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十分羅曼蒂剋的憧憬,讓小說傢李昂不惜全然投入、以身相許於飲食。
曆經全世界性的追逐美食尋找材料,六年來她精心調製瞭〈果子狸與穿山甲〉、〈咖哩飯〉、〈牛肉麵〉、〈珍珠奶茶〉、〈春膳〉、〈國宴〉、〈素齋〉等飲膳佳構,融會成她的第一部長篇飲食小說《鴛鴦春膳》。本書單篇作品陸續在報紙、雜誌發錶時,即廣受矚目。
陳雨航主編《九十三年小說選》時,選錄李昂〈果子狸與穿山甲〉,謂其「最動人的地方竟不在吃而是細節描述上所醞釀齣來的光影和氛圍」,讀者似可感覺到「昔時那些人物所帶來的懷念時光氣味」。蔡素芬主編《九十四年小說選》時,則挑選〈牛肉麵〉,她說:「李昂將飲食書寫發揮齣政治、文化、社會相互關係的想像力,開闢書寫新境,也讓讀者飽食瞭飲食文學奇觀。」
人生猶如飲食般五味雜陳,試問生命之中可有什麼比飲食更華麗?更是瞬間的幸福?作者已備妥盛宴,細細品嘗之下,將處處讓人驚嘆。
作者簡介
李昂
本名施淑端,颱灣鹿港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美國奧立崗州立大學戲劇碩士。現任教中國文化大學。著有小說《花季》、《愛情試驗》、《她們的眼淚》、《殺夫》、《暗夜》、《一封未寄的情書》、《迷園》、《北港香爐人人插》、《禁色的暗夜》、《自傳?小說》、《看得見的鬼》、《花間迷情》。其中《殺夫》已有美、英、法、德、日、荷蘭、瑞典、義大利、韓國等國版本。《迷園》亦已迻譯成日、法文齣版。《自傳?小說》在日本齣版。《暗夜》在法國齣版。《看得見的鬼》在德國齣版。散文《貓咪與情人》、《漂流之旅》、《愛吃鬼》,社會紀實作品《外遇》,以及人物傳記《施明德前傳》。作品曾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法國《世界報》、英國《衛報》等評介。2004年獲法國文化部頒贈最高等級「藝術文學騎士勛章」。
【自序】
華麗的冒險
起(The beginning)
果子狸與穿山甲
咖哩飯
承(The middle)
牛肉麵
珍珠奶茶
轉(Entremets)
春膳
國宴
閤(The end)
Menu D?gustation
素齋
華麗的冒險∕李昂
童小吃過一樣東西,至今仍令我念念不忘,因為往後不論在颱灣、在中國、在中南半島的僑社、更不用講在歐美華人社區,都不曾再吃過。
東西其實簡單,早年的鹿港,由小攤販手推著車沿街叫賣,燒著炭火中等的大鍋裏,一鍋咕咕冒泡的滾燙濃稠糖汁,餵養著一個又一個白又肥茶杯口大的扁圓麻糬。說定要幾隻,攤販從熱糖汁撈起煮得甜膩軟肥的麻糬,在花生或芝麻粉裏一滾,便成。
現在可以明白,舊時手工捶打齣來的麻糬方如此Q,糖汁花生或芝麻粉古法照規矩煉製,原汁原味香甜好吃一定不在話下。
當然更可以說,念念不忘的是當中的懷舊與鄉愁。每個人基本上都有一兩樣兒時的美食記憶、「媽媽的味道」,大都永難再重復迴味、不能完整再現,方最為珍貴。我們也都知道,即便時光倒流真能重吃到那東西,多半也不是那麼好吃。
事實上,我們的美味記憶不斷的更新、甚且竄改──特彆是當不再能品嘗到、不再能擁有時。
是的,更新、竄改,不隻在我們的美味關係裏,在我們個人的人生裏,甚且在大的曆史敘述裏。隻是在過去,我都還不知道這更新、竄改,可以如此輕易。
那是我開始使用電腦後。
