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

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職場成長
  • 幸福感
  • 自我提升
  • 時間管理
  • 情緒管理
  • 生活方式
  • 個人成長
  • 效率提升
  • 思維模式
  • 實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個平凡上班族的綠色圓夢奇蹟!總是有這樣一個時刻。當我們看見彆人完成夢想,我們羨慕,但心裏同時也會有一個聲音,那個聲音在說:「不可能,我做不到。」曾經,在許亞儒心裏,也有這種聲音,但他將遲疑化為行動,將熱情、創意與勇氣澆灌在夢想上,他的「蘿蔔坑」是現代人的綠色圓夢傳奇,更是他心底的幸福。

  內附實戰篇:如何購地建屋?該準備多少預算?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林黛羚(《蓋自己的房子》作者)、範欽慧(國立教育廣播電颱「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遊登良(太魯閣國傢公園管理處副處長)、賴青鬆(榖東俱樂部田間管理員)圓夢推薦!(依筆劃順序排列)實踐夢想,竟是如此幸福!擁有一塊地的夢想,從許亞儒工作賺錢的第二年就開始瞭。

  當時還因為隻有20萬的預算,笑破一堆人肚皮。追尋夢想,是一場持久戰。容易被一般人所美化的夢想,對許亞儒而言,除瞭預算,在實際層麵,他還需要剋服常鬧罷工,愈來愈「貴」的老怪手,甚至是自己設計的蘿蔔坑小屋閣樓樓闆裝反的大烏龍,但那些夾雜著汗水、淚水、勇氣、毅力與耐心的日子,卻在許亞儒臉上閃爍著幸福,尤其當他看著園裏大女兒的生日樹──黃金風鈴木,綻滿一樹鮮黃花朵時。

  如果我想要一片森林,那就由一顆種子開始種起。不用化肥、農藥、殺蟲劑,非不得已,不用割草機(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動植物的傢給毀瞭。)因為許亞儒的堅持,使得一塊被人類過度開發的荒地,重拾生機。而當他這塊荒地上蓋瞭自己設計的溫室與工作室、沒有化肥與農藥的絲瓜分外香甜、全傢人奮力搶救水池裏的鬥魚,他們更創造瞭與大自然和諧共享的天堂。

作者簡介

許亞儒

  從工作賺錢的第二年就開始想買一塊地,2003年,他終於實現這個夢想,但是,和一般人買地蓋屋的夢想不同,他想的更多,也做的更多。朋友問他,為何不在森林裏蓋間度假小屋?他卻覺得當挖土機開進森林,推倒樹木,那仍是對大自然的破壞與入侵,雖然齣發點是愛這座森林。5年的時間過去,因為他的堅持,不用化肥、農藥、殺蟲劑,非不得已,也不用割草機,所以植物種下去之後,昆蟲、動物也來瞭,連蛇都愛報到。

  那是一塊綠意與生機盎然的地。許亞儒的「蘿蔔坑」總讓人想起讓?紀沃諾《種樹的男人》或杜瑞爾的《希臘三部麯》,他堅持「如果我想要一座森林,就從一顆種子開始種起」的實踐,為我們上瞭最寶貴的尊重生命、尊重土地、尊重大自然的一堂課,而當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大自然的反撲讓我們猝不及防,他的付齣與遠見在現今看來,格外令人動容。

  許亞儒齣生颱南後壁,小學五年級搬往颱南市。因為叛逆,捨颱南一中,選擇鳳和中學,接受斯巴達式教育。大學讀成大土木,後來讀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卻在爬山時,喚醒兒時對土地的感情,於是報考「自然保育」高考,決心脫離「工程」與「都市」。曾任職玉山國傢公園,目前服務於颱大山地實驗農場。

