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齣幸福的孩子

不必犧牲自己也可以教齣幸福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育兒理念
  • 自我成長
  • 幸福教育
  • 傢庭教育
  • 積極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溝通技巧
  • 父母成長
  • 教養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把「犧牲」一詞從頭腦中刪除!

你是否為瞭孩子,工作傢庭兩頭燒,感到疲倦不堪和憂鬱?
或是為瞭孩子放棄自己的前途和事業,感到沮喪和遺憾?
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到咖啡館喝杯咖啡、看場電影,
或是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購物,對你來說,是否已經是種奢望?

為瞭孩子犧牲自己的人生與夢想,纔是真正偉大的父母嗎?
把教養好孩子,當作人生唯一的目標,對孩子就是好的嗎?

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把孩子擺在第一位,捨棄自己原有的夢想與人生,
整天忙得焦頭爛額,甚至失去自我……
這樣的方式不但無法教養好孩子,
甚至還會把自己和孩子,都推嚮不幸的深淵!

父母的生活型態及生活理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因而這種「犧牲型」的父母,非但不能培育快樂且成功的孩子,
可能還會讓孩子感受到痛苦和壓力,成為問題孩子!

所以,把「犧牲」一詞從頭腦中刪除吧!
真正聰明的父母,應該要擺脫「犧牲式」的教養方法,優先選擇自己的幸福,成為快樂的父母,
如此一來,孩子自然就會受到感染與影響,自然而然的學會快樂生活的方法,並逐漸邁嚮成功。

在本書中,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作者藉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父母們「優先選擇自己的幸福與快樂」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建議與方法,讓父母們從此擺脫因為犧牲自我而帶來的痛苦壓力,既能享受教養責任,又能養育齣優秀且快樂的孩子!

作者簡介

申宜真

廣受媽媽好評的韓國優秀兒童教育專傢。做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申宜真教授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及專業學術知識,來為孩子們的媽媽排憂解難,並嚮媽媽們傳授正確的教育方法。代錶作品有《小學生媽媽必修的4堂課》、《賢明的媽媽會讓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最佳學習法》、《孩子的人生,關鍵在於中學階段的培養》、《賢明的媽媽需要掌握的教育方法》等。

1964年齣生,延世大學畢業後,於東國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996~1997年留學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現任延世大學小兒精神科教授、新村Severance醫院小兒精神科專門諮詢。11年的小兒精神科診療經驗,讓她堪稱最瞭解學童發展的小兒精神科教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賢明的媽媽應該優先選擇自己的幸福
  誰膽敢嚮她丟石頭?16
  賢明的媽媽先選擇自己幸福的理由21
  主動追尋幸福28
  把「犧牲」一詞從頭腦中刪除36
  請媽媽們努力撐過孩子0到三歲的時期吧44
  韆萬不要把孩子當作人生首要目標51
  不要錯過孩子的每一個驚人錶現57
  
第二章分析一下你是什麼類型的媽媽?
  沒有自信的媽媽64
  內心幼稚的媽媽71
  無法控製情緒的媽媽
  和孩子沒有共鳴的媽媽83
  沒有道德觀的媽媽91
  放任孩子的媽媽96
  有性格障礙的媽媽102
  
第三章尋找幸福的基礎訓練,自我分析法

  媽媽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一生110
  養育孩子時纔發現自己以前不曾知道的傷處116
  尋找幸福的基礎訓練,自我分析法120
  請大方展露自己內心的傷處125
  客觀地看看你的媽媽131
  學會如何去愛138
  
第四章如何培養幸福的孩子
  做八十分的媽媽146
  任何情況下都要賞識孩子153
  不要企圖百分百理解你的配偶160
  先讓孩子快樂,後讓孩子吃苦167
  學習,學習,再學習173
  提前預防憂鬱癥179
  勇敢地嚮彆人求助185
  原則固然要堅持,但要盡可能地發揮靈活性189
  不要斷絕和世界的聯係195
  欣賞孩子的反抗201

第五章為賢明的媽媽提供的不同時期的教戰手冊

一步一步來〈一〉寫給懷孕期的準媽媽們
  此時期準媽媽的心理
  積極地安慰自己
  即使難受嘔吐也應該盡量進食
  預防憂鬱癥
  開個嬰兒送禮會
 ※準備擁有孩子之前一定要做的五項檢查
  
一步一步來〈二〉寫給0到三歲孩子的媽媽們
  此時期媽媽的心理
  要保持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暫時放下繁重的生活負擔
  不要被育兒資訊搞得暈頭轉嚮
  適當參與傢裏的大事小事
  在孩子麵前不要錶現齣一副「上班媽媽」的形象
  丈夫們啊,無條件忍受妻子的怒氣吧
  此時期媽媽要特彆關照的孩子
  一、吃不好睡不好的孩子
  二、認生的孩子
  三、不想和媽媽分開的孩子
  四、不聽話耍賴的孩子
一步一步來〈三〉寫給四到六歲孩子的媽媽
  此時期媽媽的心理
  盡全力「讀懂孩子的心」
  掌握孩子的發育麯綫
  在孩子不經意之間,媽媽應該主動掌握主導權
  替孩子的爸爸保留一個位子
  從這時開始進行性教育吧
  此時期媽媽要特彆關照的孩子
  一、難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
  二、富有攻擊性和爭強好勝的孩子
  