一定要非常感謝同是故鄉人「宏?」施振榮先生,推齣可以在電腦螢幕上手寫的「平版電腦」,並送我一部,解決瞭我一想到要打字輸入便腦中一片空白、無從使用電腦的睏境。
是的、是的,《鴛鴦春膳》是我用電腦寫的第一部小說,還是個長篇小說。
使用電腦於我最大的感動是,可以如此方便更新,甚至竄改。
《鴛鴦春膳》寫作的時間更是長達六年,包括一開始全世界性的追逐美食尋找材料、當中停下來寫瞭《花間迷情》。單篇之間也陸續有機會在報紙、雜誌發錶,時間的流長使得有些修改成為必需。
可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幾年颱灣政局的變化。
我將部分寫好發錶的篇章再十分關鍵性的作瞭修改,我成瞭一個「竄改」自己作品的作傢。以後,也會因不同地區的齣版,有不同的版本。
更新、竄改的作品用來書寫同樣更新、竄改的美食記憶,誰又能說不也是種極佳組閤。然作成這幾個不同版本的背後,豈隻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值得特彆提齣的另個「竄改」,是本書中關於飲、食的書寫。由於寫的是小說,關係到小說虛構的個彆經驗與記憶,自然不能死硬的用一般食物的曆史、典故、作法來加以論斷所謂年代、考證、對錯。
要作這類功夫,針對的應是其他類彆的飲食寫作吧!在此特彆提齣,以免有人「小題大作」。
這一切的基本,最始初並非來自那麼實質的飲、食,或與食物相關聯的高深文化、文明,也不是因此顯而易見的飲、食與政治、社會、階級、性彆等等的探索。
而無寜是一種十分羅曼蒂剋的憧憬。
是啊!比如深愛香檳的我,聽聞仍有不少上個世紀初的老香檳,流落在俄羅斯現今的高官富豪大亨手中。這些原來自舊日貴族、紅色政府官僚收藏的香檳,像王謝堂前的燕子,飛入的雖非尋常的百姓傢,在新貴甚且是黑社會大亨的手中,也無寜十分傳奇與滄桑。
就坐趟飛機到莫斯科,可以不為紅場上壯烈的革命,也不為俄羅斯政經的變革,隻是為瞭喝那我最鍾愛的香檳,以及,當中可以有的浪漫情懷。
是這些撼動瞭我。
又或者,坐在由舊日宮殿改裝的米其林三星餐廳,香檳、紅、白酒、甜酒、白蘭地交錯的酩酊中,恍惚之間,總願意相信,自己有一世是那公主、貴婦、甚且隻是個小僕從,曾經在此用餐,纔會有那麼強烈的似曾相識。
是這些讓我不惜全然投入、以身相許於飲食。
然「吃」基本上是一件十分殘忍的事:我們吃掉的事實上是我們能掌控、或巧取豪奪來的彆的生命──動物自然是有知覺,但誰知道植物會不會流淚?
在「吃」這件生∕死最極緻殘忍的事上,我們還要講究美食、講究餐桌禮儀、氣氛情調,甚且無限上綱成最高深的文化、文明的錶徵。事實上,呈現齣的不正是慾望、製約、禁忌與消失。
中年作傢寫作飲食,更能體會人生不正是五味雜陳?而「五味雜陳」交相混雜,不就是飲食!
美食,或者更簡單的說,對飲食的追逐,也協助我度過前陣子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並開展齣新的人生體悟。
要感謝的首先是我的父親,以今日的標準,父親稱不上是個美食傢,瞭不起與我一樣隻能當個「愛吃鬼」。但在我的童年與青少女時代,甚且之後來到颱北,因著父親的愛吃,我們有過一段十分奇特的「美食」時光。
也使我有能力書寫這部小說,並將它獻給父親。
原寄望會隻是個單純而美好的飲食小說,好作為對父親的紀念。寫成後並非如此,也隻有希望父親在天之靈能接受吧!
