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附贈《金剛經》+《金剛經解義》+《六祖壇經》+《心經》標點閤刊本
郝明義錯當瞭很久很久的雙魚座。
雙魚座很有夢想,不很務實,又挺有矛盾的性格等等,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印證,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郝明義都把自己想成一條長著兩隻肥頭大耳的雙魚。
1996年,在他四十歲生日,也是他要離開時報齣版公司的前夕,郝明義纔突然發現因為換算農曆生日的錯誤,事實上他是一頭陸上的牡羊,而不是水裏的雙魚。
終於「歸座認命」之後,郝明義總結齣
牡羊好奇。但好奇會殺死一隻貓,也包括牡羊。
牡羊前進。他可以連續兩個月每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但是一個星期有五天要天亮纔迴傢,婚姻是會齣問題滴。
牡羊快速。享受手起刀落,但不小心會刀起手落。(自己的手)
牡羊樂觀。但也會昧於事實。
牡羊前瞻。但也會看不到腳下的陷阱。
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個性,用繩索套住牡羊。接下來,他一套則套瞭四條,名之曰「寜緩不急」,名之曰「寜小不大」,名之曰「寜公不私」,名之曰「寜待不求」;一用則用瞭十年的時間來馴伏牡羊。等到他終於覺得十年磨一羊可以瞭,要讓牡羊重新馳騁的時候,卻發現其中一條繩索如何切割都切割不斷,而牡羊,幾乎不會跑瞭。於是,他又再花瞭兩年的時間,終於在一個意外的機會裏,找到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閤體的利器,給十來年的磨練畫下一個句號。
郝明義馴羊的動機,基礎,與方法,都在於一本《金剛經》。從一九八八年頭一次接觸《金剛經》,到二○○八年他終於感受到自己對《金剛經》有所體會,整整走瞭二十年。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有郝明義對自己的迴顧,細部描繪他如何花瞭十多年時間和自己的「念頭」掙紮,並且以一個企業經營者的身分,說齣他對《金剛經》接觸的經過與心得,以及他為什麼認為《金剛經》是一把倚天劍與屠龍刀的閤體,也是「心」的創造力的根本。
不但如此,郝明義還解釋瞭為什麼《金剛經》是一部無以名狀的內功秘笈,《六祖壇經》為什麼是《金剛經》的白話版,演義版,也是分解版;六祖註解的《金剛經解義》,又為什麼是《金剛經》的註解版、實用版;幾部經典如何交叉使用,以破解《金剛經》這部內功秘笈的極緻。
本書特色
「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裏,我用四條繩索綑綁自己,以免在事業上忘情衝刺。
最後,終於找到瞭要斬斷繩索的理由和方法。」
我們真該慶幸處於這麼一個變動的時代,所有的秩序都在重整。
經濟低迷,所以可以使得原來隻靠謊言就可以不斷擴張的企業現齣原形。紮實工作的人,更能顯齣本領。
財富重分配,可以使我們和有錢人的差距沒那麼明顯。
政治人物無品無行,可以使我們的理念更加清楚,甚至鮮明。
沒有「無常」,一些虛假的麵具不會脫落;因為「無常」,未來纔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金剛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不被任何錶相的乾擾與限製所睏,每個人都有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層次,有益自己,也有益於他人。
如果說《金剛經》是一部登峰造極的內功心要,《六祖壇經》就是這部心要的白話版、演義版,《金剛經口訣》是註解版、分解動作版,《心經》則是濃縮的短詩。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則是郝明義花瞭二十年時間尋覓、摸索的心得報告。
作者簡介
郝明義
1956年齣生於韓國。
1978年颱大商學係國際貿易組畢業,次年開始進入齣版業工作。
曆任長橋齣版社、《2001月刊》、《生産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
1988年任時報齣版公司總經理,1996年離任。同年鞦,創立大塊文化。
1997年初接任颱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1999年底離任。
2001年創立Net and Books。
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與Net and Books發行人。
著有:《工作DNA》、《故事》(大塊文化)、《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Net and Books)
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颱灣商務)、《2001太空漫遊》(遠流)
個人網站:www.rexhow.com email:rexhow@netandbooks.com
《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這個書名光是念齣來就覺得很有畫麵感!我一直在尋找那種不是“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而是能看到一個人真實的心路曆程,去理解某種深刻智慧的書。而“牡羊”這個標簽,一下子就讓我覺得這本書會很不一樣。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主要在於它的“個人化”和“實踐性”。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熱情、有行動力的人,可能也是一個常常會“一頭栽進去”的牡羊座。那麼,當這樣一個人去研讀《金剛經》時,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又會從經文中獲得什麼樣的啓示? 我會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金剛經》中那些關於“空性”、“無相”、“破除執著”的概念,具體地應用到生活中的。比如說,牡羊座可能經常會因為“得失心”而起伏,作者會不會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幫助自己,也幫助讀者,認識到事情的真相?又或者,在麵對一些挑戰時,牡羊座的“不服輸”會不會在《金剛經》的“無我”中找到更智慧的齣路?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一種“邊學邊用”、“在實踐中領悟”的過程,讓《金剛經》的智慧不再是遠在天邊的道理,而是真正能指導我們日常生活的力量。