一步一步來〈四〉寫給國小低年級孩子的媽媽們
  此時期媽媽的心理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是最大的課題
  給孩子製定學習規範
  和孩子一起做作業
  讓孩子熱愛人生
  主動結識孩子同學的媽媽
  如果感到身心疲憊,可以嚮專傢求助
  此時期媽媽要特彆關照的孩子
     無法集中學習、態度散漫的孩子

 

一步一步來〈五〉寫給小學高年級的媽媽們
  此時期媽媽的心理
  讓孩子自己尋找學習的動機
  要肯定孩子們的世界
  「遙控」比當麵訓斥更有效
  此時期媽媽要特彆關照的孩子
  *不負責,隻會反抗的孩子
  
尾聲 寫給天下所有的爸爸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柔和的色調和溫馨的插畫,讓我一看就覺得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積極、溫暖的力量。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當孩子齣現一些挑戰性的行為時,我總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是不是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纔能讓他們好起來。這本書的題目恰恰戳中瞭我的痛點,讓我覺得眼前一亮,仿佛看到瞭希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平衡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成長,找到一個不那麼“費力”的育兒方式。畢竟,一個身心俱疲的傢長,也很難真正傳遞幸福給孩子。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的定位,不再過度自責,而是用一種更輕鬆、更自信的方式去陪伴孩子。這種“不犧牲”的理念,對於許多全職媽媽或者雙職工傢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能夠讓育兒之路變得更加可持續和愉快。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育兒視角。過去,我總是習慣於從“我應該怎麼做纔能讓孩子更好”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這本書則引導我從“如何讓我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帶動孩子成長”的角度齣發。它沒有提供那些“秘籍”或者“套路”,而是更側重於內觀和調整。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和“溝通模式”的分析,讓我認識到很多時候,孩子齣現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自身情緒和溝通方式的投射。作者提齣的“同理心”和“非暴力溝通”原則,聽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我發現,當我嘗試用書中建議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時,很多衝突都迎刃而解瞭。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幸福的孩子,並非是“塑造”齣來的,而是“滋養”齣來的,而滋養他們的,恰恰是那個不被消耗、充滿能量的父母。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親切,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聊天一樣,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空洞的理論,更多的是基於生活經驗的分享和感悟。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父母的榜樣作用”的強調。我過去常常關注孩子要學什麼,要怎麼做,卻忽略瞭孩子其實一直在觀察和模仿我。書裏提到,孩子通過觀察父母如何處理壓力、如何錶達情感、如何與人相處,來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我是否在無意中給孩子傳遞瞭負麵的情緒,或者示範瞭不健康的應對方式。這種“以身作則”的育兒理念,讓我覺得更加踏實和可行。它讓我明白,與其費盡心思去“教導”,不如先努力成為那個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這樣的育兒方式,既能幫助孩子成長,也能提升我自身的生命品質,真是一舉兩得。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刻的改變,在於它讓我擺脫瞭“育兒焦慮”。我曾經非常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綫上,害怕他們不夠優秀,害怕他們不快樂。這種焦慮驅使我不斷地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逼著他們學習各種技能,結果卻適得其反,孩子變得越來越抵觸,我也越來越疲憊。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並不在於那些外在的成就,而在於內心的平和與滿足。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孩子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否感受到被愛、被理解、被接納。這讓我開始調整我的育兒重心,不再過度追求那些“錦上添花”的東西,而是迴歸到最本質的情感連接上。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選擇。這種轉變,不僅讓孩子變得更加開朗快樂,也讓我自己卸下瞭沉重的心理負擔,重新找迴瞭育兒的初心和樂趣。

评分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如釋重負。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要做好一個傢長,就必須時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睡眠和休息時間。這種“犧牲”的觀念,像一道無形的枷鎖,讓我活得很纍。然而,這本書卻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又極其堅定的方式告訴我,原來教齣幸福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走“犧牲自己”這條路。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建立健康界限的討論,讓我明白,原來我也需要被尊重,我的需求也同樣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自我關懷”的部分,作者用非常具體的例子說明瞭,當傢長能夠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時,反而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挑戰,傳遞更積極的情緒。這讓我覺得,我不再是那個被掏空的孩子們的“僕人”,而是一個有能力、有智慧的引路人。這種角色的轉變,讓我感到無比輕鬆和自由,也讓我重新找迴瞭對育兒的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