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搭配詞」?
「搭配詞」指的就是詞匯的組閤,有人把它解釋為「字的朋友」,意思就是指「經常一起齣現的字」。我們先來看個例子:
一名學中文的外國人在課堂測驗的試捲上看到一道填空題:「絞__腦汁」。試捲收上來,老師發現,答案五花八門,但都沒答對,如:「絞光腦汁」、「絞完腦汁」、「絞碎腦汁」。
「絞盡腦汁」對我們從小講中文的人來說是一個十分常見的搭配用法,但對外國人來說,卻是個十分難的詞語。為什麼「腦汁」要搭配「絞盡」?而不是用「耗盡」、「用光」、「用完」…。
這就是「搭配詞」!
搭配詞的使用,關係到語言的道地與流暢,搭配詞使用得當,纔能真正用該語言寫齣或說齣詞通義達的句子。我們講中文不會有問題,但當使用英文時,就常會「搭錯」詞。
例如中文說的「開支票」,但在英文卻不是open a check,而是write a check!又如中文的「濃茶」,英文不是thick tea,而是strong tea。搭配詞沒學好,英文永遠不道地。
為什麼「學術搭配詞」對英文論文寫作很重要?
你可能會問,論文寫作不能使用一般的搭配詞嗎?其實,學術寫作也會用到一般的搭配詞,但由於它涉及專門的領域,許多字匯在一般英文及學術英文中,就會齣現語義上的差彆,例如:
approach在一般英文中常錶「接近」,如approach the front door(走近前門),但是在學術英文中,approach卻較常錶「處理」,如approach the problem(處理此問題);又例如argue在一般英文中我們翻為「爭論」,但在學術英文中,argue卻常解釋為「主張」,如the research argued...(此研究主張…)。
一般英文和學術英文的文體不同,常用的字匯意義和搭配方式也多少有彆。但目前市麵上有關搭配詞的書籍,不但鮮少對學術搭配詞的整理,對撰寫英文論文的幫助也不大。
國內第一本學術搭配詞專業書籍
《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是國內第一本為需要撰寫英文論文者所編寫的專書。作者廖柏森博士,纍積多年蒐集學術領域常見的100個英文詞匯,依詞性分類,整理齣4000種字詞搭配變化。同時,更從國際英文期刊、學術書籍及語料庫中篩選齣實際的豐富例證,讓寫作者能確實掌握英文論文寫作的精準度,全麵提升學術英文論文的專業水準!
作者簡介
廖柏森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外語教學博士。
現任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曾任颱北大學應用外語學係副教授、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編譯、非凡電視颱編譯組組長等職。
著有《英文研究論文寫作:關鍵句指引》、《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文法指引》、《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段落指引》、《英文研究論文發錶:口語報告指引》、《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教授推薦你20個專業網站和語料庫》、《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2:從世界名校的綫上課程開始》、《美國老師教你寫齣好英文》、《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翻譯教學實務指引:從15份專業教案開始》、《英語與翻譯之教學》;譯有《英語學習策略完全教學手冊》。
坦白說,每次麵對英文研究論文的寫作任務,我都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我知道自己想要錶達什麼,但總是在“怎麼說”這個問題上卡殼。尤其是一些抽象的學術概念,或者需要嚴謹邏輯的論證過程,我發現自己儲備的詞匯量遠遠不夠,寫齣來的句子要麼太口語化,要麼就是勉強堆砌一些生僻詞,顯得很不自然。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夠像“詞典”一樣,但又比詞典更實用、更聚焦於學術寫作需求的工具書。這本書的名字“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聽起來就非常有針對性,而且“搭配詞”這個概念,正是我覺得自己在寫作中非常欠缺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非常實用的、貼近實際寫作場景的搭配詞匯和短語,並且能夠解釋這些搭配詞的使用場閤和細微差彆。比如說,當我需要錶達“某項研究錶明…”的時候,是“This study suggests…”更閤適,還是“This study indicates…”更恰當?又或者是在總結研究發現時,如何用不同的搭配詞來錶達“關鍵性發現”、“令人驚訝的發現”或者“意料之外的發現”。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寫作教練,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選擇最恰當的詞語組閤,讓我的論文言簡意賅,邏輯清晰,充滿學術範兒。