评分這本《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光是書名就讓我眼前一亮,感覺跟市麵上那些“佛學入門”或“心靈成長”的書不太一樣。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概念,不是光看書上的定義,而是要看這本書是怎麼“落地”的,怎麼跟實際生活結閤的。所以我對這本書最期待的就是,它會不會有一個很強烈的“實修”感? “金剛經”講的是“破除一切相”,不執著於錶象。而“牡羊座”,通常給人一種勇往直前、說到做到、不畏艱難的印象,有時候甚至會有點“硬碰硬”。這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碰撞和融閤?我會好奇作者是不是在解讀經文時,會用牡羊座那種“直接”、“不繞彎子”的思考方式,去剖析那些“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 我猜想,這本書不一定是大段大段的經文分析,更有可能是在某個生活片段、某個牡羊座會遇到的典型睏境中,去引申齣金剛經的智慧。比如說,牡羊座可能會因為一件事情的失敗而感到沮喪,作者會不會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安慰和引導?或者,當牡羊座過分在意彆人的看法時,會不會從“無應無我”中找到解脫?我非常期待看到這樣的“實例教學”,讓佛法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能直接用在解決當下煩惱的“工具”。
评分哇,看到《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這本書名,我第一眼就覺得好有fu!“牡羊”代錶瞭衝勁、熱情,常常一股腦兒往前衝,但有時候又容易少瞭點定性。而“金剛經”呢,那可是佛傢智慧的寶庫,講究空性、無相,跟牡羊座的特質好像有點反差萌,所以我就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筆記,能把這兩者結閤在一起? 我平時對佛經接觸不多,總覺得有些遙遠,但又隱隱覺得裏麵有大道理。這書名裡的“筆記”二字,就給瞭我一種親近感,好像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講解,而是有人把自己的體悟,用比較生活化、接地氣的方式寫下來。再加上“牡羊”的衝勁,我猜想作者在解讀金剛經時,可能不會照本宣科,而是會結閤自己的人生經驗,特彆是牡羊座可能遇到的挑戰和睏惑,來闡述經文的意義。 比如說,牡羊座可能常有的“急躁”、“我執”,在金剛經的“無我”、“無相”中,會不會找到化解之道?又或者,當牡羊座一頭熱地投入某件事,但遇到挫摺時,會不會從經文中得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豁達?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牡羊座的視角,去理解那些看似深奧的佛理,讓它們變得更貼近我們 everyday life。這本書名,真的成功勾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本不隻教你佛經,還教你如何更好地過生活、認識自己的書。
评分《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這個書名,簡直就是長在我好奇的點上!我雖然不是牡羊座,但我身邊有太多牡羊座的朋友,我太瞭解她們那種熱情洋溢、說乾就乾,有時候又有點“衝動是魔鬼”的個性瞭。所以,當我看到“牡羊”跟“金剛經”放在一起,我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會是一本多麼有趣的碰撞啊! 我猜想,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講經方式。金剛經講求“空性”、“無我”,很多概念對初學者來說,確實會有點抽象。但如果能從一個“充滿能量”、“勇往直前”的牡羊座視角去解讀,會不會就變得生動有趣很多?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牡羊座“敢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運用到理解金剛經那些“非語言”的道理上的。會不會在遇到一些“這是真的嗎?”、“這怎麼可能?”的時刻,作者反而能從牡羊座的直覺和行動力齣發,去“體驗”齣經文的精髓?比如說,牡羊座可能最不擅長的就是“放下”,但金剛經恰恰強調“無所住”。我會好奇作者怎麼去化解這種內在的矛盾,怎麼讓一個天生喜歡“抓取”的牡羊座,去理解“不著一物”的境界。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解讀角度。
评分讀到《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這個書名,我立刻覺得這是一本有溫度、有故事的書。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智慧,不是書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融入生活、與個人經曆相結閤的感悟。《金剛經》雖然是佛經的經典,但對我來說,有時候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人味”。 而“牡羊”這兩個字,就瞬間拉近瞭距離。牡羊座通常被認為有活力、有熱情、行動力強,但可能也容易急躁、衝動,甚至有些“自我中心”。我非常好奇,當這樣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星座,去碰觸《金剛經》那精深博大的智慧時,會産生什麼樣的火花?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呈現一種“對話”的姿態,不是單方麵的灌輸,而是作者用自己的牡羊座特質,去挑戰、去體驗、去理解《金剛經》的義理。比如,牡羊座的“勇往直前”遇上“無常”的道理,會是如何的領悟?牡羊座的“堅持”遇上“無我”的智慧,又會有怎樣的調和?我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種“接地氣”的解經方式,讓那些對佛法感到敬畏卻又不知從何下手的讀者,能夠從中找到共鳴,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如何在《金剛經》的智慧指引下,不斷成長和轉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