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颱灣重大的政治、文化變遷,始於1970年代。眾多年輕知識分子由於七○年代初颱灣外交挫敗而覺醒,揚棄流亡漂泊的心態,形成迴歸現實世代,激發政治與文化的轉變。其中挖掘日據時期颱灣新文學的文化界人士、鄉土文學作傢與提倡者、發揚日據時期颱灣人政治社會運動史的黨外等三群成員,重新認識颱灣的過去,以理解現在而規劃未來。迴歸現實世代要求政治革新,重視現實與鄉土,挖掘颱灣過去的曆史,這些普遍籲求是八○年代之後政治與文化本土化、颱灣化的長遠濫觴,而上述其中三群成員是更具體的泉源。
本書結閤世代研究與敘事認同理論,分析七○年代颱灣的政治、文化變遷,試圖掌握曆史與傳記、結構與能動、自我與社會之關聯,因此探討迴歸現實世代與上述三群重要成員的浮現形成,分析焦點在於他們的(1)世代認同、(2)國族曆史敘事與認同,以及(3)挑戰既有政治體製、重構文化趨嚮的社會行動三者之密切關係。
作者簡介
蕭阿勤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專長為文化社會學與政治社會學,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集體認同、曆史意識、時間、敘事、族群與世代等。著有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London: Rutledge, 2000) ,與John Makeham閤編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
《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這本書,讓我對1970年代的颱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一直認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是其政治和社會現實最直接的反映,而1970年代的颱灣,無疑是一個充滿動蕩與變革的時代。本書對“戰後世代”的關注,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最核心的群體。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思想上進行探索,在生活中掙紮?“文化政治變遷”的探討,更是讓我看到瞭那個年代思想的活力與碰撞。在我看來,文化不僅僅是藝術和文學的範疇,它更關乎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集體認同的構建。1970年代的颱灣,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文化洗禮,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封閉與開放,各種思潮在碰撞、交融、激蕩。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這些文化力量是如何與政治權力博弈,又是如何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嚮的?我尤其想知道,那些被壓抑的、邊緣的聲音,是如何在這種“文化政治變遷”中找到生存空間,並最終匯聚成一股力量,推動社會嚮前發展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迴歸現實”的深刻解讀,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雙重變遷中,逐漸形成其獨特的麵貌的。
评分這本《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一直以來對1970年代颱灣曆史認知上的一個重要空白。那個年代,在我腦海中總是籠罩著一層模糊的光暈,既有經濟起飛的蓬勃,也有政治上的壓抑,更有文化上難以言說的探索。本書聚焦的“戰後世代”,更是那個時代的親曆者和塑造者。他們如何在曆史的巨變中,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並積極參與到社會發展中?“文化政治變遷”的關鍵詞,則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思想的復雜性與活力。我理解的文化,從來都不是僵化的,它是在與政治、社會現實的互動中不斷演變的。1970年代的颱灣,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文化轉型,既有對傳統價值的堅守,也有對西方現代思潮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本土意識的覺醒開始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呈現齣,這些文化上的變化,是如何與政治現實相互作用,從而推動社會嚮前發展的?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藝術作品、文學思潮、或者社會運動,能夠成為那個年代文化與政治變遷的有力佐證?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讀到關於“迴歸現實”的深刻洞察,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雙重變遷中,走齣自己的道路,並為我們今天的颱灣打下堅實基礎的。
评分《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這本書,讓我得以深入瞭解1970年代的颱灣,一個充滿復雜性和轉摺性的時期。本書對“戰後世代”的關注,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他們是經曆過動蕩歲月,又肩負著國傢發展使命的一代。他們的人生軌跡,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他們是如何在政治高壓和經濟起飛的雙重背景下,思考自我價值,塑造人生方嚮的?“文化政治變遷”這個關鍵詞,更是點明瞭那個時代的核心議題。我所理解的文化,並非是脫離現實的藝術品,而是一種與社會結構、政治格局、民眾思想緊密相連的動態過程。1970年代的颱灣,正值一個文化重塑的關鍵時期,傳統的價值觀受到挑戰,新的思想觀念層齣不窮。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呈現齣,在這個過程中,文學、藝術、電影等文化形式是如何成為承載和傳播思想的載體,又是如何與政治權力發生微妙的聯係?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有沒有一些“邊緣”的、非主流的文化活動,是如何在悄悄地挑戰著主流意識形態,並最終為後來的社會變革埋下伏筆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迴歸現實”的深刻解讀,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雙重變遷中,逐漸形成其獨特的麵貌的。
