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黨,這個曾經是國、共之外的中國第三大政黨,從甫一成立,即遭受國、共兩黨鋪天蓋地的夾擊。但青年黨人秉持著愛國、民主、反共的「醒獅精神」,在極端睏頓不利的環境中,於各自專精領域內,仍有著齣類拔萃,令人可敬的錶現。惜在大時代的狂濤巨浪下,這些人物與史事已逐漸模糊,甚且早遭國人遺忘殆盡瞭。
是以筆者在浸潤研究青年黨史二十餘年中,特彆梳理齣二、三十位青年黨具指標性人物,就其生平、事功、學說、思想等,作個介紹與述評。此舉目的有二:一則是給予青年黨這個以知識份子為群體的「書生集團」應有的評價;再則為藉由勾勒這批青年黨人物群像,使國人對於青年黨,能有著更清楚的理解與感佩。
作者簡介
陳正茂
颱灣省澎湖縣人,1959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係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北颱灣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研究方嚮為中國現代政黨史、颱灣史、民國人物傳記。
著作有《少年中國學會之研究》(中國青年黨中央黨史委員會齣版,1996年)、《曾琦先生年譜》(國史館印行,1996年)、《左舜生年譜》(國史館印行,1998年)、《在野的聲音──青年黨人的時代關懷及其政治參與》(新文京版,2004年)、《傳記與思想──青年黨領袖群像》(新文京版,2004年)、《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秀威版,2008年)等專書。另編有《曾琦先生文集》3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3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主編《中國青年黨史料叢刊》21冊(國史館版,199 ~ 1998年)。此外,亦編著大專用書10餘種,及在《傳記文學》、《中外雜誌》、《近代中國》、《東方雜誌》、《國史館館刊》、《光武學報》、《香港中國近代史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30餘篇。
自序
上篇:中青領袖傳
愚公移山的曾琦
慎謀能斷的左舜生
嶙峋風骨的李璜
書生報國的陳啓天
耿介自持的餘傢菊
淡泊明誌何魯之
一代理論大師常燕生
下篇:中青人物
驚天地泣鬼神──苗可秀抗日殉國記
巴蜀自古多豪傑──記魏時珍先生
翁照垣──一位值得錶彰的青年黨人
西南保衛戰的擎天一柱──唐式遵將軍
青年黨人盧作孚「實業報國」
記一顆早逝的彗星──鄧孝情
從「少中」到「中青」的見證人──張夢九先生
含冤而死的艱苦學人──楊效春先生
記一位青年黨籍的史學傢──陶元珍
革命情侶、湖南雙傑──記李不韙、童錫楨伉儷
嚴保三任勞任怨
民主鬥士夏濤聲
《江青前傳》作者「日本通」崔萬鞦
治學嚴謹的硃延豐
《先聲週報》創辦者鬍國偉
王師曾足智多謀
鐵髯詩翁王世昭
漸被遺忘的小說傢左乾忱
謝澄平與第三勢力
戲劇傢番禺侯曜的一生
記一生無愧的林可璣
記故國大張希為之一生
盡瘁「亞盟」反共組織的劉鵬九
記梅庵派一代古琴宗師──吳宗漢
柏颱大老陳翰珍
圖片來源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是源於它所傳遞的那種“精神”的能量。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道方嚮在哪裏,也容易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失去自我。而“醒獅精神”,聽起來就充滿瞭活力、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毅力。青年黨,作為曆史上的一個群體,想必經曆過不少風雨,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考的樣本。我特彆想知道,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們走到瞭一起?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又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實現自己的抱負的?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紀錄片一樣,用真實的材料和生動的敘述,為我們展現這些青年黨人物的群像?我期待從中看到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的理想主義,也或許看到他們的成長陣痛和現實的妥協。我希望能從中汲取到一種積極的力量,一種麵對挑戰時敢於發聲、敢於行動的精神。如果書中的人物能夠觸動我,讓我看到一種超越時代的共同情感,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在於曆史的記錄,更在於它能夠給予我們當下人以啓發和鼓舞。
评分老實說,我拿到這本《醒獅精神──青年黨人物群像》的時候,感覺有點壓力,因為“青年黨”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宏大的曆史概念,總覺得會涉及很多復雜的政治背景和事件。我擔心這本書會不會過於學術化,閱讀起來會比較枯燥。但是,書名中的“人物群像”又給瞭我一絲希望,這說明它更側重於描繪個體,而不是單純地羅列曆史事實。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來講述這些青年黨人物的故事。比如,他們有沒有在某個深夜為理想而徹夜長談?有沒有在遭受挫摺時互相扶持?有沒有因為理念不同而發生爭執?這些細節纔是構成一個鮮活人物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這些人物的溫度,看到他們平凡的一麵,那麼即使他們是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會變得更加 relatable。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曆史的隔閡,讓我們覺得這些人物的故事,其實也和我們當下的年輕人有著某種程度的共鳴,他們曾經有過怎樣的睏惑、怎樣的堅持,或許也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許多關於青春、關於奮鬥、關於理想的畫麵。醒獅,在很多颱灣人的心中,都代錶著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一種對未來的積極展望。而“青年黨”,在我腦海裏,則是一個充滿著蓬勃生命力和改變渴望的群體。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概念融閤在一起的?這本書會不會展現青年黨成員們,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如同醒獅般,披荊斬棘,以無畏的姿態去追尋他們的目標?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刻畫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的動機,他們的價值觀,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發齣自己的聲音。我期待看到他們之間如何互動,如何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獨特的群體。如果作者能夠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展現齣一種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精神,那就太好瞭。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一部曆史傳記,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指南,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也能“醒”過來,勇敢地去追求我們心中的那團火。
评分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力量感!那金黃色的獅子,威風凜凜,眼睛炯炯有神,感覺一股熱血就要噴薄而齣。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作者選擇“醒獅精神”作為書名,本身就很有寓意,是想要喚醒年輕人內心的某種力量嗎?我個人對曆史題材一直很有興趣,特彆是那些塑造瞭時代風貌的人物故事。青年黨,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具體有哪些人物,他們的故事又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共同譜寫瞭那個年代的篇章,我一直很好奇。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挖掘這些青年黨人物的成長經曆,他們的理想、奮鬥,以及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掙紮與選擇。或許還會觸及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比如友情、愛情、甚至可能存在的競爭與矛盾。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將那些鮮活的麵孔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不僅僅是瞭解曆史事件,更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他們之所以成為“青年黨”一部分的緣由。畢竟,曆史的長河,是由無數個個體的生命故事匯聚而成,每一個人物都可能是一扇窗,讓我們窺見那個時代的靈魂。
评分我對《醒獅精神──青年黨人物群像》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它傳遞的那種“群像”的視角。這意味著它不會隻聚焦於某一個偉人,而是試圖描繪一個群體的精神風貌。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進程,往往是許多個體匯聚而成的集體力量所推動的。青年黨,作為一個曆史上的群體,他們之間一定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有共同的理想,也可能存在分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對這些人物的細膩刻畫,讓我們看到他們是如何從個體走嚮群體,又如何在群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挖掘這些人物的故事的?是基於曆史文獻,還是通過采訪,抑或是結閤瞭二者?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這些人物的鮮活性,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的言談舉止,甚至是他們之間的微妙互動。如果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年輕人特有的朝氣與激情,感受到他們為瞭某個目標而共同努力的畫麵,那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閱讀體驗。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有溫度、有深度、能夠引發思考的曆史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