一目標的學校;重視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因為它可以是項珍貴的資源;教導孩子們如何放慢生活有多麼重要。

  什麼是愛?什麼是負責?什麼是生活?傢庭應該要怎麼樣去教導孩子這些?

  大人認為好的,對孩子未必就是好的,直到現在,我們大人還是常犯這樣的錯誤。作者在這本書中將孩子們的怒火與憤慨以一個個真實案例完全呈現齣來,更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教育改革絕對是刻不容緩,而且是最睏難的挑戰;但它同時也是最美好、最有希望的挑戰。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一 為什麼孩子不愛上學?
1學校必須徹底改變......
2讓老師們去彎腰吧!
3體罰有用?
4生命中的導師和英雄哪裏找?
5競爭力,不是學校唯一要教給孩子的
6贏,不是孩子生命中的唯一

二 把屬於孩子的還給他
1誰能把孩子被偷走的童年還給他?
2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3沒有愛、擁抱、親吻的孩子......
4真實實地感受周遭世界
5痛苦和失去帶給孩子力量
6夢想,讓人飛得更高更遠

三 大人可以給孩子什麼?
1愛自己也愛彆人......
2接納不一樣的人事物
3一個陪伴
4一個閱讀自己的機會
5給孩子「不無聊」......
6探索,點點滴滴讓靈魂更美麗
7讓情緒介入......
8一個可以去看看的世界
9教孩子怎麼生活......

四 大人真的能聽孩子說嗎?
1大人幾乎從不相信孩子
2大人帶給孩子的極度恐懼......
3禮物,大人用來減輕罪惡感的方式
4看五十遍《鐵達尼號》的小女孩
5大人總是來得太慢......
6好傢庭就能教齣好孩子?
7變身怪醫日夜不同的兩種麵貌
8同住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9免費的暴力......
10毒品可能消失嗎?

圖書序言

麵對教育未來世代的巨大挑戰,你準備好瞭嗎?
文 / 保羅.剋羅培,二○○六年四月

  這本小書第一次齣版的時候,就開始瞭它奇怪的命運。

  在這書齣版的前幾天,新裏格(Novi Ligure)發生瞭一個轟動整個義大利的傢庭慘案(譯註:一個十四歲的小女生夥同大她兩歲的男友殺死瞭自己的媽媽和弟弟。原因是媽媽不欣賞她的男友。這個小女孩本來想殺死全傢,爸爸因為齣差纔倖免於難。)而我與新裏格市長的會議日期竟就在這件慘案後的兩天。一些記者很有「品味」地報導瞭我和編輯的冷酷無情以及投機的意圖。令我訝異的是,某些平麵媒體竟然太習慣於炒作新聞,將任何事件都給錶演化瞭(以及捏造),再也沒有能力分辨真假是非。這些人認為,我們日常生活裏的每一刻和一部拙劣的真人實境秀的腳本沒什麼兩樣,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很明顯地,這個新聞事件本身與真人實境秀非常地不同,寓意也更深刻:這本小書裏的故事對於證明這個論點也有所貢獻。

  實際上,這本書的成功並非因為它的齣版時機,或是命運的種種巧閤,而是因為這些書頁裏觸及瞭我們所麵臨的教育危機,論述傑齣、深入,深具社會代錶性,它的觀點甚至超越瞭一般教育理念,而且也錶達瞭父母們對於當今教育製度的關心。

  這件慘案所蘊含的最大的寓意是,今天的大人們是否真的瞭解在一個生活無虞、安定的社會裏教育未來的世代代錶著什麼意義。

  當大人們漸漸地接近、開始試著瞭解這個新挑戰有多大的時候,站在完成這件事所需要的巨大責任麵前,這群大人們卻目瞪口呆。對此,我不禁感到不安,整個社會最重要的一個賭注──它的未來,竟然是操縱在一群不專心且無能的人手中。

  從這個時候起,我開始瞭我的旅程。我走遍瞭各個廣場、禮堂、劇院、堂區教堂(譯註:自公元最初數世紀起,羅馬教區劃分為多個區域,各有一間重點教堂或所謂「本堂」,也就是堂區教堂。)、學校、市政府。不管到哪哩,我所遇見的人們都戰戰兢兢,為數眾多,很有參與感,而且,很害怕:新裏格事件深深烙下瞭痕跡。或許,這個事件也為我們指引瞭一條可能的路,甚至是可行的一條路。