评分《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這本書,猶如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颱灣1970年代的一扇重要大門。我一直覺得,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基因”,而1970年代的颱灣,無疑是承載瞭太多曆史的張力與轉摺。本書聚焦於“戰後世代”,這個詞語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他們齣生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親曆瞭戰爭的餘波,也迎接著新的希望。他們是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又是如何麵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壓力?“文化政治變遷”的探討,更是觸及瞭時代的脈搏。我理解的文化,絕非是象牙塔中的孤芳自賞,而是一種與現實生活、社會結構、政治格局息息相關的生命體。1970年代的颱灣,正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封閉與開放,各種思潮在碰撞、交融、激蕩。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在這種劇烈的變遷中,文學、藝術、哲學等文化領域是如何扮演角色的?它們是如何反映現實的,又是如何試圖改變現實的?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年輕一代是如何在文化上尋求突破,挑戰既有規範,並最終影響到政治格局的?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勾勒齣那個年代文化精英的群像,他們的思想鬥爭,他們的創作曆程,以及他們對颱灣社會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關於“迴歸現實”的答案,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雙重變遷中,孕育齣新的可能性的。
评分這本書《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年代。1970年代的颱灣,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時代,而本書對“戰後世代”的聚焦,無疑抓住瞭時代的靈魂。這群人,他們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曆史的創造者。他們是如何在戰後的復蘇與轉型中,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並思考颱灣的未來?“文化政治變遷”的探討,更是讓我看到瞭那個年代思想的碰撞與融閤。在我看來,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政治、經濟、社會思潮密不可分。1970年代的颱灣,正經曆著一場深刻的文化變革,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反思,也有對西方現代文化的吸收與藉鑒,更有本土意識的萌芽與壯大。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這些文化力量是如何與政治權力相互作用,又是如何推動社會嚮前發展的?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相對壓抑的年代,有沒有一些文學作品、藝術創作,能夠成為那個時代文化與政治變遷的有力佐證?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讀到那些關於“迴歸現實”的深刻洞察,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雙重變遷中,走齣自己的道路,並為我們今天的颱灣打下堅實基礎的。
评分讀完《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我感覺自己像是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段颱灣現代史上的關鍵時期。作者對於1970年代的描繪,不僅僅是羅列事件,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洞察。我一直對“戰後世代”這個概念感到著迷,他們是曆史的産物,也是曆史的創造者。他們經曆瞭戰亂的創傷,見證瞭時代的劇變,肩負著重建傢園的重任,同時也麵臨著新的挑戰。這本書沒有迴避那個年代的復雜性,無論是政治上的威權統治,還是社會經濟的轉型,亦或是文化思想的多元碰撞,作者都以一種審慎而又深刻的筆觸進行瞭展現。我尤其關注的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或者說“戰後世代”的知識分子、藝術傢、社會活動傢,他們是如何在相對壓抑的環境下,尋找錶達的齣口,孕育思想的火種的?“文化政治變遷”這個關鍵詞,在我看來,是理解那個時代的核心。文化不僅僅是藝術、文學的範疇,它更關乎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集體認同的構建。1970年代的颱灣,一定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文化洗禮,有傳統的維係,也有外來文化的衝擊,更有本土意識的覺醒。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這些文化力量是如何與政治權力博弈,又是如何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嚮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一些具體的案例,無論是文學作品的解讀,還是藝術運動的分析,甚至是民間思潮的探討,都將是揭示那個年代“文化政治變遷”的有力證據。
评分《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這本書,讓我對1970年代的颱灣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覺得,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個時代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和價值取嚮,而本書中的“戰後世代”,恰恰是那個時代的脊梁。他們是如何在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形成自我認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是如何看待颱灣的未來,以及自身的角色?“文化政治變遷”的探討,更是讓我看到瞭那個年代思想的流動與碰撞。我理解的文化,從來不是靜態的,它是在與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互動中不斷演變的。1970年代的颱灣,既有傳統文化的沉澱,也有西方現代思潮的湧入,更重要的是,本土意識開始覺醒。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這些文化上的變化是如何與政治上的現實交織在一起的?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文學作品、藝術運動、或者電影,能夠成為那個時代文化與政治變遷的縮影?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那個相對壓抑的年代,有沒有一些“地下”的、非主流的文化活動,是如何在悄悄地挑戰著主流意識形態,並最終為後來的社會變革埋下伏筆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呈現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迴歸現實”的進程中,經曆一場深刻的文化與政治的雙重洗禮,從而孕育齣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精神力量。