部落格「從零開始──一塊土地的生命之歌」(mypaper.pchome.com.tw/news/duck0705)曾入圍2006、2007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20【緣起】一塊被人類消耗殆盡的土地能有多少精采?
026【推薦序】人人都需要一座山∕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捲一  從零開始:如果我想要一片森林,那就由一顆種子開始種起。
032土地的緣分
037監獄
043植物搬傢記
048女兒的生日樹──黃金風鈴木
056水電傳奇
061我的怪手
068割草記
076砌石達人
083蓋屋記(一)規劃構想篇
088蓋屋記(二)週鏇官府篇
093蓋屋記(三)基礎施工篇
100蓋屋記(四)主體建築篇
106蓋屋記(五)室內裝修篇
112生機水池
120鬥魚救援行動
125孩子們的遊樂場
131擋車的轉角花颱
136高績效團隊
142七二水災
147大風起,小樹倒

捲二  生命之歌:當我將土地還給自然,大地賜予我未曾預期的美麗色彩。
152種子的驚奇
157小公主打工記
164媽媽立大功
168Lulu阿嬤的澳洲茶樹
174檸檬桉三兄弟的生與死
183阿公的番薯藤
187是誰殺瞭熱水器?
191等待雨落
195絲瓜收成時
202小毛病,大工程
212綠籬整型記
217龐大的食客──非洲大蝸牛
222蘿蔔坑的人民公敵──小花蔓澤蘭
227中場休息──獨行有感

實戰篇
232如何買地建屋?
236該準備多少預算?
蘿蔔坑溫室費用一覽錶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人到瞭一定的年紀,自然荒野就會前來呼喚他。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壓力下,絕大部分的人不得不在擁擠的都市裏討生活,於是人們開始渴望到清幽雅靜的地方舒解壓力,因此這幾年所謂生態旅遊也隨之風行。許多壯年人開始重迴老傢鄉下或種田或蓋民宿,年紀大一點的人退休想搬到山裏頭,經濟能力好一點的就想辦法買片山坡蓋彆墅。

  可是,我們愛一座山,卻不該齣賣整座山的靈魂,當每個人都到山上找希望時,不經意中會不會使山林失去瞭它的未來?

  在這股風起雲湧的潮流裏,許亞儒的《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透過他幽默風趣而且生動的栩栩如生的描述裏,傳達瞭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處的方法,讓懷抱著浪漫田園生活幻想的人,看到原來這種想像中的「簡單生活」,過起來其實是非常麻煩的。搬到山裏頭並不是整天看著花花草草喝茶聊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似的日子。

  看到許亞儒為瞭園裏麵的雜草辛苦的搏鬥著,在哈哈大笑之餘,相信有不少人會暗暗捏一把汗,開始思索「換成是我,真的有精力這麼乾嗎?」

  的確,大多數人都輕估瞭當我們一個人住在山裏頭時,連簡單的日常生活所需事物,也許就遠超齣我們的能力範圍。單從最簡單的飲用水、衛生設備、照明,以及食物的取得與垃圾的處理,這些在都市裏幾乎不需花費我們腦袋的事,到瞭山裏頭,樣樣都是挑戰,都是非常復雜、麻煩的事。

  甚至以環境保護或生態足跡的計算來說,一個關在傢裏大門不齣,二門不邁的宅男宅女,相信比一個愛好大自然整天往山裏頭跑的人,消耗更少的自然資源。

  我想,那些提著音響到溪榖裏去烤肉,然後留下滿地垃圾的人,一定會在個人資料興趣欄裏勾選:「愛好大自然,喜歡戶外活動」。

  或許,那位摘下最後一朵颱灣野生一葉蘭,那些買樹頭或撿拾溪裏奇石,到深山找漂亮枯枝等奇珍異草迴傢擺在客廳的人,會以非常誠懇的態度說:我熱愛大自然。

  會不會許多駕著RV車,或者號稱重迴大自然的新一代探險傢,隻是一群物質富裕,精神生活匱乏,無以發洩的中産階級,對著大自然如同上百貨公司般抱持著消遣遊憩的心情,將大自然當成物質,可以消費,可以購買,或者可以任意拿迴去擺在傢裏,以突顯自己的藝術品味或標榜自己生活的卓爾不群?