當然還要感謝這多年來在美食、美酒上提攜我的諸多前輩、老師、朋友。在此就不一一列名緻謝。
閱讀《鴛鴦春膳》的過程,就像是在品嘗一道精緻的菜肴,每一口都有不同的風味,每一味都恰到好處。作者在文字的運用上,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他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將抽象的情感和景物描繪得生動形象。比如,用“像一隻受驚的小鹿”來形容角色的不安,或者用“晚風像母親的手一樣輕撫著大地”來描繪寜靜的夜晚。這些生動的比喻,不僅增加瞭文章的文學性,更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想要錶達的情感和意境。讀這樣的文字,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對美的體驗。
评分我特彆欣賞《鴛鴦春膳》中所展現的那種傢族情感。它描繪瞭一個大傢庭裏,不同輩分、不同性格的人們之間的互動。有長輩的慈愛和叮囑,有同輩的嬉笑和爭執,也有晚輩的依戀和好奇。這種多層次的人物關係,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飽滿。我從中看到瞭傢庭的溫暖,也看到瞭傢庭的復雜。尤其是一些關於傢族傳統和價值觀的描寫,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這些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塑造瞭我們,也影響著我們。
评分《鴛鴦春膳》在探討一些社會議題的時候,顯得尤為深刻。它沒有生硬地去說教,而是將這些議題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中,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能夠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我尤其能感受到作者對一些社會變遷的觀察和思考,以及在這種變遷中,普通人所經曆的掙紮和無奈。但同時,書中也充滿瞭希望,展現瞭人們在逆境中的堅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探討,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次關於人生的啓示。
评分不得不說,《鴛鴦春膳》在人物情感的刻畫上,有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沒有驚天動地的犧牲,但就是這種細水長流、點點滴滴的鋪墊,纔更能打動人心。我特彆能體會到角色們那種欲說還休的情感,明明心裏想著一個人,卻礙於身份、礙於時局,隻能默默地放在心底。讀到那些含蓄的錶達,會讓人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那些青澀的愛戀,那種小心翼翼,那種患得患失,雖然過去瞭很多年,但那種感覺,好像從來沒有消失過。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洞察力非常強,能夠捕捉到那些最細微的情緒波動,並將之細膩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评分我對《鴛鴦春膳》中對於“等待”這個主題的刻畫印象深刻。書中有很多角色都在經曆著不同形式的等待,有的是等待戀人歸來,有的是等待時機成熟,有的是等待命運的轉摺。這種等待,有時是充滿希望的,有時卻是帶著一絲焦慮和煎熬。作者將這種等待的心情描繪得非常真實,那種坐立不安,那種反復的思念,仿佛能夠穿透紙張,直達讀者的內心。它讓我體會到,很多時候,等待本身也是一種考驗,是對人心靈深處的一種磨礪。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既有古樸的典雅,又不失現代的流暢。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可以說是字斟句酌,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每一個句子的構建,都顯得恰到好處。我特彆喜歡那些描繪景物的句子,充滿瞭詩意,讀起來就像是在欣賞一幅幅優美的畫捲。比如,描寫春日雨後的景象,會用“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這樣的描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種寜靜而美好的意境。這種對文字的精雕細琢,讓《鴛鴦春膳》成為瞭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评分《鴛鴦春膳》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有張有弛,不會讓人覺得拖遝,也不會讓人覺得倉促。作者很懂得如何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中穿插細膩的情感描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的起伏,又能沉浸在人物的情緒世界裏。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往往在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中,能夠透露齣角色們的性格特點、人際關係,甚至是隱藏的深意。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一個眼神的交流,都可能蘊含著韆言萬語,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讓讀者有瞭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讓故事更加耐人尋味。
评分《鴛鴦春膳》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疲憊和焦慮,而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流,能夠讓人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一個溫暖而美好的故事裏。書中的人物雖然會遇到睏難和挫摺,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用善良和愛去麵對生活。這種正能量的傳遞,讓我覺得非常治愈,也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更多的信心和希望。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學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评分第一次翻開《鴛鴦春膳》,就被它那股濃濃的時代氣息給吸引住瞭。那種感覺,就像是迴到瞭小時候,姑姑傢那擺滿老物件的客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樟腦丸和老書的味道。作者在描繪場景的時候,真是下瞭功夫,無論是庭院裏盛開的玉蘭花,還是老宅裏雕梁畫棟的細節,都栩栩如生,仿佛能透過文字聞到花香,摸到木頭的質感。我尤其喜歡書裏對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習慣的刻畫,從早晨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吃早餐的瑣碎,到黃昏時分街頭巷尾的熱鬧,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那個時代的獨特韻味。這些細節不僅僅是為瞭鋪陳背景,更是角色塑造的一部分,讓我覺得書裏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紙片人。
评分《鴛鴦春膳》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在於它對一些生活細節的關注。它沒有聚焦於轟轟烈烈的大事件,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些平凡而又珍貴的瞬間。從一頓傢常便飯的製作過程,到一封傢書的字裏行間,再到一次鄰裏間的閑聊,作者都寫得有聲有色,充滿瞭人情味。這些細節雖然微小,卻構成瞭生活的基石,也正是這些細節,讓書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讓故事更具真實感。它提醒瞭我,生活的美好,往往就隱藏在這些不經意的角落裏,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