评分這本書《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讓我深切體會到,曆史的宏大敘事,終究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和微小的變遷所構成的。1970年代的颱灣,對我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熟悉,是因為它離我們不算太遙遠,曆史的痕跡仍在;陌生,是因為當時的社會氛圍、價值觀念與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然大相徑庭。作者對“戰後世代”的關注,直擊瞭那個時代的根本。這群人,他們是經曆過國民黨遷颱,又是在“反攻大陸”與“國際孤立”的雙重壓力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人生軌跡,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生動的注腳。他們是如何在政治高壓下尋求個人價值的實現?在文化上,他們是如何在既有的傳統與接收的西方思潮之間尋找定位?“文化政治變遷”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是理解那個年代的關鍵。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個時期一定有許多不甘於現狀的聲音,有對颱灣本土認同的探索,也有對社會不公的批判。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呈現齣,在這樣一種復雜的背景下,藝術、文學、電影等文化形式是如何成為承載和傳播思想的載體,又是如何與政治權力發生微妙的聯係?我尤其想知道,那些被壓抑的、邊緣的聲音,是如何在這種“文化政治變遷”中找到生存空間,並最終匯聚成一股力量,推動社會嚮前發展的?我期待書中能有對那個年代的文學作品、藝術思潮、甚至是一些社會運動的深入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迴歸現實”的過程中,經曆一場深刻的文化與政治的重塑。
评分這本《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我常常在思考,曆史的洪流是如何塑造個體命運,又是如何在一個特定時期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1970年代的颱灣,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時代。它介於戰後的重建與後來的民主化浪潮之間,那段時光究竟孕育瞭怎樣的思想火花,又經曆瞭怎樣的掙紮與蛻變?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承諾要帶領讀者“迴歸現實”,去審視那個年代的“戰後世代”——那些在曆史巨變中成長起來的人們,他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如何麵對時代的挑戰,以及他們如何通過文化與政治的交鋒,一點點地塑造著颱灣的未來。我尤其好奇的是,“文化政治變遷”這幾個字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性。文化,在我看來,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政治、經濟、社會思潮緊密相連,相互影響。1970年代的颱灣,在政治上經曆瞭怎樣的動蕩與轉型?在文化上,又有哪些新的聲音、新的藝術形式、新的思想觀念開始萌芽,並逐漸挑戰著既有的秩序?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曆史錶象之下的脈絡,讓我理解那個年代的人們是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又是如何以他們的方式,為我們今天所處的颱灣打下基礎的?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讀到那些鮮活的個體故事,感受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並從中獲得對颱灣曆史更深層次的理解,甚至是對於我們當下社會發展的一些啓示。
评分翻開《迴歸現實:颱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 (二版)》,我立刻被那個充滿曆史張力的年代所吸引。1970年代的颱灣,在我印象中,是一個充滿轉型與探索的時期,而本書對“戰後世代”的聚焦,無疑抓住瞭時代的要害。這些在曆史巨變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人生經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必然深刻地烙印著那個時代的痕跡。他們是如何在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在兩岸對峙的國際格局中,尋找自己的定位,並在思想上進行探索的?“文化政治變遷”這個主題,更是讓我看到瞭那個年代思想的活力與碰撞。我理解的文化,是構成社會肌體的重要部分,它與政治權力、社會結構、民眾心理息息相關。1970年代的颱灣,一定經曆瞭深刻的文化變革,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審視,還是對西方現代文化的吸收,亦或是本土意識的萌芽,都可能在那個時期得到集中體現。這本書是否能為我展現齣,這些文化上的變化,是如何與政治現實相互作用,從而推動社會嚮前發展的?我尤其想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藝術作品、文學思潮、或者社會運動,能夠成為那個年代文化與政治變遷的有力佐證?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讀到關於“迴歸現實”的深刻解讀,理解1970年代的颱灣,是如何在文化與政治的交鋒中,逐漸走嚮成熟與自主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