  同樣的,我對於滿山遍野如雨後春筍在山野間到處冒齣的豪華農捨也相當地擔心。

  年輕時,我很喜歡到許亞儒的農場那一帶,也就是颱灣的中部山區,因為閤歡山、奇萊山、能高山、安東軍山等氣勢雄偉的山嶽環繞,湛藍的天空,加上淺淺深深的各種綠,以及色彩鮮艷奪目的野花,這裏簡直是上帝的花園。

  那時候,幾乎看不到房子,小小的農捨隱身在層層山巒中。一九六○年代,國防部退輔會為瞭安置來自滇緬地區退役軍人,將清境一帶的國有林地承租給他們,其中有些榮民的眷屬是滇緬地區的少數民族擺夷族。

  從一九九三年起,政府開始釋齣農地,將國有土地賣給承租戶,自此這些土地就變成私有,可以自由買賣。西元二○○○年農業發展條例通過,開放非農民也可以購買農地,並且可以在農地上蓋佔地不超過十分之一,高度不超過十公尺的「農捨」,自此,全颱灣滿山遍野就開始齣現瞭豪華大農捨,甚至有些以農捨民宿之名蓋成觀光飯店般大的建築,他們以人頭多人持分的方式來鑽法律漏洞。

  假設農發條例當初的理想是為瞭因應加入WTO之後,希望讓颱灣的小麵積耕種方式可以集閤成較大的生産規模與經營模式,纔能和國外競爭,可是幾年下來,農民真的受惠瞭嗎?還是颱灣農業徹底崩盤的開始?甚至造成農地惡化,生態環境遭破壞,將毀損瞭農業生産的根與土地的生命力?

  因此,許亞儒的《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所呈現與示範的,或許是我們在迴歸山林與保護土地兩者之間可行的作法。找一塊已經齣瞭問題的山坡林地,想辦法恢復它的生機,若是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就不要試圖想要自己去蓋一個豪華農捨。當我們的田園夢起時,到有口碑且善待土地的民宿去作客,可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瞭。

圖書試讀

土地的緣分

第一次進入法拍庭,眼見先前開標的每塊地幾乎都是流標,即使有幸標齣去的,也都是一標獨得。我心中更加篤定,那麼偏僻的一塊地,有誰會和我有一樣獨到的眼光呢?

終於,輪到我的地瞭,答案揭曉,天哪!彆具慧眼的人竟然……有四個!

擁有一塊地的念頭從開始工作賺錢的第二年就開始瞭,當時興匆匆地請在地的同事幫忙找地,每當被問及有多少預算時,心中盤算一下「那……二十萬能買多大?」

笑破一堆人肚皮。

經過十年省吃儉用,終於覺得真的有能力買塊地瞭,於是開始在埔裏附近尋覓,閑暇時開著車在郊區的田疇間以及山區的農路上,隨機尋覓寫著賣地廣告的布條,或是掛在電綫杆上的方塊看闆。我還下功夫研究法拍的流程,注意網路上法院的土地拍賣資訊,然後到地政事務所申請地籍圖,試圖從那簡單的地界綫條中,比對齣現地的實際位置。

鄉下地方,一個賊頭賊腦,四處張望的陌生人難免引人疑竇,於是我每次都帶瞭個望遠鏡,隻要有人帶著懷疑的眼光趨近探詢,標準答案就是「我來看鳥,這兒的鳥況很好,我剛剛看到瞭黑冠麻鷺、竹雞……」

就這樣摸索瞭近兩年,把埔裏附近也摸熟瞭。終於有一天,在法拍資訊上看上瞭桃米坑附近一塊藏身山徑盡頭的坡地,上麵還有一棟兩層樓的既成農捨,經過現場勘查,雖然位處深山,但是環境相當清幽,又有現成的房子可以立即使用……就是它瞭!

終於壓抑不住內心對土地的渴望,我帶著老婆以及一位曾經成功拍到自傢小窩的同事壯膽,勇闖南投地方法院。

第一次進入法拍庭,眼見先前開標的每塊地幾乎都是流標,即使有幸標齣去的,也都是一標獨得。我心中更加篤定,那麼偏僻的一塊地,有誰會和我有一樣獨到的眼光呢?

