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就其四十餘年研究中國曆史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以供青年史學工作者之參考。全書分為九篇,內容涉及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及論文寫作諸問題,最後兩篇談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尤為作者特所緻意,以為欲求在學術上有真實成就之最基本功夫。綜觀全書大意:研究工作要堅持原則,而適應靈活,問題從廣麵探討,不作孤立一點之研究,功夫自基本處做起,以拙慢為巧捷,著作以充實為基礎,以光輝為指歸。是故,本書乃一部與史學方法有關之書,然其蹊徑與一般講史方法論者完全不同。
本書特色
蹊徑異於一般史學方法,從基本方法、具體規律到論文寫作等問題,至治史大意,精神等依歸,讓有誌史學者能夠全盤且深入瞭解作者的治史方法。
作者簡介
嚴耕望 (1916~1996)
安徽省桐城縣人。國立武漢大學曆史係畢業。曆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助理員,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史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耶魯大學訪問教授,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特約講座,東吳大學特約講座,新亞研究所教授等職。197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秦漢地方行政製度》、《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製度》、《兩漢太守刺史錶》、《唐僕尚丞郎錶》、《唐史研究叢稿》、《唐代交通圖考》、《治史經驗談》、《治史答問》、《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等書及學術論文百餘篇。
對於我這樣一個正在曆史係就讀的學生來說,一本關於「治史經驗」的書籍,簡直是及時雨。我每天都在與大量的史料打交道,也常常在課堂上聽到教授們講述治學之道,但總覺得這些理論性的東西,還需要有更具象化的指導。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層麵的建議,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如何撰寫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以及如何在學術會議上進行精彩的演講。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種治學態度:那種不畏艱難、精益求精的精神,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這本書的「重編本」三個字,也讓我對其中可能包含的最新研究成果充滿期待,也許能夠為我的畢業論文提供一些重要的思路和啓發。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曆史學領域的進展都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尤其是在當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理論的湧現,史學研究的麵貌也在不斷變化。我深知,一本「重編本」的齣現,往往意味著作者對過去的研究進行瞭反思、補充和更新。因此,我非常好奇《治史經驗談(重編本)》這本書,究竟會帶來哪些新的視角和思考。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當下史學研究的新方法、新理論,比如數字人文在史學研究中的應用,或者微觀史、口述史等新興史學流派的觀點。同時,我也期待作者能夠分享他對曆史長河中一些重大事件的獨到見解,並說明他是如何通過嚴謹的研究得齣這些結論的。一本好的史學著作,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讓我們對曆史有更深刻的認識,並且能夠啓發我們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這本《治史經驗談(重編本)》真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對它的標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治史」二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學問與智慧,而「經驗談」則更貼近讀者的感受,仿佛是一場與前輩的肺腑之言。我本身就對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閱讀那些深入探討曆史研究方法和心得的書籍。過去我也曾讀過一些關於史學方法的著作,但總覺得有些過於理論化,或者距離實際研究有些遙遠。這本「重編本」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新的希望。從書的裝幀和排版來看,就顯得十分用心,厚重而不失雅緻,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曆史的奧秘,也為我自己的閱讀和思考提供一些寶貴的指引。我尤其好奇,在「重編本」中,作者是如何更新和發展他的史學觀點的,是否有針對當下史學研究新趨勢的探討,或者融入瞭更多新的研究案例。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這位常年鑽研史料的學者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我花瞭許多時間在圖書館的角落裏翻閱浩如煙海的史料,也曾為如何梳理龐雜的信息、如何辨彆史料真僞而頭疼不已。讀史,不僅僅是閱讀文字,更是走進一段段過往,去感受、去理解、去重構。然而,如何纔能更有效地進行這一切,往往是睏擾我們的難題。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史學大傢,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淵博者,更是方法的集大成者,他們能在紛繁的史料中撥開迷霧,找到清晰的脈絡。這本書的標題「治史經驗談」正是我所渴求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實用的研究方法,例如如何進行文獻的批判性閱讀,如何構建閤理的史學敘事,以及如何在眾說紛紜的曆史事件中找到最可信的解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體會到作者在治史過程中所秉持的治學態度和理念,那種嚴謹、求真、不畏艱難的精神,是任何一個史學研究者都必須具備的。
评分我是一位曆史愛好者,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個人思考巧妙融閤的書籍。平日裏,我常常在閱讀曆史著作時,會好奇作者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是如何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又是如何將零散的史料串聯成精彩的故事。這本書的標題「治史經驗談(重編本)」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蘊含著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寶貴的人生感悟,不僅僅是關於曆史學本身,也可能包含著一些人生哲學。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剋服它們的方法,比如如何處理個人偏見,如何平衡主觀感受與客觀史實,以及如何讓曆史研究更加生動有趣,能夠吸引更廣泛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更深入地思考曆史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事件的層麵,更能觸及曆史背後的人性、社會和文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