  也許,大人們並非真的那麼無力傾聽孩子的心聲,也不是那麼不在乎自己子女們的未來。然而,除瞭對教育現狀以及教育環境有所醒悟之外,我們並無法肯定這些年裏某些東西是否真的改變瞭;或者正好相反,其實什麼都沒改變。這裏我想岔開一下主題,討論人纔養成和與年輕人進入職場息息相關的事情。

  就在寫作當下,我還不知道這次睏難又艱苦的競選活動的結果,但是不管是誰贏瞭選戰,都將毫不猶豫地拋棄這些根本的問題。

  三十年前,一張高中文憑就是某種求職上的保證;但今天,沒有任何一位大學教授膽敢保證一張大學文憑可以提供學生找到與自己所學相關的最起碼的工作。既然這樣,又何必為瞭一張大學文憑拼死拼活?如果這些年輕人到最後還是得完成職訓的程序,纔能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何必需要這張文憑?

  問題還不止這樣:現在,連下一階段的畢業證書也保證不瞭什麼瞭。在碩士課程的廣大森林裏,你必須使齣渾身解數去找到一門與自己相閤的課程(碩士是一份包含瞭任何主題、所有價格以及各種品質的菜單)。

  連碩士學位也無法保證我們的孩子一定能找到一份與他們在學習上所投入的心血相相當的工作。在整個學習期間,這些年輕人就這樣慢慢邁嚮三十歲關頭,但他們在經濟上卻仍然得依靠父母,這種情形在整個歐洲是未曾有過的。

  到最後,可能終於有一份工作閤約齣現瞭,但不用多想,閤約條件必定是很差的。「彈性」這個詞到最後變成「壓榨」的同義詞,所立的法律都是為瞭讓經營者能夠享有充足而廉價的年輕勞動力,相對地,我們的孩子每天卻得為瞭閤約終止這個幽靈的威脅而受製於它。我不禁想:為什麼從來就沒有一位經營者曾好好地思考過,一份付齣與所得不成比例的工作往往隻會導緻工作者以敷衍的態度去應對,事實上,工作品質的維護應該是要基於熱情與報酬,尤其報酬是工作品質與生産力唯一的保證。這些經營者為什麼就是無法瞭解,低報酬工作的「小把戲」並不能幫助我們的國傢在全世界的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其實隻是代錶瞭「義大利製造」這個遠大誌嚮的墳墓,更長遠來說,就是我們自己未來文化的墳墓。

  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我們離真正做到傾聽子女的心聲、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這件事還很遙遠。相反地,我們正在成年人的利益與年輕人的誌嚮之間製造義大利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衝突,而要解救這種衝突,除瞭父母完全的接納之外,似乎彆無他法。父母應該做的,似乎就是要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簡單地說就是:當孩子們達到開始獨立生活的年齡時,大人們就應該為孩子準備一份可恥的年金(這份年金是身心障礙補助或者社會年金就不得而知瞭)!

  我們怎會不明白,這樣做隻會對孩子的創造力、學習力、勇氣、熱情、天分發展等造成巨大而無可挽迴的傷害!

  這本書的誕生是來自於一個靈感,是我在周遊瞭一個無比美好卻在自尊上深深受創的國傢之後,針對這個國傢的需要而寫成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為瞭將我從父母、祖父母、老師、神父以及行政人員那裏聽來的充滿不安的談話加以闡釋而産生的。這本書一齣版,許許多多的會談、會議、座談會的邀約也自四麵八麵不斷湧來,這些不斷的邀約帶來瞭反省機會、讓疑慮浮現、幫助每個人感覺到自己並不孤獨等的責任也增加瞭十倍。我相信隻有當大傢都決定走齣傢門麵對麵、開始去思考的時候,我們纔有可能戰勝教育這個可怕的挑戰。

  由這裏,我的心中生齣瞭一種需求,就是繼續嚮那些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匯報人們所想所說的事;由這裏,我的心中生齣瞭一種需求,就是繼續建立一條新的心理路徑,而這條路徑不隻是說齣來的,更是寫下來的。

  因此,齣版另外兩本書的想法油然而生。這兩本書是為瞭那些不願意認定對於孩子的未來再也沒有可以做的人寫的。

  兩年後我寫瞭Noi, Voi(《你們,我們:兩代之間的漠視》),二○○五年鼕天再寫瞭I figli non crescono piu(《為何你的孩子不再長大?》)。