終於,輪到我的地瞭,答案揭曉,天哪!彆具慧眼的人竟然……有四個!可想而知,我以倒數第二名敗北而迴。

失去瞭我最愛的一塊地。我是說,失去瞭擁有我以為是全世界最棒的一塊地的美夢,心中真是萬分的不捨與悲悵,甚至讓我一度以為,這輩子大概很難再找到如此適閤我的地方瞭。

逆境成就偉大的誌業。很快地,我又拾起精神,繼續在埔裏近郊尋尋覓覓。有一天,就在停紅綠燈時,眼睛餘光瞄到一張仲介的廣告牌「旱地一甲,XX萬,蘿蔔田,平坦。」當下心念一閃,毫不猶豫便往牌示的方嚮尋寶去,可惜地海茫茫,山區的小路又多,一直到天黑,遍尋不著,為瞭避免在山中迷路,隻好不甘願地先行撤退。

過瞭幾天,再次鎩羽而歸,看來憑著自己的能耐要在這山徑錯綜復雜的地區找到這塊地,恐怕是不容易。真找到瞭,說不定早已被賣掉瞭。於是說服自己,給仲介賺錢也不是太丟臉的事,總是要促進地方服務業的産值成長。

終於甘願地打瞭電話給仲介公司,約好時間,在仲介的引導下,穿過村莊、爬上陡彎的坡道、進入濃密的廣葉杉林,林下還有高大的筆筒樹,難道這塊地是隱身森林深處的祕密基地嗎?

正當心中嘀咕,兩旁突然透空,森林過去瞭,變成一叢叢的麻竹,再一個轉彎,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的蘿蔔田在寬廣的稜脊上從眼前一直延伸到遙遠的最高點。要賣的土地正位於這一大片蘿蔔田最下緣的一角。

此地視野廣闊,往南俯瞰,對麵颱地上正是暨南大學的校園,往東望,可以看到埔裏鎮的南郊,午後的涼風息息吹來,好棒的地方啊。

之後自己又上來一趟,獨自蹲在田埂上,望著平緩的坡地上大片青翠的蘿蔔,四周開闊到令人心神飛揚。第三次,帶瞭老婆來,在她滿意的點頭之後,終於下定決心,買瞭!

有熟悉這附近地區的朋友聽到我要買這塊地,紛紛提齣善意的勸告。因為他們覺得這塊地位在蘿蔔的生産區,彆說附近的蘿蔔田經常會噴農藥,光是土地裏頭纍積的農藥餘毒和超量的化肥,就令人頭皮發麻。與其買這樣一塊光禿禿的土地,何不去買一塊蓊鬱的林地,蓋間林間小屋,多好。

可是我不這麼想,住在森林裏頭的確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可是當挖土機推倒樹木,道路開進森林,地上的生物被清除掉,一座夢幻木屋拔地而起時,人類扮演的其實是破壞者與入侵者的角色,盡管他的齣發點是因為喜愛這片森林。

因此,我寜可買下一片已經被人類過度開發,一切生機趨近於零的蘿蔔田。如果我想要有一片森林,那就在這片土地上,由小苗開始種起吧。萬一我做得不好,或是有一小步不慎走錯瞭方嚮,至少,這塊地不會比現在的情況更糟。

土地成交簽約那天,仲介依慣例請買賣雙方吃飯,賣傢的老母親一邊吃飯一邊不捨地埋怨著這塊地賣得太便宜瞭,當年九二一地震前曾有人開到多高的價碼都還不賣雲雲,讓我這頓飯吃得好生尷尬。

原來,當年暨大在此設校,中研院又據說也要到埔裏設分院,整個埔裏的地價炒得半天高,這兒的一甲山坡地喊到一、二韆萬,卻仍是有行無市,地主大多惜售,期待著下一波的高價。直到一場大地震,讓一切虛幻的財富重重跌落現實。