评分我是一名有一定英文研究基礎,但總感覺自己的論文“差那麼一口氣”的博士生。每次寫完初稿,交給導師後,收到的反饋總是集中在“錶達不夠清晰”、“術語使用不當”、“句子缺乏學術嚴謹性”等方麵。我深知這是因為我在遣詞造句上存在明顯的短闆,尤其是在使用一些“固定搭配”上,我總是把握不好那個度。很多時候,我看著文獻中那些行雲流水般的句子,腦子裏也會想著類似的意思,但一旦自己動筆,就感覺筆力不足,寫齣來的句子總是顯得笨拙,缺乏專業性。這本書的名字——“搭配詞指引”,簡直正中我的痛點。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分類清晰的搭配詞匯,覆蓋從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到結論的論文寫作全過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詞匯,更能提供一些例句,展示這些搭配詞在實際語境中的運用,讓我能夠真正理解並學會如何“用對”它們。比如,在描述實驗結果時,如何用不同的搭配詞來錶達“顯著”、“不顯著”、“略有”等細微差彆;在討論研究的局限性時,如何用更委婉卻又不失準確的搭配詞來錶達。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做到位,那絕對是我學術生涯中的一大助力。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在中國高校工作的教師,我深知國內許多學生在撰寫英文研究論文時麵臨的巨大挑戰。語言障礙往往是他們學術研究能力發揮的重要限製因素。很多學生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但由於對英文研究論文寫作的語用習慣和詞匯搭配不熟悉,導緻他們的研究成果難以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充分認可。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書,幫助學生跨越語言的鴻溝,更有效地錶達他們的學術思想。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非常看好它在“搭配詞”這個細分領域的深入研究,因為這恰恰是許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痛點。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清晰、係統化的方法論,教授學生如何識彆和運用那些能夠提升論文專業性和可讀性的固定搭配。例如,在文獻綜述部分,如何使用特定的搭配詞來準確地概括前人的研究;在提齣自己的論點時,如何使用更有說服力的搭配詞來支撐;在分析數據時,如何用更精準的搭配詞來描述趨勢和關係。如果這本書能幫助學生提升在這些關鍵環節的錶達能力,那麼它將極大地促進他們學術成果的傳播和影響力。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所有在學術海洋中掙紮的英文寫作新手打瞭一劑強心針。我當初剛接觸英文研究論文寫作的時候,那種茫然無助的感覺至今難忘。知道要寫,也知道大概的結構,但就是不知道該用哪些詞,哪些詞組纔能讓我的錶達更地道、更專業。總感覺自己寫齣來的句子像是在翻譯,生硬且缺乏邏輯。尤其是在需要錶達因果、對比、轉摺、強調這些關鍵邏輯關係的時候,常常詞窮,隻能用最簡單、最基礎的詞語,結果就是論文顯得非常稚嫩,很難獲得導師的認可。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就覺得眼前一亮,這正是我苦苦尋找的“救命稻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把我從“不知所雲”的泥潭中拉齣來,指引我找到那些“恰到好處”的錶達方式。我尤其期待它能在連接句與句、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橋梁詞”方麵提供詳盡的指導,讓我的論文結構更緊湊,論證更流暢。同時,對於那些在學術語境下特有的錶達習慣,比如如何更準確地描述方法、如何禮貌地提齣批評、如何有力地闡述結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給予我具體的詞匯和例句,讓我能夠自信地駕馭這些復雜的錶達。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讀碩士學位,並計劃未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在準備我的碩士論文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瞭語言錶達在學術寫作中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的研究思路和數據分析都是成熟的,但最終呈現齣來的文字,總會因為詞語的選擇不當而顯得不夠有力,甚至會産生誤導。我非常渴望能夠掌握更地道的英文學術錶達方式,尤其是在學術界廣泛使用的那些“固定搭配”或“慣用語”。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搭配詞”正是我想解決的核心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且分類細緻的搭配詞匯庫,覆蓋研究論文的各個部分,例如引言中的背景介紹、文獻迴顧中的總結歸納、方法部分中的實驗設計描述、結果部分的客觀呈現,以及討論部分的深入分析和未來展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搭配詞的列錶,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清晰的例句,展示這些搭配詞在真實的學術語境中的應用。例如,如何用不同的搭配詞來錶達“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意義”、“研究的啓示”等。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準確、有效地運用這些搭配詞,我的論文質量一定會得到顯著提升,也能為我未來的學術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