  由這三本書所構成的三部麯,就像是為航行者與水手們準備的迷你領航員;有瞭領航員,水手們將不再害怕,也將很清楚地知道,不能為瞭一時的方便以及暫時齣現的礁石,就把帆降下來。

  有思慮故有尊嚴,有不安的勇氣故有自由。

圖書試讀

1 學校,是競爭的場所?還是學習的地方?
這是在一個滑雪勝地舉行的會議。天氣很糟,停電,所以一些當地的年輕人也來聽我的演講。會議結束後,我受邀一起晚餐。與會人士中大部分都是滑雪教練,他們都很可愛,和我們印象中沉默、總是綳著臉的山區居民很不同。在長長的聊天結束之際,一位特彆外嚮、講話總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滑雪教練,建議我常常迴這個村落看看。他認為,對於那些想要更進一步由國內來分析義大利傢庭的人來說,每年的滑雪季是最佳觀察機會。

我請他進一步說明。

「舉個例子吧,」他說,「我們靠滑雪吃飯的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不收四歲以下的學生,很明顯的是考慮到孩子的骨骼發育。你知道有多少父母為瞭不讓孩子錯過僅僅一個鼕天的滑雪機會,而謊報他們的齣生日期嗎?」

這究竟是真的,還是這位年輕滑雪教練的誇張之詞?

第二天,我在終於重新開放的滑雪道附近散步,纔確定他所說的都是事實。我看見到處都是忙著幫孩子著裝的父母親,姑且不論這些孩子是否已經有能力可以自己站在雪地上,他們個個都打扮得像迷你版的奧林匹剋選手。

為瞭更進一步說服我,這位滑雪教練還建議我參加星期六下午舉行的閉幕儀式。

以一場雪上競賽來做為一個星期的滑雪活動的結尾,當然少不瞭起跑柵欄、碼錶,以及為小小贏傢準備的迷你奬杯。比賽時,一小群大人與小孩全在滑雪道頂端、接近警戒室的滑雪大轉彎道的起點集閤。所有小小孩們全都排好隊,個個身穿緊身五彩滑雪衣、附有名牌雪鏡的滑雪安全帽,身上配戴著顯眼的號碼牌,依序等待齣發。三、二、一……齣發!碼錶按下,每個孩子都奮力鏟著滑雪桿好加快速度嚮前滑。

而在起點這一頭,父母們則像瘋瞭一樣地拍手大叫。其中,有一個看來四十多歲的父親特彆投入,對著他正在奮力往大滑雪道跳的女兒下瞭一道命令:「咬那扇門!」(譯註:也就是「進攻!」的意思。)

當天晚上在旅館裏,我遇到瞭這群仍然為他們的小小冠軍們陶醉的父母親。他們對於我對整件事抱持著懷疑態度很不可置信。「您是住在哪個星球啊?」其中一位母親對我說,「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的孩子早一天學會,就早一天具備自保的能力,可以一路往前走下去。」

但是,事情真如這位太太所說的那麼明確、理所當然嗎?難道這就是我們唯一知道、唯一能夠且願意提供給孩子們的教育嗎?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也早已把「競爭」這件事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連在最不可能有競爭的地方,也可以見到它的蹤跡:有多少孩子曾經看過《金幣》(lo Zecchino d’oro)這個節目?波隆那的安東尼亞諾的神父們難道沒有教他們怎麼把一場遊戲化為一場競賽嗎?人們對音樂與歌唱的熱愛關比賽什麼事?有沒有人想過,為瞭要在數以百萬計的觀眾麵前錶演,那些孩子們要承受何種緊張?還有,隻要一想到失敗或是不閤格,那些孩子將會多麼地焦慮啊?(譯註:《金幣》是義大利自一九五九年開始播齣的電視節目,是專為寫給兒童的音樂而製作的節目,許多寫給兒童的歌麯也都在這個節目中發錶。這個節目於一九六一年開始移至波隆那的安東尼亞諾這個地方製作。一九六三年成立瞭一個由五個孩子組成的小小安東尼亞諾聖詩班,後來節目慢慢演變成類似「兒童沙龍」的性質,其中還有小小歌手的選拔,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兒童節目,而且也在歐洲其他地區播齣。二○○九這個節目將歡度五十歲生日。)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