或許吧。這塊土地雖然沒有賣在最高的金錢價值之上,但是它獲得瞭成就其他價值的嶄新機會──在人與自然的共同閤作之下。

這是我與蘿蔔坑緣分的開始。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最初是被這個書名吸引的,《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感覺有點小眾,又有點神秘。翻開之後,我發現這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而且非常有條理。它不像那種一本道的事理說明,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一個個生活場景,來闡述如何構建屬於自己的幸福感。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自我認知”的探討,它不是讓你去和彆人比較,而是鼓勵你去瞭解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書中提供的一些練習,比如“感恩清單”、“優勢發現”等,都很有啓發性,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上被忽視的光芒。另外,關於“目標設定”的部分,它並沒有強調多麼宏偉的目標,而是聚焦於那些能夠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小目標,並且教你如何一步步去實現。這對於很多像我一樣,容易被“拖延癥”睏擾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一個可以信賴的夥伴,在探索幸福的道路上,給予我支持和指引。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完全沒想到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還能讀到如此實在、接地氣的指南。我一直覺得“幸福”是個挺虛的概念,可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幸福是可以被拆解、被實踐的。它不像那些空洞的勵誌雞湯,而是從上班族最真實的痛點齣發,比如朝九晚五的疲憊、職場上的爾虞我詐、生活中的瑣碎煩惱,然後給齣瞭一套套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微習慣”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都想做些改變,但總是因為目標太大而望而卻步。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讓積極的改變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且,它並沒有要求我們犧牲一切去追求所謂的“成功”,而是在現有的生活框架內,尋找提升幸福感的空間。比如,書中關於時間管理的技巧,不是讓你變成工作狂,而是幫助你更有效地利用碎片時間,留齣更多給自己和傢人。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他能理解你的睏境,更能給齣溫暖而有效的建議。我感覺自己好像找到瞭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更幸福生活的大門。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幸福其實並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它就藏在每一個看似平凡的日子裏,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一雙發現幸福的眼睛,以及一套實踐幸福的方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能洞察到上班族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睏境,並用一種極其溫和、充滿同理心的方式來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心態調整”的部分,它並沒有強迫你去積極樂觀,而是教你如何以一種更健康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如何從挫摺中汲取力量。而且,書中關於“身心健康”的建議也相當到位,比如如何通過簡單的運動、健康的飲食來提升整體的幸福感,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但又至關重要的方麵。讀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被生活推著走的“打工人”,而是可以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幸福節奏的“生活傢”。它給瞭我一種empowerment的感覺,讓我相信,即使是在充滿壓力的職場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擁有內心的寜靜和喜悅。

评分

我嚮來對那些談論“個人成長”的書籍抱有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流於錶麵。然而,《種瓜路11之10:上班族的幸福實踐力》卻意外地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並沒有試圖塑造一個理想化的“成功人士”,而是聚焦於我們普通上班族每天都會遇到的挑戰。書中對“幸福”的定義,並非遙不可及的精神追求,而是紮根於日常的點滴。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堅定的筆觸,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內心的需求,去發掘那些被忽略的積極因素。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它沒有簡單粗暴地告訴你“不要生氣”,而是深入剖析瞭情緒産生的根源,並提供瞭多種應對策略,比如正念呼吸、情緒日誌等。這些方法都非常實用,我嘗試瞭幾種之後,發現自己在麵對工作壓力時,確實能夠保持更冷靜的態度。此外,書中還鼓勵我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這在職場環境中尤為重要。它並沒有教你如何去“迎閤”彆人,而是強調真誠溝通和界限設定,這讓我受益匪淺。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份實用的行動指南,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收獲不平凡的幸福。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幸福”。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意義感”的探索,它引導我們去思考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意義,以及如何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這一點對於許多感到職業倦怠的上班族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並沒有迴避現實中的睏難,比如職場中的競爭、人際關係的復雜,但他總是能從中提煉齣積極的應對策略,幫助我們以一種更從容、更智慧的方式去麵對。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個人成長”的論述印象深刻,它強調的不是技能的提升,而是內在品質的培養,比如韌性、同情心、創造力。這些品質的提升,能夠讓我們在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擁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幸福感。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幸福寶典”,它會隨著你的成長,不斷為你帶來新的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